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桂林市永福县实验中学;2′桂林市永福县罗锦镇月山初中1′朱富国;2′莫富萍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只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将学习的假设定位于学生个体对知识的领悟与记忆,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与交流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高水平的思维和学习活动。自主探究,相互合作教学模式通过构建教师巧设问题导学,学生自主探究,师生相互合作的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中图分类号】G430.21【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080-02
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一、合作学习的特征
1、异质分组,建立学习的“多元世界”。小组成员在性别、学业能力、步调和其他品质上必须是不同的、异质的。这样才能够共同发展、接纳他人,使学业困难者获得更好的发展的目标。
2、积极互助。小组成员必须人人参与。
3、分工合作。建立小组成员的行为规则要求,强调个人责任感,各自的义务,对其他成员的鼓励和支持。
4、资源共享。互相帮助和交流。
5、奖励体系。集体的荣誉就是每个人的荣誉。
二、合作学习活动方式和评价
活动方式可以因地制宜、多种多样,现罗列以下几种:
(1)竞赛。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学习者“单独”完成,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各自任务完成后,就意味着总任务的完成。竞赛可在小组内进行,也可以在小组间进行。竞赛的内容可以是知识类的,但我们觉得历史技能类的竞赛更有意义。如识图竞赛、历史模型制作竞赛等。
(2)辩论。围绕给定的主题,由不同小组或成员叙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相互之间展开辩论,最终能说服各方的小组或成员获胜。辩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合作。组内成员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成员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或者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行分工协作。如果对任务的理解不完全一样时,可以互相补充完善,从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4)主题探究。小组可自主地对某一历史人物、事件、现象进行探究,题材不限,方式多样,最终成果可以是报告、小报或小论文,旨在培养学生的各种高级认知活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社会实践。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乡土历史,寻找身边的历史,生活中的历史。要求人人动手、个个参与,小组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设计方案,其他小组对此展开可行性论证,最后实施完成方案。该活动旨在培养学习者历史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分工、协作能力。如“阿福的传说”、“米码头、布码头的由来”、“运河人家话运河”、“东林怀古”。
(6)角色置换。让不同学生分别扮演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我问你答,你问我答,在学习过程中,角色可以互相转换。通过角色扮演和置换,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将会有新的体会。角色扮演的成功将会增加学习者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并可以激发学习者掌握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样该活动可在组内进行,也可在组间进行。
在合作学习中,宜采用组际、组内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当达到共同目标时,应该由教师、学生评委或家长评定,并将其成果及时、恰当地外显物化,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另外,平时的动态评价应贯穿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
三、合作学习的内涵使它具有与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合作基础上的探究、合作基础上的创新等同步调的先进教育思想,体现出与传统教育思想的不同的独创性,即主体合作学习,合作对话学习,合作创新学习
1、主体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我在教《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首先就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国家、人物、时间、航线、结果、影响等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去讨论归纳,最后得出一致的结论。在掌握相关知识后,让学生关上书本,凭借地理知识,小组几个人共同绘制一幅新航路开辟示意图。结果,多数小组绘制出来的示意图相当准确。通过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合作对话学习: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教学是师生互动互学、合作平等交流。
如我在讲初二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鸦片战争》时,师生互动片段如下:
师问:“鸦片战争为什么爆发?”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回答。生1回答:“清朝统治腐败。”生2回答:“国力与英国相比落后。”生3回答:“英国为了得到广阔的市场和廉价的原料。”师问:“为什么清朝落后?”生4回答:“由于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生5回答:“由于清朝是封建国家,仍然是自然经济。”师答:“所以英国必然对中国侵略,鸦片战争必然爆发。”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不断引导,师生之间相互配合,双方的信息不断交流,这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除了师生互动外,更要强调生生互动。生生互动要求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的广泛交流,课前互相搜集有关资料,课堂上学生密切配合,共同探讨,相互影响,这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如我在讲初三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法国大革命》时,生生互动片段如下:老师引出问题“如何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同学们兴趣盎然,七嘴八舌,有的赞成,有的反对。生1:“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生2:“不对,拿破仑对外战争打败了反法同盟,是有贡献的。”生3:“我同意,拿破仑对外战争保护和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应肯定其贡献。”生4:“我认为,拿破仑对外战争奴役了欧洲各国人民,显然具有非正义性。”生5:“我认为,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双重性,前期具有正义性,应肯定;后期具有非正义性,应否定。”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课堂气氛非常热烈。通过生生互动,使同学们的信息得到了广泛交流。
3、合作创新学习。以超越文本,塑造自我为目标的探究性研究,它更能促使主体拥有渴望感知客体的心情,它能使主体处于一种积极的,开放的状态中,随时准备以独特的心理图式去接纳信息。讲《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课程后:有个学生无意中说,我是资产阶级的话就好了。于是我就想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19世纪60、70年代的一名商人,你准备在大陆哪个地方投资建厂,为什么?经营什么产业?为什么?在经营中会遇到那些困难与阻力?你怎样去解决?就此写一偏小短文。课后学生写的短文,虽然不是都符合历史实际,但观点很有创意,经过学生思考和老师说明使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四、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陪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和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能得到承认,其潜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助于张扬个性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感到学须有信心;合作学习活动能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使师生在多维互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在和谐中进取的境界。合作学习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它有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态度。
实践证明,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学会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感染、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正是我们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坦著,《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2、余伟民主编,《历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梁励,《论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变革》《历史教学》2004年4期
4、关文信等,《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