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科技决策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许多知名科技决策智库都隶属高校。目前针对高校科技决策智库的研究较少,通过研究高校科技决策智库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分析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建设经验,并总结我国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加快我国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智库;科技决策;发展经验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我国迫切需要加强智库建设,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高校科技决策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和科研实力优势开展科技决策研究,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高校科技决策智库既具备高校智库的特征,又要发挥科技决策智库的功能。在高校智库方面,学者开展了高校智库建设研究,分析了高校智库的建设路径、存在问题和发展策略等[1-5];研究了国外高校智库建设经验[6-8];并对高校智库评价机制进行了研究[9]。在科技智库方面,学者研究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外科技智库的建设经验[10-13];在研究我国科技智库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14];并对我国科技智库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15]。在高校科技决策智库方面,学者分析了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对其发展的影响[16]。总体上看,目前关于高校智库和科技智库建设的研究较多,较少针对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建设的研究。本文开展高校科技智库建设发展研究,并提出加快我国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建设的对策建议。
1 高校科技决策智库的内涵及特点
1.1 高校科技决策智库的内涵
智库,又称智囊库,是指由各学科专家组成,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开展公共政策研究,影响政府决策的研究机构[5]。独立性、非营利性和现实性是智库最基本的特征[17]。科技决策智库拥有智库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具备研究内容知识技术高度密集,体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的交叉,研究人员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各领域专家的科技特质[18]。高校科技决策智库隶属于大学,学科专家多为校内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科学工具开展科技发展决策问题或以科技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决策问题研究,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和人才储备。
1.2.3 调查方法。用GPS测定海拔和经纬度,用测高仪测定树高,用皮尺测定冠幅,用围尺测定胸径,树龄以查阅参考文献以及实地询问为主,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保护状况以实际调查为主。
1.2 高校科技决策智库的特点
(1)高校科技决策智库资金来源特点。国外高校科技决策智库的资金主要来自基金资助、个人捐赠、项目委托等,高校给予的资金支持仅占一小部分[19];国内高校科技决策智库的资金则主要来自高校,部分来自承接政府科技决策咨询任务,少数来自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
(2)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人员特点。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人员分为常驻人员和临时人员,常驻人员包括学科带头人、高级研究员、研究人员等,临时人员主要为学生。其中,学科带头人数量最少,高级研究人员略少于研究人员,学生数量最多(见图1)。学科带头人作为项目组组长,在项目研究中负责提供关系网络,把握智库研究方向;高级研究人员一般包括教授、副教授等,研究人员包括讲师、技术实现人员等,高级研究人员和研究人员在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下合作开展研究,并指导学生开展辅助研究工作;学生作为项目支撑人员,主要负责资料收集整理、数据处理分析等辅助工作。
图1 我国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人员组成
影响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领军人物、产品质量、与政府紧密程度、与高校之间的关系、智库宣传等。
(3)高校科技决策智库研究特点。在第四次产业科技革命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比以往更加复杂,政府的决策难度越来越大,需要高质量的智库为各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智力支持。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得益于高校汇聚众多学科、集聚知识精英的特点,具有其他类型智库不具备的功能优势,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第一,高校的多学科优势为高校科技决策智库提供了不同学科领域的人才,能够深入开展跨学科研究,更容易产生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为政策制定提供前瞻性思想引导[22]。第二,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往往结合高校的学科优势开展研究。第三,高校开展学术研究的氛围使高校智库人员对科技创新过程有更为及时和深刻的了解,有助于智库人员研究提出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第四,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具有人才培养的功能,依托高校这一教育平台,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在开展科技决策咨询研究的同时能够培养一批优秀储备人才,为我国科技政策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第五,相对于官方智库,高校智库在思想上更具独立性;与民间智库相比,高校智库更具专业性。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中心(STS)隶属麻省理工学院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学院。STS将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带入科学、技术和医学领域,开展科学、技术和社会重大集成问题研究,在国际安全技术问题分析领域领先世界。在人才教育方面,STS提供科学、技术、医学、创新的相关本科课程,但不单独设立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加入STS项目、辅修等方式获得人文科学或人文工程相关学士学位。STS注重培养研究生思考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技术、医学等方面的世界重大问题。STS的HASTS博士合作项目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具竞争力的项目之一,在学术界、法律界、商业界和新闻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24]。
1.3 影响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发展的主要因素
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主要为政府提供科技决策咨询,开展世界科技发展走势分析、预判未来产业技术等研究,思考如何为科技发展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影响国家科技战略和政策规划布局,因此,高校科技决策智库核心成员一般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具备全局性战略眼光。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为国家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影响国家的科技战略布局,因此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人员需要具有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全局性战略眼光。第二,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科技发展与教育、产业、金融、社会发展等各方面息息相关,基于高校多学科的优势,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人员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具备跨学科领域知识,能够为科技决策提供专业的咨询建议。第三,普遍拥有高学历。高校科技决策智库核心成员主要为校内人员,多获得硕博士学位,具有海外留学经历[20]。第四,具有创新思维。高校科技决策智库核心成员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具备深厚的研究功底和创新思维,能够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前沿方向不断提出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设计,为政府科技决策提供超前的咨询建议[21]。
(1)领军人物。科技决策智库领军人物是指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高超的领导能力,在科技政策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卓越人才[23]。拥有领军人物有助于促进高校科技决策智库的发展。第一,智库领军人物具备足够的学术研究能力,对问题具有全局化的深刻理解,能够较好地把握研究方向。第二,高校科技决策智库成员多拥有硕博士学历,只有具备强大研究能力的领军人物,才能够带领其他研究者开展研究活动。第三,高校科技决策智库领军人物作为智库品牌的灵魂与核心,其社会活动能力以及自身形象有助于增加智库项目和资金来源。
(2)产品质量。智库产品质量是智库影响力形成的重要因素,是智库发展的关键,也是智库提供专业决策咨询工作的基础。高校拥有雄厚的研究基础,相比于其他智库,更容易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但是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容易面临研究成果与政府需求脱轨的问题,因而,高校科技决策智库需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政府和企业决策需求,形成具有高校学科特色的、符合客户需求的高质量智库产品。
(3)与政府的紧密程度。科技决策智库的最终目的是影响政府科技决策,与政府的紧密程度直接影响高校科技决策智库的发展。高校科技决策智库的学者,多是大学教师出身,没有从事政府决策工作的经验,不了解政策出台的规则和流程,提出的建议容易缺乏可实践性;此外,因为长期从事基础理论研究,与政府官员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因此,高校科技决策智库研究人员只有加强和政府的联系、了解政府的需求,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另一方面,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人员在与政府保持紧密联系的同时,又要保证思想的独立性,避免沦为政府官员解释政策合理化的工具。
(4)与高校的关系。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从建设到运营均受高校扶持。在资源投入方面,主要表现为接受高校的资金资助和项目委托,以及和高校之间存在的科研人员的输送关系;在运作支撑方面,则表现在依赖高校已有的基础研究成果,且高校的负责人会介入高校科技决策智库运作[19]。建成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政策咨询机构,高校科技决策智库既要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利用高校所提供的资源和帮助,又要保持机构运转、课题选择、研究过程等的相对独立性,尤其是形成符合智库实际情况的人才考评机制,在职称评定时将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政策影响力作为考核指标。
(5)智库宣传。智库影响力的形成和知名度的提升离不开智库宣传。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依托高校建立,高校自身的知名度对智库有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高校科技决策智库还需通过各类途径提升影响力,例如与政府建立长期沟通渠道,不定期推送科技决策咨询内参;发表论文,整理和出版智库研究成果;通过新媒体宣传,开设网络教育课程,建立智库公众号;举办学术会议、媒体活动沙龙等。
2 国外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发展经验
高校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在科学技术方面拥有雄厚的研究基础和实力,具备建设高水平科技决策智库的条件。国际上许多知名的科技决策智库都隶属高校,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中心(STS)、英国萨斯克斯大学科技政策研究中心(SPRU)、德国发展研究中心(ZEF)等。
STS研究人员组成学科高度交叉,专业背景涵盖航天航空、物理、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自然科学领域,也包括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人文社科领域。STS开展研究主要包括独立研究、内部联合研究、外部联合研究3种组织形式。独立研究由STS的研究人员独立开展研究;内部联合研究由STS研究人员牵头组建研究组,并寻求相关基金资助项目开展研究;外部联合研究是STS人员和麻省理工学院其他院系,或者与哈佛大学等研究机构开展的合作研究。STS重视科技媒体传播,不仅通过网站、书籍等形式进行宣传,还负责麻省理工学院的奈特新闻项目,该项目为全球科学新闻从业人员提供培训课程,以提高他们对科技类新闻的报道水平。
2.1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中心
(4)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参与决策的途径。从事科技政策决策咨询工作是高校科技决策智库最主要的功能。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一般通过以下途径参与决策咨询:第一,直接参与政策制定。美国科技决策智库人员主要通过“旋转门”制度参与政策制定工作,即让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专家到政府部门任职,了解和参与政府科技政策制定。我国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人员主要通过政府聘请专家提供决策咨询的方式直接参与政策制定。第二,与政府决策机构建立沟通渠道。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可通过与政府决策机构建立沟渠道的方式影响决策,如以内参等形式定期向决策层报送研究成果、在官方报刊上发表重要评论文章、举办邀请政府官员和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专家参与的科技战略与政策年会等。第三,承担政府部门项目委托和国家重大课题研究。接受政府项目委托是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参与科技政策制定最常见的方式,也是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参与政策制定的重要途径。第四,为决策者授课。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专家为决策者授课、宣传自己的政策观点,有机会直接影响决策者的决策。
640 雷公藤红素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 张 雪,张登海,陈晓平,滕伟强,彭 彬,张 燚,王 莹,曹帆帆,薛晓成
2.2 德国发展研究中心
德国发展研究中心(ZEF)隶属德国波恩大学,1997年开始从事研究活动,旨在用科学方法解决发展相关问题。ZEF在《2017年全球智库指数报告》给出的全球顶尖科技决策智库中位列第12位。ZEF主要从事经济和技术变化、政治和文化变化以及生态与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跨学科研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致力于解决新兴经济体和全球问题。ZEF的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其由一个国际咨询委员会领导,该委员会成立于1999年,成员代表来自德国联邦部委、私营企业、国际科学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多为政界、商界和学界的优秀人才,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的声望,为ZEF提供战略发展建议[25];研究部门包括政治和文化变化系、经济和技术变化系、生态与自然资源管理系,以及董事会的相关成员,如环境与人类安全研究所、波恩国际转换中心等,ZEF与波恩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农业学院、数学与自然科学学院等院系开展紧密的合作研究[26];员工约有一半来自世界各地[10]。ZEF还设有博士研究计划培养项目,培养来自世界各地的博士研究生。
如果v0满足vr
图2 德国发展研究中心(ZEF)组织机构
2.3 英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英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SPRU)隶属于英国萨斯克斯大学,是国际知名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研究中心,也是科学技术政策领域的第一个跨学科研究中心。SPRU在《2017年全球智库指数报告》给出的全球顶尖科技决策智库中位列第三位。截至2018年,SPRU拥有70多名教职工、180多名理学硕士和80多名博士研究生。SPRU积极参与全球高级科技政策制定研究,其成员与政府官员、智库、媒体、商界等保持紧密联系,在主动传播和应用最新研究成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27]。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独立的学科地位和科学的教学改革是实现国家中长期规划战略要求,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的有力保障。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每个大学生充分利用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属性,在了解、吸收、传播世界文明成果同时,创造性利用世界文明成果改造世界,造福人类。大数据时代,科学的课程设置、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浩瀚的资源能更好地发挥学生潜力,培养国际化优秀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战略。
目前,SPRU主要开展全球紧迫政策议题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未来产业政策、包容性经济增长、能源政策、创业精神以及通向更可持续未来的途径。SPRU的研究项目依靠英国研究理事会和工业界的资金支持。英国研究理事会主要支持SPRU开展大型、复杂创新系统和理论研究,研究经费一般支持5年,并在第4年进行项目的全面评估;工业界的资金主要支持SPRU开展产品创新相关的应用性研究,每年SPRU约承担10个公司的合同项目[13]。
研究结果显示: 医学生的自尊不存在性别差异,王涛(2008)的研究也发现当代大学生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一结果可能与女性受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有密切关系。
3 我国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发展现状
(3)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多肩负人才培养的职能。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拥有能源经济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北京理工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开设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培养、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学科专业硕博士培养等;清华大学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学科为北京市交叉学科类重点学科,已培养国内外硕士、博士300余人。智库培养的毕业生及出站博士后大多数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高科技企业等从事教学、研究或管理工作。
(3)高校科技决策智库的研究成果难以转化为政府需求。目前,我国高校智库的研究成果多,但转化率低,对政府科技决策影响小[5]。一方面,高校研究主要以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为主,成果多以论文的形式呈现,主要用于科研考核和职称评定,缺乏运作智库的经验和从事政策研究的传统;另一方面,智库研究项目具有很强的跨学科特性,尤其是科技决策研究,更需要进行自然科学领域和人文社科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但受限于高校的机构设置,各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难以合力开展研究,这使得由高校科技决策智库提出的切实可用的新概念、新战略很少。同时,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与政府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桥梁,高校智库不了解政府政策制定程序,不清楚政府政策文件的逻辑思路,不知道如何将已有成果有效转化应用。
(2)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依托知名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建立。我国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多依托知名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建立,与大学的优势学科紧密相连,拥有权威学者或者知名专家。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均为国内知名高校。厦门大学依托其经济学科优势,成立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光远、查汝强、李昌、龚育之、何祚庥、邱仁宗、孙小礼等一大批科技与社会领域的著名学者推动了清华科技与社会研究所的组建;厦门大学水科技与政策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为中国水处理专家蓝伟光博士;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起源于魏一鸣在中国科学院的资源与环境复杂系统建模研究团队。
目前,我国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以能源经济领域类的居多,依托知名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建立,肩负人才培养职能(如表1)。
表1 我国部分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建设情况
注:内容来源于各智库网站
研究方向厦门大学 水科技与政策研究中心 以科技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政策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解决水问题厦门大学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开展能源金融、能源政策分析、能源战略选择等经济学、金融学、资源环境学等交叉学科研究,为政府及相关单位提供决策咨询北京理工大学 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开展能源经济和气候政策研究,为政府制定能源气候战略与政策提供科学参考北京理工大学 循环经济研究院 致力于资源、环境和循环经济跨学科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相关决策咨询与技支撑服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软科学研究中心 开展能源经济与管理、能源环境政策与管理等跨学科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能源战略与政策决策支持华东师范大学 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 从事科技创新战略、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和国际地缘战略研究,承接相关领域的国家应急课题,为中央和国家科学决策服务清华大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开展科技的社会学研究、科技战略与政策研究、科技与国际(地区)关系等研究,承担国家级、横向科技以及海外合作课题,参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清华大学 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开展公共政策、科技政策、政策文献量化研究和教育政策等领域研究,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与独立的咨询建议学校名称 智库名称
3.2 存在问题
(1)高校科技决策智库数量少且未形成较大影响力。《2017中国智库报告》显示,中国智库综合影响力前40名中,高校智库占19家。其中,影响力排名前10位的高校智库主要以经济、国情、公共政策研究为主,几乎没有科技决策智库(见表2)。同时,《2017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前10位的科技决策智库,主要隶属政府部门、科学院或企业(见表3)。由此可见,针对科技政策与战略等方面问题开展决策咨询研究的高校智库较少,且均未形成较大影响力。
表2 2017年我国排名前10位的高校智库
排名 智库名称1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表2 (续)
注:根据《2017中国智库报告》数据。下同
排名 智库名称3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7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8复旦大学复旦发展研究院9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10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4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5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6
表3 2017年我国排名前10位的科技决策智库
排名 智库名称1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3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4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表3 (续)
排名 智库名称5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6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7电力规划设计总院8国网能源研究院9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0 阿里研究院腾讯研究院
(2)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为政府提供科技决策咨询服务的积极性不高。我国高校智库隶属高校,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服从高校在人员管理、组织机构、经费投入等方面的整体规划[4]。受制于这种隶属关系,高校智库科研人员大多是承担学校教学任务的教职工,课题完成情况和论文发表数量是目前我国高校教职工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的主要标准,开展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科技政策研究未与高校人才发展和晋升需求挂钩;此外,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往往能够获得高校的科研经费支持,科研人员又多为事业编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政府能够提供的决策咨询服务经费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大。因此,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为政府提供科技决策咨询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1)有一半的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与能源经济相关。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开展能源经济学科前沿和国家能源经济建设研究,以多种形式参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决策过程,为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能源经济和气候政策研究,是国际能源研究机构联盟(ERIN)、国际气候经济综合评估建模联盟(IAMC)的成员机构,为政府制定能源气候战略与政策提供科学参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软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主要开展能源经济与管理、能源环境政策与管理等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能源战略与政策决策支持。
4 加快我国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发展的对策建议
高校拥有大量不同学科领域的人才,长期从事理论基础研究,具备建立科技决策智库的平台条件。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拥有众多知名的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对其国家科技战略和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建议我国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建设:
(1) 建立良好的高校科技决策智库沟通机制。随着我国政府对智库建设的重视,近年来高校纷纷结合自己的学科特色建立智库,但科技决策智库偏少且并未形成较大影响力。国外知名高校的科技决策智库往往重视与政界人士保持良好的关系,及时了解国家发展需求,确保智库产出符合社会科技发展需要。我国高校智库与政府之间缺乏持续、有效的沟通,是造成目前科技决策智库成果常常无法为政府所用的主要原因。建议我国高校智库结合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特点,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为政府与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高校科技决策智库既能够开展满足社会发展所需科技政策研究,同时又不受制和依附于政府。
(2)优化高校科技决策智库管理制度。高校科技决策智库隶属于高校,在机构设置、人才管理、经费投入等方面需要服从高校发展规划安排,但是智库研究有别于普通的高校研究,完全按照高校的管理和考核制度不利于高校科技决策智库的建设发展。建议完善人才考核制度,把解决科技发展重大需求的实际贡献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激发高校教职工参加科技决策智库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符合科技决策智库发展的灵活高效的运行模式,实现高校和智库职能的有效对接,形成有利于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3]。
第四,生态文明“四梁八柱”制度逐步筑牢。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国家发改委等在落实层面联合出台《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了基本框架。《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完成制修订,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相继推出,生态环境评价和考核制度不断完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低碳城市、海绵城市等试点开展得如火如荼,与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互为补充。
(3)制定科学的高校科技决策智库评价体系。科学的高校智库评价体系能够促进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健康持续发展。高校科技决策智库评价体系应更看重成果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关注著作和文章的创意和价值;要将服务政府和企业科技决策的结果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结合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并将政府、企业等决策咨询主体的用户评价体验作为重要指标。科技政策实施后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成效,因此要考虑智库成果的未来价值,要构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形成科学的高校科技决策智库评价体系[28]。
因此,综合来看,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我们充满了信心。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势头良好,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新的商业模式正在不断涌现,汽车产业的生态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全行业一定要正确看待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放宽视野积极寻求市场机会。我们深信,汽车产业全面变革的新时代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
孔深检测单元主要包括搬运机器人、数控车床、加工中心、孔深检测装置以及电气控制柜等部分,可实现对大工件进行孔深检测的功能(图5)。
(4)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人员。科技决策智库研究人员不仅要具备跨学科专业知识,了解当前科技创新对政策的需求,还要具备一定的政府工作经验,或者长期保持与政府的密切合作。当前我国缺乏科技决策智库领军人才,高校应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培养一批高水平科技决策智库人员。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智库研究人员合作开展智库项目研究;支持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人员到全国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交流,把握最新科技动态、了解科技政策需求;加强高校科技决策智库人员与政府的合作关系,积极主动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给予学生参与科技决策智库项目研究的机会,培养一批科技决策智库后备人才。
国内涉海单位众多,各单位都已意识到服务信息化重要的战略意义,各自均有自己的智能信息化平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工作领域的工作效率。但伴随着应用平台的丰富和增多,用户获取服务同样将变得更加复杂和不便。很难想象,一艘待进港靠泊的船舶,为了获得引航、港口、航道、气象水文、航标等信息将要准备多个操作系统来回操作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这对e航海所要求的单一窗口化服务也是背道而驰的。而目前国内正缺乏一个能够协调统一各方及各方所提供的数据的机制和平台。
(5)提升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影响力。智库影响力是智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外知名高校科技决策智库通常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对官员进行培训、参加媒体访谈等方式提升自身影响力。目前我国高校科技决策智库的影响力亟待提升。建议各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出版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积极开展和参加学术研讨会,加强与其他智库机构的交流合作;开设官员培训项目,积极传播研究成果,保持与政府官员的紧密联系;与媒体开展互动合作,通过访谈、讲座等形式传播思想成果,提升自身知名度。
参考文献:
[1]胡薇.中国高校智库的建设与发展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95-107.
[2]韦诗业,龙琪秀.“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智库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11):62-64.
[3]王珩.高校智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7(10):7-13.
[4]刘双喜.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路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2):42-45.
[5]邱均平,董西露.高校智库建设的困境与策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64-69.
[6]李文颖.浅析国外高校智库建设[J].卷宗,2018(25):194-195.
[7]黄海波.美国高校高端智库建设有何成功经验[J].人民论坛,2017(29):112-113.
[8]吴业春,李建强.美国一流的高校智库功能定位及特色发展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5):89-95.
[9]郭瑞.高校智库评价机制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7(4):97-104,112.
[10]栾瑞英,初景利.国外典型高水平科技智库运行机制剖析与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7(11):174-179.
[11]田贵超.国外科技智库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华东科技,2017(10):54-55.
[12]芮雯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技智库建设特点及启示[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2):114-118.
[13]杨耀云.英国科技类高端智库概况及特点[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7(9):49-53.
[14]孙黎明.国家科技智库体系建设态势及政策建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22-23.
[15]夏海波.中国科技智库的发展现状综述[J].人间,2016(23):180-182.
[16]熊立勇,宋伟.双向嵌入:高校科技智库与政府关系的新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17(10):49-51.
[17]徐维英,张婷婷.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内涵及特征[J].经济研究参考,2017(32):124-127.
[18]王桂侠, 万劲波, 赵兰香. 科技决策智库与影响对象的界面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14(12): 50-55.
[19]孔媛,李宏.高校智库与母体高校间互动关系浅析及建议[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7(3):1-9.
[20]赵勇,崔晓彤,高思嘉.我国卓越高校智库的人才结构、聚焦主题与传播渠道[J].情报杂志,2017(4):54-60.
[21]吕旭宁.科技决策智库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10):258-262.
[22]文少保.高校智库服务政府决策的逻辑起点、难点与策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4-38,44.
[23]胡海滨.试论领军人物对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性[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7(3):51-56.
[24]MIT SCHOOL OF HUMANITIES,ARTS AND SCIENCES. About us[EB/OL].(2018-06-14)[2019-09-03]. http://sts-program.mit.edu/about-us/.
[25]CENTER FOR DEVELOPMENT RESEARCH UNIVERSITY OF BONN. About ZEF[EB/OL].( 2018-09-16)[ 2019-09-03].https://www.zef.de/header/about-zef/.
[26]CENTER FOR DEVELOPMENT RESEARCH UNIVERSITY OF BONN. 0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ZEF[EB/OL].( 2018-10-16)[ 2019-09-03].https://www.zef.de/fileadmin/webfiles/downloads/zef-organigram.pdf.
[27]UNIVERSITY OF SUSSEX. SPRU-science policy research unit[EB/OL].( 2018-10-16)[2019-09-03].http://www.sussex.ac.uk/spru/about.
[28]郭瑞.高校智库评价机制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4):97-104,112.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T Decision-making Think Tank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Zidan, Yuan Yong, Qiu Danyi
(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Center, Guangzhou 510033, China)
Abstract: The S&T decision-making think tan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ew type of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any well-known S&T decision-making think tanks in the world belong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there are few researches on S&T decision-making think tan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S&T decisionmaking think tank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nalyz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T decisionmaking think tank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Germany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Finally,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 decision-making think tank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speeding up their development.
Key words: university think tank; technology decision making; development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G323;G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9)19-0141-07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9.19.018
收稿日期:2018-11-21,修回日期:2019-02-15
基金项目:广东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广东省创新监测与国际对标研究智库建设”(2017B070703002)
作者简介:王子丹(1991—),女,福建南靖人,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监测、创新战略与创新政策;袁永(1983—),男,河南商丘人,所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战略与政策;邱丹逸(1991—),女,福建龙岩人,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产业监测。
标签:高校论文; 科技论文; 政策论文; 政府论文; 能源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管理学论文; 咨询学论文; 《科技管理研究》2019年第19期论文; 广东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广东省创新监测与国际对标研究智库建设”(2017B070703002)论文; 广东省科技创新监测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