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杉木大径材人工林材种结构及土壤特性分析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杉木大径材人工林材种结构及土壤特性分析

论文摘要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控制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管理。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管理好与坏,不仅影响着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且还影响着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及林地的长期生产力维护。至目前为止,我国南方杉木人工林培育仍以中径材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杉木大径材市场供不应求。如何科学培育杉木大径材,并实现杉木林地的可持续经营成为当今杉木科技工作者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本论文以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35年杉木大径材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分析,分析林下植被保留、林下植被去除+林下套种楠木、林下植被去除(对照)三种杉木大径材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杉木大径材人工林生长、材种结构以及土壤物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研究结果不仅可正确评价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管理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而且还可为杉木人工林大径材高效培育,实现杉木人工林林地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分析对比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下的杉木大径材人工林林分平均生长量,杉木径级分布规律、杉木直径离散度、杉木材种结构,结果表明:杉木大径材林下植被保留管理模式林分结构较合理,杉木大径材出材量较高,林下植被保留管理模式有利于杉木大径材的生长;林下植被去除+林下套种楠木管理模式有利于林分空间稳定性和恢复杉木生长量,杉木大径材出材率较高;林下植被去除管理模式林分结构较为单一,杉木大径材生长速度较慢,杉木大径材出材率较低。(2)通过对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下杉木大径材人工林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植被保留管理模式土壤质量含水量较高,相比林下植被去除管理模式土壤物理性质较好;林下套种楠木管理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孔隙度,有效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林下植被去除管理增加了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孔隙度和质量含水量,对土壤物理性质产生较不利的影响。(3)通过对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下杉木大径材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植被保留管理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全钾含量、速效钾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林下植被去除管理模式;林下植被去除+林下套种楠木管理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水解氮、速效磷含量(p<0.05),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林下植被去除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全钾、速效钾含量(p<0.05)。(4)通过对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下杉木大径材人工林的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植被保留管理模式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林下植被去除管理模式(p<0.05);林下套种楠木管理模式显著促进了表层土壤蔗糖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多酚氧化酶活性,林下植被去除管理模式显著增加了土壤脲酶活性(p<0.05),蔗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对较低。(5)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杉木大径材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细菌多样性特征表明: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下,所有Tags共鉴别出38个土壤细菌门类和78个纲,土壤细菌主要的优势门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均有显著性差异物种(p<0.05)。土壤细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林下植被保留>林下植被去除>林下植被去除+林下套种楠木,说明林下植被保留管理模式土壤细菌丰富度较高;林下植被去除+林下套种楠木管理模式相比林下植被去除管理模式增加了土壤细菌物种多样性,林下植被去除导致细菌物种(OTUs)降低,同时影响了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林下植被管理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产生了一定影响。(6)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分别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物理性质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蔗糖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水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质量含水量与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有显著性相关关系。通过CCA典范对应分析进一步分析后表明:引起细菌群落结构异质性重要环境因子为土壤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水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质量含水量。说明林下植被管理通过改变土壤环境因子驱动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异质性。(7)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杉木大径材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表明: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下,所有Tags共鉴别出10个土壤真菌门类和23个纲,杉木大径材人工林土壤真菌主要的优势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球囊菌门(Mortierellomycota),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均有显著差异性物种(p<0.05)。土壤真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为:林下植被保留>林下植被去除>林下植被去除+林下套种楠木。林下植被保留管理模式土壤真菌丰富度较高;林下植被去除+林下套种楠木管理模式相比林下植被去除管理模式增加了表层土壤真菌多样性;林下植被去除管理模式对土壤真菌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有一定抑制作用。(8)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分别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水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物理性质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土壤多样性指数与土壤蔗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过氧化氢酶与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真菌群落优势门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质量含水量、速效磷含量与土壤真菌群落组成有显著性相关关系。通过CCA典范对应分析是进一步分析后表明:非生物环境因子共解释了土壤真菌生物量78.1%异质性,引起真菌群落结构变化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容重、质量含水量、非毛管孔隙度及速效磷含量。林下植被管理通过改变土壤非生物环境因子,从而驱动了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异质性。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发现: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杉木大径材人工林林分结构、材种结构、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林下植被去除管理模式较不利于杉木大径材人工林材种结构优化和土壤特性的改善,林下植被保留和林下植被去除+林下套种楠木这两种管理模式较适合杉木大径材人工林生态可持续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综述
  •     1.2.1 林下植被研究进展
  •     1.2.2 林下植被对上层林木生长的影响研究
  •     1.2.3 林下植被对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
  •     1.2.4 林下套种研究进展
  •     1.2.5 林下套种对上层林木生长的影响研究
  •     1.2.6 林下套种对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
  •     1.2.7 土壤特性之间相关性研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概况与方法
  •   2.0 研究地概况
  •   2.1 试验设置
  •   2.2 林分调查及取样方法
  •     2.2.1 林分调查
  •     2.2.2 土壤样品取样
  •   2.3 研究方法
  •     2.3.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2.3.2 土壤酶活性测定
  •     2.3.3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测定
  •   2.4 数据处理
  •     2.4.1 林分材种结构数据分析
  •     2.4.2 土壤微生物数据质控
  •     2.4.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林分结构及材种结构的影响
  •     3.1.1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平均生长量分析
  •     3.1.2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杉木径级分布规律
  •     3.1.3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林分直径离散度分析
  •     3.1.4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杉木材种结构分析
  •     3.1.5 小结
  •   3.2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
  •     3.2.1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     3.2.2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
  •     3.2.3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质量含水量的影响
  •     3.2.4 小结
  •   3.3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影响
  •     3.3.1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3.3.2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全氮的影响
  •     3.3.3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全磷的影响
  •     3.3.4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全钾的影响
  •     3.3.5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水解氮的影响
  •     3.3.6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     3.3.7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     3.3.8 小结
  •   3.4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3.4.1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     3.4.2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3.4.3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3.4.4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3.4.5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4.6 小结
  •   3.5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3.5.1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     3.5.2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土壤细菌群落差异物种分析
  •     3.5.3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
  •     3.5.4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土壤细菌聚类分析
  •     3.5.5 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
  •     3.5.6 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分析
  •     3.5.7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
  •     3.5.8 土壤细菌的影响因子分析
  •     3.5.9 小结
  •   3.6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     3.6.1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真菌群落分析
  •     3.6.2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土壤真菌群落差异物种分析
  •     3.6.3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真菌多样性分析
  •     3.6.4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下土壤真菌聚类分析
  •     3.6.5 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
  •     3.6.6 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分析
  •     3.6.7 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
  •     3.6.8 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因子分析
  •     3.6.9 小结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杉木大径材生长的影响
  •     4.1.2 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杉木大径材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4.1.3 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杉木大径材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4.1.4 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杉木大径材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4.1.5 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杉木大径材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4.2 结论
  •     4.2.1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林分结构和材种结构的影响
  •     4.2.2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4.2.3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4.2.4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4.2.5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4.2.6 土壤细菌群落和环境因子的关系
  •     4.2.7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4.2.8 土壤真菌群落和环境因子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季春杉

    导师: 曹光球

    关键词: 杉木大径材,林下植被,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材种结构,土壤特性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农业基础科学,林业,林业

    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分类号: S791.27;S714

    总页数: 104

    文件大小: 3580K

    下载量: 147

    相关论文文献

    • [1].林下植被管理对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现状[J]. 科技视界 2020(24)
    • [2].不同经营模式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25)
    • [3].滇中亚高山森林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林业科学研究 2020(04)
    • [4].林下植被抚育对樟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02)
    • [5].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短期影响[J]. 林业资源管理 2010(06)
    • [6].帽峰山米锥人工林林下植被结构特征研究[J]. 广东林业科技 2013(04)
    • [7].林火对大兴安岭典型林型林下植被与土壤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02)
    • [8].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措施对杉木大径材培育林土壤特性与出材量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0(03)
    • [9].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及其营养元素现存量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4(01)
    • [10].中亚热带杉木人工幼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对短期增温和隔离降雨交互作用的响应[J]. 生态学杂志 2020(08)
    • [11].青海高寒区不同人工林下植被的多样性及生态位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1)
    • [12].不同采伐方式对马尾松林下植被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吉林农业 2014(13)
    • [13].辽宁省主要人工林林下植被组成及生物多样性[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7)
    • [14].林下植被去除与氮添加对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2(05)
    • [15].林下植被不同管理措施培育杉木大径材林分土壤酶活性差异及质量评价[J]. 林业科学研究 2020(03)
    • [16].人工林林下植被演替及其人为影响因子[J]. 山西农业科学 2018(03)
    • [17].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07)
    • [18].杉木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细根生物量和形态分布特征[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2(02)
    • [19].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对林下植被的影响[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20].刺槐林下植被的水分生态型和生活型谱特征[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02)
    • [21].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和土壤性质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9(03)
    • [22].会同林区林下植被与乔木层树种的关系[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23].杉木人工林剔除林下植被对凋落层养分循环的短期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10)
    • [24].垦复抚育对油茶林下植被的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影响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11(06)
    • [25].修枝对杨树人工林林内小气候及林下植被的短期效应[J]. 生态环境学报 2019(08)
    • [26].土壤增温及降雨隔离对杉木幼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影响[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03)
    • [27].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林下植被碳库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09(04)
    • [28].相思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与林下植被多样性分析[J]. 福建林业科技 2008(01)
    • [29].林下植被剔除对杉木林土壤呼吸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5(08)
    • [30].生态养殖河田鸡对林下植被多样性及土壤的影响[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7(02)

    标签:;  ;  ;  ;  ;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杉木大径材人工林材种结构及土壤特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