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沿第二方向具有顶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盖板,设置于多个单体电池的顶部,盖板上设置有开口;温度采样装置,位于盖板与多个单体电池的顶部之间,且对应于开口设置;压板,盖合于盖板的开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通过将温度采样装置设置于多个单体电池顶部与压板之间,既可以避免外界环境对温度采样装置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避免挤压单体电池。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单体电池(10),沿第一方向(X)并排布置,沿第二方向(Y)具有顶部(12),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二方向(Y)相交;盖板(20),设置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10)的所述顶部(12),所述盖板(20)上设置有开口(21);温度采样装置(30),位于所述盖板(20)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10)的所述顶部(12)之间,且对应于所述开口(21)设置;压板(40),盖合于所述盖板(20)的所述开口(21)。
设计方案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单体电池(10),沿第一方向(X)并排布置,沿第二方向(Y)具有顶部(12),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二方向(Y)相交;
盖板(20),设置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10)的所述顶部(12),所述盖板(20)上设置有开口(21);
温度采样装置(30),位于所述盖板(20)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10)的所述顶部(12)之间,且对应于所述开口(21)设置;
压板(40),盖合于所述盖板(20)的所述开口(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隔热件(50),所述隔热件(50)设置于所述压板(40)与所述温度采样装置(3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50)为片状弹性结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50)为具有凹槽(51)的弹性结构件,所述凹槽(51)包覆于所述温度采样装置(30)的外周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40)与所述盖板(20)卡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0)的所述开口(21)处设置有第一卡槽(211),所述压板(40)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卡扣(41),所述第一卡扣(41)伸入所述第一卡槽(211)中,以将所述压板(40)盖合于所述开口(21);
或者,所述盖板(20)的所述开口(21)处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压板(40)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10)沿第三方向(Z)的至少一端设置有隔离板(11),所述第三方向(Z)与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均相交,所述盖板(20)与所述隔离板(11)卡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11)上设置有第三卡扣(111),所述盖板(20)卡接于所述第三卡扣(111);
或者,所述盖板(20)上设置有第四卡扣,所述隔离板(11)上对应设置有第四卡槽,所述第四卡扣伸入所述第四卡槽中,以将所述盖板(20)盖合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10)的所述顶部(1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柔性电路板(60),所述柔性电路板(60)设置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10)的所述顶部(12),所述温度采样装置(30)固定于所述柔性电路板(60)背离所述单体电池(10)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60)设置于所述盖板(20)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10)的所述顶部(12)之间;
或者,所述柔性电路板(60)设置于所述盖板(20)的外侧,且所述温度采样装置嵌入所述盖板(20)的所述开口(21)内。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电池模组是动力电池的控制系统,一般可以在电池模组内的合适位置设置温度采样装置,以实现对电池模组的温度控制及管理。
目前,电池模组的温度采样装置一般通过热压焊或胶接等方式固定于电池连接片或者外壳上,温度采样装置与外界环境温度无隔离,易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影响采样精度。为了避免外界环境对温度采样装置的影响,现有技术中将温度采样装置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但温度采样装置会挤压单体电池,造成单体电池的应力集中析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的温度采样装置在与外界环境隔离的同时也可以避免挤压单体电池。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沿第一方向并排布置,沿第二方向具有顶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盖板,设置于多个单体电池的顶部,盖板上设置有开口;温度采样装置,位于盖板与多个单体电池的顶部之间,且对应于开口设置;压板,盖合于盖板的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电池模组还包括隔热件,隔热件设置于压板与温度采样装置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隔热件为片状弹性结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隔热件为具有凹槽的弹性结构件,凹槽包覆于温度采样装置的外周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压板与盖板卡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盖板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卡槽,压板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卡扣,第一卡扣伸入第一卡槽中,以将压板盖合于开口;或者,盖板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卡扣,压板卡接于第二卡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多个单体电池沿第三方向的至少一端设置有隔离板,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相交,盖板与隔离板卡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隔离板上设置有第三卡扣,盖板卡接于第三卡扣;或者,盖板上设置有第四卡扣,隔离板上对应设置有第四卡槽,第四卡扣伸入第四卡槽中,以将盖板盖合于多个单体电池的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电池模组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设置于多个单体电池的顶部,温度采样装置固定于柔性电路板背离单体电池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柔性电路板设置于盖板与多个单体电池的顶部之间;或者,柔性电路板设置于盖板的外侧,且温度采样装置嵌入盖板的开口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通过将温度采样装置设置于多个单体电池的顶部与压板之间,既可以避免外界环境对温度采样装置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避免挤压单体电池。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中的温度采样装置的组装效果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去除外壳和端盖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中的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去除外壳和端盖后的另一种组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1-外壳;2-端盖;10-单体电池;11-隔离板;111-第三卡扣;12-顶部;
20-盖板;21-开口;211-第一卡槽;30-温度采样装置;
40-压板;41-第一卡扣;50-隔热件;51-凹槽;60-柔性电路板。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多个单体电池10、盖板20、温度采样装置30和压板40。
多个单体电池10沿第一方向X并排布置,沿第二方向Y具有顶部12,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多个单体电池10通过串联、并联、或者串并联方式连接。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可以以任意预设角度相交设置,可选地,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之间的夹角呈90度,以使电池模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单体电池10可以为袋状二次电池。
盖板20设置于多个单体电池10的顶部12,盖板20上设置有开口21。
温度采样装置30位于盖板20与多个单体电池10的顶部12之间,且对应于开口21设置,压板40盖合于盖板20的开口21。
为了保护多个单体电池10免受外界灰尘、湿度、温度等环境影响,电池模组还包括外壳1和盖合于外壳1的至少一个端板2,如图1所示。外壳1一般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作,例如铝合金、不锈钢、铁等,以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能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通过将温度采样装置30设置于多个单体电池10的顶部12与压板40之间,既可以避免外界环境对温度采样装置30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避免挤压单体电池10。
参阅图3,电池模组还包括隔热件50,隔热件50设置于压板40与温度采样装置30之间。隔热件50可以有效地将温度采样装置30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量隔绝开来,控制外界环境中的热量传递到温度采样装置30上,进一步减小外界环境温度对温度采样装置30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件50可以为片状弹性结构件。隔热件50可以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弹性件,例如橡胶件,既可以用于隔热,也可以防止温度采样装置30在压板40与盖板20之间晃动,减小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件50可以为具有凹槽51的弹性结构件,例如橡胶件,凹槽51包覆于温度采样装置30的外周侧,如图3所示。凹槽51可以进一步减小外界环境温度对温度采样装置30的影响,提高温度采样装置30的采样精度。
再次参阅图2,压板40与盖板20卡接连接,便于安装与拆卸。压板40与盖板20可以均为塑料件,以减轻电池模组的重量,同时可以起到绝缘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20的开口21处设置有第一卡槽211,压板40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卡扣41,第一卡扣41伸入第一卡槽211中,以将压板40盖合于开口21。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20的开口21处设置有第二卡扣(图中未示出),压板40卡接于第二卡扣。例如,盖板20的开口21处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卡扣,压板40卡接于至少两个第二卡扣之间。
参阅图4,电池模组的的输出极包括正、负输出极,单体电池10包括正、负极,多个单体电池10通过电连接片进行串联和\/或并联,串联和\/或并联后两端的单体电池10的正、负极作为电池模组的正、负输出极。
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正、负输出极沿第三方向Y设置,并且多个单体电池10沿第三方向Y的至少一端设置有隔离板11,例如,单体电池10的正、负极位于单体电池的两端,则隔离板11对应设置于多个单体电池10沿第三方向Y的两端,单体电池10的正、负极位于单体电池10的同一端,则隔离板11对应设置于正、负极所在的一端,如图2所示,盖板20与隔离板11卡接连接。
其中,第三方向Y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Z均相交,优选地,第三方向Y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Z均垂直相交,以使电池模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进一步地,隔离板11上设置有第三卡扣111,盖板20卡接于第三卡扣111。例如,两个隔离板11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卡扣111,盖板20卡接于两个隔离板11的至少一个第三卡扣111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个隔离板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卡扣111,另一个隔离板11与对应的盖板20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20上设置有第四卡扣(图中未示出),隔离板11上对应设置有第四卡槽,第四卡扣伸入第四卡槽中,以将盖板20盖合于多个单体电池10的顶部12。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电池模组还包括柔性电路板60,柔性电路板60设置于多个单体电池10的顶部12,用于采集多个单体电池10的性能参数。温度采样装置30固定于柔性电路板60背离单体电池10的一侧,温度采样装置30可以通过粘接、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于柔性电路板60上,并与柔性电路板60电连接。
温度采样装置30可以为两个或者更多,沿第三方向Z间隔设置于柔性电路板60的末端。根据两个或者更多温度采样装置30采样的温度的均值,可以进一步精确地测量电池模组的温升情况,便于有效地控制管理电池模组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60设置于盖板20与多个单体电池10的顶部12之间,温度采样装置30对应于盖板20的开口21处设置,压板40盖合于开口21,如图2、图4所示。外壳1罩设于盖板20及多个单体电池10的外周侧,并通过至少一个端板2盖合于外壳1。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30设置于盖板20的外侧,且温度采样装置嵌入盖板20的开口21内,压板40盖合于开口21,如图6所示。外壳1罩设于盖板20及多个单体电池10的外周侧,并通过至少一个端板2盖合于外壳1。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3895.6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329055U
授权时间:20190830
主分类号:H01M 10/0525
专利分类号:H01M10/0525;H01M10/058;H01M10/42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52100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新港路2号
发明人:陈思恩;徐守江
第一发明人:陈思恩
当前权利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彭琼
代理机构:1125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