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保定市农机监理所河北省保定市071051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取得很大成就,并且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有效的促进农业生产的生产效率,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从而加快了工作的高效性。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也普遍应用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在农业技术方面也有明显效果。因此,将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农业生产;问题及对策

前言: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的稳步推进,政府已经开始将目光转向农村地区,将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提上了工作日程。在农业中引入信息化技术能够很好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精细化生产,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粮食来源。

1农业信息化概述

1.1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农业信息化一般指以多媒体为媒介连接农业生产者、中间者和消费者,使参与农业经济过程的人员可以共享农业技术、生产技术、消费水平、市场供需等数据的过程。农业信息化的提出可以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或者市场欺骗的行为。我们关注信息化,解决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改革。

1.2国内信息化水平之农业方面

我国文明起源于农耕,农业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并且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很大。相较于欧美国家早早实现农业自动化,我国农业的改革提出比较晚,直到1979年农业生产中第一次大胆引入遥感技术才算是现代化农业概念的提出,而1994年我国农业信息网络的搭建标志着我们进入农业信息化的平台。我国马不停蹄的进行着农业信息化的改革,并取得不错的成绩。第一,农业信息化的基建项目在逐年扩建,比如村村通工程的圆满完成,城乡信息库的不断充实,城乡信息服务站的搭建等。第二,农业信息化网络的搭建已有骨架,国家大力推广“金农工程”项目,我国的农业、畜牧业、农产品等都建立了网络体系,并且实现资源的共享。第三,信息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从最初的遥感技术到现在的大宗农作物监控系统等其他各类技术的应用就是最好的证明。第四,农业信息化服务产业规模扩大,服务产业能更好的推广信息化进程。第五,农业信息化不断被重视,许多科研项目的提出和在农业中一一实践并取得好成绩。

1.3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利用网络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了社会化共享农业数据资源;法国的农业信息数据库已经十分完备,正在着力构建“大农业”数据体系;德国积极扶持数字农业发展,并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开发农业技术;在日本,网上农场受到青睐,其经营模式是消费者租用农场,并可实时查看作物生长情况,发展可视化的订单农业。我国农业正在发生巨大变革。在农业大数据方面,2013年由山东农业大学牵头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门研究农业大数据的应用。在智慧农业方面,物联网技术应用系统,利用温度、湿度和视频等各类传感器采集数据,实时绘制比较容易理解的数值空间分布场图,同时,操作人员通过设备就能实时了解和掌控蔬菜的管理情况。在农产品溯源方面,主要功能是对食品的生产、包装、储运及销售的全过程进行信息跟踪,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当前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传感器技术不完善

农业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的生产因素众多,农作物生长周期比较长。在利用信息化技术发展智慧农业时,需要使用传感器进行信息采集,然后才能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检测土壤的pH值、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等,都需要使用到精密的农业传感器。但是目前农业专用的传感器技术发展还不完善,相应的配套产业比较缺乏。考虑到农业传感器面临的环境特殊,使用的农业传感器技术需要具备低成本、高效率以及足够的可靠性,才能够取代传统的人工劳作方式。

2.2精细作业技术与智能装备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些年我国在精细作业技术方面已经加大了研究投入,但是由于这些技术比较复杂,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去克服技术难关,短时间无法获得巨大的突破,因此目前国内的精细作业技术和智能装备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很多从国外引进的农业技术服务系统,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内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针对性比较差,并且通过进口渠道导致使用成本过高,一旦出现故障,维修支出也是一笔较大的成本。因此还是需要国内继续加大研究力度,结合国内农业生产状况研发新产品。

2.3农业机器人技术研究及推广存在的问题

首先,国内的农业机器人研究还处于实验验证的阶段,无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导致产业化进程发展受阻。国内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很多农民习惯通过人工劳作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对农业机器人的效果有一定的怀疑。畜牧业的收益相对种植业比较高,因此目前国际市场上研发的农业机器人主要集中在畜牧业领域,无法有效引进。

3增强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建立完善农业信息化技术对接市场服务模式

不断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一是要结合“政府科技模式”与“社会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合作服务的作用,开发与农业实际需求相匹配的信息化技术软件;二是要向作为直接受益者的农民提供与其实际需求想结合的信息服务、培训和普及生产知识,使现代农业信息技术能够与农业市场需求实现更好对接;三是要整合社会资源,对农民当前在农业技术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广相应的技术手段,提升信息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实用性。

3.2着力加强农业信息化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解决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基础是做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一方面要加快农村网络建设,在农村偏远地区普及互联网,让农民有媒介接触新型农业技术;另一方面也要在农村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如各种智能控制系统,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开发农业大数据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3.3努力培养农业信息化技术人才

农业技术人才是农业信息化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国家要积极鼓励更多的大学开设相关专业,同时增加职业学校的相应农业信息化职业教育,鼓励学生将互联网创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通过高校和职校共同发展,培养高层次高学历的网络农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应定期组织对农民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农业技术专家定期到农户家中进行走访和指导,培养农户新的农业生产理念和农业新技术的使用能力。

结语:总而言之,为了农业信息化的稳步推进,需要制定完善的标准,形成有效的制约作用,政府要主导进行重难点技术攻关,结合国内农业生产实况研发优质信息化农业生产设备。通过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从而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升农民的收入以及改善其生活条件。

参考文献:

[1]王立冬.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7):204-205

[2]刘会会,牛玲,秦杰“.互联网+现代农业”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J].计算机时代,2018(7):32-36.

[3]任吉梅,韩顺琼.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与发挥信息化作用的探索[J].农业网络信息,2016(10).

[4]韩松林.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10):200.

标签:;  ;  ;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