分枝格局论文-张丹,黄文娟,李志军,徐翠莲,陈飞

分枝格局论文-张丹,黄文娟,李志军,徐翠莲,陈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枝格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灰叶胡杨,分枝构型,分形维数,胸径

分枝格局论文文献综述

张丹,黄文娟,李志军,徐翠莲,陈飞[1](2016)在《濒危荒漠植物灰叶胡杨分枝格局及其分形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植物构件理论,运用分形几何方法,对灰叶胡杨(Populus pruinosa Schrenk)分枝格局及其分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灰叶胡杨胸径的增大即发育阶段的成熟,灰叶胡杨一级枝长越长,可以分出更高级别的分枝,但并未表现出分枝级别越高分枝数越多。不同发育阶段的灰叶胡杨总体分枝率没有表现出显着差别,随着胸径的增大,分枝率增大。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灰叶胡杨的分枝角度先增长再下降趋势说明其在生长前期树冠以向四周伸展为主,后期以直立向上生长为主。枝倾角变化范围较大,一级到四级分枝枝倾角逐渐下降,五级分枝枝倾角增大。随着分枝级别的增加,各级相邻分枝之间间距逐渐减小。随着胸径增大,灰叶胡杨分形维数增加,但都是接近2,揭示了灰叶胡杨分枝格局占据生态空间的程度和利用生态空间的能力较强。(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靳冰洁,程栋梁,马玉珠,林江铭,陈燕芬[2](2015)在《两种园林绿化植物的分枝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并研究绿化植物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和鸡蛋花(Plumeria rubra cv acutifolia)的生态空间利用能力,旨在更好地制定、实施种植培育策略.以校园种植的夹竹桃与鸡蛋花为研究对象,各选取样木分别采用分枝结构参数分析法,以及WEB模型水平分枝法进行测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两种园林绿化植物的分枝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基径大小的夹竹桃和鸡蛋花分枝数目普遍为4~5枝,两种植物的总体分枝率均在0.90~1.10之间,分枝能力基本一致.2夹竹桃各级分枝长度所表现出的组间差异性整体上要比鸡蛋花情况复杂.各级基径大小的夹竹桃平均分枝角度变化范围在34.00°~46.33°之间,鸡蛋花的平均分枝角度变化范围在56.00°~78.33°之间,且两种植物各级分枝角度在组间的差异较小.3根据WEB模型的假设计算夹竹桃和鸡蛋花的分枝半径指数a和分枝长度指数b值,结果显示夹竹桃a均为正值,且与理论值1/2不存在显着差异;而鸡蛋花的a则均与理论值差异显着.然而夹竹桃和鸡蛋花的b值,由于存在子枝分枝长度大于母枝分枝长度的情况,因此得到的结果出现异常负值,与WBE模型假设存在出入.(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轩弋淳,包国章,王鑫[3](2014)在《松嫩平原羊草根茎分枝格局对水分梯度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五种水分含量处理对不同羊草生长周期根茎直径、分枝角度、节间距的影响。实验显示:根茎直径在各处理模式下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58.43%的水分处理下根茎直径在整个生长周期最高;根茎分枝角度表现出明显的"单峰"型曲线,5.81%的水分胁迫下最高;在91 d,四个处理组均达到峰值,其大小关系为W5>W4>W1>W3>W2;在5.81%、11.90%、31.83%的水分处理下羊草根茎节间距变化较为平缓。结果表明:羊草根茎直径、分枝角度及节间距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羊草干旱程度。(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4年17期)

林勇明,俞伟,刘奕,闫淑君,洪伟[4](2013)在《不同距海处木麻黄分枝格局特征及冠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海区域受持续性风力胁迫,防护林树种木麻黄在生长过程中树冠结构产生较大变化.为揭示木麻黄树冠结构对环境条件变化的可塑性响应特征,在福建省长乐市大鹤国有防护林场距海岸线450-500 m(样带1)、750-800 m(样带2)、1 050-1 100 m(样带3)设置3个距离梯度的样带,运用Strahler法研究木麻黄的分枝格局,并采用分形理论测定冠形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1)在不同距海处木麻黄的分枝格局差异较大,距离海岸线越远,木麻黄各级枝条的分枝长度、总体分枝率、枝径比和逐步分枝率不断增大,但各级枝分枝角度表现出随机性分布的特征.(2)样带1树冠迎风面与背风面相比,分枝长度、枝径比2:1和枝径比3:2、分枝率均显着小于背风面,随着距海岸线距离的增加,差异性不断减弱.(3)在海风作用下,树木表现出对主干偏移式形态响应,即距海岸线越近,主干偏移角越大.(4)木麻黄距海岸线越近,其树冠的分形维数越小,占据空间能力小,反之则占据空间能力大.因此,在沿海区域,木麻黄会通过冠形调整、减小分枝长度等方式以适应风力胁迫.(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宿爱芝,郑益兴,吴疆翀,张燕平[5](2012)在《不同栽培密度对辣木人工林分枝格局及生物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干热河谷盆地辣木种植密度与分枝格局和生物量的关系及较为合理的种植密度,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对该地区不同栽培密度辣木人工林分枝格局及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辣木林分在株高、地径、冠幅以及分枝数量方面与栽培密度呈现显着负相关;不同密度下,根、茎、叶生物量及果荚数和果荚均长、直径和果荚均仔粒数之间都存在显着的差异性;栽培密度对辣木的分枝格局有较显着影响,主要表现在一级/二级分枝率、二级/叁级分枝率以及叁级分枝长度上有显着差异;辣木在不同方位上分枝格局有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主、侧枝分枝长度和一级分枝角度上的差异显着;在本试验范围内,以叶用辣木为培育目标的较适宜的栽培密度为株行距0.9m×0.9m,以果用为栽培目标的较适宜的栽培密度为株行距1.5m×1.5m。在不同的栽培密度下,辣木人工林之间分枝格局及生物量的显着性差异,反映了辣木随环境的变化具有较高的形态可塑性和生态适应性。(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2年05期)

张丹,李传荣,许景伟,刘立川,周振[6](2011)在《沙质海岸黑松分枝格局特征及其抗风折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沙质海岸空间梯度上环境差异较大,黑松(Pinus thunbergii)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树冠结构变化也很大。为揭示黑松树冠结构与环境间的适应机制,在山东省胶南市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距海岸线0-50、200-250和400-450m梯度内各设置1个样带,记为带I、带II、带III,采用枝构型的理论和方法,对黑松的分枝格局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模拟自然风法测定了黑松枝条的抗风折能力。结果表明:1)在海岸梯度上黑松分枝格局差异较大,随着距离海岸越来越远,黑松各级枝的分枝长度、总体分枝率均逐渐增大,而枝径比和逐步分枝率逐渐减小,各级分枝角度表现为带I>带III>带II。2)带I树冠背风面与迎风面相比,分枝长度、分枝角度、分枝数量、枝条干枯率分别是迎风面的1.62、1.38、2.65和0.59倍,随着距离海岸越来越远,这种不对称性逐渐减弱,至带III树冠基本对称。3)海风是影响带I分枝角度偏转、枝条干枯和冠型不对称现象的主要原因。4)带III枝条的抗风折能力高于带I,且两个样带模拟风速与枝条所承受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均符合逻辑斯蒂方程,相关系数R2均达0.97以上。该研究揭示了不同海岸梯度上黑松分枝格局的形成机制及其抗风折能力,可为沿海黑松防护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董力,王海洋[7](2011)在《头花蓼4个野外居群生物量及分枝格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重庆缙云山向阳砂岩陡坡、黄壤土、岩石表面腐殖质土、黄色沙壤4个野外居群的头花蓼植株的生物量、生长形态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居群的头花蓼植株的生物量与生物量组成均有所差异。其中,向阳砂岩陡坡的茎和根状茎的相对生物量最大,黄壤土生境下头花蓼生物量最大,岩石表面腐殖质土居群的根、不定根生物量最大,黄色沙壤居群的总生物量最小。同时分析了各居群的头花蓼植株的生物量在不同器官的相对投入差异和同一居群相同器官在各个枝级的相对生物量投入的差异,并研究了不同居群头花蓼植株的生长特征。(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赵志鹏,周晓玲,梁玖华,刘海燕,邹天才[8](2010)在《基于分枝格局的油茶植物构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构件和植物发育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油茶分枝格局与产量、各构件特征之间、各构件与产量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油茶在利用光热资源时,其生长形态具有一定的可塑性;2.所调查枝级的挂果呈现明显的规律性:一级枝无挂果,二级枝为主要产果枝,叁级枝挂果较少见;3.二级枝挂果只与同级上芽总数有较弱的相关性,而与其它构件无明显相关性。(本文来源于《贵州科学》期刊2010年03期)

张丹,李传荣,许景伟,刘立川,周振[9](2010)在《沙质海岸不同梯度黑松分枝格局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沙质海岸不同梯度环境差异较大,与之相适应的黑松(Pinus thunbergii)结构变化很大,为揭示黑松结构对不同梯度环境的适应机制,该研究采用枝系构型的理论和方法,对胶南市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梯度黑松的分枝格局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梯度总体分枝格局和空间不同象限分枝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受沿海特殊环境,如海风、冻虫害等影响,不同梯度黑松分枝格局存在较大的差异。随着距离海岸越来越远,黑松各级枝条分枝长度、总体分枝率均逐渐增大;枝径比和逐步分枝率逐渐减小;各级分枝角度则表现为带1>带3>带2。对不同梯度黑松分枝格局方差分析表明,分枝长度表现差异最显着(p<0.05),其次是逐步分枝率和分枝角度,枝径比和总体分枝率表现不显着(p>0.05)。②带1迎风面(I、Ⅳ象限)枝条长度和分枝角度较小、分枝数量少,枝条干枯率较大;背风面(II、Ⅲ象限)分枝角度和分枝长度较大、分枝数量多,枝条干枯率小,分别是迎风面的1.56、1.38、2.65、1.7倍;随着距离海岸越来越远这种趋势逐渐减弱,带3各象限枝条分布较均匀,各象限间分枝数量、枝条干枯率(均为10%左右)、各级分枝角度和分枝长度差异均较小。表明长期的海风影响是改变黑松结构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07-31)

李昌龙,赵明,王玉魁[10](2007)在《不同密度四翅滨藜人工种群的分枝格局可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植物种群的构件结构理论,对不同栽培密度下四翅滨藜分枝格局可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支格局主要受空间资源和光照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在高、冠幅以及分枝数方面生长均存在显着差异,高与密度呈正相关,类型Ⅰ植株高大于类型Ⅱ和类型Ⅲ;冠幅以及各级分枝数与密度呈负相关,冠幅类型Ⅲ大于类型Ⅰ,各级分枝数类型Ⅲ和类型Ⅱ大于类型Ⅰ,且差异显着;(2)在1级/2级分枝率、2级/主侧枝分枝率、2级枝平均分枝角度、2级枝平均长度在3种类型中不存在差异,而在主侧枝节间距、主侧枝平均枝长度、1级枝平均分枝角度方面类型Ⅲ与类型Ⅱ和类型Ⅰ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而在主侧枝平均分枝角度、1级枝平均枝长度方面类型Ⅲ和类型Ⅱ与类型Ⅰ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而且密度越小,其差异越显着;(3)不同方位分枝格局差异主要表现在主侧枝分枝角度、1和2级枝平均长度、分枝角度,主侧枝分枝角度南大于东、西,1级枝分枝角度北大于东、西、南,2级枝分枝角度西、北大于东、南,1级枝平均长度东、南大于西、北,2级枝平均长度南、北大于东、西,而主侧枝节间距,平均枝长度差异不明显。由以上分析表明,四翅滨藜具有很强的空间结构可塑性,人工种群栽培密度不应小于2 m×2 m。(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分枝格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了解并研究绿化植物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和鸡蛋花(Plumeria rubra cv acutifolia)的生态空间利用能力,旨在更好地制定、实施种植培育策略.以校园种植的夹竹桃与鸡蛋花为研究对象,各选取样木分别采用分枝结构参数分析法,以及WEB模型水平分枝法进行测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两种园林绿化植物的分枝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基径大小的夹竹桃和鸡蛋花分枝数目普遍为4~5枝,两种植物的总体分枝率均在0.90~1.10之间,分枝能力基本一致.2夹竹桃各级分枝长度所表现出的组间差异性整体上要比鸡蛋花情况复杂.各级基径大小的夹竹桃平均分枝角度变化范围在34.00°~46.33°之间,鸡蛋花的平均分枝角度变化范围在56.00°~78.33°之间,且两种植物各级分枝角度在组间的差异较小.3根据WEB模型的假设计算夹竹桃和鸡蛋花的分枝半径指数a和分枝长度指数b值,结果显示夹竹桃a均为正值,且与理论值1/2不存在显着差异;而鸡蛋花的a则均与理论值差异显着.然而夹竹桃和鸡蛋花的b值,由于存在子枝分枝长度大于母枝分枝长度的情况,因此得到的结果出现异常负值,与WBE模型假设存在出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枝格局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丹,黄文娟,李志军,徐翠莲,陈飞.濒危荒漠植物灰叶胡杨分枝格局及其分形特征[J].江苏农业科学.2016

[2].靳冰洁,程栋梁,马玉珠,林江铭,陈燕芬.两种园林绿化植物的分枝格局[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轩弋淳,包国章,王鑫.松嫩平原羊草根茎分枝格局对水分梯度的响应[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

[4].林勇明,俞伟,刘奕,闫淑君,洪伟.不同距海处木麻黄分枝格局特征及冠形分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3

[5].宿爱芝,郑益兴,吴疆翀,张燕平.不同栽培密度对辣木人工林分枝格局及生物量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2

[6].张丹,李传荣,许景伟,刘立川,周振.沙质海岸黑松分枝格局特征及其抗风折能力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11

[7].董力,王海洋.头花蓼4个野外居群生物量及分枝格局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

[8].赵志鹏,周晓玲,梁玖华,刘海燕,邹天才.基于分枝格局的油茶植物构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贵州科学.2010

[9].张丹,李传荣,许景伟,刘立川,周振.沙质海岸不同梯度黑松分枝格局特征分析[C].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0

[10].李昌龙,赵明,王玉魁.不同密度四翅滨藜人工种群的分枝格局可塑性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

标签:;  ;  ;  ;  

分枝格局论文-张丹,黄文娟,李志军,徐翠莲,陈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