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俊(成都市温江区妇幼保健院61113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339-02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蓝光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及特点给予蓝光照射干预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本组63例新生儿通过蓝光照射,每天照射18h,照射1-4次后黄染明显减退,血清胆红素降至11.9mg/dl,吃奶反应均好,生命体征正常,4天后血清胆红素降至10mg/dl以下,本组63例病理性黄疸均治愈出院,无核黄疸发生。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实施蓝光治疗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加快患儿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护理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因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皮肤、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现象[1]。新生儿出现黄疸应鉴别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黄疸具有以下特点:1.黄疸出现过早,常在24h内出现;2.黄疸程度过重,血清胆红素>205-257umol/L;3.黄疸进展过快,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85umol/L;4.黄疸持续多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5.黄疸褪而复现,或再度进行性加重;6.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凡符合以上特点之一者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光疗照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的方法[2]。现对于2012年1月-2012年6月我科室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科室2012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63例,病程1-4天,平均2.5天,所有患儿全部符合《儿科学》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对所有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1.2治疗方法
对于本组63例新生儿通过蓝光照射,每天照射18h,照射1-4次。
2护理方法
2.1光疗前准备
2.1.1环境准备:应确保患儿所在病房安全、舒适、肃静、整洁,确保病房内空气流通顺畅,病房温湿度合适。
2.1.2蓝光箱的准备:蓝光箱的灯管采用波长427-475nm的蓝色荧光灯,灯管位置与皮肤距离33-50cm。清洁消毒蓝光箱,特别注意清除灯管的灰尘,箱内湿化器内加蒸馏水至2/3满,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灯管亮度,使箱温升至患儿适中温度,相对湿度55%-65%。
2.1.3患儿的准备:患儿入箱前须监测体温,进行皮肤清洁,检查患儿皮肤完整性,有无硬肿,有无臀红,禁忌在皮肤上涂粉和油类;剪短指甲;双眼佩戴遮光眼罩,避免光线损伤视网膜;用尿布遮盖会阴、肛门部,男婴注意保护阴囊。将准备好的患儿放入已预热好的温箱中,并记录开始时间。
2.2光疗中的护理
光疗中注意使患儿皮肤广泛均匀受到照射 ,应每2h更换体位一次,每小时监测患儿体温,使体温保持在36℃~37℃为宜。在光疗过程中保证水分和营养供给 因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比正常小儿高2~3倍,故应在奶间喂水。观察和记录出入量。
2.3光疗后的护理
根据医嘱结束光疗后,应给患儿穿好衣裤,取下眼罩抱出蓝光箱,记录出箱时间,再清洁消毒暖箱,倒掉水槽内的水。
2.4心理护理
由于新生儿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生活不能自理,对患儿实施有效地心理护理尤为重要。临床护理中,应通过和患儿家长的真诚沟通,赢得家长的信任,在护理操作中,应尽可能减少疼痛刺激,使患儿家长能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2.5对于光疗副作用的对症处理
2.5.1腹泻:新生儿在光疗中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壁,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多,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出氨类物质,对新生儿皮肤刺激较大,易引起臀红发生。故光疗中的患儿应勤换尿不湿。
2.5.2发热:应注意监测和保持正常体温;若体温上升至38.5℃应停止光疗。
2.5.2皮疹:若程度轻,一般不需处理,若较重可暂停光疗,皮疹可自行消退,再继续光疗。
2.5.3青铜症:若结合胆红素超过68.4umol/L(4mg/dl)且有肝功损坏时,光疗使胆绿素蓄积,皮肤可呈青绿色,出现此情况时应停止血清胆红素光疗,可缓慢恢复。
2.5.4病情观察
光疗前后及光疗期间应监测血清胆红素变化,以判断疗效。光疗过程要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黄疸消退情况、皮肤有无发红和皮疹、大小便颜色与性状,以及有无烦躁不安、嗜睡、呕吐、哭声和吸吮能力变化等,以及时发现光疗副作用和有无核黄疸发生,及时与医师联系,进行处理和抢救。
3结果
本组63例新生儿通过蓝光照射及综合护理干预,每天照射18h,照射1-4次后黄染明显减退,血清胆红素降至11.9mg/dl,吃奶反应均好,生命体征正常,4天后血清胆红素降至10mg/dl以下,本组63例病理性黄疸均治愈出院,无核黄疸发生。
4.讨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由多种因素引起,还需要对症处理。临床实践表明蓝光治疗黄疸是简单易行的方法,蓝光照射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儿采取心理、饮食、等系统的护理方法,对患儿实施对症护理,尽可能减少患儿家长的心理负担,使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在患儿康复出院前,应对其做好出院指导工作,以巩固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范玲,林晓云.儿科专科护理学教材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62.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4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