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旋风分离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层分离,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分离效率
旋风分离器论文文献综述
陈伟,冯健美,韩济泉,彭学院[1](2019)在《分离层数对多层分离结构旋风分离器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旋风式油气分离器在变工况下的分离效率,提出了多层分离结构的旋风分离器,对该结构的分离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在入口气速较大时(12~13 m?s?1),叁种不同分离结构的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基本相同,但对于出口处直径为2~5μm的小油滴数量,具有叁层分离结构的旋风分离器的比单层分离结构的旋风分离器减少了77.2%~51.0%;在入口气速较小时(7~8m?s?1),具有叁层分离结构的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比单层分离结构的旋风分离器提高约24.1%。在所有测试工况下,叁层分离结构的旋风分离器的压力损失比单层分离结构的旋风分离器降低了35%~4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叁层分离结构的旋风分离器压力损失小,低负荷时分离效率高,高负荷时对较小油滴分离效果好,即叁层分离结构的旋风分离器在变工况时均保持较高的分离性能。(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杨智勇,蔡香丽,王菁,尹兆明,魏耀东[2](2019)在《FCCU旋风分离器入口速度对催化剂跑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催化裂化工艺中,旋风分离器用于催化剂与油气或与烟气的分离操作,是决定催化剂跑损的关键设备。旋风分离器的入口速度是一个重要的操作参数,也是影响催化剂跑损的一个主要因素。入口速度过低或过高均可以导致催化剂跑损量的增加,但两者导致催化剂跑损的机制不同。入口速度低于设计值则离心分离能力不足,分离效率下降,跑损催化剂的颗粒粒度分布表现为单峰分布;入口速度高于设计值则导致催化剂颗粒的扩散反弹和破碎,分离效率同样下降,此时跑损催化剂的颗粒粒度分布表现为双峰分布。(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杜慧娟,王川保,马红和,崔志刚,王晓炜[3](2019)在《入口收缩角度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入口收缩角度对旋风分离器内流场及分离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循环流化床(CFB)机组的运行性能。本文以临清叁和280 t/h CFB锅炉的旋风分离器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入口收缩角度a为14°、20°、25°、30°、34°这5种旋风分离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烟气流量恒定时,入口收缩角度越大,切向速度越大,颗粒所受到的离心力也越大;轴向速度的下行流速度也越来越大而上行流速度越来越小;分离器的压降越来越高,而分离效率先逐渐升高后逐渐下降。进一步研究收缩角度和缩口速度对分离效率的影响,收缩角度和缩口速度都存在优化值,在本研究范围内,该型旋风分离器收缩角度和缩口速度的优化值分别为30°、20 m/s。(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19年11期)
乐敏[4](2019)在《旋风分离器进气管结构改进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试验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在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上,研究了缩口对旋风分离器流场结构及压降和分离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缩口对维持流场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效果,且能够较大的减小升气管外壁的低速区。旋风分离器的压降和分离效率随缩口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缩口角度为20°时,压降增加较小且对分离效率的提升较大,因此最佳的缩口角度为20°。(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9年10期)
刘秀林,陈建义,姜淑凤,陈淑鑫,王兴国[5](2019)在《旋风分离器结构优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降低旋风分离器压降的同时维持较高的分离效率,设计了一种新型旋风分离器。采用弧形导流板分隔进气的入口结构、渐扩型排气的出口结构、加长型的筒体和锥体的结构,有锥顶过渡段的灰斗结构,并匹配了合理的尺寸。为了验证新型分离器的性能,将新型结构的旋风分离器与基准PV型分离器进行了并联对比实验。以空气为实验介质,实验粉料为滑石粉,在入口气速为14. 2~21. 2 m/s、入口含尘浓度为0. 01 kg/m~3时,同时测量了新型分离器与PV型分离器的效率和压降。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基准PV型分离器,新型旋风分离器的平均压降降低了21. 91%,且分离效率基本保持不变。(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2期)
郝睿源[6](2019)在《基于Fluent的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较为复杂,属于典型的叁维湍流强旋流场,具有非线性、时变性等特点,而颗粒在旋风分离器内的运动则更为复杂。应用Fluent软件来对旋风分离器内气固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以期能够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认识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动规律,进而实现模拟与工业应用的良好结合。(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9年10期)
赵潇,李杰[7](2019)在《两级串联旋风分离器不同连接通道截面积对流场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两级串联旋风分离器的数值计算方法,通过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3组即K7.85+K7.85组、K7.85+K6.28组、K7.85+K10.47组不同连接通道截面积的两级串联旋风分离器的静压、速度、压降、切割粒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级串联旋风分离器的一、二级总分离效率随着连接通道截面积的减小而增大,K7.85+K10.47组的一、二级旋风分离器的压降值最大,压降比为4∶6,分离效率最佳;随着连接通道截面积的减小,其切割粒径逐渐减小,K7.85+K10.47组的一、二级旋风分离器的切割粒径最小,分离效率最优。(本文来源于《石油工程建设》期刊2019年05期)
陈启东,雷英庶,张斌[8](2019)在《圆柱段高度对Stairmand型旋风分离器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和离散相模型(DPM)对不同高度圆柱段的4种Stairmand型旋风分离器模型(A1、A2、A3、A4)进行了流场、压降和分离效率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圆柱段高度,压降显着降低,收集效率略有提高;在入口速度为18m/s条件下,与模型A1相比模型A2、A3、A4的压降分别降低了约8. 35%、18. 63%、35. 33%,分离效率分别提高了约4. 9%、2. 6%、4. 1%;同时表明了旋风分离器以其设计入口速度稳定运行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化工机械》期刊2019年05期)
郝睿源,邓博韬,胡紫维,王立龙[9](2019)在《炼油装置旋风分离器结构的CFD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旋风分离器在炼油装置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对旋风分离器的结构进行优化,使之达到最佳的操作性能是研究人员一直努力实现的目标。采用CFD软件分别从排气管直径、排气管插入深度、筒体圆柱段长度等多个方面来对炼油装置中的某个旋风分离器结构进行优化,以便能够提高旋风分离器的性能。(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9年09期)
满林香[10](2019)在《基于CFD的旋风分离器短路流计算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短路流计算方法,借助STAR-CCM+软件对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发现排气管外沿正下方存在一个轴向速度零点,该点至排气管下端之间流过的气流较为接近真实的短路流,并基于这个轴向速度零点提出了一个旋风分离器短路流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9期)
旋风分离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催化裂化工艺中,旋风分离器用于催化剂与油气或与烟气的分离操作,是决定催化剂跑损的关键设备。旋风分离器的入口速度是一个重要的操作参数,也是影响催化剂跑损的一个主要因素。入口速度过低或过高均可以导致催化剂跑损量的增加,但两者导致催化剂跑损的机制不同。入口速度低于设计值则离心分离能力不足,分离效率下降,跑损催化剂的颗粒粒度分布表现为单峰分布;入口速度高于设计值则导致催化剂颗粒的扩散反弹和破碎,分离效率同样下降,此时跑损催化剂的颗粒粒度分布表现为双峰分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旋风分离器论文参考文献
[1].陈伟,冯健美,韩济泉,彭学院.分离层数对多层分离结构旋风分离器性能的影响[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9
[2].杨智勇,蔡香丽,王菁,尹兆明,魏耀东.FCCU旋风分离器入口速度对催化剂跑损的影响[J].当代化工.2019
[3].杜慧娟,王川保,马红和,崔志刚,王晓炜.入口收缩角度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J].热力发电.2019
[4].乐敏.旋风分离器进气管结构改进的数值模拟研究[J].流体机械.2019
[5].刘秀林,陈建义,姜淑凤,陈淑鑫,王兴国.旋风分离器结构优化实验研究[J].现代化工.2019
[6].郝睿源.基于Fluent的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J].新技术新工艺.2019
[7].赵潇,李杰.两级串联旋风分离器不同连接通道截面积对流场及性能的影响[J].石油工程建设.2019
[8].陈启东,雷英庶,张斌.圆柱段高度对Stairmand型旋风分离器性能的影响[J].化工机械.2019
[9].郝睿源,邓博韬,胡紫维,王立龙.炼油装置旋风分离器结构的CFD优化[J].新技术新工艺.2019
[10].满林香.基于CFD的旋风分离器短路流计算方法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