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小说论文-王杰

道教小说论文-王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道教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教,网络仙侠小说,道教小说

道教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王杰[1](2019)在《从仙传到仙侠—当代道教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仙侠小说,是当代中国新兴的一种文学现象,特别体现出道教文化色彩。可以说,这是道教文化与当代网络文化的相遇,碰撞出了火花。现今网络流行的玄幻、武侠文学,其思想和文化资源多取材于道教,并体现出明显的道教精神特质。为此,本文拟以当代网络仙侠小说为研究对象,置其于道教小说的历史发展背景下,分析其内蕴的道教文化因素及其精神特质。本文通过梳理道教小说的历史发展过程,同时对网络仙侠小说的出现与发展现状作了介绍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人物形象、典型环境、故事情节等方面,与传统道教小说相比较,对网络仙侠小说的文学特点作出了具体分析。最后,对网络仙侠小说的道教精神特质作出分析,认为其包含“善恶存乎一心”、“我命在我不在天”、“认知世界,合道封神”的道教思想与价值观念。总体来看,网络仙侠小说可谓道教小说的当代形态之表现:一方面,它承继了传统道教小说的诸多特点,例如内容题材、叙事结构,价值观念及精神特质等,都沿袭了传统道教小说的内容;另一方面,它亦体现出当前网络化时代的特点,例如以网络写作和传播为载体、题材多变,历久弥新等等。透过这种文学形态及其流行情况,可见:道教传统文化精神在现时代青年人身上的自然涌现。(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黄利[2](2019)在《杜光庭道教神仙小说释词几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杜光庭的道教神仙小说较多,这些书籍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思想。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考释这些小说中的几个词,先给出原文,接着释义,然后给出释词依据,最后给出其他用例。(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08期)

吴迪[3](2018)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道教养生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庸先生的作品包罗万象,雅俗共赏,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将儒释道思想与侠义精神相兼容,其作品所刻画的人物性格鲜明,意境深远。他以道家文化为基础,塑造了众多家喻户晓的道侠形象,这些人物随性自然的人生态度、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寄托了金庸先生对道化人格的追慕之情,也对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起到了积极的助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18年11期)

张蓓[4](2017)在《《太平广记》及明清神魔小说中的葫芦与道教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尤其是神仙道教小说中,葫芦是重要的道具。《太平广记》中收录的多篇小说都涉及了葫芦,此时的葫芦形象已初步具备道教文化的特征与雏形,而明清神魔小说中的葫芦功能之奇异、威力之巨大令人叹为观止,这不仅是小说创作技巧日趋成熟的体现,更是道教文化世俗化的一个标志。(本文来源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吕华亮[5](2017)在《中古志怪小说“人妖恋”故事道教内蕴发微》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妖恋"故事是中古志怪小说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意蕴,惜至今无专文对之探究。研究者在论及此类故事时,无不把它们与人仙恋、人鬼恋故事混为一谈,这是研究中的一个误区。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思想内涵看,叁者都是不同的。结合中古社会文化背景及现实状况,可以发现,"人妖恋"故事曲折反映了道教的"惜精"观念,蕴含着道教箴戒世人勿沉溺美色的良苦用心。(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万晴川,万思蔚[6](2017)在《论宋前道教小说中的仙境叙事与图像的互文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汉墓西王母图像及魏晋绘画中的神仙境界和宋前道教小说中的仙境描写有着互文关系。语象和图像在意义的呈现上,体现出互喻的实质。从地理特征来看,魏晋绘画和道教小说中的仙境都呈现出喀斯特地貌,洞穴、石桥、溪流等,成为区隔仙凡世界的地理标志;从内容上看,西王母图像和宋前道教小说都突出了长生不老、饮食之精、娱乐之欢等特征。两者又可以补充、深化或提示对方表达不足的方面。图像只能表现仙境生活的经典性场景,而小说则凭借语言叙事的优势,全面讲述误入仙境者的访问过程,对仙人的外貌、穿着、居室、环境、饮食、玩乐等方面进行了更为细腻的描绘。(本文来源于《重庆叁峡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万晴川,万思蔚[7](2016)在《魏晋六朝小说中仙境书写的南方地理特征及其道教文化渊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汉魏六朝时,随着道教中心的南移及南方喀斯特地貌的发现,影响了道教有关理想世界的构建,进而又影响到当时小说中的仙境书写。访仙者进入仙境的方式及艳遇的叙事模式,无不与此有关。(本文来源于《关东学刊》期刊2016年06期)

王雅静,孙逊[8](2016)在《道教神仙思想与韩国汉文小说的“仙遇”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道教思想的传入和传播促进了韩国汉文小说"仙遇"主题的产生,这些小说或状仙界灵境,或写仙人生活,或敍仙凡遇合,多侧面地展现了道教神仙思想在古代朝鲜的存在状态。而仙凡遇合中,无论是人神之恋,还是仙人周穷救济,化解灾难,都表现了韩国民众的世俗愿望。差不多与道教的传入同时,古代朝鲜也较早接受了儒、佛二教的思想影响,并共同融汇于"花郎道"信仰。因此,韩国汉文小说有关"仙遇"题材的作品中,多有释道身份合一,儒道思想互融的内容情节,呈现出鲜明的本土特色。(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史论丛》期刊2016年02期)

李一帆[9](2016)在《越南汉文小说中的道教人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道教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以“道”为最高信仰,相信人通过某种实践经过一定修炼有可能长生不死、成为神仙,是唯一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创立之后,经由多种途径和方式进入越南。在跨文化、跨民族的传播过程中,道教经过该民族地区的解读和选择之后,必然会产生变异,越南汉文小说中的道教人物形象就是道教与越南民族文化融合后的结果。以“得道成仙”作为主要线索,越南汉文小说中的道教人物形象可分为得道成仙的道教神仙形象和以得道成仙为追求的修道人形象两大类。其中道教神仙形象又可分为中越共同尊奉的道教神仙——真武大帝、麻姑、吕洞宾和越南本土道教神仙形象两类;而修道人形象则可分为弃尘绝俗、山林清修的逸乐道士形象,务实济世、行善积德的高真道人形象,风水堪舆、梦兆拆字的预言道士形象和祈福禳凶、昭示正统的道士形象等四类,分析各类神仙道士形象,可观照其形象背后文化的变异。随着越南民族文化自主意识的觉醒,越南人民开始了文化上的自我建构。道教文化以动态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态度为多元文化融合创造了契机。多种合力使得道教人物形象的变异在本土文化传统和对中国文化的复合性改造的双重影响下变成圆融的新变异体,继而开始形成对于越南文化的新的辐射。越南汉文小说中的道教人物形象是道教与越南民族文化融合后的结果,其变异性是越南民族出于民族自尊心在文化自我建构下的主动选择,也是越南人民以当地人文地理、风俗风貌重新书写的、具有亲缘性的本土形象。(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6-06-01)

徐婷[10](2016)在《唐代笔记小说中的道教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笔记小说丰富了唐代文学,是唐代文学家文学思想的重要载体。笔记小说篇幅较短、内容繁杂,但它秉承着史学家纪实的态度来记录笔记,所写内容多为当时的社会实情。唐代笔记小说反映了唐代社会各阶段、各阶层的特点,其文学价值较高。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老子的《道德经》为典籍。唐代帝王尊崇老子为始祖,又把道教奉为国教,唐代笔记小说中暗含许多道教文化思想内容。因此,对唐人笔记小说中的道教文化研究极有必要。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唐代笔记小说中的道教文化。第一章,探寻唐代笔记小说作者的道教观。分别从笔记小说作者理性的态度,作者与道教信仰情结,反映社会现实,顺应时代背景的角度来探讨作者的道教观。第二章,按唐代笔记小说中道教内容进行分类。笔记小说分别包括修道成仙类,济民救世类,遇仙类,辅教类等。第叁章,从唐代政治背景下分析唐笔记小说所反映的道教地位演变。文章分别从初唐时期、盛唐时期、中晚唐时期叁个阶段来探究笔记小说中道教地位的变迁。第四章,探究唐代笔记小说中道教文化在民间风俗中的反映。文章分别从道教法术、道教节俗和道教神仙体系等出发,研究笔记小说在民间风俗中的体现。(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6-06-01)

道教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杜光庭的道教神仙小说较多,这些书籍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思想。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考释这些小说中的几个词,先给出原文,接着释义,然后给出释词依据,最后给出其他用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教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王杰.从仙传到仙侠—当代道教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2].黄利.杜光庭道教神仙小说释词几则[J].大众文艺.2019

[3].吴迪.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道教养生观[J].中国宗教.2018

[4].张蓓.《太平广记》及明清神魔小说中的葫芦与道教文化[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5].吕华亮.中古志怪小说“人妖恋”故事道教内蕴发微[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6].万晴川,万思蔚.论宋前道教小说中的仙境叙事与图像的互文关系[J].重庆叁峡学院学报.2017

[7].万晴川,万思蔚.魏晋六朝小说中仙境书写的南方地理特征及其道教文化渊源[J].关东学刊.2016

[8].王雅静,孙逊.道教神仙思想与韩国汉文小说的“仙遇”主题[J].中华文史论丛.2016

[9].李一帆.越南汉文小说中的道教人物研究[D].广西大学.2016

[10].徐婷.唐代笔记小说中的道教文化研究[D].广西大学.2016

标签:;  ;  ;  

道教小说论文-王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