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特松论文_左云瑞

导读:本文包含了本特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赋格,钢琴曲,平均,美学,巴赫,套曲,结构。

本特松论文文献综述

左云瑞[1](2013)在《本特松《平均律钢琴曲集》(Op.157)第一首赋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8世纪初,"巴赫的两套键盘乐器前奏曲和赋格,每集各有二十四首前奏曲和二十四首赋格,用遍各种大小调,用实践证明键盘乐器按'平均律'调音的优点①"。20世纪,匈牙利作曲家本特松,尼尔斯·维戈在1964年到1996年间居然写了13套《平均律钢琴曲集》。两个多世纪之后,本特松以他独特的音乐语言使这种由巴赫首创的音乐体裁重放异彩。本文是对本特松《平均律钢琴曲集》(Op.157)中第一首赋格进行的和声分析。(本文来源于《音乐时空》期刊2013年07期)

左云瑞[2](2013)在《本特松《平均律钢琴曲集》(Op.157)的和声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其成功所在是完成了在大小调和声体系下复调音乐纵与横的统一。音乐语言在20世纪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音乐构成各要素均有极大发展。为数不少的作曲家在新时期,在非大小调和声体系下,以新的思维方式让人们再次领略到复调艺术的魅力。本文就本特松第一套《平均律钢琴曲集》(Op.157),从调式调性、和弦结构、声部进行等叁方面对其和声基础进行归纳。(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期刊2013年03期)

张尧[3](2012)在《本特松《平均律钢琴曲集》赋格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从多元性的主题形态、多项性的答题方式、织体构成的多面性、赋格结构的多样性四个方面分析说明本特松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进一步揭示其赋格曲创作思维。并希望通过笔者的分析、研究,引起学术界对现代复调技法与古老复调体裁——赋格曲相结合的关注,进一步深入了解和认识。并为丰富现代复调的教学内容及现代音乐的创作,提供某种参考。(本文来源于《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陈红岩[4](2008)在《尼尔斯·维戈·本特松的生平与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尼尔斯.维戈.本特松是丹麦乐坛叱咤风云、独树一帜的作曲家,本文对本特松的生平、创作背景和创作特点进行了论述,从而归纳出这位丹麦音乐巨匠所具有的音乐风格特点,为进一步分析研究他的音乐作品奠定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大舞台(双月号)》期刊2008年03期)

陈红岩[5](2008)在《古典形式与现代精神的融合——本特松《二部创意曲》创作技术与美学意义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尼尔斯·维戈·本特松15首《二部创意曲》(Op.159)中所富涵的音乐创作中变化发展的多样技术及其创新特点的剖析,进一步总结20世纪复调音乐创作的新特征及其复兴的意义,并运用美学观点从更深层面上诠释作品,揭示哲学思维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关系及对音乐艺术发展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张尧[6](2008)在《本特松《平均律钢琴曲集》复调技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尼尔斯·维戈·本特松(Niels Viggo Bentzon, 1919-2000)丹麦作曲家、钢琴家。毕业于丹麦皇家音乐学院,被公认为“继尼尔森之后最卓越的、享有世界声誉的丹麦作曲家。”一生共创作了630多部作品,其中1964-1996年32年间,创作了13卷《平均律钢琴曲集》,每一卷均包含有24首前奏曲和24首赋格。本文以13卷《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一卷op.157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复调技法、赋格结构、序曲与赋格的关系等视角对二十四首序曲与赋格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论文分别以第一章《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整体特征、第二章《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对位技法和第叁章《平均律钢琴曲集》的赋格构成为切入点,总结该曲集所体现的作曲家是如何在序曲与赋格这种复调套曲形式的传统土地上,在保留其精髓的同时,播种新风格、新思维、新技法。本文力图通过这些分析和研究引起学术界对该作曲家作品的进一步关注,并对其13部复调套曲做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衷心希望这一研究为丰富现代复调的教学内容及现代音乐的创作,提供某种参考。(本文来源于《武汉音乐学院》期刊2008-06-01)

丁国爱[7](2005)在《巴赫与本特松两首前奏曲之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作曲家约·塞·巴赫 (1685—1750)与丹麦作曲家尼尔斯· 维戈·本特松(1919—2000),两人所 处年代相隔久远,作品的风格应该是大相径庭, 本文拟对二人的同一体裁的两首作品试做比较 研究,以窥其异同。 一 巴赫的 C 大调前奏曲采用琶音形式的织 体,并以此贯穿全曲。节奏上几乎没有变化,分 解和弦在每一小节都反复出现一次(除了终 止)。全曲无明显的旋律;和声节奏保持一小节 使用一个和弦,乐曲使用的和弦及和弦序进关 系属共同手法时期的类型,即以叁度迭置的自 然音体系上的叁和弦和七和弦,并采用强功能(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05年06期)

陈红岩[8](2001)在《本特松十五首二部创意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尼尔斯·维戈·本特松(1919——2000年)是二十世纪丹麦着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评论家。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作品中精湛的创作技艺以及极富创造性和表现力的特点,使他在丹麦乐坛中叱咤风云、独树一帜,享有极高的声誉。在这篇论文中,笔者对本特松的一部复调音乐作品——十五首二部创意曲(op.157)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复调音乐自9世纪末出现以来,得到了持续高度的发展,并受到各时代作曲家的青睐。创意曲是复调音乐的体裁之一,它是一种小型的复调乐曲。早在巴洛克时期,伟大的德国作曲家巴赫首次创作出十五首二部创意曲,为复调音乐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二百多年以后,到了二十世纪的今天,本特松再一次谱写出十五首二部创意曲。它是一部运用二十世纪音乐语言的全新的创意曲,是对创意曲这种古老的音乐体裁的重新诠释。 在这篇论文中,笔者通过对作品本体的详细分析,对复调音乐在二十世纪的复兴;二十世纪复调音乐较传统复调音乐的创新特征;作品中体现出的个性特征等都作出了系统、明确的概括。并运用社会学和美学的观点从更深层面上对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意义加以剖析。 论文共分为前言、正文及结语叁个部分。在前言中,笔者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有关资料的收集方法。正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创意曲的由来及特点、本特松的生平与创作进行介绍;第二部分是对十五首创意曲的本体分析,包括对作品结构、对位、调性等的研究,并将其按照主题、写作类型和对位技术的不同进行归类。在第叁部分中,笔者对作品中所蕴涵的风格特点以及创新特点作以具体剖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复调音乐在二十世纪复兴的意义;作品中体现出的新古典主义特征;作品中所体现的二十世纪复调音乐的总体特征及其个性特征,这些创新主要为基本技法(不协和对位、多调迭置和模仿技术)的扩展、节奏源泉的扩展(多变节拍)及和声与调性的演变发展(古典调性的扩展与解体、音阶材料的扩展)这叁个要点。第四部分是对作品的社会学和美学评价,阐述二十世纪音乐艺术发展的总趋势。包括:二十世纪音乐的社会根源;二十世纪音乐与文学、美术的联系及其具体表现(悲观失望的情绪、暴露批判的精神)。最后是结语部分,总体评述本特松这十五首二部创意曲。 创意曲是一种古老的体裁,现代作曲家运用色彩斑斓的现代音乐创作手法,使其展现出新的音响效果,新的内容涵义,从而反映出了随着时代的进步,古老体裁并不会被历史的长河所湮灭,相反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青睐。而本特松无疑在推动音乐的发展,宏扬世界音乐文化方面写下了宝贵的一笔。(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1-04-29)

本特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其成功所在是完成了在大小调和声体系下复调音乐纵与横的统一。音乐语言在20世纪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音乐构成各要素均有极大发展。为数不少的作曲家在新时期,在非大小调和声体系下,以新的思维方式让人们再次领略到复调艺术的魅力。本文就本特松第一套《平均律钢琴曲集》(Op.157),从调式调性、和弦结构、声部进行等叁方面对其和声基础进行归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本特松论文参考文献

[1].左云瑞.本特松《平均律钢琴曲集》(Op.157)第一首赋格分析[J].音乐时空.2013

[2].左云瑞.本特松《平均律钢琴曲集》(Op.157)的和声基础[J].中国音乐学.2013

[3].张尧.本特松《平均律钢琴曲集》赋格曲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

[4].陈红岩.尼尔斯·维戈·本特松的生平与创作[J].大舞台(双月号).2008

[5].陈红岩.古典形式与现代精神的融合——本特松《二部创意曲》创作技术与美学意义探讨[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

[6].张尧.本特松《平均律钢琴曲集》复调技法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8

[7].丁国爱.巴赫与本特松两首前奏曲之比较研究[J].黄河之声.2005

[8].陈红岩.本特松十五首二部创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

论文知识图

:莉萨.本特松设计的mademosise...热喷涂行业标准金属粉末松装密度的测定第二...企业篇中国标准紧固件产品主要厂商名录(2)企业篇中国标准紧固件产品主要厂商名录(1)元盛懋山居纳凉图绢本120.8cm×57cm美...元吴镇老松图绢本166cm×82.3cm美国大...

标签:;  ;  ;  ;  ;  ;  ;  

本特松论文_左云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