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广东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广东话,光绪,量词,假定性,韵母,语言,饮食业。
广东话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刘丹颖[1](2019)在《4K粤语版电影“国庆70周年盛典”公映》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方日报讯 (记者/刘丹颖 通讯员/穗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此时此刻——国庆70周年盛典》4K粤语版电影,10月7日起在广东20家影院免费公映,广东观众可在影院身临其境般重温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的震撼场面。在7日举行的《此时此刻——国庆(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9-10-08)
姜科,万萱[2](2017)在《四川客家“土广东话”中的古汉语文字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四川客家方言"土广东话"中的古汉语文字设计进行研究,进一步丰富汉字设计内容,再现地域的历史民俗文化,促进汉字文化语境的视觉表现,引起人们对于古汉字和中华古老文化的关注,为传统文化创新研究提供启示与思考。方法通过客家方言中的古汉语文字特征分析,结合地域特点,以四川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土广东话"为研究案例,从文化的视觉表达、文字符号化信息设计和设计衍生应用等角度进行了古汉语文字设计的设计实践研究,提出古汉语文字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结论古汉语文字是中国汉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古汉语文字现存形式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将这一语言文字的视觉化和信息化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才能更好的进行中国汉字的系统设计,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校科技》期刊2017年S1期)
吴晓岘[3](2015)在《对于香港地区广东话与英语语码混合形式与原因的探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的是在双语言社会—香港,出现的语码混合现象。随着语码混合现象在香港人与人交流过程中的广泛出现,我们有必要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于实际出现的例子进行研究,并探明其原因。这篇研究旨在探索语码混合现象的主要形式与次要形式的特征,并针对这些基本特征分析出现广东话与英语语码混合现象的原因。最后,文章还将提及对第二外语学习的些许建议。(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期刊2015年08期)
周伟逸[4](2013)在《老爸一口广东话》一文中研究指出吾家有老爸一枚,其人生于南粤,心怀天下,奇珍异事,皆所涉猎。若闻家国大事,必心潮澎湃,直抒胸臆,指点江山,激扬唾沫;若见路上不平,更仗义出手,拨打110"班马"助阵,不在话下;至于闲暇在家,更是滔滔不绝,妙语连珠,直让人瞠目结舌,无语凝咽。一口粤地方言,道尽多少欢乐!现特拾录其爆笑语录若干,以飨诸君。(本文来源于《喜剧世界(上半月)》期刊2013年08期)
村友[5](2013)在《光绪听不懂谁人的广东话》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第11期《读者》刊载的《历史上那些不正经的真事儿》一文中说:"戊戌变法中梁启超名声大噪,于是受到皇上接见,怎奈他的粤语光绪一句都听不懂。改口的普通话比粤语还难懂。两人就愣着互相瞅,像初次相亲的男女一样尴尬无言。"此说大谬。(本文来源于《咬文嚼字》期刊2013年01期)
王涛[6](2012)在《广东话“否定+量词”结构的量词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在管约论与最简方案的框架下对广东话中包含否定词mou和疑问词短语的歧义句做出尝试性的分析。许多研究将这类歧义句归因于量词提升,但是学界对于提升动机和移位落点仍有争议。针对否定词mou和疑问词短语引起歧义这一现象,学者们提出了两种解释:第一是将否定词mou和疑问词短语看作非存在量词;第二是将mou作为许可者,用以允准疑问词短语,即疑问词的否极项。在比较总结了以往学者的方法后,本文提出复合词否定量词,此短语带有[+Neg]和[+Quant]特征。至于移位动机及移位落点问题,本文采用Chomsky(1995)的观点认为vP位置的[+Quant]特征吸纳原位的“否定+量词”结构提升至vP嫁接语的位置。此外,本文提出[+Quant]特征继续将“否定+量词”结构吸纳至[Spec, CP]位置。“否定+量词”结构在vP中的占据窄域,而在[Spec, CP]中占据宽域,正是辖域的变化导致了句子的歧义。我们的观点基于以下推理:首先从类型学上来说,广东话以主谓宾语序为基本结构,然而也存在主宾谓结构。主宾谓结构存在的唯一条件是占据宾语位置的是必须否定量词(mou+疑问词)。原因是“否定+量词”结构的基本位置是在vP内,通过移位提升至vP以外的位置。若否定量词停留在其原生成位置,句子将不合法,这佐证了移位的强制性。其次,“否定+量词”结构还受到复杂名词短语限制,这也有可能触发移位。本文通过将“否定+量词”结构应用于广东话其他结构中用以检验其移位的可行性。首先在被动语态中,主动句中位于宾语的否定量词同样在被动句中不会造成歧义。其次是夺格,否定词充当允准者,用来允准疑问词短语的存在。最后“否定+量词”结构能够消除不定词结构的弱跨越现象。最后本文通过研究广东话与普通话中的“否定+量词”结构得出结论:与广东话一样,汉语普通话中位于宾语位置的“否定+量词”结构通过提升并促使该句产生歧义。本文再将“否定+量词”结构作用于阿尔泰语语系的泰语,其与广东话及广东话所在的汉藏语系其他语言不同。泰语中未发现量词提升现象,但其有将量化短语提升而被量化名词留在原位的量词悬浮现象。虽然泰语没有同广东话、普通话一般的否定量词提升现象,但其量化短语提升时必须由上层的否定短语允准,这与否定词在广东话中的夺格中允准疑问词是一致的。(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2-04-20)
李宇洲[7](2011)在《广东话语言及音位新述(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东话,也称粤语,是我国八大方言之一,有着久远的历史,是我国研究古汉语的重要资料。虽然有着久远的历史,但是由于其口语性质,且除香港外不属于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官方语言,对广东话的系统语言学研究并不多。随着时代的发展,广东话也有了许多新的改变与发展。该文通过声母、韵母、声调叁方面进行对当代粤语的总括语言及音位描述,研究了粤语,特别是香港粤语近一百多年的变化,希望人们能了解到当代粤语的研究有着理论上及实践上的意愿。(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1年13期)
翟江玲[8](2010)在《推动广东话剧走向春天》一文中研究指出辛亥革命100周年到来之际,中国话剧走过百年之后,在这样的时间点上,广东省话剧院推出了话剧《与妻书》。该剧自上演以来,得到业内外人士一致好评。业内人士指出,无论从艺术理论,还是从社会意义角度看,《与妻书》均呈现出广东话剧新的发展态势。为此,记者采访了《与(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0-09-07)
闾丘露薇[9](2010)在《上海话,广东话》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歧视非本地语言的地方,原因只有两个:自大和井底之蛙。一个歧视非本地语言的地方,原因只有两个:自大和井底之蛙。四年前移民到香港,说广东话是形势所逼,一是对于歧视的眼光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压(本文来源于《中文自修》期刊2010年Z1期)
李大立[10](2010)在《美国餐馆里的广东话(外一篇)》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看凤凰卫视中文台的《血色黄昏——洋务大臣李鸿章》专题节目,里面讲李鸿章1896年去美国访问时,所带厨师给他做的"杂烩"风靡美国云云。根据笔者在纽约开中餐馆的经历,想来其中有些趣味无穷的话题,可与读者分享。(本文来源于《同舟共进》期刊2010年07期)
广东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对四川客家方言"土广东话"中的古汉语文字设计进行研究,进一步丰富汉字设计内容,再现地域的历史民俗文化,促进汉字文化语境的视觉表现,引起人们对于古汉字和中华古老文化的关注,为传统文化创新研究提供启示与思考。方法通过客家方言中的古汉语文字特征分析,结合地域特点,以四川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土广东话"为研究案例,从文化的视觉表达、文字符号化信息设计和设计衍生应用等角度进行了古汉语文字设计的设计实践研究,提出古汉语文字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结论古汉语文字是中国汉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古汉语文字现存形式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将这一语言文字的视觉化和信息化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才能更好的进行中国汉字的系统设计,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广东话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丹颖.4K粤语版电影“国庆70周年盛典”公映[N].南方日报.2019
[2].姜科,万萱.四川客家“土广东话”中的古汉语文字设计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7
[3].吴晓岘.对于香港地区广东话与英语语码混合形式与原因的探究(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
[4].周伟逸.老爸一口广东话[J].喜剧世界(上半月).2013
[5].村友.光绪听不懂谁人的广东话[J].咬文嚼字.2013
[6].王涛.广东话“否定+量词”结构的量词提升[D].湖南大学.2012
[7].李宇洲.广东话语言及音位新述(英文)[J].海外英语.2011
[8].翟江玲.推动广东话剧走向春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9].闾丘露薇.上海话,广东话[J].中文自修.2010
[10].李大立.美国餐馆里的广东话(外一篇)[J].同舟共进.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