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重复注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注射液,干细胞,毒素,食蟹,血管,注射用,培养液。
重复注射论文文献综述
马善新,许建文,马楠,林伟山,付水生[1](2019)在《超声引导下重复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下肢痉挛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重复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患者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128名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配合重复BTX-A注射治疗,治疗前与治疗3个周期(每个周期为4周)后分别统计2组患者佩戴矫形器的情况,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10米步行测试(10MW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佩戴踝足矫形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均P<0.05); 2组患者治疗第1周期、第2周期和第3周期后与组内治疗前比较,MAS评分和10MWT均显着降低(均P<0.05),FMA评分明显提高(P<0.05);治疗第1周期、第2周期和第3周期后,2组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患者MAS评分和10MW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BTX-A注射治疗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可持续改善患者的下肢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治疗前表现为前倾步态模式并佩戴踝足矫形器行走的患者经BTX-A治疗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后有望丢弃支具独立行走。(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期刊2019年11期)
李凤媚,宋艳萍[2](2019)在《康柏西普玻璃体内重复注射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内重复注射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随访24个月的疗效及第13~24个月需要进行重复注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将临床确诊为PCV的35例35眼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所有患眼均采用每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3个月后按需治疗的方案行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随访时间均在24个月以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4个月重复行BCVA及OCT检查;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4个月重复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对比治疗前后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erous retinal detachment,SRD)、息肉消退的变化,并分析随访第13~24个月需要进行重复注射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眼BCVA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是第13~24个月需要进行重复注射的独立相关因素(P=0.042),治疗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SRD与第13~24个月需要重复注射相关(P=0.043、0.023、0.012)。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内重复注射治疗PCV随访24个月能稳定或提高视力,基线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和治疗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SRD是第13~24个月需要进行重复注射的相关因素。(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9年10期)
刘红斌,崔佳丽,张培培,周艺佳,张光远[3](2019)在《黄藤素注射液食蟹猴重复肌肉注射伴随毒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开展天然药物黄藤素注射液食蟹猴重复肌肉注射伴随毒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选择一般状况良好的健康食蟹猴40只,随机区组设计法分为4组:对照组(黄藤素注射液空白制剂),低(2.0mg·kg~(-1))、中(4.0mg·kg~(-1))、高(8.0mg·kg~(-1))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按相同给药容积给药后,对照组于首次及末次(28d)给药前和给药后30min于食蟹猴前肢静脉取血,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于首次及末次给药前和给药后5、15、30、60、120和240min于食蟹猴前静脉取血;用已通过全面方法学验证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测定血浆中黄藤素原型化合物浓度,计算主要毒代参数。结果①对照组血浆中未检测到黄藤素。②在2.0mg·kg~(-1)~8.0mg·kg~(-1)剂量范围内,首末次给药后,平均Cmax对数值与剂量对数值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9783x+2.7022和y=1.0004x+2.7555,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88和0.9785;平均AUC_((0-t))对数值与剂量对数值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4616x+0.6000和y=1.4118x+0.7733,相关系数r2分别为1.0000和0.9836。③末次与首次给药的Cmax比值平均值分别为1.37、1.10、1.92,AUC(0-t)比值平均值分别为1.57、1.24、1.65,采用Cmax和AUC_(0-t))蓄积指数的95%CIL (置信区间下限)是否大于1.250作为蓄积判断标准,叁个剂量组的Cmax 95%置信区间下限均小于1.250;AUC_((0-t))95%置信区间下限除高剂量外,低、中剂量组均小于1.250。考虑半衰期随给药时间增加明显延长,首次和末次给药的半衰期t_(1/2)分别为33±18min (n=10)、137±109min (n=10),致使首末次给药后Cmax的变化不显着,故对高剂量组的蓄积判断,以AUC_((0-t))95%置信区间下限结果为准,认为可能存在一定蓄积。结论本实验条件下,黄藤素注射液以2.0、4.0、8.0 mg·kg~(-1)叁个剂量,1次/d、连续肌肉注射28d,平均Cmax和平均AUC_(0-t)对数值与剂量对数值均呈线性关系,表明该两个参数的变化具有剂量-暴露趋势;在2.0mg·kg~(-1)~4.0mg·kg~(-1)剂量范围内,黄藤素注射液以1次/d、连续肌肉注射给药28d,在食蟹猴体内无蓄积;至8.0 mg·kg~(-1)剂量,认为可能存在一定蓄积;提示在该剂量或超过该剂量时,应密切关注重复给药后因可能存在的蓄积而导致毒性增加或出现更多毒性症状。(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5-17)
林春华,肖敏,董润璁,刘莹,王毓江[4](2019)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对SD大鼠尾静脉注射24W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SD大鼠尾静脉反复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24w后,对大鼠体重、血液细胞学、血液生化学指标及免疫器官脏器系数、免疫毒性指标等实验结果分析,探讨可能的毒性作用,为其临床用药的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取120只大鼠,随机分为4个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高、低剂量组、培养液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1.0×10~7个/kg、2.5×10~6个/kg、细胞培养液、0.9%氯化钠注射液。给药体积设10mL/kg,每8w给药1次,共给药4次;末次给药后,恢复8 w,观察动物一般状况、体重、摄食量等,检测血液细胞学、血液生化学、组织病理以及血清细胞因子、IgG和T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学指标。结果:(1)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动物外观体征、行为活动、呼吸、大小便、饮水及对外界反应性等一般症状,与培养液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2)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高、低剂量组雌雄大鼠的平均体重及摄食量,与培养液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3)末次给药24h及恢复期结束,分批剖检大鼠并采血进行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高、低剂量组雌雄大鼠的血液细胞学各项指标,与培养液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4)末次给药24h,培养液对照组大鼠BNU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偏低(P<0.01),其余各组大鼠各项生化学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恢复期结束,各组大鼠血液生化学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5)末次给药24h及恢复期结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高、低剂量组雌雄大鼠的血涂片检查和骨髓象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6)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高、低剂量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含量与同期培养液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7)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高、低剂量组血清中细胞因子IL-1、IL-2、IL-4、IL-6、IL-10、IFN-γ、TNF-α含量与同期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8)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高、低剂量组CD4+/CD8+比值以及血清中补体C3、C4,与同期培养液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9)病理组织学变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低剂量组6号末次给药24 h大体剖检可见胸腺有1×0.5 cm大小暗红色病变,其余各试验组动物给药结束和恢复期结束大体剖检均未见明显异常。以上病变检出率低且无剂量依赖性,认为为自发性疾病,非受试品相关。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最高剂量达1.0×10~7个/kg条件下,对大鼠体重、采食量、血液细胞学、血液生化学指标、外周血、骨髓以及血清细胞因子、IgG和T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学指标无明显影响,大鼠各组织器官均未见明显的毒性病理改变。(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5-17)
杨红忠,杨正标,徐志伟,潘伟,温磊[5](2019)在《猴肌肉注射新型重组病毒疫苗NR-01重复给药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连续12周(1次/4周×4次)肌肉注射给予新型重组病毒疫苗NR-01对食蟹猴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考察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免疫毒性,判断疫苗重复给药的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为临床试验提供参考。方法:普通级食蟹猴40只,雌雄各半,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佐剂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各半)。空白对照组不给药,佐剂对照组肌肉注射佐剂对照品1.0mL/(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5-17)
孟繁思,韩刚,王晓菲,王全军[6](2019)在《注射用药物G Beagle犬重复给药4周毒性试验临床病理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注射用药物G临床上用于治疗瘀血阻络,中风偏瘫,胸痹心痛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本研究目的是评价Beagle犬静脉滴注重复给予受试物4周后所产生的临床检验指标的改变,为一般毒理学研究提供依据,为药物上市后再评价提供参考信息。方法:Beagle犬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即溶剂对照组和20 mg/kg、75 mg/kg、280 mg/kg和420 mg/kg剂量组。各组每日静脉滴注相应剂量的药物或溶剂,连续给予28天。末次给药后和4周恢复期采血,检测一般血液学、凝血、血液生化、免疫学和尿液指标,观察毒性反应以及恢复情况。结果:(1)一般血液学和凝血指标:雄性动物20、75、280和420 mg/kg组RBC、HGB、HCT显着降低或有降低趋势;280、420 mg/kg组PT、Fbg显着升高;420 mg/kg组MO%显着升高,MCH显着降低,恢复期恢复正常。雌性动物20、75、280和420 mg/kg组Fbg呈剂量依赖性显着升高;75、280和420 mg/kg组EO%显着降低或有降低趋势,恢复期恢复正常。(2)血液生化和免疫学指标:雄性动物75、280和420 mg/kg组C4显着升高或有升高趋势;420 mg/kg组AST、IgA显着升高,ALB、Na~+显着降低,恢复期恢复正常。雌性动物20、75、280和420 mg/kg组C4显着升高,280和420 mg/kg组Glo、IgM显着升高或有升高趋势,A/G显着降低;420 mg/kg组ALT、AST、TG显着升高,TCHOL显着降低,恢复期恢复正常。(3)尿液指标:各组动物尿液指标未见与药物有关的显着变化。结论:Beagle犬静脉滴注注射用药物G 20 mg/kg可引起雄性动物类贫血样改变,雌性动物凝血功能亢进和补体功能异常;75 mg/kg可引起雄性动物补体功能异常;280 mg/kg可引起雄性动物凝血功能异常,雌性动物体液免疫功能和蛋白代谢异常;420 mg/kg可引起雄性动物体液免疫功能和蛋白代谢异常,引起雌性动物肝损伤及脂类代谢异常。上述变化恢复期均可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5-17)
孙武,刘晶,周波,宋清清,宋柳萍[7](2019)在《注射用两性霉素B复合磷脂纳米脂质体大鼠静脉重复给药4周毒性比较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长期重复静脉注射用两性霉素B复合磷脂纳米脂质体和AmBisome比较对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180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溶媒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市售对照组(10mg/kg/d),低剂量组(1 mg/kg/d),中剂量组(3 mg/kg/d)及高剂量组(10 mg/kg/d)),每组30只,雌雄各半。连续4周,停药后部分动物恢复2周,进行常规毒理学观察和指标检测。结果:给药后4周内,3 mg/kg组注射用两性霉素B复合磷脂纳米脂质体组个别动物发现肾盂的移行上皮轻微增生伴轻微空泡变、雌鼠肌酸磷酸激酶水平降低、可引起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10mg/kg组部分动物体重增长缓慢、阴部潮湿、尿素氮水平升高,肾脏的脏体系数增高以及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肝脏、脾脏的脏体系数增高以及相关脏器病理学改变等毒性症状。结论:综上,大鼠一个月静脉注射给予注射用两性霉素B复合磷脂纳米脂质体后,其最大无毒性反应剂量(NOAEL)为1mg/kg,10 mg/kg注射用两性霉素B复合磷脂纳米脂质体和10mg/kgAmBisone毒性基本相当。(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5-17)
李会敏,侯晨雨,崔京栋,张晓梦,寇凯[8](2019)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复多次静脉注射在猴体内组织分布及免疫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在猴体内组织分布及宿主的免疫反应情况,为其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提供相关资料。方法:选择30只3岁-5岁普通级别的健康合格食蟹猴,按体重、性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N组)、hUC-MSC静脉注射低剂量组(TA组)和hUC-MSC静脉注射高剂量组(TB组),每组10只动物,雌雄各半。其中TA、TB组静脉注射给予hUC-MSC,剂量分别为1.0×10~6个细胞/kg、5.0×10~6个细胞/kg;CN组静脉注射等体积的氯化钠注射液。叁组均注射给药5次,两次给药之间间隔1周。分别在给药前第2周、给药前第1周、末次给药结束、恢复期结束时,采集血液样品,用流式法测定血液中的CD3~+、CD4~+、CD8~+T细胞亚群,并计算CD4~+/CD8~+比值;分别在给药前、末次给药结束、恢复期结束时,采集样品测定血清中的IL-2、IL4、IFN-γ和TNF-α,以检测猴体内免疫因子水平;分别于末次给药结束、恢复期结束时,采集血液、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胸腺、子宫、睾丸等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hUC-MSC在食蟹猴体内的组织分布、清除情况。结果:末次给药结束和恢复期结束时,TA和TB组静脉注射后30min内,在血液中仍能检测到干细胞;注射后30min至7天内在肺脏能检测到干细胞;注射后3天在肝脏、脾脏能检测到干细胞,7天后未能检测到。末次给药结束,TA组和TB组CD3~+(%)显着性低于CN组(P<0.05),TB组的IFN-γ明显高于TA组和CN组(P<0.05),但叁组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差异无生物学意义。其它指标各组均值无显着性差异。结论:静脉注射hUC-MSC给予食蟹猴,最高剂量采用5.0×10~6个细胞/kg (人的体重按60kg计算),给药5次,两次给药之间间隔1周,不会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在本实验的组织分布研究中,在注射后7天肺脏、肝脏、脾脏干细胞已未能检测到,但是否已被完全清除,有待用更灵敏的检测方法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5-17)
郑宇,陈波,岑小波[9](2019)在《食蟹猴皮下注射W0001重复给药13周伴随月经周期及精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于2017年6月正式加入ICH,以药品注册为目的开展的相关研究包括非临床试验均依从于ICH相关指导原则。根据ICH S6 (R1),当非人灵长类是唯一相关的动物种属时,应通过对非人灵长类的月经周期检查以及生殖系统的详细组织学观察来评估药物对雌性和雄性繁殖能力的潜在影响。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还需进行精子分析以评估药物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由于(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5-17)
孙强,邢惠娟,郝文莉[10](2019)在《重复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及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对眼睑及面肌痉挛采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重复局部注射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18年01月收治的91例眼睑及面肌痉挛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BTXA重复局部注射治疗,观察其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82%、17.78%,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7.39%、15.56%,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眼睑及面肌痉挛患者采用BTXA重复局部注射治疗效果明显,重复注射有效,不良反应轻,可自行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重复注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内重复注射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随访24个月的疗效及第13~24个月需要进行重复注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将临床确诊为PCV的35例35眼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所有患眼均采用每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3个月后按需治疗的方案行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随访时间均在24个月以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4个月重复行BCVA及OCT检查;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4个月重复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对比治疗前后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erous retinal detachment,SRD)、息肉消退的变化,并分析随访第13~24个月需要进行重复注射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眼BCVA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是第13~24个月需要进行重复注射的独立相关因素(P=0.042),治疗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SRD与第13~24个月需要重复注射相关(P=0.043、0.023、0.012)。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内重复注射治疗PCV随访24个月能稳定或提高视力,基线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和治疗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SRD是第13~24个月需要进行重复注射的相关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复注射论文参考文献
[1].马善新,许建文,马楠,林伟山,付水生.超声引导下重复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下肢痉挛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9
[2].李凤媚,宋艳萍.康柏西普玻璃体内重复注射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9
[3].刘红斌,崔佳丽,张培培,周艺佳,张光远.黄藤素注射液食蟹猴重复肌肉注射伴随毒代动力学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2019
[4].林春华,肖敏,董润璁,刘莹,王毓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对SD大鼠尾静脉注射24W重复给药毒性试验[C].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2019
[5].杨红忠,杨正标,徐志伟,潘伟,温磊.猴肌肉注射新型重组病毒疫苗NR-01重复给药毒性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2019
[6].孟繁思,韩刚,王晓菲,王全军.注射用药物GBeagle犬重复给药4周毒性试验临床病理学变化[C].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2019
[7].孙武,刘晶,周波,宋清清,宋柳萍.注射用两性霉素B复合磷脂纳米脂质体大鼠静脉重复给药4周毒性比较试验[C].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2019
[8].李会敏,侯晨雨,崔京栋,张晓梦,寇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复多次静脉注射在猴体内组织分布及免疫反应[C].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2019
[9].郑宇,陈波,岑小波.食蟹猴皮下注射W0001重复给药13周伴随月经周期及精子分析[C].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2019
[10].孙强,邢惠娟,郝文莉.重复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及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