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系统论文_张芮境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工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系统,神经网络,热工,建筑,算法,暖通,空调系统。

热工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张芮境[1](2018)在《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热工系统与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进行建筑热工系统设计和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时会用到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这一模型技术能够保证相关人员对建筑物内部结构和其他方面有一个全面了解,这对于相关设计项目顺利开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2018年10期)

朱洪伟[2](2018)在《热工系统的非线性辨识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火电厂热工系统预测、分析、控制过程中,往往需要首先辨识出系统的模型。精确的系统辨识,能够更加有效的对系统进行控制。然而由于热工系统非线性特性,通过精确地数学的模型描述系统的模型较为困难。随着智能算法和统计学习理论的发展,采用智能算法拟合系统模型逐渐成为系统辨识的一个主要手段。本文在利用系统工程6σ实施方法,分析对象动态特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回归的非线性系统辨识的改进算法及仿真研究。针对热工过程中结构复杂,扰动大的特点,论文给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系统辨识算法辨识结构复杂的模型,并提出了基于烟花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解决扰动大的问题。在热工过程中的蒸汽压力和蒸汽温度控制模型上进行了仿真,与神经网络辨识结果比较,表明在有噪声的情况下烟花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抗噪能力更强。针对热工过程中的上述问题,本文建立了支持向量回归的系统辨识算法辨识热工过程中结构复杂的模型,并提出了基于距离隶属度的模糊支持向量回归解决扰动大的问题,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相比支持向量回归算法,模糊支持向量回归可以更好地拟合系统,同时抗噪能力更强。本文开发了基于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回归的系统辨识软件,可以自行生成常见热工过程模型的仿真输入输出数据,并可以利用真实的输入输出数据进行系统辨识。(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8-03-01)

杨国伟[3](2018)在《基于子空间的热工系统闭环辨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火电机组向着单元机组的方向发展,单元机组本身由于大惯性,强耦合,锅炉部分和汽轮机部分动态特性差异大等的原因,对系统控制器的设计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对火电机组的快速变负荷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控制算法,如PID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大型火电机组的自动化控制要求。而先进的控制策略往往依赖于精确的系统模型。因此,系统辨识就显得尤为重要。系统辨识是随着自动控制不断发展而来的。传统的辨识算法如经典的最小二乘算法以及其变种很难在大型火电机组中得到很好的应用,这主要是由火电机组的特性所决定的。因此,新的能够在大惯性、大迟延系统上得到很好辨识效果的系统辨识算法的提出显得十分重要。子空间辨识算法本身有良好的数值稳定性同时具有较低的运算复杂度,并且能够直接由输入输出数据得到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因此被广泛用于多变量系统的辨识中。本文从子空间辨识算法的基础理论开始,详细推导了经典的子空间辨识算法过程以及经典子空间辨识算法MOESP、CVA是如何归纳到统一框架下的,并给出了详细的仿真实例。然后,系统梳理了现有子空间辨识算法,并首次将它们分类为主元分析类和投影运算类,并给出了详细的理论证明过程,在对现有算法的梳理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辅助变量算法。并对这几种算法在相同的数据下作了系统性的仿真分析。然后作者结合经典子空间辨识算法和传统的两阶段辨识算法,将其两者融合,并给出仿真。对比这种融合后的算法和传统两阶段辨识算法的效果。文章最后,利用火电厂现场运行数据和阶跃实验数据,结合经典开环子空间辨识算法和本文提出的辅助变量的子空间辨识算法进行了详细的辨识分析,并分析了数据处理对实验效果的影响。总的来看,子空间辨识算法能够较准确的估计出系统的动态特性,在实际工程算法选用中有其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8-03-01)

战洪仁,金志浩,龚斌[4](2018)在《基于CDIO热工系统设备项目为导向的课程群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基于CDIO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以项目设计为核心的课程群,阐述了课程群的建设思路与实施方法,为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能动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8年01期)

周田蜜[5](2017)在《改进型自抗扰技术在电厂热工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抗扰控制技术的原理是将对象模型的不确定性、外部扰动以及参数的实时变化视为一个“总扰动”,对其进行实时估计并补偿,因此不需要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就可以完成控制作用,大大简化了控制系统的设计。然而大型电厂热工系统具有大迟延、大惯性、强非线性等特点,加大了自抗扰控制中存在的参数较多难整定,稳定性不易保证等问题。为提升现有自抗扰控制技术的性能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经济运行,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改进。首先,为了提高自抗扰控制器的抗扰性能,本文在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结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改进型自抗扰控制器。通过增加一个相同的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引入总扰动的估计误差值,并对该总扰动估计误差进行观测补偿,达到提高抗扰性能的目的。其次,针对自抗扰控制器整定过程中存在的受观测器带宽限制的问题,对原有参数整定方法做出了改进,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参数整定步骤,该方法在保证整定过程简便性的同时,大大减小了观测器带宽对扩张状态观测器速度的影响。最后,为验证上述两种改进方法的有效性,将其应用于某66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仿真实验表明,改进型自抗扰控制技术可以获得较好的跟踪效果,较传统控制方法快速性有所提高且抗扰性更强,在工程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7-03-01)

王蕊[6](2017)在《粗糙集属性约简算法在热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粗糙集理论作为处理不确定信息的有效工具,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复杂热工系统建模和故障分类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描述了粗糙集和神经网络结合方法,该方法的实现步骤为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属性约简,到最后网络模型的构建。其中,针对连续属性的离散化,提出了无需指定聚类数的改进k-means算法,在确定算法的惩罚参数时引入了相容度的概念,充分考虑了属性间的相互关系。针对决策表的属性约简,提出了一种基于近似决策熵的约简算法,将近似精度与传统信息熵相结合,解决了传统信息熵单纯从信息论观点出发的不足。针对火电厂热工对象实时建模困难、模型精度不高,以及神经网络因输入量增多导致收敛速度大幅降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近似决策熵的BP网络建模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主汽温和NOx排放浓度建模,结果表明,该方法模型精度高,而且有效降低了BP网络输入层的维数,从而使网络的结构更加简单,训练速度更快,对热工系统建模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为了实现电厂中设备故障类型的快速、准确判断,将基于近似决策熵模型的属性约简算法结合BP网络进行故障分类。该方法用于汽轮机的振动故障分类,结合方法有效降低了网络的输入维数,简化了网络结构,获得了较高的分类精度,同时降低了计算开销,对快速判断故障类型,提高维修效率,具有工程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7-03-01)

要亚斌,李淑琴,黄宇[7](2016)在《基于神经网络的热工系统辨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网络系统辨识可为非线性系统辨识提供一个简单合理的一般性方法,其本质是选择一个合适的网络模型来逼近实际系统,因而非常适用于热工系统的辨识。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研究了其在热工系统辨识中的运用。研究主要是基于BP神经网络在热工系统中的运用。先是概述了神经网络、系统辨识等相关理论知识,偏重介绍了BP网络及L-M算法,说明了神经网络在系统辨识中应用的一般思路和结构。最后研究了将BP网络应用于典型自衡对象以及飞灰含碳量的辨识,取得了较好的辨识结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6年08期)

刘超,赵天怡,张吉礼,刘明生,陈婷婷[8](2016)在《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热工系统与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为出发点,结合某高校综合实验室工程建设项目,研究了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了基于BIM技术与权衡负荷判断法的建筑热工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讨论了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能耗模拟存在的问题及BIM技术在建筑热工系统与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了现阶段我国BIM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6年03期)

马晓兰,韩璞,胡艳,孙宇笛[9](2015)在《IMC的优化设计及其在热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内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为了使内模控制器能在工程中得以实现,通过在内模控制器前或后加入低通滤波器的方法,使得内模控制器可以通过模拟仪表来实现,也可以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实现内模控制器,而且,低通滤波器的惯性时间常数,可以通过参数优化的方法获得。仿真结果表明,按上述方法设计的内模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各项品质指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5年12期)

张继飞,徐冰鑫,王慧,张东升[10](2015)在《重整热工系统乏汽回收装置的运行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呼和浩特石化公司连续重整装置201 2年11月开工投产,新设计的热工系统乏汽回收装置主要是回收除氧器除氧过程中外排的蒸汽,冷凝回收后作为除氧器的进料除盐水,经过2年的运行,除氧水中溶解氧严格控制在工艺指标范围内,目前该装置运行状况良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5年15期)

热工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火电厂热工系统预测、分析、控制过程中,往往需要首先辨识出系统的模型。精确的系统辨识,能够更加有效的对系统进行控制。然而由于热工系统非线性特性,通过精确地数学的模型描述系统的模型较为困难。随着智能算法和统计学习理论的发展,采用智能算法拟合系统模型逐渐成为系统辨识的一个主要手段。本文在利用系统工程6σ实施方法,分析对象动态特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回归的非线性系统辨识的改进算法及仿真研究。针对热工过程中结构复杂,扰动大的特点,论文给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系统辨识算法辨识结构复杂的模型,并提出了基于烟花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解决扰动大的问题。在热工过程中的蒸汽压力和蒸汽温度控制模型上进行了仿真,与神经网络辨识结果比较,表明在有噪声的情况下烟花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抗噪能力更强。针对热工过程中的上述问题,本文建立了支持向量回归的系统辨识算法辨识热工过程中结构复杂的模型,并提出了基于距离隶属度的模糊支持向量回归解决扰动大的问题,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相比支持向量回归算法,模糊支持向量回归可以更好地拟合系统,同时抗噪能力更强。本文开发了基于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回归的系统辨识软件,可以自行生成常见热工过程模型的仿真输入输出数据,并可以利用真实的输入输出数据进行系统辨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工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张芮境.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热工系统与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应用分析[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8

[2].朱洪伟.热工系统的非线性辨识算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

[3].杨国伟.基于子空间的热工系统闭环辨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

[4].战洪仁,金志浩,龚斌.基于CDIO热工系统设备项目为导向的课程群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2018

[5].周田蜜.改进型自抗扰技术在电厂热工系统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6].王蕊.粗糙集属性约简算法在热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7

[7].要亚斌,李淑琴,黄宇.基于神经网络的热工系统辨识方法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6

[8].刘超,赵天怡,张吉礼,刘明生,陈婷婷.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热工系统与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应用分析[J].暖通空调.2016

[9].马晓兰,韩璞,胡艳,孙宇笛.IMC的优化设计及其在热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5

[10].张继飞,徐冰鑫,王慧,张东升.重整热工系统乏汽回收装置的运行效果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

论文知识图

耦合计算流程图实验平台变工况运行下x=...大负载工况下液压系统平均压...节能型烧结页岩空心砖生产工艺流程研究过程框图水泥窑热工系统反求计算软件截图

标签:;  ;  ;  ;  ;  ;  ;  

热工系统论文_张芮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