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探究电渗脱水对污泥理化性质及内部结合水的影响,采用电渗脱水技术处理机械脱水后的污泥,研究了电渗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pH、总氮、总磷及结合水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脱水实验的进行,污泥的含水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阳极下降最快,最低含水率可降至50.4%。阴极pH上升至9.1,中部变化不明显,而阳极持续下降至5.8。总氮含量表现为阴极和中部缓慢上升,而阳极持续下降;总磷含量的变化为阳极缓慢上升,而阴极和中部持续下降。电渗脱水后污泥中结合水含量较原泥降低,其中阳极结合水含量最低,结合水与干物质的质量之比由初始的2.67降低至0.76。同时发现,结合水含量越少,其所需的融化热就会越高,脱除难度越大。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黄殿男,焦美怡,李琳,赵玉君,傅金祥
关键词: 污泥脱水,电渗脱水技术,污泥结合水,差示扫描量热法
来源: 环境工程学报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 辽宁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LJZ2017011),辽宁省教育厅项目(jytcy201820),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LJZ2016028),辽宁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2017207002),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4ZX07202-011)
分类号: X703
页码: 424-430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1141K
下载量: 243
相关论文文献
- [1].化学电渗法中位移场可视化观测及气泡消除方法研究[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0(03)
- [2].离子电渗给药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0(11)
- [3].试剂注入配合比对化学电渗法处治软黏土加固效应对比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04)
- [4].电渗法降低黏性土黏附力室内试验[J]. 林业工程学报 2020(04)
- [5].絮凝–逐级加压电渗法改良疏浚淤泥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S1)
- [6].基于杭州软土的电渗迁移过程试验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7].电渗法加固软土地基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5(03)
- [8].离子电渗给药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 2011(05)
- [9].电渗泵的研究进展[J]. 微纳电子技术 2009(04)
- [10].不同电渗法降低填料含水量的方法研究[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 [11].地基处理的电渗法及其进展[J]. 水运工程 2008(04)
- [12].低含水率盾构泥浆的真空-电渗联合泥水分离技术试验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0(01)
- [13].间歇通电模式影响电渗效果的试验[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4(08)
- [14].电渗过程中裂缝形成机理的试验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 2014(09)
- [15].考虑电导率变化的电渗固结模型[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04)
- [16].整体柱电渗泵的流量控制研究[J]. 分析化学 2010(06)
- [17].电渗法中排水固结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 中国港湾建设 2010(03)
- [18].复杂电渗泵系统的输液特征[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8(02)
- [19].电渗前后淤泥质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比研究[J]. 高校地质学报 2018(03)
- [20].电渗法软基加固现场试验研究[J]. 中国港湾建设 2014(01)
- [21].应用于冷却系统的多孔介质电渗泵研究[J]. 传感技术学报 2011(02)
- [22].电渗法加固软土地基基本参数室内试验研究[J]. 水运工程 2011(03)
- [23].微通道尺寸对开通道电渗泵性能的影响[J]. 微纳电子技术 2010(11)
- [24].电渗仪的研制及其典型试验[J]. 中国港湾建设 2010(06)
- [25].微通道交流电渗粒子收集位置的确定[J]. 微纳电子技术 2009(02)
- [26].交流电渗微泵流速影响因素的研究[J]. 传感技术学报 2008(07)
- [27].有限元模拟电渗固结简化方法[J]. 科技通报 2018(02)
- [28].湖相淤泥一维电渗试验与影响因素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 2018(05)
- [29].含易溶盐层状软黏土的电渗固结特性[J]. 中国公路学报 2016(05)
- [30].外荷载变电压作用下软黏土电渗固结试验研究[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