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输出排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输入输出,结构,交换机,报文,组合,平均数,成批。
输出排队论文文献综述
李职杜,高月红,张欣,桑林[1](2013)在《低加速比下输出端排队交换结构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已有的研究中,为了使输出端排队(OQ)交换结构满足理想的吞吐率和传输时延性能,需要其内部加速比等于交换端口数。将从理论上推导加速比小于交换端口数的情况下OQ交换结构的信元丢包率和传输时延,并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证明:只要达到一定的加速比(小于满加速比),OQ结构就能达到满加速比时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专业版)》期刊2013年31期)
夏羽,高志江,曾华燊[2](2010)在《基于输入端无冲突算法的面向输出排队的交换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面向输出排队的交换结构,该结构将信元存储于输入端,而信元的调度请求面向输出端排队.利用输入端无冲突调度算法,可以使结构对存储器带宽的需求和输入排队交换机一致.该文设计的调度矩阵使算法复杂度和端口规模呈线性关系,且每一步只需要一次按位"与"操作.文章同时证明了结构要达到稳定的充分条件是使用2倍传输加速比.仿真实验表明,对于均匀流量,该结构时延性能和主流交换结构相似,且抖动性能远优于主流交换结构,而在2倍传输加速比时,其时延性能和OQ完全相同;对于非均匀流量,该结构吞吐率性能优于主流交换结构,且在使用1.14倍传输加速比时,其吞吐率性能和OQ相同.(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朱珂,董芳,胡宇翔[3](2010)在《基于MSM输入输出排队交换结构的调度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网络的传输宽带化和业务多样化需求给交换结构的可扩展性及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MSM(Memory-Space-Memory)输入输出排队交换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对交换网络内部拥塞调度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在保障调度公平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严格匹配输出调度过程的SM-RR(Strict Matching algorithm based onRound-Robin)算法.与现有典型算法相比,该算法无需加速比即可获得较高的性能.(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0年12期)
郑德任,伊鹏,汪斌强[4](2009)在《一种支持多输出端口的输入排队交换结构匹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输入排队交换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在高性能路由器与交换机中备受关注。文章基于多下一跳路由提出了分组具有多个可选输出端口的匹配算法(MP-iSLIP);根据入队机制判断选择要进入的缓存队列,充分利用分组的多个可选输出端口的特性,从前级队列均衡对iS-LIP算法进行了改进;MP-iSLIP算法不仅保留了iSLIP算法简单易于硬件实现的优点,而且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能够获得比iSLIP算法更优的性能。(本文来源于《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易平,田宗忠,赵强[5](2008)在《输入输出模型与冲击波分析在排队和延误预测中一致性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简单输入输出模型与冲击波分析是研究交通瓶颈问题的两种常用方法,本文着重分析两者的一致性.在数学推导中考虑到达需求与流出率的变化时,两者对于排队和延误的预测结果是一致的.在不同的交通和边界条件下,两者在拥堵形成至消散的任意时刻所得排队长度,拥堵时间等结果均是一致的.以往认为两种方法不一致的研究忽略了一些与背景交通密切相关的基本因素.实例分析说明正是这些基本因素使得这两种分析方法在不同流量-密度关系下都具有一致性.(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08年06期)
戴艺,苏金树,孙志刚[6](2008)在《一种维序的基于组合输入输出排队的并行交换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按序排队(in-order queuing,简称IOQ)PPS体系结构,通过在分流控制器引入固定尺寸的缓冲区,实现负载在每个交换平面的均匀分配;中间层组合输入输出排队(combined input-and-output queuing,简称CIOQ)交换平面受控于中央调度器,在每个时间槽(timeslot),中央调度器将同一种匹配实施到每一个交换平面,称之为同步调度策略.可以证明,在该体系结构下,轮询(round robin)分派算法配合同步调度策略可以保证同一条流的信元按序从交换平面读出.进一步提出了严格最长队列优先同步调度算法,极大地减少了中央调度器需要维护的状态信息和信元重定序开销.与目前主流的PPS设计相比,IOQPPS(in-order queuing parallel packet switch)实现机制简单,易于硬件实现.模拟结果表明,IOQPPS具有最优的延迟性能.(本文来源于《软件学报》期刊2008年12期)
唐应辉[7](2007)在《多重休假M~x/ G/1排队系统的输出过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次研究服务员具有多重休假规则的成批到达Mx/ G/1排队系统的输出过程.应用更新过程理论、拉普拉斯-司梯阶变换和本文提出的直接概率分解分析法,讨论了从任意初始状态出发,系统在(0,t]时间内输出顾客的平均数,以及其渐近展开,得到一些重要结果.(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期刊2007年03期)
李万林,田畅,郑少仁[8](2003)在《光总线交换网络输出排队两级缓冲结构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核心路由器高速无阻塞光总线交换网络体系结构中的高速大容量分组缓冲这一关键技术难题 ,本文提出了基于SRAM技术和DRAM技术相结合的输出排队分组两级缓冲结构及相关LBF -MMA存储器管理算法 ,并利用实测的网络流量数据对该缓冲技术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 .分析表明 ,两级缓冲结构较好地解决了光总线交换网络中分组缓冲高速度与大容量之间的矛盾 ,对高速路由器技术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涂晓东,李乐民[9](2003)在《一种输入输出排队交换机中分布式分组调度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采用共享缓存(shared memory)做为交换机构(switching fabric)的输入输出排队交换机,该文给出了一个分布式分组调度方法DHIOS(Distriduted Hierarchical Ingress and OutputScheduling)并做了详细的仿真。表明DHIOS可以支持变长分组,能够确保业务流的QoS,性能优良。(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罗利春,王崇厚[10](2001)在《排队系统输出序列的广义相关与广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排队论不可能求解排队系统中的时间序列问题[1 ] ,因此 ,将时间列自相关函数的定义作了推广 ,以便应用于这一问题。方法是将m视为另一种采样规则下所得序列的序号 ,即以排队到达时刻为采样时刻 ,由此可以试探寻求排队系统等待时间序列 {WT(n) }等的ARMA模型。文中还建立了排队系统时间序列的广义谱的概念。可以期望 ,广义谱概念的建立 ,将十分有助于对排队系统输出序列、排队仿真序列以及所有离散系统随机仿真序列特征与规律的揭示。(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01年05期)
输出排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面向输出排队的交换结构,该结构将信元存储于输入端,而信元的调度请求面向输出端排队.利用输入端无冲突调度算法,可以使结构对存储器带宽的需求和输入排队交换机一致.该文设计的调度矩阵使算法复杂度和端口规模呈线性关系,且每一步只需要一次按位"与"操作.文章同时证明了结构要达到稳定的充分条件是使用2倍传输加速比.仿真实验表明,对于均匀流量,该结构时延性能和主流交换结构相似,且抖动性能远优于主流交换结构,而在2倍传输加速比时,其时延性能和OQ完全相同;对于非均匀流量,该结构吞吐率性能优于主流交换结构,且在使用1.14倍传输加速比时,其吞吐率性能和OQ相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输出排队论文参考文献
[1].李职杜,高月红,张欣,桑林.低加速比下输出端排队交换结构的性能分析[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3
[2].夏羽,高志江,曾华燊.基于输入端无冲突算法的面向输出排队的交换结构[J].计算机学报.2010
[3].朱珂,董芳,胡宇翔.基于MSM输入输出排队交换结构的调度算法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
[4].郑德任,伊鹏,汪斌强.一种支持多输出端口的输入排队交换结构匹配算法[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9
[5].易平,田宗忠,赵强.输入输出模型与冲击波分析在排队和延误预测中一致性研究(英文)[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
[6].戴艺,苏金树,孙志刚.一种维序的基于组合输入输出排队的并行交换结构[J].软件学报.2008
[7].唐应辉.多重休假M~x/G/1排队系统的输出过程(英文)[J].应用数学.2007
[8].李万林,田畅,郑少仁.光总线交换网络输出排队两级缓冲结构与性能分析[J].电子学报.2003
[9].涂晓东,李乐民.一种输入输出排队交换机中分布式分组调度方法的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3
[10].罗利春,王崇厚.排队系统输出序列的广义相关与广义谱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