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调节的好坏往往会直接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儿童而言尤其如此。良好的情绪管理可以成为儿童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协调儿童与周围人际关系的重要保障,能帮助儿童更好地认识世界,同时在生活中保持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这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关键词:情绪;情绪管理;儿童
情绪是对人一系列主观上认知经验的总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情绪是调节人心理和生理的重要节点,表现为喜、怒、哀、乐、惧等一系列的心理体验,而正是这些心理体验促成了我们的行为表现。
情绪调节的好坏往往会直接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儿童而言尤其如此。良好的情绪调节可以成为儿童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协调儿童与周围人际关系的重要保障,能帮助儿童更好地认识世界,同时在生活中保持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相反,若儿童的负面情绪未被及时调节,那么,不仅儿童自身容易出现情绪失控,而且会带给周围的人不好的情绪体验。因此,我们需要分析情绪管理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积极探究助力儿情绪管理可行方法。
一、情绪管理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儿童的情绪管理,是不仅要能使儿童正确感受自身的情绪变化,而且可以及时洞察他人的情绪状态。这对儿童培养人际关系、社会发展能力、社会亲和等等均有深刻影响。人的情绪和情感息息相关,外部刺激会引发认知继而做出判断,再唤起感官,产生情绪体验,通过认知的解释,从而出现行为,这是一个连续反馈、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影响自己,也会影响他人,这也是我们研究儿童情绪管理的目的。
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TPGDA加入量的增加,固化膜的柔韧性先提高后有所减小,冲击强度和硬度都变差。TPGDA含量增加,分子链间的摩擦阻力减弱,运动能力增强,从而固化膜的柔韧性也随之增大。同时由于TPGDA具有对体系具有稀释作用,使得体系粘度减小,内聚能减弱,固化膜对基底附着力变差,导致柔韧性到一定程度有所下降,冲击强度和硬度都减小。
良好的情绪能帮助儿童建立与周围人际良好的关系,情绪会控制、引导儿童的一系列行为。影片《头脑特工队》中小女孩莱莉的故事便很好的印证了这一观点。主人公莱莉头脑中的情绪小人儿“乐乐”一直对其大脑总部全权控制,不允许其他情绪对莱莉的行为进行操控,导致其情绪长期实际处于一种失衡状态。特别是在莱莉搬家到旧金山之后,情绪小人儿“乐乐”和“忧忧”意外脱离大脑总部,仅被剩下三个情绪小人儿控制的莱莉不能很好地平衡情绪,便由此产生了种种不理智、甚至无厘头的行为。从科学角度来说,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其中基本情绪是人最原始的比较简单的情绪表现,而复合情绪就掺杂了更多、更复杂的情绪表现。健康的情绪状态应该是复合情绪的平衡,而非单一情绪独大,否则就会出现莱莉式的遭遇,例如当其大脑操控器由情绪小人儿“怒怒”独自指挥时,莱莉就会拍桌子、拒绝与父亲沟通,冲回自己的房间,闭上了自己的心门,而这无疑只会使问题雪上加霜。
二、优化儿童情绪管理的可能路径
(一)家庭角度
学校在引导儿童情绪管理层面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其可以对儿童的情绪情感进行调控,使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更加成熟,做到理性的与同学们打交道(协调人际关系),与老师沟通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与领导者共事的态度),遵守在校校训校规(服从于体制机制下的管理)等等。在此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总之,研究表明,体育教师虽然有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的一些特点,但从总体上看,体育教师对其工作还是基本满意的。中学教育需要把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真正重视起来,让体育教育真正做好,为广大的学生服务。
(二)学校角度
培养儿童的良好情绪最重要的便是家庭营造的良好氛围。作为个体社会化的起点,家庭教育在儿童情绪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情感共同体,其表现为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和谐友好。家庭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功能便是情感和陪伴核心功能,如果家庭美满,儿童自然会容易保持稳定的情绪。最理性的父母之爱应该是一种互相理解、沟通、包容之爱,家长要赋予儿童管控自己情绪情感的权利,要理解和包容孩子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情绪体验;亲子关系之间最需要的就是情感的交流、沟通和应答,而不是进行机械死板的“情感统治”,即家长以强制手段去控制、阻碍孩子的情绪表达。在此,首先可以建立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这指的是父母与子女在日常相处模式中,双方能够在认识、思维以及行为上达到协调一致,从而强化儿童对情绪的认知,增强情感认同感。其次可以创设和谐友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即是父母之间关系密切、幸福恩爱;此外,家庭内部如果能形成固定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也有助于家庭气氛的和睦。最后是可以提高家长的情绪管理能力,父母是儿童情绪的启蒙老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情绪的管理状况直接影响了儿童的情绪养成。
一是觉知情绪——体察自己的情绪。学会体察自己的情绪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学校是人们社会化过程中的另一重要场所,人流量远大于家庭,更需要掌握与人交往的能力。这里首先要掌握的就是察觉自己在群体中的情绪,当儿童产生某种行为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去引导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行为,是由哪种情绪引控的。
很多宝宝到了一定年龄,比如2岁以后,就能主动安静下来,因为他对某个东西感兴趣,想研究研究,这个时候大人不要打扰他。例如,孩子本来正在专心地玩什么玩具,家长忽然兴冲冲地跑过来:喝果汁吧!吃香蕉吧!……能不能先等他把手里的事情做完,再让他做其他的事情?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感兴趣的事情,就是在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呢!再比如,孩子做作业,家长在旁边指手画脚,要么指出错误,要么说一些无关的询问,都是干扰了孩子的思路。
二是寻找时机——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儿童应当学会坦然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儿童难免会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造成情绪上的波动;而恰当的情绪表达,会帮助他们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具体来说,就是要与老师、同学、父母增强联系与沟通,从而在他人帮助下正视困难与挫折,将其化为前进的动力。
三是疏解情绪——以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参加集体活动、交往乐观之人、整理视觉范围等都可以帮助儿童保持积极的心态,及时地排解负面消极情绪。教师要注意引导儿童从乐观角度看待问题,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帮助其积极发现生活的美好。
三、小结
有效的情绪管理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意义非凡,其中家庭、学校均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广大研究者应该从儿童自身的需求出发,帮助他们解读情绪,尽可能从源头上为儿童的情绪管理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案。
参考文献:
[1]路丹.家庭环境对儿童情绪管理的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2]刘冰灵.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J].幼儿教育研究学术论坛,2018(4):61-62.
[3]吴玲玲.4-6岁幼儿情绪理解发展及其与家庭环境的联系[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王沁(2000-),女,陕西咸阳人,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工作系2018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郭晓蓓(1984-),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标签:情绪论文; 儿童论文; 自己的论文; 家庭论文; 情感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心理学论文;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 《科技风》2019年第30期论文; 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