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心脏瓣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瓣膜,心脏,射频,瓣膜病,置换术,体循环,重症。
人工心脏瓣膜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德,权欣,孙欣,孟红,江勇[1](2019)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6年9月我院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急性人工瓣膜功能异常患者11例资料,总结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结果,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机械瓣置换术8例,生物瓣置换术3例。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显示,瓣膜功能异常包括人工瓣膜梗阻(7例)及瓣膜关闭不全(4例)。术中经手术证实,人工瓣膜梗阻原因包括:残留血栓、残留腱索、保留二尖瓣后叶、主动脉瓣下隔膜、机械瓣离体瓣叶开放受限;人工瓣膜关闭不全原因包括:生物瓣瓣叶脱垂、缝线勒住生物瓣瓣脚及瓣膜内源性因素。11例患者再次接受手术,其中6例更换新的人工瓣膜,其余5例去除梗阻原因,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出现人工瓣膜功能异常,住院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及时确认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协助判别内源性因素并指导外科补救。(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刘胜,吴明晖,季亚波,陈国明,刘世红[2](2019)在《人工心脏瓣膜体外测试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心脏瓣膜血流动力学性能测试是瓣膜评价的重要手段和必要过程,瓣膜体外测试系统是瓣膜研究和性能评价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分析人体心血管结构和瓣膜测试原理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可满足瓣膜功能测试需求的体外测试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模拟循环系统和测控系统组成。基于LabVIEW开发了上位机测控软件,上位机软件通过多功能数据采集卡与模拟循环系统通信,进行控制和数据采集。该测试系统操作简单,功能丰富,实时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温常暖,王坤,秦凤丽,赵乐,杨苏民[3](2019)在《人工瓣膜置换术联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工瓣膜置换术联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人工瓣膜置换术,给予观察组患者人瓣膜置换术联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通过分析不同手术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究其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治疗中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无明显异常,观察组即刻心率恢复率显着高于对照组,术后彩超检测结果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瓣膜置换术联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效果显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治疗效果更佳,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2期)
曹辉庆,谭伟,李树松,李中云,冯源[4](2019)在《分析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联合人工瓣膜置换术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治疗中的治疗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联合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于我院进行诊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根据患者自身意愿分为参照组与联合组,每组40例。参照组接受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联合组接受人工瓣膜置换手术并同期采用双极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方案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LVEF、LVD与LVDd指数均优于参照组;联合组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2年内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0%、15.00%,死亡率均为2.5%,其组间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瓣膜置换术同期联合房颤双击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45期)
连淑芬[5](2019)在《J-Valve介入人工生物心脏瓣膜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心脏病均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在病毒侵入、心脏老化、先天性畸形引发的后天心脏瓣膜受损的疾病的治疗中,人工心脏瓣膜在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的医疗技术的作用下在临床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首先概述了心脏瓣膜,然后从定义、优劣势、临床应用叁个方面介绍了人工生物心脏瓣膜,最后从定义、优势、临床应用叁个方面探讨了J-Valve介入人工生物心脏瓣膜,现综述如下。(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2期)
王昆[6](2019)在《人工瓣膜置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人工瓣膜置换术联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7月-2018年5月收治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3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18例。对照组接受单纯人工瓣膜置换术,研究组接受人工瓣膜置换术联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期表现情况与术后1年心脏彩超检查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期心脏停搏时间、术后引流量与总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毕即刻窦性心律恢复比较,研究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心功能≤Ⅱ级例数、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动脉收缩压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给予人工瓣膜置换联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着,有利于窦性心律恢复,显着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04期)
吕凯[7](2019)在《人工瓣膜置换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效果,为其日后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以我院2017年1至12月接诊的8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研究组(4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而研究组则给予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予以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窦性心律恢复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复查彩超,发现研究组左心射血分数、肺动脉收缩压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瓣膜置换术利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率及心功能的恢复,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02期)
M.E.Faure,L.E.Swart,M.L.Dijkshoorn,J.A.Bekkers,M.V.Straten[8](2018)在《第叁代双源CT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全面评估人工心脏瓣膜中的成像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多层螺旋CT在人工心脏瓣膜(PHV)的功能评估中意义重大。成像过程中的辐射剂量亦值得关注。本实验旨在有限的放射剂量下,采用更新的CT扫描方案对PHV的功能进行全面评估。方法采用第叁代双源CT(DSCT)扫描设备联合迭代重建(IR)技术对PHV置换术后的病人进行扫描,采用3种扫描方案: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CT血管成像(CTA)(体表心电图每间隔5%作为成像间期)、全胸部延迟期的大螺距CTA。影像质量评价总分为5分。根据CT容积剂量指数(CTDI)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评价辐射剂量。结果本实验共纳入43例病人的影像数据。平扫、增强动脉期及延迟期的平均影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1±1.4、4.7±0.5及4.2±0.6,总平均分为4.3±0.7。瓣叶的平均影像质量分值为3.9±1.4。平扫(40例)、增强动脉期(43例)及延迟期(43例)的平均DLP分别为8.2±17.1、457.3±168.6、(68.5±47.2)mGy·cm,总平均值为(569±208)mGy·cm。平均辐射剂量为(8.3±3.0)m Sv(43例)。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IR技术可以在中等辐射剂量下对PHV进行全面功能评估。(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沈嘉渝,张洪伟,范康钧,梁怀民,张尔永[9](2018)在《不同类型人工心脏瓣膜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患者中的应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人工瓣膜类型(人工生物瓣和人工机械瓣)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患者围术期及术后远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6年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人工瓣膜置换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接受人工生物瓣置换的全部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的患者52例,平均年龄(47±18)岁,平均随访时间(6.2±3.8)年,按年龄±5岁、体质量指数±20%、病变瓣膜位置、男女比例、手术时间±1年等配对条件以1∶3频数匹配接受人工机械瓣置换的同类患者156例。比较分析人工生物瓣与机械瓣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患者围术期及远期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接受生物瓣置换及机械瓣置换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7.3%±2.2%和19.9%±1.8%(P=0.27)。两类患者术后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1%±5.2%和61.2%±8.1%(P=0.58),术后10年无并发症生存率分别为75.0%±3.2%和82.3%±4.4%(P=0.29)。年龄≤60岁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人工生物瓣与机械瓣术后10年再手术率分别为41.4%±7.2%和30.5%±5.4%(P=0.02),而对年龄>60岁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人工生物瓣与机械瓣的术后10年再手术率分别为24.1%±8.5%和14.7%±5.7%(P=0.36)。结论人工瓣膜类型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患者围术期死亡率及术后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影响。人工机械瓣膜在年龄≤60岁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术后远期再手术率相比人工生物瓣膜更低。(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孟天[10](2018)在《模块化人工心脏瓣膜脉动流性能测试系统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瓣膜疾病是目前主要的心脏疾病之一,有风湿性、退行性和先天性等多种病因,而多数瓣膜疾病患者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安危直接受瓣膜好坏的影响,因此需要测试和评估心瓣的各性能指标。人工心瓣体外的测试是评估产品的重要手段,同时是进入临床试验前的必要检测。本文设计了一种模块式的人工心脏瓣膜脉动流性能测试系统。系统采用电机驱动组件往复运动模拟左心室,结合特定结构的流道、瓣膜、阻尼及调节顺应性的机构,可以模拟循环系统中血流动力学相关特征,产生人工心脏瓣膜脉动流性能测试所需的液体压力波形及流量等参数。不同器官采用不同模块的方式搭建,为人工心脏瓣膜性能测试提供了一条捷径。论文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瓣膜测试环境即人体血液循环系统进行生理学相关知识梳理,本文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相关的各部分组织器官进行了详细介绍。依据生理学知识,模拟仿真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对人工心脏瓣膜测试系统进行数学和电路分析,从而得出符合真实人体状态的主动脉血压曲线、左心室血压曲线、主动脉血流量曲线等。2、提出一种新型的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建模仿真方法。将心脏和血管网络类比为液压系统,由液压泵和开关阀等组成。搭建液压型人体血液循环仿真系统,通过联合仿真实现控制,结果显示此种新型的建模方法具有可行性。液压仿真方法较为新颖,目前很少学者涉足。3、提出使用智能控制算法,实现闭环控制。脉动压周期性变化,提出一种实时提取平均压和脉压的策略。设计模糊算法,根据实时提取的脉动参数进行实时控制系统变量,使得系统更好的拟合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状态。4、搭建人工心脏瓣膜脉动流测试平台,完成机械设计和软件控制系统的搭建。实验结果显示,测试系统实现实时智能自动化地模拟人体循环系统脉动流环境,实时显示左心室和主动脉血压与血流量变化,适合对人工心瓣进行脉动流性能评测,为人工心脏瓣膜提供一个良好的测试环境。(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5-01)
人工心脏瓣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工心脏瓣膜血流动力学性能测试是瓣膜评价的重要手段和必要过程,瓣膜体外测试系统是瓣膜研究和性能评价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分析人体心血管结构和瓣膜测试原理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可满足瓣膜功能测试需求的体外测试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模拟循环系统和测控系统组成。基于LabVIEW开发了上位机测控软件,上位机软件通过多功能数据采集卡与模拟循环系统通信,进行控制和数据采集。该测试系统操作简单,功能丰富,实时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心脏瓣膜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建德,权欣,孙欣,孟红,江勇.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2019
[2].刘胜,吴明晖,季亚波,陈国明,刘世红.人工心脏瓣膜体外测试系统设计[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9
[3].温常暖,王坤,秦凤丽,赵乐,杨苏民.人工瓣膜置换术联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价值研究[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
[4].曹辉庆,谭伟,李树松,李中云,冯源.分析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联合人工瓣膜置换术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治疗中的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5].连淑芬.J-Valve介入人工生物心脏瓣膜临床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6].王昆.人工瓣膜置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
[7].吕凯.人工瓣膜置换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8].M.E.Faure,L.E.Swart,M.L.Dijkshoorn,J.A.Bekkers,M.V.Straten.第叁代双源CT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全面评估人工心脏瓣膜中的成像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8
[9].沈嘉渝,张洪伟,范康钧,梁怀民,张尔永.不同类型人工心脏瓣膜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10].孟天.模块化人工心脏瓣膜脉动流性能测试系统的研制[D].东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