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振子双腔体论文_何秀华,李富,毕雨时,邓志丹,王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振子双腔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能,网格,机理,喷泉,薄膜,数值,疲劳。

单振子双腔体论文文献综述

何秀华,李富,毕雨时,邓志丹,王健[1](2012)在《单振子双腔体V形管无阀压电泵的流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泵送流量,获得连续、低脉动的输出特性,设计了一种单振子双腔体V形管无阀压电泵,并建立其几何模型,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采用Fluent软件的动网格模型对其内部流动进行数值分析.对压电泵内部流场进行动态模拟,得到不同时期压电泵内部的压力、速度及瞬时流量等动态特征,将双晶片压电振子的动态特征和流体的运动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结果与压电泵的工作原理相吻合,验证了动网格模型应用于压电泵数值模拟计算的可行性.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研究了驱动频率、压电振子振幅、泵腔高度和V形管位置对单振子双腔体V形管无阀压电泵输出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驱动频率为250 Hz时单振子双腔体V形管无阀压电泵的出口流量最大;压电振子振幅越大,出口流量越大;合理选择一组振幅值、泵腔高度和管道位置,便可得到压电泵的最优输出性能.(本文来源于《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毕雨时[2](2010)在《单振子双腔体V型管无阀压电泵的数值模拟与空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压电泵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无电磁干扰、输出特性易于控制等诸多优点,并且可在较低的驱动电压下获得较好的输出能力,是微流体系统关键部件之一,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生物基因工程等领域。压电泵不是传统泵的微型化,而是一个复杂的多物理因素耦合系统,因为其形状、尺寸、流体的流动特性等对泵的性能均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微流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小体积、大流量的压电泵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了单振子双腔体V型管无阀压电泵模型,为了探讨该泵内部流动规律,本文具体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简要地概述了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微型泵,对压电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归纳总结。2、介绍了微尺度流动的基础理论,对微泵内部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3、基于压电基础理论知识,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圆形双晶片压电振子进行振动分析和疲劳分析,找到了影响压电振子疲劳寿命的相关因素,利用Miner法则判断压电振子是否满足强度要求,预测其疲劳寿命,并和单晶片压电振子进行了相应地比较。分析讨论了不同结构参数以及材料参数对压电振子疲劳性能的影响,为改进压电振子结构提高其抗疲劳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4、运用C语言对压电振子的动态特征进行UDF编程,将其调入Fluent软件中,并结合动网格技术,通过间接耦合的方法对单振子双腔体V型管无阀压电泵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泵的内部流场特性,由其动态特征得知采用动网格模型来设定压电振子运动边界是正确可行的。研究分析了驱动频率、振幅、泵腔高度、管道位置对泵送功能的影响,为优化该类型压电泵的结构提供了参考价值。5、介绍了有关空化方面的理论知识,利用Fluent软件Mixture空化模型对单振子双腔体V型管无阀压电泵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对压电泵工作时泵内汽、液的分布及空化流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压电泵的性能。(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0-12-01)

吴丽萍,程光明,曾平,杨志刚,吴银柱[3](2007)在《单振子双腔体无阀压电泵结构设计与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单振子双腔体无阀压电泵,应用小挠度弹性弯曲理论导出了圆形复合压电振子的弹性曲面微分方程,分析了采用一个压电振子形成两个工作腔体压电泵的结构和工作机理,并与单振子单腔体压电泵对比分析了该结构与输出流量的关系。设计研制了结构独特、输出性能更高的单振子双腔体无阀压电泵,通过试验表明:单振子双腔体无阀压电泵比单振子单腔体无阀压电泵输出流量有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07年07期)

吴丽萍,杨志刚,曾平,程光明,吴银柱[4](2007)在《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的输出性能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的输出压力和输出流量为测试参数,通过实验不仅对单振子双腔体与单振子单腔体压电泵的输出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而且对压电泵结构及参数对输出性能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提高驱动电压的前提下,双腔体压电泵的输出流量为单腔体压电泵输出流量的1.82倍,并且输出压力随驱动电压的增高而增高,缓冲腔、进水口以及止回阀等结构对压电泵的输出性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此结果为优化压电泵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张德君,程光明,杨志刚,曾平[5](2007)在《单振子双腔体压电薄膜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雕刻技术,以有机玻璃为原材料,加工制作了一种可双向工作的单振子双腔体压电薄膜泵,并对该结构压电泵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单振子双腔体压电薄膜泵的输出流量和压力的测试,得出在输入100 V正弦交流信号时,它的最佳工作频率为20 Hz,输出流量为785 mL/min,输出压力为14 kPa,表明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在低频工作时,其输出流量优于单振子单腔体压电泵,而且能够提高机械转化效率,工作过程无脉动现象.(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吴丽萍[6](2004)在《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电泵是将压电体激发的振动直接作用于流体,使其产生动压或流量输出的一种新型压电驱动器,压电泵按结构可分为有阀式和无阀式两大类。无阀压电泵将传统泵的驱动源部分、传动部分及泵体叁者合为一体,大大简化了压电泵的结构,提高了工作可靠性,更易于实现微小型化、输送带有悬浮颗粒的流体,因而在某些特殊场合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在对无阀压电泵的基本特性研究的基础上,从提高无阀压电泵的输出流量和输出压力入手,提出了利用一个压电振子构成两个工作腔体的压电泵——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的设想,设计制造了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的样机,并利用压电学和流体力学等理论对压电泵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分析,对样机进行了实验测试。为了使压电泵应用,用声音或音乐来控制压电泵喷水状态——声控压电泵,设计制作并调试了与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配套的声控电路板。1、绪论介绍了国内外压电泵的发展现状、并针对有阀和无阀压电泵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同时指出了压电泵总的发展趋势:结构尺寸微小化、低能耗、高输出精度方向发展。2、复合圆片型压电振子的振动分析及测试首先介绍压电材料、压电效应、压电振子振动模式等相关知识,给出了压电振子几何方程和本构方程,为压电振子的振动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对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所要求的特殊性能的压电振子做了特殊的绝缘处理,并对绝缘特性做了定性分析,同时沿径向方向测试了其不同点的变形量,得出了中心点变形量最大,沿径向越靠近边缘变形量越小。最后通过输入不同驱动电压信号实<WP=78>验,测试了绝缘压电振子中心点最大变形量,得出绝缘压电振子在矩形波驱动电压信号下变形量最大,正弦波驱动电压信号下变形量次之,叁角波驱动电压信号下变形量最小;压电振子的变形量与驱动电压成正比关系,在不超过击穿电压情况下,电压越高,压电振子变形量越大。3、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的理论分析在对单振子单腔体无阀压电泵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单振子双腔体无阀压电泵,设计并制作了样机,通过对单振子双腔体与单振子单腔体压电泵工作过程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了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提高了输出流量;阐述了与压电泵相关的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并对无阀压电泵输出流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对影响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性能因素如:腔体结构和进、出水管道结构等进行了流态分析,为压电泵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尽量避免断面突变结构,减少局部水头损失,提高压电泵输出性能。4、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的实验研究主要以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的输出压力和流量为测试参数,对单振子双腔体与单振子单腔体压电泵的输出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单振子双腔体比单振子单腔体压电泵的输出流量显着提高;对出水口长度、带锥角出水口长度、缓冲腔大小、两进水口与单进水口等因素对输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最佳出水口长度是出口直径的3~4倍;最佳缓冲腔直径为3.5~4毫米;两个进水口与一个进水口相比,输出流量、输出压力变化不大,但两个进水口产生的噪音较小;对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压电泵腔体内产生气泡、噪音和产生的不连续射流等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5、压电泵应用实例 — 试验样机开发与制作利用电子技术、结合单振子双腔泵样机制作了一个试验样机——声控压电喷泉。其特点是:<WP=79>灵敏度较高,喷泉状态随人们说话、关门的声音或音乐上下起伏变化。控制电路板尺寸小、成本低,与单振子双腔压电泵样机配合,构成了体积较小、外形美观的声控喷泉,适用于家庭、酒店、办公场所等,易于推广。声控电路板具有通用性,可以控制多个压电泵。本文的主要创新点:1、基于无阀压电泵输出能力较低,充分利用压电振子的两侧面作为工作面,首次提出了单振子双腔体无阀压电泵,对压电振子进行了较好的绝缘处理,并设计制作了样机;2、利用电子技术,结合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制作了声控压电喷泉试验样机。(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4-06-01)

单振子双腔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压电泵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无电磁干扰、输出特性易于控制等诸多优点,并且可在较低的驱动电压下获得较好的输出能力,是微流体系统关键部件之一,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生物基因工程等领域。压电泵不是传统泵的微型化,而是一个复杂的多物理因素耦合系统,因为其形状、尺寸、流体的流动特性等对泵的性能均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微流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小体积、大流量的压电泵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了单振子双腔体V型管无阀压电泵模型,为了探讨该泵内部流动规律,本文具体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简要地概述了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微型泵,对压电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归纳总结。2、介绍了微尺度流动的基础理论,对微泵内部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3、基于压电基础理论知识,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圆形双晶片压电振子进行振动分析和疲劳分析,找到了影响压电振子疲劳寿命的相关因素,利用Miner法则判断压电振子是否满足强度要求,预测其疲劳寿命,并和单晶片压电振子进行了相应地比较。分析讨论了不同结构参数以及材料参数对压电振子疲劳性能的影响,为改进压电振子结构提高其抗疲劳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4、运用C语言对压电振子的动态特征进行UDF编程,将其调入Fluent软件中,并结合动网格技术,通过间接耦合的方法对单振子双腔体V型管无阀压电泵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泵的内部流场特性,由其动态特征得知采用动网格模型来设定压电振子运动边界是正确可行的。研究分析了驱动频率、振幅、泵腔高度、管道位置对泵送功能的影响,为优化该类型压电泵的结构提供了参考价值。5、介绍了有关空化方面的理论知识,利用Fluent软件Mixture空化模型对单振子双腔体V型管无阀压电泵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对压电泵工作时泵内汽、液的分布及空化流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压电泵的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振子双腔体论文参考文献

[1].何秀华,李富,毕雨时,邓志丹,王健.单振子双腔体V形管无阀压电泵的流场分析[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2

[2].毕雨时.单振子双腔体V型管无阀压电泵的数值模拟与空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0

[3].吴丽萍,程光明,曾平,杨志刚,吴银柱.单振子双腔体无阀压电泵结构设计与机理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07

[4].吴丽萍,杨志刚,曾平,程光明,吴银柱.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的输出性能实验[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

[5].张德君,程光明,杨志刚,曾平.单振子双腔体压电薄膜泵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

[6].吴丽萍.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双腔体压电泵结构简图单振子双腔体v型管无阀压电泵结...单振子双腔体V型管无阀压电泵计...电路板实物图片压电泵计算区域网格图下腔体吸入过程上、下腔体压力分布图

标签:;  ;  ;  ;  ;  ;  ;  

单振子双腔体论文_何秀华,李富,毕雨时,邓志丹,王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