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发生自然山地灾害多且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近年来,各种山地灾害频发,表现出种类多、区域性、季节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以及显著的突发性和共生性,由此产生的危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对山地灾害系统致灾因素关系分析及灾势预测方法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多种数学方法及物理分析为依据,对灾害成因及发展过程、工程应用、链式灾害评估、风险评估、综合设防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山地灾害系统的分析,首先要建立清晰的山地灾害系统成因及发展过程,了解致灾因素间作用关系,对于逻辑相对清晰的事故,采用事故树分析法构建事故树图,事故树图不仅表征了因素间作用关系,更发现了事故潜在原因;当因素众多、且其关系错综复杂时,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构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多级递阶结构图,以图论的形式清晰地反映了灾害成因及发展过程;为对灾害系统内部各因素地位属性进行分析,采用相互作用矩阵,通过对系统内部的各因素进行作用强度评估,得到各因素的支配属性、从属属性以及其结构重要度。在对灾害形成及发展过程有了深入了解后,对于灾势预测就变得尤为清晰,山地灾害系统的灾势预测可从其工程、环境、设防等方面进行分析,这也使得研究更加全面,实用性更加广泛。首先以多系统相互影响为研究对象,并以复杂多级滑坡为例引入线路方案,通过相互作用矩阵对多系统之间作用关系进行预测分析,开展工程与环境作用关系定量化分析,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为探究灾害链式发展,运用贝叶斯网络工具对山地灾害链进行建模,对于在灾害中的不确定性,采用蒙特卡洛随即模拟、历史数据、专家经验等得出概率值,进而求得整条链的联合概率,为工程应用和灾害设防提供依据;通过构建完整贝叶斯网络和概率推理,得出在已知某状态下结构的后验概率,为有关部门提前做好灾害设防提供依据。最后,在对山地灾害系统进行快速评估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物元分析法相结合,由已知参数对现有状态进行快速评估,得出灾害走势;为预测灾势发展并进行综合设防时,以物元分析为基础,引入漏报率、误报率和期望损失值,以年为单位,探究年设防方案的最优综合隶属度。文中所提到的这些应用方法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这些方法可以相互结合,共同应用于山地灾害系统的全过程分析,每种数学方法都有其应用特点,可针对其特点进行更全面的应用。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张孟帅
导师: 姚令侃
关键词: 山地灾害系统,图论分析,相互作用矩阵,物元分析,山地灾害链,贝叶斯网络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
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分类号: P694
DOI: 10.27414/d.cnki.gxnju.2019.002682
总页数: 78
文件大小: 30867K
下载量: 67
相关论文文献
- [1].川藏铁路山地灾害信息化管理平台及其应用[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0(10)
- [2].系统剖析灾害机理 科学防御山地灾害[J]. 科学中国人 2020(09)
- [3].地形条件对次生山地灾害易发性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0(S1)
- [4].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及其防治对策——以“汶川大地震”次生山地灾害为例[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9(01)
- [5].《长江上游山地灾害与水土流失地图集》的创新与特色[J]. 山地学报 2016(04)
- [6].四川省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趋势[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0(04)
- [7].基于遥感技术的都汶公路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分析[J]. 地质科技情报 2009(02)
- [8].云南鲁甸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特征[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5(04)
- [9].山地灾害[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16)
- [10].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J]. 自然杂志 2014(05)
- [11].“5.12”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与特点[J]. 山地学报 2008(04)
- [12].汶川地震区次生山地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初步构想[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9(S1)
- [13].次生山地灾害 汶川大地震的雪上之霜[J]. 人与生物圈 2008(04)
- [14].第7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在台湾召开[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0(03)
- [15].典型地区地震山地灾害分布对环境本底因素响应机制研究——以绵竹市为例[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9(03)
- [16].芦山地震灾区次生山地灾害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11)
- [17].小型水利工程在山地灾害防治中的运用[J]. 企业技术开发 2008(05)
- [18].山地灾害对龙门山银厂沟旅游的影响[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03)
- [19].“9·07”彝良地震诱发次生山地灾害调查及减灾建议[J]. 山地学报 2013(01)
- [20].横断山区山地灾害的动态危险性评价[J]. 灾害学 2019(03)
- [21].河道山地灾害的卷积神经网络快速识别方法[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9(02)
- [22].汶川地震危害道路交通及其遥感监测评估——以都汶公路为例[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9(03)
- [23].山洪灾害与山地灾害的关系[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18)
- [24].贺《长江上游山地灾害与水土流失地图集》出版[J]. 山地学报 2016(01)
- [25].4·20芦山地震次生山地灾害与减灾对策[J]. 地学前缘 2013(03)
- [26].康县的山地灾害及防治对策[J]. 中国水土保持 2012(04)
- [27].大难当前共忧患 科技赈灾建家园——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及其减灾技术专题研讨会[J]. 山地学报 2008(05)
- [28].不畏道阻且长 守护山地安全——记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周公旦[J]. 科学中国人 2018(16)
- [29].本期专题简介[J]. 自然杂志 2014(05)
- [30].特大山地灾害遥感应急响应调查方法与案例[J]. 中国减灾 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