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导运算放大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跨导运算放大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跨导运算放大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运算放大器,增益,滤波器,放大器,可调,低功耗,衬底。

跨导运算放大器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彭莉,武华,袁寿财,陈康,赖运达[1](2019)在《交叉结构高增益两级运算跨导放大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交叉结构高增益的两级运算跨导放大器(OTA)电路,第一级采用PMOS差分输入方式,降低电路的噪声和功耗,第二级为采用推挽结构的共源增益级,提供增益并降低静态电流。为进一步提高电路的电压增益,将对管输入变为四管输入,并利用一对有源电流镜与之相匹配,通过交叉耦合方式连接到差分输入管,从而提高电路的跨导。采用阻尼因子控制模块作为频率补偿结构,提高电路稳定性。基于SMIC 0.13μm工艺对提出的OTA电路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在3.3 V供电电压下,负载为5 pF电容时,直流开环增益为102.7 dB,单位增益带宽为2.845 MHz,共模抑制比为133.34 dB,电源抑制比为86.1 dB,等效输入参考噪声为■kHz。(本文来源于《半导体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魏娟,黄正波,雷郎成,苏晨[2](2019)在《用于14位1.25 GS/s ADC的跨导运算放大器》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用于14位1.25 GS/s流水线ADC的全差分的跨导运算放大器(OTA)。采用带正反馈和增益自举电路的套筒式两级混合密勒补偿结构,并在传统密勒补偿结构基础上增加了带一组调零电阻的辅助密勒补偿结构。这两种补偿结构使得频率补偿更加灵活。对OTA的零极点进行理论分析和整体传递函数解析,再进行传递函数重构,进而实现了高增益、大带宽和高相位裕度。仿真结果表明,该OTA的增益带宽积大于17 GHz,开环增益大于94 dB。该OTA完全满足14位1.25 GS/s流水线ADC的性能要求。(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9年03期)

唐俊龙,黄思齐,罗磊,涂士琦,肖仕勋[3](2018)在《一种恒跨导高增益轨到轨运算放大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TSMC 0.18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恒跨导高增益轨到轨运算放大器。输入级仅由NMOS管差分对构成,采用电平移位及两路复用选择器控制技术,在轨到轨共模输入范围内实现了输入级恒跨导。中间级采用折迭式共源共栅放大器结构,运算放大器能获得高增益。输出级采用前馈型AB类推挽放大器,实现轨到轨全摆幅输出。利用密勒补偿技术进行频率补偿,运算放大器工作稳定。仿真结果表明,在1.8V电源电压下,该运算放大器的直流开环增益为129.3dB,单位增益带宽为7.22MHz,相位裕度为60.1°,整个轨到轨共模输入范围内跨导的变化率为1.44%。(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8年04期)

肖莹慧[4](2018)在《低电压低功耗伪差分两级运算跨导放大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电池供电设备低功耗、低电压的要求,提出一种用于超低电压和低功率混合信号应用的、基于米勒补偿的两级全差分伪运算跨导放大器(OTA).该放大器电路使用标准的0.18μm数字CMOS工艺设计,利用PMOS晶体管的衬体偏置减小阈值电压,输入和输出级设计为AB类模式以增大电压摆幅.将输入级用作伪反相器增强了输入跨导,并采用正反馈技术来增强输出跨导,从而增大直流增益.在0.5 V电源电压以及5 pF负载下对放大器进行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单位增益频率为35 kHz时,OTA的直流增益为88 d B,相位裕量为62°.与现有技术相比,所提出的OTA品质因数改善了单位增益频率和转换速率,此外,其功耗仅为0.08μW,低于其他文献所提到的OTA.(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高瑜宏,朱平[5](2017)在《一种高增益带宽积CMOS跨导运算放大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高增益带宽积CMOS跨导运算放大器,它采用多级前馈补偿结构。该跨导运算放大器采用调零电阻补偿技术,取消了一个非主极点,以提高电路的增益带宽积。电路采用0.18μm标准CMOS工艺进行设计,并采用Hspice工具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1.2V工作电压下,直流增益为71dB,增益带宽积为1.4GHz,功耗为2.2mW。(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7年05期)

周细凤,曾荣周,林愿,张平华,孙静[6](2017)在《基于跨导运算放大器的多模多频可重构滤波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多模多频的射频前端接收机中的滤波器的设计。为使滤波器具备多模式、多功能等特点,减小尺寸、降低功耗,克服电调谐不方便、线性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跨导运算放大器(OTA)的多模多频可重构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设置合适的开关阵列,使同一个电路拓扑实现不同的工作模式,且每种工作模式都可实现多种滤波功能。该方法设计的滤波器电路结构简单,易于集成,硬件复用率高,且实验证明功能多样,线性度高,适合应用到单片集成的多模多频接收机中。(本文来源于《高技术通讯》期刊2017年08期)

林思远[7](2017)在《低电压CMOS可调增益跨导运算放大器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集成电路是当今电子与通信领域的一门前沿学科,世界各国都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去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随着近些年移动消费电子对电路的性能、功耗、集成度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半导体集成电路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跨导运算放大器作为模拟集成电路中最基础同时也是用途最广泛的单元之一,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它不仅可以用于模拟信号的运算、处理、变换,还可以直接用在开关电路中,其性能的好坏更是直接影响到整个模拟集成电路的性能。本文主要是针对跨导运算放大器进行了研究、设计和应用。本文的主要工作包含:(1)从基本跨导运算放大器的原理出发,简明扼要的介绍了现有CMOS跨导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所设计的低电压可变增益跨导运算放大器。电路从叁个方面对现有跨导运算放大器进行了改进,具体是在输入级采用了信号衰减技术,提升了电路的线性度:使用复制更加精准的电流镜结构来减小电路的误差;在输出级使用超级折迭共源共栅结构去提升电路的增益。通过模拟仿真显示该OTA的直流开环增益在53dB至68dB之间可调,静态功耗最小为540μW,单位增益带宽为68dB至79MHz,在1MHz时的等效输入噪声为29nV/√kHzz至32nV/√kHz,在电源电压为±0.8V的情况下,线性区间为±0.55V,整个跨导放大器具有低电源低压、增益可调、单位增益带宽大、线性度高、功耗低等特征。(2)将本文所设计的低电压CMOS可调增益跨导运算放大器应用到电压模式叁端输入单端输出OTA-C多功能滤波器中。此滤波器的电路结构仅由叁个OTA以及两个电容构成,结构简单,在不改变电路主体结构的情况下,只需要改变输入端的电压组合就可以完成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四种滤波功能的转换,且截止频率可以通过控制OTA的增益来进行控制,具有很好的实用性。(3)在完成滤波器设计的情况下还基于本文所设计的OTA电路设计了一个环形振荡器。整个振荡器电路由5个级联OTA和两个模拟电阻构成,电路结构简单,版图面积小,易于集成在芯片上,并且可以通过调整OTA的增益来控制振荡器的频率,震荡频率为50MHz 至 62.5MHz。(4)按照版图设计规则对所研究的CMOS低电压可变增益跨导运算放大器进行了版图设计,并对版图进行了后仿真设计,误差在设计允许范围内。与本文相关的电路结构已经申请国家专利两项。(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邓亚彬[8](2017)在《CMOS低压低功耗运算跨导放大器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兴科技的崛起,带动集成电路产业的迅猛发展,便携式电子产品在电子产品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之带来的是电子产品对电压和功耗要求更加苛刻,因此低压低功耗模拟电路成为当今模拟电路设计的主流。由于运算跨导放大器在模拟电路中应用最为广泛,因此本文对国内外低压低功耗跨导运算放大器做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了多种跨导运放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与设计,本文主要工作包含:(1)针对低压低功耗模拟电路中,电源电压降低导致信号的动态范围减小的问题,设计了一款低压微功耗双端输出跨导放大器,通过引入衬底输入技术和伪差分输入结构,来增大输入输出摆幅。经Spectre仿真验证,在0.5V电压下,该OTA输入共模范围为0.025V~0.475V,输出摆幅为0.06V~0.455V,开环增益为42dB,功耗仅为0.79uW。(2)针对低压低功耗模拟电路中,共模噪声突出和增益不高导致共模抑制比下降的问题,设计了一个新型的低压低功耗高共模抑制比单端输出跨导放大器:首先,通过引入反相器作为输入级,在不增加电流的情况下增加输入跨导提高增益;其次,运用正体偏置技术降低MOS管的阈值电压,使其适用于低电压输入并使用共模前馈电路和自偏置电流镜提高共模抑制比。经Spectre仿真验证,在0.5V电压下,该OTA开环增益为51.8dB,相位裕度为70°,单位增益带宽为18.6MHz,电源抑制比为107dB,共模抑制比达到135dB,功耗为3uW。(3)对本文所设计的两个OTA根据版图设计规则,进行版图设计。并且根据对低阶滤波电路的研究,将两个OTA分别应用于RC滤波器和OTA-C滤波器中,经Spectre仿真验证,性能均达到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陈忠学,何全,胡奇宇,章国豪[9](2017)在《一种应用于14位ADC的运算跨导放大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SMIC 0.18μm标准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应用于40MHz采样频率的14位高精度流水线ADC电路的运算跨导放大器,包括增益级电路、前馈级电路、共模反馈及偏置电路。放大器的输入增益级采用带正反馈环路的增益自举技术,在低频时实现了较高的增益。区别于传统频率补偿技术,使用一种新型无密勒电容的前馈频率补偿方案,实现了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频率补偿。仿真结果表明:在3V电源电压下,运放的直流增益为156dB,单位增益带宽积为1.03GHz,输出摆幅为2.5V,建立时间为9.3ns,可满足高精度流水线ADC性能要求。(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7年01期)

莫宝争[10](2016)在《基于CMOS恒跨导运算放大器的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由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迅猛发展,尺寸也更小更复杂,在以延长寿命的电池为目的的基础上,驱动IC产品朝着发展低电压低功耗的方向前进。由于电压很低,迫切需要运放达到全摆幅利用。完成了轨到轨低压CMOS运算放大器的设计,并使用PSPICE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6年05期)

跨导运算放大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了一种用于14位1.25 GS/s流水线ADC的全差分的跨导运算放大器(OTA)。采用带正反馈和增益自举电路的套筒式两级混合密勒补偿结构,并在传统密勒补偿结构基础上增加了带一组调零电阻的辅助密勒补偿结构。这两种补偿结构使得频率补偿更加灵活。对OTA的零极点进行理论分析和整体传递函数解析,再进行传递函数重构,进而实现了高增益、大带宽和高相位裕度。仿真结果表明,该OTA的增益带宽积大于17 GHz,开环增益大于94 dB。该OTA完全满足14位1.25 GS/s流水线ADC的性能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导运算放大器论文参考文献

[1].彭莉,武华,袁寿财,陈康,赖运达.交叉结构高增益两级运算跨导放大器设计[J].半导体技术.2019

[2].魏娟,黄正波,雷郎成,苏晨.用于14位1.25GS/sADC的跨导运算放大器[J].微电子学.2019

[3].唐俊龙,黄思齐,罗磊,涂士琦,肖仕勋.一种恒跨导高增益轨到轨运算放大器[J].微电子学.2018

[4].肖莹慧.低电压低功耗伪差分两级运算跨导放大器设计[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8

[5].高瑜宏,朱平.一种高增益带宽积CMOS跨导运算放大器[J].微电子学.2017

[6].周细凤,曾荣周,林愿,张平华,孙静.基于跨导运算放大器的多模多频可重构滤波器的设计[J].高技术通讯.2017

[7].林思远.低电压CMOS可调增益跨导运算放大器的设计与应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7

[8].邓亚彬.CMOS低压低功耗运算跨导放大器的研究与设计[D].广西师范大学.2017

[9].陈忠学,何全,胡奇宇,章国豪.一种应用于14位ADC的运算跨导放大器[J].微电子学.2017

[10].莫宝争.基于CMOS恒跨导运算放大器的设计与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6

标签:;  ;  ;  ;  ;  ;  ;  

跨导运算放大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