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砖红壤论文_张玲玲,兰天,朱治强,吴蔚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带砖红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砖红壤,热带,橡胶树,绿肥,土壤,橡胶林,连作。

热带砖红壤论文文献综述

张玲玲,兰天,朱治强,吴蔚东[1](2016)在《海南热带砖红壤有机组分对植胶与橡胶连作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海南天然次生热带雨林、第1代胶园和第2代胶园林下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砖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随着天然次生林开垦为第1代胶园,并更新为第2代胶园以后,土壤有机组分的变化规律以及在土层的迁移。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及各有机组分碳含量均显着高于第1代胶园和第2代胶园,第1代胶园土壤有机碳、颗粒有机碳、胡敏酸和黑炭碳含量显着高于第2代胶园土壤,第2代胶园土壤富啡酸和土壤球囊霉素相关蛋白碳含量呈下降趋势,但与第1代胶园土壤差异不显着;在20~40 cm土层,天然次生林和第1代胶园土壤有机碳及各有机组分碳含量差异均不显着,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颗粒有机碳、胡敏酸和黑炭碳含量显着高于第2代胶园土壤,第1代胶园土壤颗粒有机碳和胡敏酸碳含量显着高于第2代胶园土壤,其他各有机组分碳含量差异不显着。随着植胶和橡胶连作,土壤有机质和各有机组分含量大幅度降低,但不同有机组分含量降低幅度不同。同时植胶和橡胶连作会影响各有机组分在表层和亚表层的分配,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明显的表聚性,胶园土壤有机质和各有机组分含量在表层和亚表层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热带生物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张玲玲[2](2016)在《海南热带砖红壤重金属库容量与组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量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造成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本研究以海南热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具有高、中、低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模拟不同污染水平的铜(cu)、铅(Pb)单一和复合重金属污染条件,研究不同土壤对重金属吸附的库容量,以及土壤重金属库的组成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外源Cu添加条件下,高有机质、中有机质和低有机质土壤对Cu的吸附总量均没有达到饱和;高有机质土壤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残渣态、有机结合态、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依次成为最主要的形态;中有机质土壤在低添加量水平下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随着添加量的增加,主要以交换态为主,在高浓度下则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低有机质土壤则在所有添加水平下都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在不同外源Cu污染水平下,不同形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因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影响因素也发生着改变。整体来看pH、有机质、全磷、阳离子交换量、游离氧化铁和黏粒含量均会影响Cu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2、在外源Pb添加条件下,高有机质土壤重金属吸附总量没有达到饱和,中有机质和低有机质土壤饱和容量分别为6.88和4.45mg.g-;高有机质土壤在外源添加量小于0.025mg·g-1时,土壤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当添加量大于0.05mg·g-1以后,土壤重金属主要以交换态存在;中有机质和低有机质土壤则在所有添加水平下都以交换态为主。在不同外源Pb污染水平下,不同形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因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影响因素也发生着改变。pH、有机质、全磷、阳离子交换量、游离氧化铁和黏粒含量均会影响Pb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3、在外源Cu、Pb复合污染水平下,高有机质、中有机质和低有机质土壤Cu、 Pb吸附总量均没有达到饱和:高有机质土壤Cu、Pb量分别在外源添加量小于0.05和0.025mg·g-1时,以残渣态为主,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残渣态含量降低,碳酸盐结合态成为最主要的形态;中有机质土壤Cu、 Pb量在所有添加水平下分别以碳酸盐结合态和交换态为主:低有机质土壤Cu量在所有添加水平下都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Pb量则在外源添加量小于15mg·g1时,以交换态为主,随着添加量的增加,碳酸盐结合态为主要存在形态。复合污染条件下,离子间存在竞争效应和协同效应,由于Cu2+和Pb2+的相互作用,使得不同形态重金属含量发生变化,不同土壤不同形态重金属含量变化并不相同。(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6-05-01)

曹启民,王华,张永北,刘志崴,张广宇[3](2014)在《热带砖红壤生长的小白菜吸收和累积PAHs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和掌握热带土壤栽培的小白菜(Brassica rapa L.Chinensis Group.)对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的吸收和累积规律,为热带土壤的安全利用及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于2013年5—9月在海南省农垦科学院海口试验站网室内进行了小白菜盆栽试验。各处理土壤分别施加3种单体PAHs的质量分数梯度为0、0.4、0.8、1.6、3.2 mg·kg-1,撒播小白菜种子出苗后,每盆留苗6株,自然条件,常规管理,各处理小白菜培养30 d后收获。小白菜和土壤样品,用超声水浴萃取,层析小柱净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样品中的3种PAHs。结果表明,小白菜根和叶中3种PAHs累积量随土壤施加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增加,根部和叶对Phe最大累积量分别为86.25 ng·g-1和37.18 ng·g-1,而对Ba P的最大累积量分别为20.78 ng·g-1和3.56 ng·g-1;小白菜根对Phe与Fla的生物富集系数较大,且二者无明显差异,但对Ba P的生物富集系数较小,且差异显着(P=0.006);3种PAHs单体在各种处理土壤中的残留在84.49%~94.03%之间,各单体之间无明显差异,各处理之间也无明显差异。说明热带土壤生长的小白菜根和叶中3种单体PAHs浓度显着低于其土壤中的浓度,且根部积累3种单体PAHs的浓度显着高于其叶中的浓度;小白菜叶对Ba P的吸收和累积量极少;小白菜根更易吸收和累积Phe和Fla;小白菜生长30 d后,绝大部分PAHs仍残留在土壤中。(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阮云泽,张茂星,陈鹏,曹建华,彭宗波[4](2014)在《热带人工橡胶林地砖红壤中氨挥发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橡胶林栽培是海南特色农业,相对于一般的大田作物,其施肥量与施肥频率差别很大。而氨气挥发是造成氮肥直接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在海南岛人工橡胶林地利用静态箱自动采样测定了2010和2011年两年内4次施肥后NH3的挥发量。结果表明,施肥后第2天即有氨的挥发,最高值出现在施肥后第7天,此后氨气挥发量迅速降低,20天后基本上检测不到。研究发现,氨的总挥发量与施肥后25天内的土壤积温呈正相关,同时特殊天气,如海南特有的台风会显着增加氨的挥发量。统计结果表明,氨挥发损失率最高可达到氮肥施用量的10%。因此如何改进原有的施肥方法以提高氮肥利用率也是今后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4年03期)

李艳,刘国道,张如莲,郇恒福,高玲[5](2012)在《施用热带豆科绿肥对砖红壤pH值的动态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尼龙网袋法分析了假木豆、尖叶木兰、铺地木兰、圆叶绒毛山蚂蝗、马占相思、圆叶舞草、合萌和密子豆8种热带绿肥施入砖红壤后,土壤pH值的动态变化及pH值变化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种类的豆科绿肥均能有效提高土壤的pH值,灰碱含量高的绿肥植物增加pH值效果更好,NH4+-N的变化与土壤pH值的变化趋势一致。(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2年01期)

线琳,刘国道,郇恒福,高玲,刘壮[6](2010)在《施用热带、亚热带豆科绿肥对砖红壤有效磷含量的时间动态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十四种热带、亚热带豆科绿肥施入土壤后对砖红壤有效磷含量影响的时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绿肥后的不同时间内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有效磷的含量,且施用绿肥后的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显着高于对照(不施用绿肥)土壤。此外,施用不同的绿肥植物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不同,但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的基本规律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0-09-11)

魏玉云[7](2006)在《热带地区砖红壤上不同土壤pH和含水量对尿素氨挥发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气候类型独特的热带地区,研究氮肥在砖红壤中的氨挥发特征,为热带地区合理施用氮肥,减少由于氨挥发而造成的氮素损失,进而为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和保护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密闭室法在热带地区不同母质发育的砖红壤上,对土壤pH和含水量与尿素氨挥发特征的变化关系进行了模拟研究。试验结果如下:(1)在相同土壤含水量的各种母质砖红壤上,随着土壤pH的上升,尿素以氨挥发形式损失的氮量增多,损失率增大。(2)尿素在叁种母质砖红壤上由氨挥发损失的氮量均有先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土壤含水量达到一定值时,氨挥发损失量达到最高值,超过此含水量后,氨挥发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在紫色砂页岩砖红壤上,当土壤含水量为5%~20%时,尿素通过氨挥发途径损失的氮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多,土壤含水量由20%继续增加至35%时,氨挥发损失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少。变质岩砖红壤上发生尿素氨挥发最有利的土壤含水量为10%。含水量为25%时对玄武岩砖红壤上尿素氨挥发的发生最为有利,当土壤含水量为5%时,到施肥后的第38天才在玄武岩砖红壤上检测到挥发出的氨。(3)当土壤含水量为35%时,土壤pH为3.5的玄武岩土壤上检测不到挥发出的氨量,pH4.0时也只有少量的氨挥发损失。因此,土壤pH4.0可能是尿素在玄武岩土壤上发生氨挥发作用的临界值。在紫色砂页岩砖红壤上,即使在pH仅为3.5的强酸条件下,仍会有氨挥发损失。在变质岩砖红壤中,土壤pH为3.5时,氨挥发作用很微弱,施肥后10~24天内即可完成其氨挥发作用。但当土壤pH升至4.0时,氨挥发损失量明显增加,其平均损失量是pH3.5时的2.64倍。因此,土壤pH4.0是尿素在变质岩土壤上发生氨挥发作用的激发起始值,即当土壤pH上升至此值时,氨挥发损失量会极显着增加。(4)土壤含水量为35%时,尿素施入不同土壤pH的紫色砂页岩砖红壤后,除土壤pH3.5处理外,第二天就检测到挥发的氨,3~7天达到氨挥发高峰;不同土壤pH的变质岩土壤施入尿素后,除pH3.5、4.0外,第2~3天检测到挥发的氨,3~10天达(本文来源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期刊2006-05-01)

阮云泽[8](2004)在《热带地区旱地砖红壤上氮肥氮去向及两种叶用蔬菜对氮吸收利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热带气候条件下,氮肥施入土壤后的转化和去向,以及氮的吸收同化,为合理施用氮肥,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改善蔬菜的品质和保护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两种叶用蔬菜为材料,采用~(15)N示踪与常规氮肥的方法,研究不同氮肥处理氮肥氮的去向和蔬菜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试验结果如下: 1、夏季尿素施入土壤后,第二天有氨的挥发,第3-5天达到挥发损失高峰,20天后氨的挥发基本停止;冬季第5天有氨的挥发,第10-17天达到挥发损失高峰,直到第40天仍有少量氨的挥发。 2、不同氮处理下氮肥的回收率在60%-70%之间,其中作物吸收率(氮肥利用率)在22.5%-43.84%之间(平均吸收率为33.32%);土壤氮肥残留率在24.25%-47.28%之间(平均残留率为32.68%),残留在土壤中的氮80%以上都分布在0-40cm土层内,残留无机氮形态主要是NH_4~+-N。 3、不同氮处理下氮肥的损失率在30%-40%之间(平均损失率为34.00%)。氨挥发损失率夏季在0.72%-28.1%之间(平均挥发损失率为19.11%),冬季为11.4-22.94%之间(平均挥发损失率为13.9%)。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残留~(15)N在40cm以下土层中所占的比例增加,在微区渗漏水中检测到少量~(15)N,渗漏水中氮肥氮所占比例很小可以忽略。 4、在该试验条件下,差值法和示踪法的氮肥利用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差值法的平均氮肥利用率为39.85%,比示踪法的高6.53%。 5、在本试验条件下,两种蔬菜的适宜施氮量为300Kg/hm~2(N_2处理),施氮量超过300 Kg/hm~2后,蔬菜总氮吸收量、干物重、经济效益下降,而氮肥利用率下降极显着。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施氮量超过300 Kg月加2后,蔬菜叶片中影响氮同化关键酶活性的阳离子含量显着下降,影响了蔬菜对氮的同化,叶片中全氮含量下降。7、蔬菜叶片中游离按一N十酸胺一N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之间有负相关关系。当蔬菜叶片中游离按一N十酞胺一N含量较高时抑制了硝酸还原酶活性,影响了蔬菜对NO3一N同化,使蔬菜叶片硝酸盐含量提高。(本文来源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期刊2004-05-01)

袁立峰[9](1985)在《死覆盖对种植椰子和香蕉的湿热带砖红壤温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告提出了死覆盖对种植椰子和香蕉的湿热带砖红壤温度影响的分析结果。椰子园和香蕉园有或无死覆盖,其10cm深土层的土壤温度明显不同。有死覆盖的,椰子园5—10cm土层土温降低2—6℃,香蕉园降低1—6℃。有死覆盖的椰子园和香蕉园,土表温度每阡在30—33℃之间变化,而没有死覆盖的椰子园土表温度可高达(本文来源于《云南热作科技》期刊1985年03期)

黄宗道[10](1980)在《我国热带地区砖红壤利用的经验与教训》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五省的南部以及贵州、四川、西藏的局部地方,属于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土地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土地面积的5%。这里广泛分布着红壤、黄壤和砖红壤。由于这个地区气温高、雨量多,因此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盐基遭到大量淋洗,脱硅与富铝化过(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期刊1980年02期)

热带砖红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量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造成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本研究以海南热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具有高、中、低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模拟不同污染水平的铜(cu)、铅(Pb)单一和复合重金属污染条件,研究不同土壤对重金属吸附的库容量,以及土壤重金属库的组成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外源Cu添加条件下,高有机质、中有机质和低有机质土壤对Cu的吸附总量均没有达到饱和;高有机质土壤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残渣态、有机结合态、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依次成为最主要的形态;中有机质土壤在低添加量水平下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随着添加量的增加,主要以交换态为主,在高浓度下则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低有机质土壤则在所有添加水平下都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在不同外源Cu污染水平下,不同形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因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影响因素也发生着改变。整体来看pH、有机质、全磷、阳离子交换量、游离氧化铁和黏粒含量均会影响Cu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2、在外源Pb添加条件下,高有机质土壤重金属吸附总量没有达到饱和,中有机质和低有机质土壤饱和容量分别为6.88和4.45mg.g-;高有机质土壤在外源添加量小于0.025mg·g-1时,土壤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当添加量大于0.05mg·g-1以后,土壤重金属主要以交换态存在;中有机质和低有机质土壤则在所有添加水平下都以交换态为主。在不同外源Pb污染水平下,不同形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因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影响因素也发生着改变。pH、有机质、全磷、阳离子交换量、游离氧化铁和黏粒含量均会影响Pb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3、在外源Cu、Pb复合污染水平下,高有机质、中有机质和低有机质土壤Cu、 Pb吸附总量均没有达到饱和:高有机质土壤Cu、Pb量分别在外源添加量小于0.05和0.025mg·g-1时,以残渣态为主,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残渣态含量降低,碳酸盐结合态成为最主要的形态;中有机质土壤Cu、 Pb量在所有添加水平下分别以碳酸盐结合态和交换态为主:低有机质土壤Cu量在所有添加水平下都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Pb量则在外源添加量小于15mg·g1时,以交换态为主,随着添加量的增加,碳酸盐结合态为主要存在形态。复合污染条件下,离子间存在竞争效应和协同效应,由于Cu2+和Pb2+的相互作用,使得不同形态重金属含量发生变化,不同土壤不同形态重金属含量变化并不相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带砖红壤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玲玲,兰天,朱治强,吴蔚东.海南热带砖红壤有机组分对植胶与橡胶连作的响应[J].热带生物学报.2016

[2].张玲玲.海南热带砖红壤重金属库容量与组成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6

[3].曹启民,王华,张永北,刘志崴,张广宇.热带砖红壤生长的小白菜吸收和累积PAHs的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4

[4].阮云泽,张茂星,陈鹏,曹建华,彭宗波.热带人工橡胶林地砖红壤中氨挥发规律的研究[J].土壤.2014

[5].李艳,刘国道,张如莲,郇恒福,高玲.施用热带豆科绿肥对砖红壤pH值的动态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土壤.2012

[6].线琳,刘国道,郇恒福,高玲,刘壮.施用热带、亚热带豆科绿肥对砖红壤有效磷含量的时间动态影响[C].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2010

[7].魏玉云.热带地区砖红壤上不同土壤pH和含水量对尿素氨挥发的影响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

[8].阮云泽.热带地区旱地砖红壤上氮肥氮去向及两种叶用蔬菜对氮吸收利用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4

[9].袁立峰.死覆盖对种植椰子和香蕉的湿热带砖红壤温度的影响[J].云南热作科技.1985

[10].黄宗道.我国热带地区砖红壤利用的经验与教训[J].水土保持.1980

论文知识图

武夷山与戴云山垂直带谱下限比较图中国湿润地区分区结果云贵高原土壤水平分布示意图1 20 世纪 80 年代广东省土壤类型分布去离子水、砖红壤以及橡胶树叶片光谱...中国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来源:...

标签:;  ;  ;  ;  ;  ;  ;  

热带砖红壤论文_张玲玲,兰天,朱治强,吴蔚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