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权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权,马克思,普罗米修斯,卢梭,新时代,明治,宣言。
人权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卢成观,李文勇[1](2019)在《新时代中国人权观的实践与探索——兼论《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人权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权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关注和互相斗争的重大问题。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的着作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人权思想指明了现实社会本质中人的权利,批判了私有制国家中的人权中介,提倡彻底社会变革中的人权。中国的人权观从《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人权思想汲取理论智慧,一直坚持关注现实社会、倡导集体主义、推进变革或改革的人权理念。人权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指明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建设方向。新时代的中国人权观,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夯实人权的现实基础;必须始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人权的价值导向;必须始终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强化人权的可靠保障。(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姚栋,王玉丹[2](2019)在《人权理论与儒家思想的同与异——以《世界人权宣言》与《论语》为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后,我国的人权保障事业蒸蒸日上,我国正在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在此构建过程中,离不开对中国传统人权文化中精髓部分的传承与对西方式人权理念的借鉴。需要注意的是,这两者既有相通的部分,也有相异的部分。只有取其相通,并在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择取相异,才能更好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促进中国人权事业的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32期)
邢雪艳[3](2019)在《加藤弘之思想转向研究——从天赋人权到社会达尔文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加藤弘之早期通过《立宪政体略》、《真政大意》以及《国体新论》等着作积极宣扬天赋人权思想,成为明治初期日本着名的启蒙思想家。但到了明治中后期,加藤弘之不仅亲自将前期着作申请绝版,同时出版了《人权新说》《强者的权力竞争》等,开始公开倡导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强权政治。对加藤弘之前后期思想着作进行研读分析可以发现,日本近代启蒙思想的国家主义和功利主义、西方资产阶级主流思想的转变、加藤弘之的阶级属性等是促成其思想转变的具体原因。(本文来源于《日本文论》期刊2019年02期)
王建学[4](2019)在《人权和公民权二分法的思想源流与规范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权和公民权二分法对理解基本权利发生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它长期被视为理所当然因而未得到应有阐释。1789年人权和公民权宣言首次对人权和公民权进行了明确区分,它一方面继承了英美自由主义,并将自然权利抽象化和普遍化为人权,另一方面通过公民和公民权的概念集中体现了法国式共和主义,特别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因此,英国式自由主义与法国式共和主义共同为宣言中的二分法提供着思想基础。宣言糅合了自然权利、社会契约、国民主权等近代启蒙观念以及一定程度的社会主义,从而有效协调人和公民两种身份。几乎所有当代权利清单都可以在人权和公民权二分法中找到其思想渊源,当代人权文件所采取的二分法、叁分法乃至四分法也都受惠于它。我国宪法中亦存在人和公民以及人权和公民权的纠葛关系,只有人和公民两种身份能够并存,共和主义、社会主义与个人的适度自由才会有协调的余地。(本文来源于《环球法律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杨学科[5](2019)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述要》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可分为国内、国外两个维度。国内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实现人权发展更平衡、更充分、更全面,"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主体思想是其中心,"美好生活"为导引的民生人权思想是其目标,以"人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历史人权发展思想为路径,以"社会公平正义"价值导向的法治人权思想为保障。在国际上,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础,讲好中国人权故事,致力于打造全球性的人权信任与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人权思想是基础,融通中外"讲好中国人权故事"的人权传播思想是宣传策略。这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权事业和全球人权治理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方法论意义。(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动态》期刊2019年08期)
吕怡维[6](2019)在《“以民为本”思想的人权属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保障民众生存与发展权这一基本人权是国家产生伊始就具有的职能之一。自先秦以来不断丰富发展、至汉代董仲舒对其进行系统化整合与理论化升华的"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思想,就是要求代表国家的统治者在治国理政中必须保障民众生存权与发展权这一基本人权,故而具有明显的人权属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完成了"以民为本"思想内涵的划时代变革,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确立为治国理政的目的和原则,将落实人民发展的权利作为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9年09期)
张如孟[7](2019)在《从自然权利到政治权利——卢梭的政治学思想对法国《人权宣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书中所谈及的"自由平等、人民国家主权者、人民主权不可转让"等给法国《人权宣言》带来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卢梭和其他思想家一样追溯了远古的自然状态,并叙述了从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的过度,即从自然权利到政治权利的发展;另一方面认为自然权利不是真正的政治权利,只有转变成政治权利才能得到行使和保障。如果没有实现转换政治权利就不可能存在。(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9年08期)
吴浪莎[8](2019)在《马克思的人权批判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人权问题是开启马克思人权批判思想的基本线索。人权问题指的是:在马克思的视域中,源自现代欧美的人权理论,在其理念与实践之间的相悖。在马克思看来,资产阶级人权理论在推翻封建等级制的社会进程中,具有相对的历史进步意义。它超越人的依附关系,肯定人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但是,马克思又认为,囿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结构,现代人权理念因剥削、异化的真实存在,致使人权理论丧失了普遍性,而具有阶级性、虚妄性,从而沦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马克思立足于“人类解放”的视阈,阐明人之个体存在与其社会存在的内在统一性,揭示共产主义实现对资本主义的历史替代,进而获致人的解放,肯定人的意义与价值。沿着人权问题的线索,切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政治解放的整体性批判,有助于厘清马克思的人权批判思想,反思、批判当前西方的人权意识形态、“普适价值”等重大问题。(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李超群[9](2019)在《以“普罗米修斯精神”超越启蒙人权话语——马克思人权思想的范式与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构建中国人权话语而言,马克思的人权思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理论资源。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人权思想的阐释,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一种"启蒙范式"的理解路向,这使得以批判和超越启蒙人权话语为逻辑起点的马克思人权思想最终落入启蒙人权话语范式的桎梏之中。马克思的人权思想,实际上从根本上证伪了启蒙人权话语范式。对于马克思而言,生发自启蒙思想的人权话语,只是一个表达人权之低位标准的"老问题",局限于对异化之现实的承认和维护。而马克思显然不满足于这种低阶标准,并以"普罗米修斯精神"提出"人的解放"这一"新问题",在主体范式、价值范式和权利话语范式叁个层面上超越了启蒙人权话语范式,从而对人权之理念内核做出了更加彻底的推进,亦为未来的人权实践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与先导性理论。这正是马克思人权思想留下的最宝贵遗产,它向我们表明,构建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体系,不应停留在启蒙人权话语中自我设限,而更应从"人类共同命运"这一更加宏大的立足点出发,去发现和解决真正事关人类共同价值的"新的真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君如[10](2019)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权思想的集中体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权的贺信》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也进入了新时代。从2015年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连续4年分别给"2015·北京人权论坛""纪念《发展权利宣言》通过30周年国际研讨会"、首届"南南人权论坛""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发来贺信。这不仅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权事业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而且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人权事业的深邃思想。学习这四封贺信,对于我们全面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人权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文本意义。(本文来源于《人权》期刊2019年01期)
人权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后,我国的人权保障事业蒸蒸日上,我国正在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在此构建过程中,离不开对中国传统人权文化中精髓部分的传承与对西方式人权理念的借鉴。需要注意的是,这两者既有相通的部分,也有相异的部分。只有取其相通,并在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择取相异,才能更好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促进中国人权事业的持续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权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卢成观,李文勇.新时代中国人权观的实践与探索——兼论《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人权思想[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姚栋,王玉丹.人权理论与儒家思想的同与异——以《世界人权宣言》与《论语》为对象[J].法制与社会.2019
[3].邢雪艳.加藤弘之思想转向研究——从天赋人权到社会达尔文主义[J].日本文论.2019
[4].王建学.人权和公民权二分法的思想源流与规范演变[J].环球法律评论.2019
[5].杨学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述要[J].社会科学动态.2019
[6].吕怡维.“以民为本”思想的人权属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
[7].张如孟.从自然权利到政治权利——卢梭的政治学思想对法国《人权宣言》的影响[J].学理论.2019
[8].吴浪莎.马克思的人权批判思想[D].海南师范大学.2019
[9].李超群.以“普罗米修斯精神”超越启蒙人权话语——马克思人权思想的范式与逻辑[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9
[10].李君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权思想的集中体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权的贺信[J].人权.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