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温敏致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酪氨酸,家蚕,桑蚕,胚胎,雄性,水稻,基因。
温敏致死论文文献综述
刘春,周梦婷,张银霞,夏庆友[1](2014)在《家蚕伴性赤蚁突变基因的定位克隆及其温敏致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性赤蚁(sch)突变纯合型具有巧克力色的体色,经典遗传学研究表明,该突变位点位于家蚕的性染色体Z上,与性别连锁,而且在胚胎发育后期具有温敏致死效应。这两个特征使其成为调控性别的重要靶标基因。本研究基于家蚕基因组信息和遗传连锁图谱,对该基因分离群体进行连锁分析。经过SNP标记筛选和4501个回交个体的连锁分析,最后锁定了sch突变基因所在区域,最终确定了该突变为家蚕编码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调控区域突变。在sch突变及等位致死突变中,两个不同类型的转座子破坏该基因的转录调控序列,导致Bm Th基因的表达量急剧减少。通过RNAi及添食TH抑制剂降低野生型BmTh基因的表达产物,获得类似sch突变表型个体;添食酪氨酸羟化酶下游产物dopa成功营救sch突变表型。这些结果清楚地表明酪氨酸羟化酶的表达量减少是sch幼虫形成巧克力色表皮的直接原因。高温下sch蚁蚕体内的dopa含量明显比常温更少。因此提出了sch温敏致死机理假说:家蚕酪氨酸羟化酶基因启动子的缺失,在高温下,不能有效应答热激蛋白类调控因子对该基因的增量表达,表达比常温更少的酪氨酸羟化酶基因蛋白,产生更少的黑色素产物dopa,导致其孵化相关器官的黑化和硬化不够,最终因孵化不能而死亡。(本文来源于《中国蚕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8-13)
王际凤,谷长先,黄培英,朱速松,王成招[2](2010)在《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和温敏核不育基因的遗传与育种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纯度,减轻杂稻制种过程中苗期除杂的难度,应用苯达松敏感致死材料农林8号m的衍生系93bel与温敏核不育系360S、6311S和恢复系明恢63杂交、回交,获得6F1、6F2和6BC组合,研究了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与温敏核不育基因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93bel对苯达松除草剂表现敏感致死,苯达松敏感致死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与两个温敏核不育系杂交,在F2群体中,苯达松敏感致死性状和温敏核不育性状的遗传符合9(苯达松不敏感的可育株)∶3(苯达松不敏感的温敏核不育株)∶3(苯达松敏感致死的可育株)∶1(苯达松敏感致死的温敏核不育株)的两对独立基因的分离模式;并成功地选择了苯达松敏感致死的温敏核不育材料。(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10期)
颜海燕,杨明观,钟伯雄[3](2002)在《利用温敏致死性状专养雄蚕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伴性赤蚁(sch)具有催青期高温干燥敏感性 ,用30℃、相对湿度60 %条件催青时雌卵孵化率很低 ,雄卵正常孵化。利用sch品种作父本与普通蚕品种杂交 ,其F1代的蚕卵仍具有高温催青敏感性 ,这是控制桑蚕性别实现雄蚕饲养的一条新途径(本文来源于《蚕桑通报》期刊2002年01期)
张集文,武晓智[4](1999)在《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化学致死突变体的诱变筛选与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W6154S辐射诱变获得了水稻化学致死突变体8077。从M3代至M5代,该突变体的自交苗在苗期能被300mg/L以上浓度的苯达松(bentazone)杀死,而以其为母本的杂交F1代则对苯达松表现安全。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表现为隐性单基因(bel)遗传,且对农艺性状无明显不良影响。应用该突变体建立了一种针对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标记技术,能够简便而有效地除去两系杂交稻秧苗中可能混入的不育系自交种苗,从而保证了两系杂交稻田间种植的纯度,避免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因育性波动造成的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1999年02期)
温敏致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纯度,减轻杂稻制种过程中苗期除杂的难度,应用苯达松敏感致死材料农林8号m的衍生系93bel与温敏核不育系360S、6311S和恢复系明恢63杂交、回交,获得6F1、6F2和6BC组合,研究了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与温敏核不育基因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93bel对苯达松除草剂表现敏感致死,苯达松敏感致死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与两个温敏核不育系杂交,在F2群体中,苯达松敏感致死性状和温敏核不育性状的遗传符合9(苯达松不敏感的可育株)∶3(苯达松不敏感的温敏核不育株)∶3(苯达松敏感致死的可育株)∶1(苯达松敏感致死的温敏核不育株)的两对独立基因的分离模式;并成功地选择了苯达松敏感致死的温敏核不育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敏致死论文参考文献
[1].刘春,周梦婷,张银霞,夏庆友.家蚕伴性赤蚁突变基因的定位克隆及其温敏致死研究[C].中国蚕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2].王际凤,谷长先,黄培英,朱速松,王成招.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和温敏核不育基因的遗传与育种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2010
[3].颜海燕,杨明观,钟伯雄.利用温敏致死性状专养雄蚕的研究进展[J].蚕桑通报.2002
[4].张集文,武晓智.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化学致死突变体的诱变筛选与初步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