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回肠疾病致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附12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荣馨[1](2014)在《基于仲景血证学术思想的消化道出血经方方证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仲景先师《伤寒杂病论》为后世创立了六经辨证的中医辨证理论体系,以六经来诠释临床疾病发展过程。本研究以仲景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分析探讨仲景血证论治思路,相信更能接近仲景血证本意,体现仲景血证精髓。消化道出血属于中医学血证证治范畴,仲景吐血、便血两疾病的论治大致体现了仲景消化道出血的学术思想,形成了现代中医临床消化道出血证治的重要组成内容,不愧为指导消化道出血辨证施治的古今规矩之准绳。基于仲景血证学术思想认识,消化道出血仲景论治思路探讨的基础上,本研究以仲景泻心汤、黄土汤两经方方证作为代表展开消化道出血仲景经方方证研究。在消化道出血的仲景经方方证临床诊断研究中,经过频数分析结合中医药专业知识,我们得出了泻心汤、黄土汤两方证症状体征、舌质、舌苔、脉象从高到低的出现频次情况。针对其中部分症状体征数据差别较大,参考卡方检验结果结合专业比较分析认为,两方证一寒一热,一补一泻,是本质不同的两个方证,原因属于方证特征性症候差异因素。出血鲜红、出血暗红、呕吐、腹痛、头晕、纳呆6种共同症状参考卡方检验结果结合专业我们认为是消化道出血疾病诊断必见症和可见症,可参考作为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标准。在吐血、便血两疾病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发现,出血鲜红、呕吐和口苦多和吐血关系密切,原因和胃腑有关;出血暗红、腹痛、纳呆、目赤和便血密切关系,原因和肠道关联。通过因子分析我们得出泻心汤方证和黄土汤方证症状构成均分为四类。在消化道出血的仲景经方方证药物研究中,我们统计出泻心汤、黄土汤二方证原方涉及药物9种,配伍药物有34种,卡方检验后有25味药物未见明显差异,9种药物具有显着或极显着差异,认为主要是二方证特征性配伍药物原因。对43种药物分类分析发现,止血类药物最多有22种,其次清热药和补虚药均为6种。还有解表药3种,收涩药2种,泻下药、温里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各1种。分析43种中药归经情况,结果发现五脏六腑均有出现,出现频次共112次,以五脏为主共80次,占71.43%,肝脏最高,占26.79%,胃腑占11.61%。血证仲景经方古今用药比较发现,仲景古方38首,用药76种,具有理血功能中药28种,占36.84%。现今中医临床经方用药,泻心汤、黄土汤二方证原方药物9种,配伍药物34种,共43种,具有理血功能中药26种,占60.47%。其中仲景古方止血功用药物4味,现今经方临床止血作用药物22味,其它理血药仅4味,仲景古方则大多明确具有活血化瘀作用。还有仲景古方最多配伍补虚药,有10种,现今经方临床配伍补虚药仅6种,可以看出仲景古方配伍药物种类大大超出了现今临床范围。中医药发展,由于古今对疾病生理病理认识及使用药物种类的变化,用药规律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值得进一步深化研究。
郭婷[2](2012)在《消化道出血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消化道出血的DSA表现并评价DSA检查对其的诊断价值,探讨提高DSA阳性检出率的有效方法。评价经导管灌注及栓塞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并进一步探讨针对常规DSA阴性病例的介入止血措施。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于本院介入科行介入治疗的9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3例,女17例。年龄在15~79岁之间,平均年龄(47.2±15.7)岁。90例研究对象均行常规DSA检查,其中84例行内镜检查,对比其阳性检出率的差异;以33例DSA阳性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外科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DSA定位、定性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的差异;对33例常规DSA阴性病例行进一步超选插管造影,探讨此措施是否可提高阳性诊断率。共有62例患者行栓塞止血治疗,另28例予以血管加压素灌注止血治疗,比较止血效果在DSA阴性与DSA阳性、灌注与栓塞、介入止血前后失血程度之间的差异;术中针对7例可疑上消化道出血但常规DSA检查阴性的病例采取试验性栓塞,评价止血效果。对比术前及术后48h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并作描述性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47.2±15.7)岁,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间年龄无显着性差异(P>0.05).1、诊断准确性观察:90例研究对象中:内镜检查84例,阳性39例(46.4%,39/84);常规DSA阳性结果57例(63.3%,57/90),两种诊断方式对出血阳性率的检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SA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内镜组。以33例DSA阳性病例的外科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DSA定位诊断符合率为78.8%(26/33),DSA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2.7%(24/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33例常规DSA阴性病例行进一步超选插管造影,发现阳性征象12例,总体阳性率:76.7%(69/90),高于单纯常规DSA阳性率:63.3%(57/9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超选插管造影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单纯常规DSA组。2、疗效观察:介入止血治疗总体有效止血率为77.78%(70/90),其中DSA阴性及阳性患者有效止血率分别为66.67%(22/33)和84.21%(48/57),DSA阳性组止血率较阴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灌注及栓塞术的有效止血率分别为57.14%(16/28)和87.10%(54/62);介入术后48h内再出血20例,相比术前失血程度减轻9例,失血程度加重3例,治疗后无明显变化8例,术后与术前失血程度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Z=-2.425;P=0.015),术后较术前失血程度减轻;针对7例可疑上消化道出血但常规DSA检查阴性的病例采取试验性栓塞的有效止血率为71.4%(5/7),但因样本量小没有行统计学分析。3、介入止血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观察:90例研究对象中,未见肠管坏死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及术后48h内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及(或)轻度腹膜炎表现,穿刺处血肿3例,弹簧钢圈异位栓塞2例,2例行肝动脉栓塞后出现轻度到中度的肝功能损害。结论:1、DSA检查对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均有重要价值。2、行超选插管造影可提高DSA阳性率的检出。3、经导管灌注及栓塞治疗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措施,且术后较术前失血程度及临床症状均有所减轻。4、DSA阴性病例行试验性栓塞亦可控制部分消化道出血。5、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较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做为内科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之外的第三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王统华[3](2011)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82例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以及双气囊小肠镜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经常规胃、肠镜检查不能明确出血病因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2例患者行剖腹探查。结果8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或剖腹探查,69例明确病因,病因确诊率为84.15%(69/82),13例病因不明,占15.85%(13/82)。出血形式中,显性出血74例(90.24%),隐性出血8例(9.76%)69例明确病因中血管病变居首位,占20例(24.39%),非特异性肠炎16例(19.51%),小肠肿瘤9例,其中小肠间质瘤8例(9.76%),小肠腺癌1例(1.22%),克罗恩病7例(8.53%),小肠憩室5例(6.09%),小肠息肉3例(3.66%),寄生虫3例(3.66%),肠结核3例(3.66%),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病1例(1.22%),放射性肠炎1例(1.22%),胆管空肠吻合口溃疡1例(1.22%)。20例血管病变包括血管畸形12例,血管瘤4例,毛细血管扩张症4例。结论血管病变(血管畸形、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症),非特异性小肠炎症及小肠肿瘤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有效检查手段。
贾如真[4](2010)在《小肠出血病因及诊断方法的探讨》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小肠出血通常是指屈氏韧带至回盲瓣之间的肠道出血,小肠出血在消化道出血当中比较少见,约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2%-15%,由于小肠距离口腔、肛门较远,并且小肠肠管较长,活动度较大,折叠度较大,常规的胃镜及结肠镜检查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有限,临床对小肠出血的病人诊断比较困难,通过43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确诊为小肠出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所有的患者均是2004-2009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确诊的小肠出血患者,共43例,对所有患者病因及诊断方法进行分析,绝大多数患者经过上、下消化道内镜排除十二指肠球部以上(包括球部)和结直肠的出血,再选择性经全消化道钡餐透视、ECT、DSA、胶囊内镜、小肠镜、剖腹探查等单项或多项检查明确出血部位,所有患者病因都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主要检查方法包括:胃镜,结肠镜,胶囊内镜,小肠镜,全消化道钡餐透视,DSA,ECT,PET,手术探查等。[结果]43例小肠出血患者当中,小肠肿瘤21例,占48.8%,其中良性肿瘤5例,恶性肿瘤16例;小肠憩室7例,占16.3%;小肠血管畸形4例,小肠息肉4例,各占9.3%;小肠克罗恩病2例,小肠溃疡2例,各占4.7%;小肠套叠1例,小肠破裂1例,小肠结核1例,各占2.3%。全消化道钡餐透视阳性率14.3%(3/21),ECT检查阳性率33.3%(2/6),DSA检查阳性率40.0%(6/15),胶囊内镜检查阳性率76.0%(19/25),小肠镜检查阳性率86.7%(13/15)。[结论]小肠出血性疾病中,病因当中以肿瘤最为多见,肿瘤当中以小肠间质瘤最为多见,非肿瘤性病因当中,以小肠憩室最为多见,其次为血管畸形。诊断方法当中,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检查诊断价值最大,ECT、DSA、全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对小肠出血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庞丽兴[5](2009)在《61例小肠疾病的临床病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小肠疾病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增加对其认识,提高对其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临床确诊为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其主要症状、病因、病理诊断、好发部位及所应用的诊断方法。结果:小肠疾病以腹痛38例(62.29﹪),贫血27例(44.26﹪),消瘦23例(37.7﹪)及消化道出血14例(22.95﹪)为主要表现。疾病分类以肿瘤多见,共34例(55.73%),其中良性肿瘤4例,恶性肿瘤30例。其次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炎症,共15例(24.59%)。其中克罗恩病6例(9.83%),小肠慢性非特异性炎5例(8.20%),肠结核4例(6.56%),憩室4例(6.56%)。本组病例中,胃肠镜检查36例,阳性6例(16.67%)。全消化道钡餐13例,阳性3例(23.08%)。双腔气囊小肠镜及胶囊内镜共14例,阳性11例(78.57%)。结论:小肠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因以恶性肿瘤多见,对不明原因的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腹痛、贫血、出血等,常规胃、大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者,应考虑到小肠疾病的可能。内镜检查和小肠钡剂检查仍是目前诊断的主要手段。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胶囊内镜作为无创方法可用于可疑小肠疾病的筛查。
王永亮[6](2009)在《消化道出血DSA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消化道出血的动脉DSA的诊断价值及经导管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临床消化道出血的DSA动脉造影表现和介入治疗的疗效。对10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DSA造影检查。将介入治疗的病例分为栓塞组及药物灌注组。术后全部患者随访1-3个月,观察介入治疗的疗效。急诊检查组与非急诊检查组血管造影结果和消化道出血的栓塞组与药物灌注组各组止血有效率之间的比较。结果: DSA检查阳性率为78.85%(82/104),其中表现为造影剂外溢或肠腔内造影剂集聚35例(42.68%),发现异常血管47例(57.32%)。58例栓塞组中,栓塞治疗有效止血率为86.21%(50/58),完全止血率79.31%(46/58)。46例灌注组中,药物灌注治疗有效止血率为89.13%(41/46),完全止血率60.87%(28/46)。经统计学分析在DSA急诊检查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急诊检查组,在介入栓塞治疗中阳性栓塞组的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阴性栓塞组,在灌注治疗中阳性灌注组的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阴性灌注组。结论: DSA在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动脉栓塞和血管加压素灌注治疗消化道出血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张文雷[7](2007)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疑难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常因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因此消化道出血的及时精确定位、定性诊断以及早期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通常上消化道出血经胃镜检查能很快明确诊断,并能在胃镜下止血治疗;下消化道结肠出血大多能在肠镜下明确诊断,并能给予一定治疗。但尚有相当一部分消化道出血病例内镜无法检出。因此探求能够良好评价这些疑难消化道出血的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诊断疑难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方法,不但能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还可对出血进行治疗,达到迅速止血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2月~2007年3月期间行DSA检查的疑难消化道出血患者39例,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30例,总体造影阳性率为76.9%(30/39),其中急诊检查组造影阳性率为88.0%(22/25),非急诊检查组造影阳性率为57.1 %(8/14)。前者对消化道出血的造影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行介入治疗27例,总止血有效率88.9%(24/27)。其中行栓塞治疗止血有效率93.8%(15/16),即刻止血率93.8%(15/16);行灌注垂体后叶素止血有效率为81.8%(9/11),即刻止血率63.6%(7/11)。栓塞组与灌注组止血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上,DSA在诊断及治疗消化道出血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本研究也对有限的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了DSA与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比分析,二者具有很好的相似性。
徐海栋,刘博[8](2003)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研究近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的常见急症之一,其诊断与治疗手段进展十分迅速,本文就近年来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智发朝[9](2003)在《我国小肠疾病的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检查手段的拓展,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有了明显提高,但对于怀疑小肠病变者,尚缺乏切实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于小肠血管性病变及小肠憩室,血管造影及ECT阳性率高,而对肠腔内隆起型病变,双对比造影效果较好,空肠上段及回肠末端病变,首选内镜检查.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可清楚显示黏膜形态,成为小肠IBD的首要诊断方法,C-反应蛋白及血清α1-糖蛋白能反映疾病的活动,是目前最常用或最敏感的活动性指标.吸收不良综合征病因复杂,国内以感染性慢性腹泻及乳糖吸收不良引起者较为常见,传统实验室检查尚无特异性,有研究认为内窥镜下活检是诊断吸收不良的金标准.治疗上对于小肠出血及肿瘤,目前仍以手术为主,根据病变不同,也可镜下治疗.IBD尚缺乏根治疗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取传统药物、手术.值得注意的是生物疗法的开发和应用已取得了初步成功,有望成为IBD未来药物治疗的重要武器.
薛迎春[10](2000)在《空回肠疾病致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附12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二、空回肠疾病致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附12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回肠疾病致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附12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仲景血证学术思想的消化道出血经方方证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仲景血证学术思想 |
第一节 仲景血证概念内涵探讨 |
1. 仲景血证的渊源 |
2. 仲景血证概念内涵 |
3. 现代中医学血证概念内涵认识 |
第二节 仲景血证辨证论治思想 |
1. 仲景血证辨证 |
2. 仲景血证病机 |
第三节 仲景消化道出血学术思想 |
1. 消化道出血的吐血辨证论治 |
2. 消化道出血的便血辨证论治 |
3. 消化道出血仲景论治思路和思考 |
第二部分 消化道出血的仲景经方方证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对象标准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标准 |
3.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1. 文献资料一般情况 |
2.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研究 |
3. 消化道出血仲景经方方证药物研究 |
4. 仲景论治血证配伍加减用药古今变化探讨 |
第四节 讨论 |
1. 消化道出血的仲景经方方证临床诊断研究 |
2. 消化道出血的仲景经方方证药物研究 |
3. 消化道出血的仲景经方方证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及思考 |
4. 导师的仲景经方血证临证经验体会 |
第五节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消化道出血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82例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小肠出血病因及诊断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临床病例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61例小肠疾病的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论文:61 例小肠疾病的临床病例分析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二、综述:小肠疾病的诊疗现状与进展 |
正文 |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6)消化道出血DSA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7)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疑难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英文缩略词 |
综述 |
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基本原理 |
二、消化道出血的 DSA 诊断 |
三、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仪器设备药品 |
三、操作方法 |
四、观察指标 |
五、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一、血管造影结果 |
二、介入治疗 |
三、消化道出血的 CTA 表现 |
讨论 |
一、临床常规检查方法对消化道出血诊断的优缺点 |
二、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消化道出血中的优势 |
三、DSA 在消化道出血治疗方面的应用 |
四、探讨 CTA 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
五、本研究的不足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Abstract)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空回肠疾病致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附12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仲景血证学术思想的消化道出血经方方证文献研究[D]. 陈荣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2]消化道出血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D]. 郭婷. 泸州医学院, 2012(03)
- [3]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82例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临床分析[D]. 王统华. 广西医科大学, 2011(08)
- [4]小肠出血病因及诊断方法的探讨[D]. 贾如真. 山东大学, 2010(08)
- [5]61例小肠疾病的临床病例分析[D]. 庞丽兴. 广西医科大学, 2009(10)
- [6]消化道出血DSA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D]. 王永亮. 新疆医科大学, 2009(S2)
- [7]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疑难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D]. 张文雷. 吉林大学, 2007(02)
- [8]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研究近况[J]. 徐海栋,刘博.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2003(03)
- [9]我国小肠疾病的研究现状[J]. 智发朝.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05)
- [10]空回肠疾病致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附12例分析)[J]. 薛迎春.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0(06)
标签:小肠论文; 小肠镜检查论文; 消化道出血的症状论文; 消化道论文; 消化道出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