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素质及其教师许可证考试制度的利弊分析

教师的素质及其教师许可证考试制度的利弊分析

关键词:教师素质教师许可证考试制度

一、教师的素质要求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加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决定》的这一精神,一般意义上教师的素质应该有如下若干方面构成:

1.政治素质。首先,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该首先成为具有优良思想品德素质的人。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教师政治立场坚定的主要标志,要求教师:第一,坚持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远大理想。第二,在教育工作中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教育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人生,努力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拥护和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其次,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爱岗、爱生、敬业是教师爱国主义精神在其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要求教师:第一,教师要把爱国之情,体现在热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为祖国多培养“四有”人才上。第二,珍视和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做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播者。第三,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体现在日常与学生交往中,培养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一代新人。

2.职业道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它要求教师:第一,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教师首先要自爱、自重、要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要以献身教育为荣,以献身教育为乐,以甘当人梯的精神为贵,以高度的责任感全心全意地做好教育工作,这是对教师道德的基本要求。第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爱学生是教师的美德,是教师心灵美的主要表现,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教师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师生之间要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密的新型关系,教师在政治上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学习上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生活上要成为学生的益友。对学生要严慈相济,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要全心全意教育学生,耐心细致,诲人不倦。第三,教书育人,循循善诱。教师要认真负责地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到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还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先进思想去培育学生,使他们成为“四有”新人。第四,要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业务。教育者必须先接受教育,必须不断接受教育。教师应积极进取,永不满足,敢于创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优良学风。应具备较高文化素质,要具有渊博的学识。力求精益求精,教到老,学到老,这是教师的一种美德。第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所谓为人师表,就是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师法的表率。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时时处处想到自己是人民的教师,是建设精神文明的表率,遇事要考虑教育的效果和影响。第六,团结协作,共同进步。教育人的任务是艰巨而复杂的,是一种合作的事业,光靠个人的努力是不能完成的。因此,教师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配合,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不能文人相轻,互不服气,也不能在学生面前议论其他教师的缺点,贬低和影响别人的威信。

3.知识素质。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能力的开发者,教师的这种社会角色特征决定了他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要求教师:第一,专业知识要精深。专任教师首先应该取得专任学科的合格资格,具有精深的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第二,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要精通。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是向学生传授的知识,而要把这种知识内化到学生的心理结构中去,赋予他们以新的品质,还有助于教师劳动的特殊工具--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第三,科学文化知识要广博。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科学人文知识,无论教什么学科的教师,都必须具备必要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知识。

4.工作能力。教师的工作能力是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是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是:第一,组织能力。教师的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教学的能力;组织并运用集体力量的能力;组织课外、校外活动的能力;协调校内外各方面教育资源的能力等。第二,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它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1)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口头语言要适应教育对象的特点,具有准确性、逻辑性、主动性、可接受性、教育性和启发性。教师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也很重要,尤其是板书能力,要求用词准确、概括得当、结构合理、用字规范。(2)非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结合教学内容,运用体态语言,做到意义明确,自然亲切,稳重大方,风度质朴,恰到好处。(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会使用投影仪等现代教学仪器。第三,交往能力。教师应当掌握人际交往和师生沟通的技能技巧,成为“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第四,创造能力。教师的创造能力,主要是指教师解决某一教学课题的求异性、新颖性和高效性。教师的观念要新,应该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第五,科学研究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从事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各类课题的实验研究能力。

除上述四方面外,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强健的体魄,也是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

二、教师许可证制度考试的合理之处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之源。高质量教育必须依靠高质量的教师,而高质量的教师需要严格的制度保障。为此,健全完善教师制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建立教师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新型教师资格制度(或教师许可证制度),就成为保证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综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践,教师许可证制度既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方向,更是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种制度是建立和健全教师质量保障体系和实施教师专业化战略的重要标志和根本保障。当然,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必须实行一整套的制度措施,比如资格准入、竞争上岗、全员聘用、严格考核等等。其中,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实施教师许可证制度时,教师要领取证书,需在具备一定资格的前提下进行考试(如美国的考试内容一般就包括:语言交流和通讯技能,主要考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所要教的学科的专业知识),就是值得借鉴的措施之一。这种考试制度及其措施,能够在许多方面保证和提高教师的质量要求,比如:第一,它打破了“学师范,当教师”这一框框,扩大了教师队伍的来源。教师不一定非要出自师范院校,使教师的选聘、任用的范围更宽阔了,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上的优秀人力资源,同时社会上具有教师资格的人在年龄、所学专业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能够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地区对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教师的选择,从而有利于改善教师队伍学历年龄、学科和地区分布等方而的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第二,可以改变现有教师队伍的人才结构,提升知识层次和综合能力。从非师范院校出来的学生,视野可能更宽广一些,只要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如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课程教材教法等),通过考试拿到证书后当教师,有他们自己的优势,从而会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第三,引入竞争机制,对师范院校学生和在职教师都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促使他们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第四,实施教师许可证及其考试制度还是全社会维护教师行业利益的重要措施,是尊师重教的标志,有利于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有利于全社会充分认识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使教师地位、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三、对教师许可证制度考试的反思

从教师素质要求的角度看,教师许可证考试制度既有其合理的一面,也存在一些值得警惕与反思的问题。其实,考试作为人才选拔的一项基本措施,无论何时、何地、运用于何种领域,它本身就存在着一些需求其他措施弥补的缺陷。

首先,从考核的内容方面看,目前的考试还难以解决教师必备的一些方面的重要素质问题。因为教育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相关的知识,还应有相应的素质和能力。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除了专业知识水平以外,人格素养在某种程度上比前者更重要。现代教学过程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师生互动、民主平等的交互过程,是教师知识能力外显和人格影响的过程。教师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道德准则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对各种信息的表达和处理能力、教师的人际亲和力都会直接影响到教育和教学的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在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比如教师应该具有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方式、实践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心理素质等等,仅靠一张试卷或一次性的考试就很难完全反应出来。

其次,考核考察的过程看,对一个人的知识和素质进行考核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对于考核考察的不同方面也应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比如,笔试可以重点考察测试申请人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相关知识,所授学科的专业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面试和试讲可以重点考察申请人的仪表仪态、行为举止、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目标的实现能力(包括讲授的思路、讲解的技巧、采取的方法等),则可以通过审阅其提供的工作(或学习)经历、论著成果、档案、原单位的评定意见及其他个人资料来进行考察。再如,可以实行实习(或试用)期制度。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经过教师资格初检合格后先担任实习教师,到相应的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相关专业的教学实习,经复检、综合评定合格者才能取得合格教师证。这种“初检—实习—复检”的程序也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参考文献:

[1]刘立.教师资格制度探析.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6期。

[2]李桂英.对我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急电认识.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3期。

[3]陈向明.教师资格制度的反思与重构.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Z4期。

[4]李敏.美国州际初任教师资格十大标准.世界教育信息.2002年9期。

[5]刘朋.美英日三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及其启示.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5期。

[6]曹薇.综合化与弹性化日本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发展的新动向.首都师大学报.2002年4期。

[7]张楚廷.教学论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李晓文.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标签:;  ;  ;  

教师的素质及其教师许可证考试制度的利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