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论文和设计-黎秉键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包括左壳体、右壳体、带磁芯的初级绕组、中心柱及冷却装置;所述左壳体与所述右壳体连接形成一腔体,所述初级绕组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中心柱包括相互绝缘的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所述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套设于所述初级绕组内,所述左中心柱、左壳体、右壳体及右中心柱依次连接形成次级绕组,所述中心柱为二级输出极;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内的冷却液通道,所述冷却液通道包括中心管道和\/或旁支管道。实施本实用新型,通过向所述冷却装置中通入循环冷却液,不断降低变压器内部及外部的温度,以提高变压器的使用性能及减少功率损耗。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壳体、右壳体、带磁芯的初级绕组、中心柱及冷却装置;所述左壳体与所述右壳体连接形成一腔体,所述初级绕组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中心柱包括相互绝缘的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所述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套设于所述初级绕组内,所述左中心柱、左壳体、右壳体及右中心柱依次连接形成次级绕组,所述中心柱为二级输出极;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内的冷却液通道,所述冷却液通道包括中心管道和\/或旁支管道。

设计方案

1.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壳体、右壳体、带磁芯的初级绕组、中心柱及冷却装置;

所述左壳体与所述右壳体连接形成一腔体,所述初级绕组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所述中心柱包括相互绝缘的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所述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套设于所述初级绕组内,所述左中心柱、左壳体、右壳体及右中心柱依次连接形成次级绕组,所述中心柱为二级输出极;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内的冷却液通道,所述冷却液通道包括中心管道和\/或旁支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道与所述中心柱的轴线同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旁支管道沿所述中心柱的外壁螺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旁支管道的截面为梯形、三角形或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中心柱与所述左壳体可拆卸固定,所述右中心柱与所述右壳体可拆卸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所述左支撑架与所述左中心柱可拆卸连接,所述右支撑架与所述右中心柱可拆卸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设备。由于现有设备往往将外壳与内部结构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变压器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焊接处的电阻较大,容易产生大量的热,高温会降低变压器的工作性能;在超过变压器设定的保护温度时,变压器的初级线圈漆包线脱漆造成匝间短路,使功率管开关管短路发热并爆炸损坏。

在专利号CN205104339U中,初级绕组设在壳体内并与壳体压紧,初级绕组的中心设置有两个中心柱,两个中心柱与外壳形成次级绕组。整套变压器不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不形成局部发热点,以降低变压器的温度。此外,上述专利中在外壳的侧壁还设有冷却装置。但上述冷却装置的降温效果一般,尤其对于变压器外部的高温区及壳体内部的降温效果较差。此外,冷却装置采用焊接工艺,既不环保又美观。而且本专利全部制造工艺为机加工工艺,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又安装方便和外形美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可快速降低变压器内部及外部的温度,提高变压器的使用性能,减少功率损耗,节能环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包括左壳体、右壳体、带磁芯的初级绕组、中心柱及冷却装置;

所述左壳体与所述右壳体连接形成一腔体,所述初级绕组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所述中心柱包括相互绝缘的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所述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套设于所述初级绕组内,所述左中心柱、左壳体、右壳体及右中心柱依次连接形成次级绕组,所述中心柱为二级输出极;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内的冷却液通道,所述冷却液通道包括中心管道和\/或旁支管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中心管道与所述中心柱的轴线同心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旁支管道沿所述中心柱的外壁螺旋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旁支管道的截面为梯形、三角形或圆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却塔、整流管冷却板、功率管冷却板及输出极散热块;

所述整流管冷却板中的冷却液管道与所述冷却液通道连通构成第一冷却通路,所述功率管冷却板中的冷却管道及所述输出极散热块中的冷却管道连通构成第二冷却通路,所述第一冷却通路与所述第二冷却通路分别与所述冷却塔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左壳体与所述右壳体均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为一级输出极,所述一级输出极连接所述输出极散热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凸出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安装接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功率管,所述功率管外部设有所述功率管冷却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左中心柱与所述左壳体可拆卸固定,所述右中心柱与所述右壳体可拆卸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所述左支撑架与所述左中心柱可拆卸连接,所述右支撑架与所述右中心柱可拆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左支撑架及所述右支撑架分别连接整流管,所述整流管外部设有所述整流管冷却板。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变压器,在所述左中心柱及右中心柱设有冷却液通道,所述冷却液通道包括中心管道及旁支管道。通过上述冷却液通道将变压器壳体内的高温随不断循环的冷却液带出,有效地降低变压器内部的温度,提高变压器的工作效率。此外,由于变压器不使用焊接等工艺,变压器的生产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安装方便,外形美观。

(二)所述旁支管道所述旁支管道沿所述中心管道的轴线螺旋设置,所述旁支管道设在所述中心管道的外部。向所述中心管道及旁支管道中通入不同的冷却液及设置不同的流速,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温度。实现了经济节能的方式对变压器降温。

(三)此外,将所述旁支管道沿所述中心柱的外壁螺旋设置,以增大壳体内的高温空气与旁支管道的接触面积,快速带走大部分热量,辅助降温。

(四)在变压器的外部设有所述冷却塔、整流管冷却板、功率管冷却板及输出极散热块,通过对一级输出极、功率管及整流管降温,有利于降低温度,减少功能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变压器的附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变压器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变压器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装置中流通的冷却液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在先申请的专利CN205104339U《一种新型变压器》的技术改进。通过增加冷却液通道有效降低变压器内部的温度,采用了互相独立的中心管道与旁支管道同时进行降温,可根据变压器的温度有效的调节通往中心管道与旁支管道的流量,在有效降温的同时节能环保。此外,还在变压器的外部设有多个冷却板,冷却板中通入循环冷却液,降低了接线处、整流处及功率管处的温度,以减少功率损耗。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包括左壳体1、右壳体2、带磁芯的初级绕组3、中心柱4及冷却装置5。

所述左壳体1与所述右壳体2呈“碗状”结构且对称设置,所述左壳体1与所述右壳体2配合连接形成一腔体。所述初级绕组3的内部设有环状磁芯,线圈缠绕所述磁芯以形成所述初级绕组3。所述初级绕组3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并与电源连接。

所述中心柱4包括左中心柱41及右中心柱42。所述左中心柱41位于所述右中心柱42的下方,二者之间互相绝缘;所述左中心柱41及右中心柱42套设于所述初级绕组3内;所述左中心柱41与所述左壳体1可拆卸固定,所述右中心柱42与所述右壳体2可拆卸固定。所述左中心柱41、左壳体1、右壳体2及右中心柱42依次连接形成次级绕组,所述次级绕组连接负载。

变压器的输出极包括一级输出极及二级输出极。所述左壳体1及所述右壳体2的“碗口”边缘处对称设置凸出部6,所述凸出部6为一平板。所述左壳体1与右壳体2配合连接时,两个所述凸出部6紧密接触形成一级输出极,所述一级输出极连接功率管7;所述左中心柱41与所述右中心柱42形成二级输出极,所述二级输出极连接整流管8。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变压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式降低变压器的温度。一是使所述初级绕组3与所述的腔体压紧,线圈产生的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输出,降低了变压器的温度。进一步地,在所述左壳体1及右壳体2的侧边设有风冷装置(附图中未显示),通过不断的吹风降低左壳体1及右壳体2的外部的温度。更进一步地,在所述变压器的内部及外部设有所述冷却装置5,所述冷却装置5包括设于所述左中心柱41及右中心柱42内的冷却液通道51,所述冷却液通道51包括中心管道511和\/或旁支管道512。所述中心管道511与所述旁支管道512独立设置,通过不断地向所述冷却液通道51通入循环冷却液,可实现快速降温,提高变压器的工作效率。此外,所述冷却通道连接一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感觉检测的温度以控制冷却液的循环速率。

具体地,所述中心管道511及旁支管道512包括三种实施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所述中心管道511沿所述中心柱4的轴线同心设置,并贯通所述中心柱4。向所述中心管道511通入循环冷却液,持续地对变压器的腔体内降温以保障变压器的正常运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所述旁支管道512沿所述中心柱4的外壁螺旋设置,将所述旁支管道512设置在所述中心柱4的外壁,并采用紧密布置的螺旋排列方式,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对变压器的快速降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所述旁支管道512沿所述中心柱4的外壁螺旋设置,且在沿所述中心柱的轴线同心布置所述中心管道511。在环境温度较高时,仅开通所述中心管道511对变压器进行降温,节能环保;在环境温度很高时,同时开通所述旁支管道512及所述中心管道511,快速降温。

优选地,所述旁支管道512的截面为梯形、三角形或圆形,所述旁支管道512的导程为8~12mm。采用截面为梯形、三角形或圆形的螺旋形旁支管道512有效地增加了管道与壳体内高温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实现对变压器内部的快速降温。

此外,为降低变压器外部的接线处,整流处及功率管处产生的热量。所述冷却装置5还包括冷却塔(附图中未显示)、整流管冷却板52、功率管冷却板53及输出极散热块54。所述整流管冷却板52、功率管冷却板53及输出极散热块54上均设有冷却液管道,所述冷却液管道上套接软管,所述整流管冷却板52中的冷却液管道与所述冷却液通道51连通构成第一冷却通路,所述功率管冷却板53中的冷却管道及所述输出极散热块54中的冷却管道连通构成第二冷却通路,所述第一冷却通路与所述第二冷却通路分别与所述冷却塔52连通。

具体地,所述一级输出极连接所述输出极散热块54。所述凸出部6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安装接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连接功率管7,所述功率管7外部设有所述功率管冷却板53。所述左中心柱41及右中心柱42分别连接左支撑架10与右支撑架11,所述左支撑架10及所述右支撑架11上分别连接整流管8,所述整流管8连接所述整流管冷却板52。采用以上的方式,分别对一级输出极、功率放大部及整流部进行循环降温,以减少上述部位因高温而产生的功能损耗。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包括左壳体1、右壳体2、带磁芯的初级绕组3、中心柱4及冷却装置5。所述冷却装置5包括设于所述左中心柱41及右中心柱42内的冷却液通道51,所述冷却液通道51包括中心管道511和\/或旁支管道512。通过向所述冷却液通道51中通入循环冷却液,不断降低变压器内部的温度,以提高变压器的使用性能。此外,根据不同的环境温度,合理选择向中心管道511和\/或旁支管道512通入冷却液,以降低变压器的温度,节能环保。此外,还在变压器的外部设有多个冷却板,冷却板中通入循环冷却液,降低了输出极、整流处及功率管处的温度,以减少功率损耗。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变压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9649.3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859751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H01F27/10

专利分类号:H01F27/10;H01F27/22;H01F27/08;H01F27/40;H01F27/02

范畴分类:38B;

申请人:黎秉键;陈晓琼

第一申请人:黎秉键

申请人地址: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平洲东风街四巷6号

发明人:黎秉键;陈晓琼

第一发明人:黎秉键

当前权利人:黎秉键;陈晓琼

代理人:胡枫

代理机构:44202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变压器论文和设计-黎秉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