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裂解炉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乙烯,机理,粒子,数值,在线,湍流。
裂解炉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薛磊,隋文[1](2019)在《裂解炉全炉设计模型化及数字化工厂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使用Tekla Structures软件进行裂解炉全炉设计模型化及数字化工厂应用的基本情况。使用Tekla Structures软件对裂解炉进行全炉模型化设计,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方式,大大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结合数字化工厂应用,进行上下游专业间的模型传递,使显示更为清晰直观,同时可减少设计界面,提高专业间的设计效率。(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设备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倪城振,杜文莉,胡贵华[2](2019)在《乙烯裂解炉耦合模拟中湍流模型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配备底部烧嘴和侧壁烧嘴的乙烯裂解炉应用越来越广泛,不同燃烧模式影响着炉膛内湍流流动状态,考虑到裂解炉中湍流流动与燃气喷料、燃烧和传热有较强的非线性耦合作用,为此探究不同湍流模型在裂解炉/反应器耦合模拟中的影响对于裂解炉的精确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针对不同湍流模型对某十万吨工业乙烯裂解炉进行了耦合模拟,利用CFD数值模拟对采用标准k-ε模型、RNG k-ε和Realizable k-ε模型所建立的湍流流动模型进行评估。将三种湍流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工业数据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了裂解炉内的速度、温度、湍流能力等参数的分布情况,表明Realizable k-ε模型在火焰稳定性、反应效率等方面优于其他两种模型,且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方程的反应管模型在热通量、炉管外壁温度分布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工况。(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韩恩慧,李德顺,陈雪[3](2017)在《乙烯裂解炉炉膛闪爆事故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烯裂解炉所裂解物料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炉膛发生闪爆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构建了裂解炉炉膛闪爆事故树,讨论了事故树与贝叶斯网络之间的转化原则,分析了贝叶斯网络后验概率计算方法,将裂解炉炉膛闪爆事故树转化为贝叶斯网络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贝叶斯网络模型能够得到各因素对裂解炉炉膛闪爆事故的影响程度,其中炉膛内气体燃爆、装置熄火、管道破裂为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分析事故原因,为预防事故发生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申东发,王国清,刘俊杰,张利军,周先锋[4](2016)在《利用详细燃烧模型对裂解炉二维模型富氧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裂解炉燃烧器二维模型富氧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富氧燃烧技术对裂解炉炉膛内燃烧过程的影响。采用详细燃烧模型,即41步甲烷燃烧骨干机理和涡耗散概念模型进行耦合计算,详细准确描述了富氧燃烧过程。湍流模型采用标准k-湍流模型,辐射模型采用P-1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助燃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增大,燃料燃烧更加完全,燃烧反应放热量增大。当氧气含量(w)从23.5%增至36.5%时,炉膛内平均温度升高了7.93%、峰值温度升高了4.33%、烟气出口处温度升高了3.56%、烟气出口处CO含量降低了54.5%、烟气出口处CO_2含量升高了9.23%、烟气出口处NO_x含量增幅较大(达到了0.350 5%)。(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6年06期)
夏立荣[5](2014)在《乙烯裂解炉模型融合及操作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之一,乙烯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生产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工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大型复杂工业过程已无法完全依据物理化学机理建立精确数学模型,对其过程控制与优化已变得越来越困难,如何有效利用大量离线和在线数据建立数据模型,在难建立较准确机理模型的条件下,实现对生产过程建模、优化控制与决策管理已成为近年来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选择典型的化工过程乙烯裂解炉为研究应用对象,从裂解原料开始到整个裂解炉运行周期结束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裂解模型对原料、操作工况和不同炉型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基于过程数据和机理模型融合驱动的乙烯裂解炉过程建模与优化运行方案,寻求新的建模与优化控制方法,提高装置的操作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乙烯工业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乙烯裂解过程向装置规模大型化、裂解原料多样化、降低成本和节能降耗等方面发展;我国裂解油品偏重,迫切需要油品的优化选择,寻求不同油品的裂解过程模型;综述了数据和机理模型驱动建模方法的优缺点、区别与联系,两种方法有效融合能更好地解决过程系统的建模问题,提高模型的精度和适应性;分析了群智能优化算法及其改进方法与途径,重点分析了目前国内外乙烯裂解炉过程建模、优化与控制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2)以中石化和Lummus公司联合开发的SL-Ⅰ型裂解炉为例,建立了乙烯裂解炉工艺机理模型,针对原Kumar反应动力学模型对不同石脑油适应性差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序列二次规划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SQPCPSO),并利用该算法对原kumar模型的10个一次反应选择性系数和二次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优化调整,基于反应过程碳和氢原子平衡、模型与实际产物收率误差为综合优化目标函数,调整结果比原kumar模型的精度更高,提高了模型的适应性和准确性,不同石脑油和不同炉型的计算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3)研究了基于模糊聚类算法的石脑油性质的相似识别,建立了不同聚类油品的kumar反应动力学模型库及优化操作模型库;基于过程操作数据、工艺数据、经验知识等,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和机理模型融合驱动的乙烯裂解炉过程建模方法;针对在线数据建模精度和再学习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软阈值法的自适应主元提取的WMPCA新算法,以及一种WMPCA-RBF自学习调整的过程在线建模方法,提高了在线建模的精度和适应性。(4)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乙烯裂解炉生产过程的智能优化操作解决方案,提出了一种多群竞争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FCMAPSO),并利用该算法对乙烯裂解炉融合模型进行优化,结合多油品相似性、工况模式识别,实现了不同油品模型智能优化预测控制,开发完成了乙烯裂解炉优化操作软件系统,实际应用结果验证了所提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5)针对乙烯裂解炉的多目标优化操作问题,研究设计了乙烯裂解炉生产过程多目标优化策略和解的综合评价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层次分析的自适应多目标粒子群进化算法,实时动态客观决策、自适应调节粒子进化状态参数,提高了目标解的分布均匀性和多样性。考虑产物收率、结焦厚度与运行周期等多个目标和操作约束,实现了不同目标之间协调和均衡策略,根据偏好选择合适的优化操作条件,为乙烯裂解炉的多目标优化运行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4-05-25)
韩启策,单鸿飞,周新斌,张晶晶[6](2013)在《基于模型的裂解炉在线优化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烯裂解炉是乙烯生产的核心装置,能否平稳操作不仅直接影响到乙烯生产的产量和质量,而且会对下游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乙烯裂解炉的操作优化研究至关重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数据的智能模型研究逐渐成为乙烯裂解炉建模优化的重要方法,使乙烯裂解炉运行更加安全,操作更加平稳,裂解产物的收率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用户》期刊2013年03期)
陈宇颖[7](2012)在《SRT-VI型裂解炉基于模型的控制和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复杂工业生产过程模型建立与优化控制的研究是过程控制领域人们十分关心和注重的热点,同时也是将基础控制理论运用到实际系统过程的重点难点。乙烯裂解炉具有平稳、安全、高效运行的特点,是乙烯生产中的关键设备,在乙烯生产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乙烯裂解炉系统装置实施先进控制、操作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了达到对裂解炉先进控制、操作优化的目的,需要在线测量裂解炉裂解产物的收率,而我们在生产过程中,获取裂解炉的乙烯和丙烯的在线收率值的方法,往往是通过配置工业色谱分析仪,从而来获取裂解炉的乙烯和丙烯的在线收率的数值。然而,工业色谱仪常常存在相当大的测量滞后,并且设备投资大,维护保养复杂,运行成本高,故障发生率高等问题。针对乙烯裂解的复杂过程,本文结合裂解工艺,研究应用粒子群算法和Elman网络对裂解炉进行过程建模。本文的选题以某大型石化公司SRT-VI型裂解炉乙烯控制系统的改扩建项目为背景,选取乙烯裂解炉的裂解深度为研究对象。在对乙烯生产过程的建模、控制及优化技术的研究状况以及软测量模型的现有建模方法进行较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自适应动态等级粒子群算法(ADHPSO),该算法保持粒子多样性,能摆脱局部极值,有良好的全局收敛性。然后,将ADHPSO应用于ELMAN神经网络的训练,建立了乙烯裂解炉裂解深度的在线预测模型,提出了一种集成ADHPSO-ELMAN过程建模的裂解深度智能优化控制方法,得到裂解过程的最优操作条件。最后,运用Matlab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显着提高了乙烯及丙烯的收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对实际生产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2-10-31)
庞强,唐立新,苑明哲,王显鹏[8](2012)在《乙烯裂解炉的反应管出口温度的多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石脑油裂解反应中,通常是通过调节裂解炉炉膛温度对反应管出口温度(COT)进行控制,由于这个控制系统是一个大滞后、非线性系统,如何将COT稳定的控制在工艺要求的优化设定值上,成为一个工程上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预测控制来解决大滞后的问题,对系统的非线性特点,采用多模型的方法把非线性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区间,分别进行线性辨识,实现对非线性系统的逼近,子区间的划分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采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模型切换。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串级P1D控制算法,多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调节时间更短,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验证了多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是解决乙烯裂解炉的反应管出口温度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叁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卷》期刊2012-07-25)
康少栋,熊智华,吕宁,王京春,邵杰峰[9](2010)在《乙烯裂解炉机理模型在线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乙烯裂解炉裂解产物收率的在线预报对于指导乙烯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Kumar分子反应动力学模型,针对某大型乙烯厂SL-Ⅱ型裂解炉建立了该炉辐射段的裂解数学模型;采用C#和MATLAB混合编程技术开发了1套乙烯裂解炉产物收率在线预报软件系统;针对长周期运行的情况加入了模型在线调整功能,以随机搜索方式调整1次反应选择性系数,使模型能够及时与当前原料性质匹配。现场运行效果表明,系统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满足生产要求,平均预报时间在10秒左右,乙烯等主要产物收率的系统预报值与工厂化验值的误差约2%;同时,系统具有良好的实用性,操作简便且运行稳定。该系统基于规范化的软件系统框架实现了乙烯裂解机理模型的实时运行和在线预报,以间接方式获得主要裂解产物收率的实时数据,为进一步指导生产过程优化、提高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10年10期)
李蔚,张兆斌,周丛,张永刚,王国清[10](2010)在《裂解炉管内自由基反应模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石油烃热裂解自由基反应网络构建、反应动力学参数估算以及动力学模型建立3个方面综述了裂解炉管内自由基反应模型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模型的发展对石油烃原料组分测定提出的新要求。(本文来源于《乙烯工业》期刊2010年02期)
裂解炉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配备底部烧嘴和侧壁烧嘴的乙烯裂解炉应用越来越广泛,不同燃烧模式影响着炉膛内湍流流动状态,考虑到裂解炉中湍流流动与燃气喷料、燃烧和传热有较强的非线性耦合作用,为此探究不同湍流模型在裂解炉/反应器耦合模拟中的影响对于裂解炉的精确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针对不同湍流模型对某十万吨工业乙烯裂解炉进行了耦合模拟,利用CFD数值模拟对采用标准k-ε模型、RNG k-ε和Realizable k-ε模型所建立的湍流流动模型进行评估。将三种湍流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工业数据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了裂解炉内的速度、温度、湍流能力等参数的分布情况,表明Realizable k-ε模型在火焰稳定性、反应效率等方面优于其他两种模型,且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方程的反应管模型在热通量、炉管外壁温度分布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工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裂解炉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薛磊,隋文.裂解炉全炉设计模型化及数字化工厂应用[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19
[2].倪城振,杜文莉,胡贵华.乙烯裂解炉耦合模拟中湍流模型的影响分析[J].化工学报.2019
[3].韩恩慧,李德顺,陈雪.乙烯裂解炉炉膛闪爆事故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7
[4].申东发,王国清,刘俊杰,张利军,周先锋.利用详细燃烧模型对裂解炉二维模型富氧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J].石油化工.2016
[5].夏立荣.乙烯裂解炉模型融合及操作优化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
[6].韩启策,单鸿飞,周新斌,张晶晶.基于模型的裂解炉在线优化控制[J].仪器仪表用户.2013
[7].陈宇颖.SRT-VI型裂解炉基于模型的控制和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2
[8].庞强,唐立新,苑明哲,王显鹏.乙烯裂解炉的反应管出口温度的多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研究[C].第叁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卷.2012
[9].康少栋,熊智华,吕宁,王京春,邵杰峰.乙烯裂解炉机理模型在线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0
[10].李蔚,张兆斌,周丛,张永刚,王国清.裂解炉管内自由基反应模型的研究进展[J].乙烯工业.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