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粒径和密度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粒径,黏性,密度,射流,圆环,液体,中值。
粒径和密度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阎凯,宁智,赵晋,吕明,孙春华[1](2018)在《旋流喷射液滴粒径与速度数量密度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圆环旋转黏性液体射流破碎液滴粒径与速度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在此基础上,对压力旋流燃油喷射破碎液滴粒径和速度的数量密度分布特性以及碰撞和蒸发对破碎液滴粒径数量密度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液滴粒径数量密度分布角度看,存在一旋转强度,小于该旋转强度时,旋转不利于射流破碎雾化,只有超过该旋转强度后,旋转才会促进射流破碎雾化,轴向速度增大有利于射流破碎雾化;从液滴速度数量密度分布角度看,旋转总是有利于射流破碎与雾化,轴向速度增大对促进射流破碎雾化作用不明显;碰撞强度增加,破碎液滴粒径数量密度分布向粒径增大方向移动,粒径数量密度分布范围增大,粒径数量密度分布峰值变化不大;蒸发强度增大或蒸发持续时间增长,破碎液滴粒径数量密度分布向粒径减小方向移动,粒径数量密度分布范围增大,粒径数量密度分布峰值变化不大.(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卫大鹏[2](2016)在《柴油机缸内碳烟粒径与数密度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雾霾天气在中国多个城市频繁出现,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且危害到人体的身心健康,而造成雾霾天气的最主要物质是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主要来自于燃烧源,燃烧源排放的主要渠道之一是机动车尾气,而机动车尾气中颗粒物大多又是由柴油机产生的。可以说,柴油机的颗粒物排放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来源之一。柴油机颗粒物排放一直是内燃机研究领域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各国也先后设立了针对柴油机颗粒物质量的排放法规。另外,由于小粒径颗粒对人体危害更大,而小粒径颗粒占柴油机排放微粒数量的90%以上,在欧五排放法规中,最先提出了对颗粒物排放数量进行限制的要求。本文建立了柴油机燃烧室的几何模型并进行了网格划分,设定了柴油机计算模型的初始条件(包括了喷油量、缸内的湍流动能以及湍流长度尺度)和边界条件,选取了合适的数学模型:K-epsilon湍流模型、KH-RT液滴破碎模型、Coherent Flame燃烧模型、Kinetic model碳烟排放模型,由此建立了柴油机的叁维数值模型。通过采集标定工况下柴油机的缸内压力、排放烟度和燃油消耗率等参数,对所建计算模型进行了标定和验证。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喷油系统参数(喷孔直径、喷孔夹角和喷油提前角)和含氧混合燃料(B10、B20和B50)对柴油机燃烧过程和碳烟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其中重点研究了对柴油机碳烟质量浓度、碳烟粒径和碳烟数密度分布的影响规律。原机碳烟质量浓度随着曲轴转角的增加而急速增加,之后又有所下降。碳烟粒径和碳烟数密度整体变化趋势均是先增大后减小,分布范围由窄变宽,再变窄,最后趋于稳定。随喷孔直径减小,碳烟生成量在燃烧前期不断增加,而在燃烧后期不断减少。碳烟粒径和碳烟数密度在燃烧开始至上止点的燃烧初始阶段均不断增大,而在燃烧中后期,均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燃烧后期,碳烟粒径与碳烟数密度之间有此消彼长的相互联系。随喷孔夹角减小,碳烟平均质量浓度逐渐增大,而碳烟粒径并没有固定的变化趋势,但碳烟数密度随喷孔夹角减小逐渐增高。随喷油提前角增大,碳烟生成量在燃烧前期稍微增多,而在燃烧后期逐渐减少。喷油提前角的变化对最终生成的碳烟平均粒径和平均数密度均没有太大影响。相对于B0,叁种混合燃料中,B20最终的碳烟平均质量浓度下降最多,而B50下降幅度低于B10。柴油的碳烟平均粒径和平均数密度随曲轴转角均呈双峰形态,而混合燃料均呈单峰形态。总的来看,在燃烧前期和后期,混合燃料的碳烟平均粒径一直小于柴油。混合燃料的碳烟平均数密度在燃烧初始期和燃烧后期均高于柴油,而在中期会比柴油低。含氧混合燃料的碳烟粒径和碳烟数密度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相互联系。(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6-04-01)
阎凯,宁智,吕明,孙春华,付娟[3](2016)在《圆环旋转黏性液体射流破碎液滴粒径与速度数量密度分布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力旋流喷嘴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船用发动机、车用汽油缸内直喷发动机、燃气轮机等动力机械的燃油喷射系统中.以压力旋流喷嘴射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圆环旋转黏性液体射流破碎液滴粒径与速度数量密度分布相关性问题研究.对于液体射流,以往的研究往往对破碎液滴粒径数量密度分布或速度数量密度分布进行单独研究,对于这两种数量密度分布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从相关性的角度对圆环旋转黏性液体射流破碎液滴粒径与速度数量密度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最大熵原理方法建立了圆环旋转黏性液体射流破碎液滴粒径与速度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对圆环旋转黏性液体射流破碎液滴粒径与速度联合概率密度函数进行了讨论,对圆环旋转黏性液体射流破碎液滴粒径数量密度分布与速度数量密度分布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为了给出正确的圆环旋转黏性液体射流破碎液滴粒径与速度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射流守恒约束条件中必须同时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破碎液滴粒径的数量密度分布与速度数量密度分布密切相关;射流旋转强度对破碎液滴粒径数量密度与速度数量密度分布结构影响不大,对破碎液滴粒径数量密度和速度数量密度的分布区域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纪运景[4](2002)在《光学衍射法粒子群粒度分布中值粒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的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1~100μm粒子群粒度分布测量技术反演算法存在的问题,本文给出了一种用组合单径粒子群产生的衍射光强角谱分布反演实际粒子群粒度分布的数学模型。基于积分中值定理,首次提出了粒子群中值粒径概率密度分布谱的概念,以有限种单径粒子群线性组合表示实际粒子群粒度分布,两者的衍射光强角谱离散分布完全等效,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Fraunhofer衍射法测量粒度分布的反演算法。 通过数值计算对1~100μm范围内的单峰、双峰及叁峰结构粒子群进行了模拟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峰值粒径测量值与理论值偏差在1μm以内,粒度分布跨度与理论值一致,中值粒径概率分布直方图与实际分布偏差可达0.03。并且当单峰结构粒子群衍射光强信号噪信比达到20%时,与无噪声信号的反演结果没有明显差异。此方法弥补了积分变换法对噪声敏感、非线性迭代方法收敛性差的缺陷,展示了一种无模式非迭代算法的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2-01-01)
粒径和密度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中国多个城市频繁出现,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且危害到人体的身心健康,而造成雾霾天气的最主要物质是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主要来自于燃烧源,燃烧源排放的主要渠道之一是机动车尾气,而机动车尾气中颗粒物大多又是由柴油机产生的。可以说,柴油机的颗粒物排放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来源之一。柴油机颗粒物排放一直是内燃机研究领域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各国也先后设立了针对柴油机颗粒物质量的排放法规。另外,由于小粒径颗粒对人体危害更大,而小粒径颗粒占柴油机排放微粒数量的90%以上,在欧五排放法规中,最先提出了对颗粒物排放数量进行限制的要求。本文建立了柴油机燃烧室的几何模型并进行了网格划分,设定了柴油机计算模型的初始条件(包括了喷油量、缸内的湍流动能以及湍流长度尺度)和边界条件,选取了合适的数学模型:K-epsilon湍流模型、KH-RT液滴破碎模型、Coherent Flame燃烧模型、Kinetic model碳烟排放模型,由此建立了柴油机的叁维数值模型。通过采集标定工况下柴油机的缸内压力、排放烟度和燃油消耗率等参数,对所建计算模型进行了标定和验证。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喷油系统参数(喷孔直径、喷孔夹角和喷油提前角)和含氧混合燃料(B10、B20和B50)对柴油机燃烧过程和碳烟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其中重点研究了对柴油机碳烟质量浓度、碳烟粒径和碳烟数密度分布的影响规律。原机碳烟质量浓度随着曲轴转角的增加而急速增加,之后又有所下降。碳烟粒径和碳烟数密度整体变化趋势均是先增大后减小,分布范围由窄变宽,再变窄,最后趋于稳定。随喷孔直径减小,碳烟生成量在燃烧前期不断增加,而在燃烧后期不断减少。碳烟粒径和碳烟数密度在燃烧开始至上止点的燃烧初始阶段均不断增大,而在燃烧中后期,均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燃烧后期,碳烟粒径与碳烟数密度之间有此消彼长的相互联系。随喷孔夹角减小,碳烟平均质量浓度逐渐增大,而碳烟粒径并没有固定的变化趋势,但碳烟数密度随喷孔夹角减小逐渐增高。随喷油提前角增大,碳烟生成量在燃烧前期稍微增多,而在燃烧后期逐渐减少。喷油提前角的变化对最终生成的碳烟平均粒径和平均数密度均没有太大影响。相对于B0,叁种混合燃料中,B20最终的碳烟平均质量浓度下降最多,而B50下降幅度低于B10。柴油的碳烟平均粒径和平均数密度随曲轴转角均呈双峰形态,而混合燃料均呈单峰形态。总的来看,在燃烧前期和后期,混合燃料的碳烟平均粒径一直小于柴油。混合燃料的碳烟平均数密度在燃烧初始期和燃烧后期均高于柴油,而在中期会比柴油低。含氧混合燃料的碳烟粒径和碳烟数密度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相互联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粒径和密度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阎凯,宁智,赵晋,吕明,孙春华.旋流喷射液滴粒径与速度数量密度分布[J].内燃机学报.2018
[2].卫大鹏.柴油机缸内碳烟粒径与数密度分布研究[D].江苏大学.2016
[3].阎凯,宁智,吕明,孙春华,付娟.圆环旋转黏性液体射流破碎液滴粒径与速度数量密度分布相关性研究[J].力学学报.2016
[4].纪运景.光学衍射法粒子群粒度分布中值粒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的数学模型[D].南京理工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