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合成论文_朱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相合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气相,色谱,合成气,苯基,色谱法,挥发性,烯烃。

气相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朱静[1](2019)在《气相色谱法测定煤基费-托合成混醇中的含氧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基费-托合成混醇中含有醛、酮、酸、酯等复杂组分,各组分之间存在干扰,组分分离及定量存在较大困难。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选择热导检测器(TCD),以聚乙二醇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分离,结合质谱定性、外标法定量,消除了火焰离子检测器(FID)对水、低碳醛、酸响应低或不响应造成的归一化计算误差导的问题,建立了测定煤基费-托合成混醇中水及C7以下的有机含氧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可快速、准确地为工艺生产提供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检验检疫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甄文萃,杨会娥,刘坤峰[2](2019)在《气相法合成HFO-1234yf的专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3,3,3-四氟丙烯(HFO-1234yf)是一种性能优异的ODS替代品,可用于发泡剂、制冷剂、清洗剂和热传导介质等,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专利报道中有关气相法合成HFO-1234yf的关键技术,对合成所需催化剂、合成工艺和反应设备的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文来源于《有机氟工业》期刊2019年03期)

徐永峰[3](2019)在《合成气中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的气相色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相色谱法是利用气体作流动相的色层分离分析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对合成气中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含量进行检测,通过TDX-01对合成气体进行固定相,并利用色谱柱对合成气进行分离,获得相对的时间保留值;在检测器以及数据处理系统的帮助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依据分别是气体出峰保留时间以及气体色谱峰的高度和面积;利用精密度实验以及准确度实验对合成气展开探究,验证了在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含量进行检测上采用气相色谱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以及较好的重现性,而且实验操作方法简单有效。最后,通过一系列探究分析以及相关实验,得出合成气中相应成分的含量。(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9年08期)

刘超[4](2019)在《丙酮气相合成3,5-二甲基苯酚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3,5-二甲基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及有机中间体,下游产品众多,应用领域广泛。主要用来合成消毒剂、抗氧剂、杀虫剂、维生素E等,在工农医药等领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丙酮产能过剩,以丙酮为原料的下游产品开发日益增加。本文以丙酮为原料,基于二段式固定床催化剂评价装置,气相合成3,5-二甲基苯酚。该工艺路线采用了均相催化和非均相催化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收率。本文对丙酮气相合成3,5-二甲基苯酚的反应产物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对反应催化剂进行了筛选和改性,对反应工艺进行了优化。对该反应过程的机理进行探究,并构建了反应网络图。催化剂筛选结果为:非均相催化剂,上反应炉5%CaO/γ-Al_2O_3,下反应炉15%ZnO/γ-Al_2O_3,均相催化剂硝基甲烷和1-氯丁烷为4:1。对易积碳的下段催化剂进行稀土金属改性,改性结果表明,稀土金属的负载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对易积碳的下段催化剂进行了失活分析和再生考察。结合催化剂的SEM-EDX、XRD、BET等表征分析可知,催化剂失活主要是因为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积碳。通过焙烧方式进行再生活性考察,再生催化剂恢复部分活性,收率约为新鲜催化剂的70%。最佳工艺条件为:非均相催化剂装填量20 g,均相催化剂加入量为2%wt,在N_2氛围中,上反应炉270℃,下反应炉500℃,系统压力0.5 MPa,上料速度0.8 mL/min。丙酮转化率为85.23%,目的产物选择性为51.34%,副产物均叁甲苯选择性17.34%。(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30)

粟夏,李卫国,李妍,韦志明,黄平[5](2019)在《不对称合成R-(+)-1-环己基-1-苯基甲醇反应液的气相色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以环己基苯基甲酮为原料、异丙醇为氢源,经不对称还原合成R-(+)-1-环己基-1-苯基甲醇的反应液中相关组分的含量。色谱条件为:手性毛细管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内标物,在此条件下各物质能很好地分离。该方法中,待测物质的检出限为12.0~32.8 mg·L~(-1),相对标准偏差为3.1%~5.2%,加标回收率为95.3%~105%。(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19年06期)

戴晨伟,王化杰,吴明华[6](2019)在《气相色谱法测定合成气厌氧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PEG-20M固定液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直接测定合成气厌氧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乙醇、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和辛酸)的方法;在对样品预酸化处理(pH=3)后,对比程序升温和恒温两种色谱条件对VFAs的分离时间,并确定了恒温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及回收率;结果表明:在恒温条件下,分离C6以内(乙醇、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己酸) VFAs的总时长在5 min左右,仅辛酸出峰时间在9. 8 min;全部7种化合物所在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均大于0. 993 7,线性良好;检出限在0. 4~1. 1 mg/L之间;实际样品不同质量浓度的加标回收,其回收率在94. 5%~109. 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4%。(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雷海洪[7](2019)在《环己醇气相脱氢合成环己酮催化工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己醇本身属于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_6H_(12)O,虽然在常温常压下属于一种无色的粘稠液体。但是运用环己醇为原料则可以自制铜基。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气相催化的原理来制备环已酮,并在反应的过程中逐步研究反应的温度、液体温度和物料配比等诸多因素,最终探讨各种因素对合成反应所造成的影响。当反应的温度被控制在220~240℃之间时,特定条件下的环已醇转化率可以达到95%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11期)

赵铁军[8](2019)在《气相爆轰合成碳基磁性复合材料及其电磁波吸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信息传递、工业装备、军事装备朝着智能化发展,正在建设的5G网络将进一步深化信息智能化对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军事装备的革新与复杂环境下电磁战为背景的现代化战争中,不仅需要具有隐身功能的设备,还需要空中电磁干扰域的掩护。针对空中电磁干扰域,常用烟幕弹爆炸或燃烧释放含有微/纳米颗粒的烟幕实施电磁干扰来影响雷达、红外等的侦查。爆轰法是一种动态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通过爆炸可在瞬间获得纳米材料并能在空中形成由纳米颗粒构成的动态烟幕区,制造短时电磁波干扰区域,对敌方的电子侦查实施干扰。作为空中动态吸波研究的一部分,本文旨在通过爆轰方式制备电磁波吸波材料,分析其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在此基础上选择目标产物,为空中动态吸波研究提供吸波材料的选择方案。Fe@C纳米颗粒、Co@C纳米颗粒、CNTs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与磁性能,同时兼有良好的吸波能力,常用于吸波体的设计。本文采用气相爆轰法制备了Fe@C纳米颗粒、Co@C纳米颗粒、CNTs叁种碳基磁性复合材料。研究了爆源种类和爆源中气体摩尔比对碳基磁性复合材料物相、形貌、磁性等的影响,并探究了它们在1~18 GHz频率范围内的电磁特性与吸波能力。可得到如下结论:研究了爆源种类及爆源中气体摩尔比对Fe@C纳米颗粒形貌、物相等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在1~18 GHz频率范围内的吸波性能。爆源种类对Fe@C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比较显着,爆源气体摩尔比对Fe@C纳米颗粒的形貌及物相影响比较明显。爆源零氧平衡时,获得的产物为Fe@C纳米颗粒,金属核为铁/碳化铁,碳壳为部分石墨化的无定型碳,高燃烧热的爆源制备的Fe@C颗粒尺寸较大。在氢-氧爆源正氧条件下,降低爆源中氢的占比,部分铁将被氧化成氧化亚铁或磁铁矿,同时粒径随之增大。甲烷-氧负氧反应时,随着甲烷摩尔比的提高,产物的形貌将由核-壳结构向核壳-碳纳米管结构转变。然而,苯-氧爆源在负氧平衡时,苯占比增高时,产物中出现“碳囊”结构,且碳壳厚度逐渐增大。不过,爆源种类及爆源气体摩尔比对石墨化程度影响甚微。初始Fe@C纳米颗粒的电磁波吸波性能较差,Ar气保护700 ℃热处理可明显提高其电磁波吸波能力。初始Fe@C纳米颗粒的反射损耗不足-2 dB;经Ar气保护热处理后,其吸波能力明显提升,RL值为-17.1 dB,对应的频率为5.4 GHz,样品厚度为3 mm,有效吸收频段为7.1 GHz(2.7~9.8 GHz)(样品厚度2~5 mm)。首次采用气相爆轰法制备了Co@C纳米颗粒,并探讨了其对电磁波的吸收问题。以乙酰丙酮钴(Ⅲ)为前驱体,分别以氢-氧、甲烷-氧、苯-氧为爆源,研究了爆源对产物形貌、物相及石墨化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爆源对碳-钴复合材料的形貌影响很明显,爆源零氧平衡时,低燃烧热的氢-氧爆源制备的产物为Co@C-CNTs的复合材料;燃烧热较高的甲烷-氧、苯-氧爆源得到的产物为Co@C颗粒,且高燃烧热爆源得到的产物颗粒尺寸偏大。甲烷-氧爆源由零氧平衡向负氧平衡变化时,产物由Co@C纳米颗粒逐渐变为Co@C-CNTs共存的复合材料。初始Co@C纳米颗粒的最小RL值出现在11.88 GHz处,大小为-2.8 dB,对应的厚度为1mm;Ar气保护700℃热处理后,其最小RL值为-17.5 dB,出现在16.98 GHz,对应的样品厚度为5 mm。以氢-氧、甲烷-氧为爆源,二茂铁为前驱体,研究了气相爆轰制备CNTs的影响因素,并讨论了在1~18 GHz频率内其对电磁波的吸收情况。氢-氧爆源在负氧条件下,氢氧摩尔比对产物形貌形貌影响非常明显,随着氢占比的提高,产物由Fe@C纳米颗粒转向Fe@C-CNTs,且CNTs占比逐渐增大,Fe@C颗粒的尺寸大小逐渐均匀。甲烷-氧摩尔比1:1,二茂铁质量为2 g时,可得到长度几微米,外径30 nm,内径15 nm的多壁CNTs。结合爆轰过程的ZND模型与V-L-S生长模型提出了气相爆轰制备CNTs的生长机制。制备的CNTs的电磁波吸收能力较差,当厚度为2mm时出现最小RL值-6.1 dB,对应的频率为11.2 GHz;随着样品厚度的增大,反射损耗最小值向低频偏移。探究了初始碳基磁性复合材料吸波性能较差的原因,并指出核-壳结构的碳基磁性复合材料比较适用于空中动态吸波的研究。阻抗不匹配是初始样品电磁波吸收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初始碳基磁性复合材料中存在大量的无定型碳且金属结晶度较低,导致其复介电常数均很大,进而阻抗匹配度不到0.4,电磁波在吸波体-空气界面发生反射,很难进入吸波体内部。经Ar气保护700 ℃热处理后,Fe@C、Co@C的物相、微观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复介电常数明显减小,阻抗匹配度明显提高,电磁波很容易进入吸波体内部,并在介电损耗与磁损耗协同作用下实现对入射电磁波的有效吸收。在爆轰反应中,CNTs结构极易破碎,电磁波吸波性能无法保证;而核-壳结构的碳包金属颗粒更加稳定,且Ar气保护热处理后,Fe@C与Co@C纳米颗粒的电磁波吸波能力明显提高。因此,在空中动态电磁波吸波研究中,核-壳结构的碳基磁性复合材料是一种比较合适的备选材料。(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9-05-30)

刘晶琛[9](2019)在《两种含有氮原子的聚硅氧烷类气相色谱固定相的合成及色谱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硅氧烷固定相具有柱效高,选择性好,容易涂渍成膜,可功能化改性等优点,已经成为最常用的气相色谱固定相之一。但是,现有聚硅氧烷固定相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分离分析工作的要求,开发出稳定性好,可长期使用,有特殊分离性能的固定相迫在眉睫。咔唑基团作为含有N杂原子的稠环芳烃,不仅与芳香类化合物之间具有特殊的π-π堆积作用和偶极-偶极作用,还与含活泼氢化合物之间存在氢键作用。将硝基,氟基取代的四苯基-苯基基团引入聚硅氧烷长链,在提高了固定相极化率的同时,增加了固定相与分析物之间的偶极-偶极,偶极-诱导偶极,氢键作用,从而提高固定相对化合物的选择性。论文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甲基含氢聚硅氧烷和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的合成。两种聚硅氧烷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分别使用强酸和碱作为催化剂,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为原料合成。(2)乙基咔唑接枝聚硅氧烷(ECP)的合成。利用硅氢加成反应,将乙烯基咔唑接枝到甲基含氢聚硅氧烷长链上,合成了接枝率分别为9%和18%的乙基咔唑接枝聚硅氧烷固定相(ECP-9和ECP-18)。(3)2,5-二(4-硝基苯基)-3,4-二(3,5-二氟苯基)苯基接枝聚硅氧烷(NDPP)的合成。3,5-二氟苯甲醛经安息香缩合和氧化反应合成1,2-二(3,5-二氟甲基苯基)-1,2-二酮,随后与二苄基甲酮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得到2,5-二苯基-3,4-二(3,5-二氟苯基)环戊二烯酮。在低温条件下对2,5-二苯基-3,4-二(3,5-二氟苯基)环戊二烯酮进行硝化,最后得到含硝基和氟基的环戊二烯酮。通过Diels-Alder反应,将产物接枝到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上,合成了接枝率为12.4%的NDPP固定相。(4)ECP固定相的色谱性质。ECP-9和ECP-18固定相的使用温度范围分别为40~340℃和40~360℃。ECP-9和ECP-18的最佳使用载气流速在8~15 cm/s之间。对于10 m长和30 m长的ECP-9色谱柱,柱效分别为3090块/米和3438块/米。对于10 m长的ECP-18色谱柱的柱效为3428块/米,30 m长ECP-18色谱柱的柱效为3700块/米。ECP-9和ECP-18均为中等极性固定相。(5)NDPP固定相的色谱性质。NDPP为中等极性固定相,在最佳流速下测试NDPP色谱柱柱效为3700块/米(120℃)。(6)ECP和NDPP的分离性能评价。基于ECP固定相与NDPP固定相的结构特点,将两种固定相用于醇类,取代苯,多环芳烃和脂肪酸酯混合物的分离。ECP固定相还对芳香醛类混合物进行了分离,并以商品柱DB-17作为参考,证明了ECP-18特殊的选择性。在分离芳香类化合物时,研究了ECP-9与ECP-18固定相在分离选择性上存在的差异。NDPP固定相在实际样品分析时引入了2,5-二苯基-3,4-双(3,4,5-叁氟苯基)苯基接枝聚硅氧烷固定相(TFPP)作为比较,并探讨了硝基的引入对NDPP固定相分离性能的影响。由于硝基的引入,NDPP在分离含硝基的芳香类异构体时具有明显的优势。相对于商品柱DB-17,二甲苯异构体可以在NDPP固定相上完全分离,尤其是可以分离具有相似沸点的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而这叁种化合物在DB-17上共洗脱。(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30)

吴梅,徐润,章然[10](2019)在《费-托合成蜡中轻烃组成的气相色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费-托(F-T)合成蜡中烃类组成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通过附带的反吹附件吹扫出高碳数物质,实现F-T合成蜡直接色谱进样,详细分析蜡中低于400℃馏分中的正构烷烃、烯烃及正构醇含量。实验优化了色谱柱类型、柱箱温度、反吹压力、反吹时间等色谱参数,所建分析方法已应用于高、低温F-T合成蜡的不同类型烃类的组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低温F-T合成蜡,高温F-T合成蜡中含有更多的α烯烃、正构烷烃和正构醇;此外,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高温F-T合成蜡中异构烃含量增加,α烯烃、正构烷烃和正构醇含量有所降低。(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3期)

气相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3,3,3-四氟丙烯(HFO-1234yf)是一种性能优异的ODS替代品,可用于发泡剂、制冷剂、清洗剂和热传导介质等,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专利报道中有关气相法合成HFO-1234yf的关键技术,对合成所需催化剂、合成工艺和反应设备的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相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1].朱静.气相色谱法测定煤基费-托合成混醇中的含氧化合物[J].检验检疫学刊.2019

[2].甄文萃,杨会娥,刘坤峰.气相法合成HFO-1234yf的专利分析[J].有机氟工业.2019

[3].徐永峰.合成气中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的气相色谱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9

[4].刘超.丙酮气相合成3,5-二甲基苯酚的工艺研究[D].西北大学.2019

[5].粟夏,李卫国,李妍,韦志明,黄平.不对称合成R-(+)-1-环己基-1-苯基甲醇反应液的气相色谱分析[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9

[6].戴晨伟,王化杰,吴明华.气相色谱法测定合成气厌氧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雷海洪.环己醇气相脱氢合成环己酮催化工艺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8].赵铁军.气相爆轰合成碳基磁性复合材料及其电磁波吸波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

[9].刘晶琛.两种含有氮原子的聚硅氧烷类气相色谱固定相的合成及色谱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9

[10].吴梅,徐润,章然.费-托合成蜡中轻烃组成的气相色谱分析[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论文知识图

催化Si晶须VLS生长示意图及Au–Si...(a)纳米钉的透射(TEM)照片;(b)高分...纳米材料气相合成装置示意图一维纳米材料气相合成装置示意...纳米材料气相合成装置示意图无机硅酸盐和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机理...

标签:;  ;  ;  ;  ;  ;  ;  

气相合成论文_朱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