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组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可靠组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靠组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组播,可靠,网络,反馈,可靠性,无线网络,自适应。

可靠组播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林雪娇[1](2019)在《基于网络编码的可靠组播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讯技术不断发展,无线网络上的应用逐渐增多。由于无线网络中通信节点间相互干扰,发送端在向接收端传送分组时会部分丢失。而大多数应用都要在无线网络上进行可靠传输,因此如何保证分组可靠送达到接收端是个很关键的问题。在无线网络中,发送端向接收节端发送一批分组,接收端会给发送端反馈分组接收情况,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反馈信息确定没有成功接收的分组。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网络编码基础上如何重传接收端没有接收成功的分组,使得接收端可以完全接收所有分组。本文采用不同编码方案进行优化,优化内容有最小化发送端重传总次数,最小化编码矩阵维数过大带来的延迟,最小化解码矩阵维数过大带来的延迟。本文主要工作体现在最小团分割可靠传输算法、定长滑窗团分割算法、变长滑窗可靠传输算法几个方面。对现有的最小团分割可靠传输算法进行分析,最后对该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可以减少发送端传输数据总次数,可以有效提高无线网络可靠性。最小团分割可靠传输算法虽然可以减小发送端传输数据总次数,但是如果一次性传输数据量过大,会造成编码矩阵维数过大,会带来编码延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定长滑窗团分割算法。可以设定滑动窗口大小,将所有数据分批发送,对每一批返回来的信息使用最小团分割可靠传输算法。最后对该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减少发送端重传总次数、减小延迟,该算法适合在信道质量差的环境使用。考虑到传输过程中解码系数矩阵维数过大带来的延迟,提出了变长滑窗可靠传输算法。该算法根据当前误比特率和分组长度,计算出每个批次应该发送多少个数据包。每个批次的未编码的包发送完毕后,紧跟着发送编码包(将该批次所有的包进行异或)。由于每个批次只有单个包出错和完全成功的概率占主导,所以接收端可以根据编码包解码丢失的数据包。最后对该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可以有效减少发送端重传总次数,减小解码延迟,该算法适合在信道质量好的环境使用。(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9)

胡晓宇[2](2017)在《基于可靠组播的列车媒体播放软件设计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交通的发展,极大地缓解了城市地面上的交通压力,成为了城市居民外出时首选的交通方式。随着使用者的增多,地铁列车的运营方式需要逐渐向以乘客为中心转变,以满足乘客日益增长的要求,提高服务质量。列车媒体播放系统,使用LCD作为显示终端,为乘客提供多样的媒体信息,减少乘客长时间乘坐的枯燥感。传统的列车媒体播放系统多基于星型差分VGA方案,该方案虽然技术简单,但是由于其布线麻烦,并且传输的是易受干扰的模拟信号,不能满足高清的画质要求,已逐步被淘汰。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以太网的数字媒体技术方案逐渐兴起,该方案主要采用组播的传输形式向列车中所有LCD传输视频数据,抗干扰能力强,并且能够满足1080P高清视频的要求。基于以太网方案的列车媒体播放系统虽然能实现高清视频的传输,但由于传统组播“尽力而为”的服务模型,在列车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丢包,LCD显示会出现花屏、卡顿等现象,影响乘客的感官质量。本文针对该问题,设计了基于可靠组播的列车媒体播放软件,保证视频传输的可靠性,满足乘客对LCD显示效果越来越严苛的要求。本文根据地铁列车的网络结构,选取NAK(Negative Acknowledgment)的方式进行错误反馈,结合车厢内LCD的连接方式,提出NAK抑制的方法,根据视频实时性限制以及项目需求,给出视频服务器和客户端缓冲时间的计算方式。在传统组播的基础上,增加错误恢复和拥塞控制的功能,当列车网络中传输的视频数据发生丢包时,视频服务器对丢失数据进行重传,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并且能够利用地铁列车中交换机的流量统计功能以及视频客户端的丢包率统计功能判断当前网络拥堵状态,动态的调整视频数据的传送速率,提高网络质量。本文首先介绍了列车媒体播放系统的概念,说明了传统组播存在的问题,引出可靠组播的概念,继而阐述本文研究的实际意义。其次从功能上对该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并介绍系统使用的硬件平台以及软件开发框架。然后结合实际需求,分析并设计了基于可靠组播的列车媒体播放系统软件的整体功能框架,并结合地铁列车的结构,设计可靠组播控制机制的方法。之后具体介绍了模块内各个子功能的实现过程。最后,对各模块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说明。(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2)

娄修俊[3](2017)在《无线多跳网可靠组播传送协议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有线和无线网络组播通信在传输层均使用UDP协议,但难以应对分组丢失和网络拥塞,无法提供传输可靠性保证。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关可靠组播传送协议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现可靠组播的常用手段有反馈控制、拥塞控制、差错检测和恢复等。当前存在若干可靠组播传送协议,其中,IETF下属的可靠组播工作组RMT,于2009年在RFC 5740中提出了基于NACK的可靠组播传送协议NORM,该协议实现了FEC编码传输、NACK反馈修复、拥塞控制等优良的可靠机制,但是其对无线多跳网络的链路动态特性适应性较差。本文以该协议为研究基础,主要完成了编码块自适应传输和层级修复策略,具体工作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分析了NORM协议的运行机制,发现了其应用于无线多跳网环境中存在的缺陷。NORM协议采用FEC编码传输和NACK反馈修复相结合的机制来应对随机的分组丢失。利用拥塞控制机制来限制源端的发送速率,从而降低网络拥塞。但是其预设的固定冗余度传输可能浪费传输带宽或接收端无法完成分组解码,不能适应多变的无线网络环境。此外,NORM协议纯源端修复机制在组播节点过多、跳数过长时下可能带来修复时延的剧增、源节点处理负担过重等问题。其次,为了解决NORM协议的上述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NORM-adv协议。该协议采用了FEC编码块自适应传输机制,将主动修复PFEC与被动修复RFEC相结合。该机制在发送端利用接收端反馈的NACK消息估算全网的组播丢失率,以此调整当前周期被动发送的FEC分组和下一周期主发送的FEC分组数量,将有效减少接收端的反馈NACK消息,从而提升网络中的数据吞吐率。此外,本文设计出了一套底层路由协议无关的多级本地修复算法,充分利用组播树上游接收成员缓存的数据分组进行修复,无法修复时再向上一级节点发送请求,直至源端。最后,在Linux系统下开发了协议软件NORM-adv,搭建了真实的无线多跳组播网络,主要针对FEC编码自适应传输功能模块进行了实验。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实验平台、实验工具和测试方法。实验结果表明,NORM-adv协议能够根据网络状况自适应地调节修复包数量,无论是单跳还是多跳组播场景,实现自适应传输NORM-adv接收端在有用数据吞吐率和有用数据率方面均优于固定冗余度的NORM协议。(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4-10)

张忠男[4](2017)在《自组织网络中可靠组播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自组织网络是一种自组织、多跳的新型无线通信系统。它无需基础设施支撑,节点之间可灵活地进行组网,这些特点使得它极其适合诸如军事、救灾和移动会议等特殊应用场景,因此无线自组织网络在近些年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非常适合组播业务,组播传输方式能够有效地节省带宽并减少数据传输中的开销,但因为网络中的节点频繁快速地移动会导致网络拓扑不断改变,组播数据传输中极易发生丢包,系统性能会严重下降,因此必须对无线自组网中的可靠组播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提出了一种无线自组网中的可靠组播路由协议。首先,将无线自组织网络可靠组播路由协议进行了分类介绍和性能比较。其次,将无线自组织网络中较为成熟的MAODV协议在实验室的自组网平台上进行了实现和实际组网测试,组网测试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然后,针对MAODV协议在组播传输可靠性上的不足,改进其分组分发方式,增加分组缓存机制、丢失恢复机制和低开销机制,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可靠组播路由协议MAODV-RL。最后,采用专门设计的软件测试平台将MAODV协议和MAODV-RL协议进行了详细的性能对比测试和分析,测试结果证明MAODV-RL协议在多个性能指标上远优于MAODV协议。同时将MAODV-RL协议与其他四种可靠组播路由协议进行了分组投递率的比较,测试结果证明MAODV-RL协议在分组投递率方面优于其他四种可靠组播协议。本文中协议的性能测试由专门开发的软件测试程序来完成,主要在分组投递率、动态适应性、可扩展性、组播分组平均传输跳数以及开销等方面将MAODV-RL协议与MAODV协议及其他可靠组播路由协议进行了多个测试场景下的详细性能对比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MAODV-RL协议的开销要大于MAODV协议,但是在分组投递率、动态适应性、可扩展性以及组播分组平均传输跳数方面均优于MAODV协议。且在相同测试场景下,MAODV-RL协议的分组投递率也优于其他四种可靠组播路由协议。这些测试结果表明本文在现有的自组网平台和MAODV协议基础上所设计的MAODV-RL协议在组播可靠性方面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1)

李岳[5](2017)在《无线网络可靠组播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输速率和质量不断提高,高清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文件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普遍。然而由于这些文件大多都比较大,在网络中进行传输时就会占用较多的带宽资源,因此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网络带宽资源并实现高速可靠的数据分发,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为了实现无线网络数据分发系统的多媒体文件高速分发,针对该系统的实时性、传输的高效性和可靠性需求,首先对当前主要的数据分发方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然后结合实际需求设计提出了一种组播数据分发系统方案。该方案从组播协议和应用层编码两个方面对提升分发系统性能进行优化。组播协议方面,在现有的ALC协议的基础上引入了数据包内容与传输文件关联的思想,使得终端在接收数据包时可以知道该数据包内的信息所代表的文件内容,并使用该协议实现对应的组播系统。应用层编码方面,在对多种喷泉码技术进行研究后,提出了一种将降维快速解码方式与优化高斯消元解码方式相结合的选择解码方式,该方式根据终端接收数据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解码方式从而提高解码效率,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解码方式的高效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研究现有喷泉码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现有RaptorQ码在解码时存在的时延和解码失败的问题,提出了选择解码方案,使得解码过程可以根据接收端对传输数据块的实际接收情况选择适当的解码算法进行解码,从而提高解码效率。(2)在组播传输协议ALC协议的基础上,引入了File Delivery Table机制,并将其改良ALC协议实现。在数据文件进行传输时,文件的相关属性信息将存放在FDT中与数据文件一起进行传输。在本设计中,由于采用了RaptorQ码进行应用层编码,FDT可以更好的帮助接收端对收集的数据包进行归类,方便下一步的解码。(3)设计了使用RaptorQ码作为应用层编码的组播分发系统的原型模型,并对其各个构成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与实现。最后,对该系统中的RaptorQ码的解码性能进行了测试。(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3-17)

桂永茂[6](2015)在《一种GEO卫星可靠组播协议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中,GEO卫星具备天然广播、广域覆盖等优势,使其非常适合组播业务传输。然而,GEO卫星通信也存在长时延、高误码、突发丢包等不足,为组播业务的可靠传输带来了很大挑战。本文重点针对GEO卫星下的可靠组播优化机制开展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研究了可靠组播协议相关技术,从可靠传输技术、随机退避算法和多播反馈机制叁个方面对现有可靠组播协议开展了深入分析。第二,构建了GEO卫星网络传输模型,深入分析GEO卫星网络中传统NORM协议反馈机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定时器的新型多播反馈机制P-MFB。P-MFB中设计了一种基于优先级的指数随机退避算法MERB,并设计了相应的基于定时器的多播反馈机制。第叁,以P-MFB机制为基础,设计了一种适合GEO卫星的可靠组播协议NORM+。设计了NORM+协议的多播反馈机制、差错控制方案、系统块编码传输机制及报文格式,并针对发送端、接收端分别设计了相应的协议处理流程。最后,在Linux环境下实现了NORM+协议,并搭建GEO卫星网络实验平台,对NORM+协议开展了实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NORM+协议能提供更大程度的反馈压缩,获得了较高的吞吐量增益,并能有效提升组播系统带宽利用率。(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5-12-01)

桂永茂,赵宝康,唐竹,彭伟,夏艳[7](2015)在《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新型卫星网络可靠组播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信道的天然广播及广域覆盖等特性使得基于卫星网络开展组播服务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然而,卫星链路长时延、高误码、非对称的特点容易导致报文大量丢失和重传,使得组播可靠性难于保证。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卫星网络可靠组播机制(NCM)。NCM通过在发送端主动发送原始报文的冗余编码包,可实现接收端多个丢失报文的本地恢复;同时结合传统ARQ反馈重传,当出现原始报文和编码包同时丢失时,通过重传编码包,就可恢复多个丢失报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了该机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5年11期)

姚玉坤,余志龙,陈曦,徐亚伟[8](2015)在《无线多跳网络中基于网络编码的高效可靠组播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的多跳无线网络中基于网络编码的可靠组播算法,节点在数据恢复阶段存在冗余的控制开销和编码包的冗余传输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高效可靠组播路由算法(high-efficiency reliable multicast routing algorithm based on network coding,HMNC)。该算法通过采取在数据恢复阶段用组播树上游节点的反馈信息替代下游节点的冗余反馈信息以及新增节点缓存机制等措施达到减小网络控制开销和降低数据的平均恢复时延的目的。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网络编码的可靠组播(network coding reliable multicast,NCRM)算法相比,HMNC算法在节点数据的平均恢复时延、网络控制开销等方面的性能均得到了提升。(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吕双玥[9](2015)在《MANET网络自适应可靠组播路由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MANET(Mobile Ad-Hoc Network)网络因其不依赖任何固定基础设施的快速组网能力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军事通信和重大灾难应急通信领域。由于大多数网络应用中存在大量组播通信业务需求,因此MANET网络的组播路由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之一。MANET网络现有的组播路由协议优缺点各异,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为了充分利用组播路由协议在不同网络场景下的优势,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提高网络的组播通信性能,本文重点研究了根据不同网络场景的特性,自适应选择当前场景下按需综合性能最优的组播路由协议的方法。首先,本文对现有的组播路由协议及其分类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组播通信中是否构建组播分发结构,将现有的组播路由协议归纳为两类:基于组播分发结构的组播路由协议和基于洪泛的组播路由协议。其中,基于组播分发结构的组播路由协议又分为基于树形的组播路由协议和基于网格的组播路由协议。根据上述分类标准,本文选取了基于树形的典型组播路由协议MAODV,基于网格的典型组播路由协议ODMRP,基于洪泛的典型组播路由协议FLOOD和BCAST,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利用NS2仿真工具对上述四种典型协议进行了仿真建模。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组播路由协议在不同网络场景下的性能差异,本文以节点最大移动速度,组播组成员数和组播源数叁个参数设置不同的网络仿真场景。并从协议的分组递交率、平均时延、分组发送效率和路由开销四个方面分析了组播路由协议的性能。分析结果显示,在基于组播分发结构的组播路由协议中,基于树形的组播分发结构具有高效性,基于网格的组播分发结构具有高抗毁性。但是,由于这些基于组播分发结构的组播路由协议都需要了解网络状态,保存部分网络信息,因此他们适应网络拓扑变化的能力有限。相比之下,基于洪泛的路由协议不管是在低移动性还是高移动性的网络环境中,其信息传输的可靠性都很高。然而,基于洪泛的组播路由协议的高可靠性是靠牺牲带宽资源保证的。此外,由于基于洪泛的组播路由协议不受组播组成员数的影响,其扩展性高于基于组播分发结构的组播路由协议。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为了实现自适应选择不同场景下的最优组播路由协议,本文引入了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daptive Neural-network-based Fuzzy Inference System,ANFIS),利用该系统建立了最优组播路由协议的选择策略知识库。通过选择策略知识库能够得到任意场景下的组播路由协议的分组递交率、平均时延、分组发送效率和路由开销的性能指标。利用描述用户业务需求的任意目标函数,可以快速得到不同场景下符合用户业务需求的最优组播路由协议。同时,在给定描述用户业务需求的目标函数下,利用ANFIS对已知的组播路由协议选择策略进行训练学习,得到了满足组播业务需求的最优组播路由协议适用网络条件分布图。最后,本文选择了五种不同的网络场景,将这些场景下的NS2仿真结果与自适应选择组播路由策略的结果进行对比,证明本文所提出的自适应组播路由协议选择算法有效。(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4-01)

李咏琪[10](2014)在《浅析基于主动网络的可靠组播》一文中研究指出组播是网络中单个发送者对应多个接收者的一种网络通信。可靠组播是探究一种组播数据传输可靠性保证的机制,差错恢复机制是可靠组播协议最基本的部分。主动网络是一种允许用户对网络中间节点进行编程的新型网络结构。在主动网络中,网络节点具有计算能力,许多传统网络中的难题在主动网络中可以有较好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期刊2014年07期)

可靠组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铁交通的发展,极大地缓解了城市地面上的交通压力,成为了城市居民外出时首选的交通方式。随着使用者的增多,地铁列车的运营方式需要逐渐向以乘客为中心转变,以满足乘客日益增长的要求,提高服务质量。列车媒体播放系统,使用LCD作为显示终端,为乘客提供多样的媒体信息,减少乘客长时间乘坐的枯燥感。传统的列车媒体播放系统多基于星型差分VGA方案,该方案虽然技术简单,但是由于其布线麻烦,并且传输的是易受干扰的模拟信号,不能满足高清的画质要求,已逐步被淘汰。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以太网的数字媒体技术方案逐渐兴起,该方案主要采用组播的传输形式向列车中所有LCD传输视频数据,抗干扰能力强,并且能够满足1080P高清视频的要求。基于以太网方案的列车媒体播放系统虽然能实现高清视频的传输,但由于传统组播“尽力而为”的服务模型,在列车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丢包,LCD显示会出现花屏、卡顿等现象,影响乘客的感官质量。本文针对该问题,设计了基于可靠组播的列车媒体播放软件,保证视频传输的可靠性,满足乘客对LCD显示效果越来越严苛的要求。本文根据地铁列车的网络结构,选取NAK(Negative Acknowledgment)的方式进行错误反馈,结合车厢内LCD的连接方式,提出NAK抑制的方法,根据视频实时性限制以及项目需求,给出视频服务器和客户端缓冲时间的计算方式。在传统组播的基础上,增加错误恢复和拥塞控制的功能,当列车网络中传输的视频数据发生丢包时,视频服务器对丢失数据进行重传,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并且能够利用地铁列车中交换机的流量统计功能以及视频客户端的丢包率统计功能判断当前网络拥堵状态,动态的调整视频数据的传送速率,提高网络质量。本文首先介绍了列车媒体播放系统的概念,说明了传统组播存在的问题,引出可靠组播的概念,继而阐述本文研究的实际意义。其次从功能上对该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并介绍系统使用的硬件平台以及软件开发框架。然后结合实际需求,分析并设计了基于可靠组播的列车媒体播放系统软件的整体功能框架,并结合地铁列车的结构,设计可靠组播控制机制的方法。之后具体介绍了模块内各个子功能的实现过程。最后,对各模块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说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靠组播论文参考文献

[1].林雪娇.基于网络编码的可靠组播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2].胡晓宇.基于可靠组播的列车媒体播放软件设计及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7

[3].娄修俊.无线多跳网可靠组播传送协议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7

[4].张忠男.自组织网络中可靠组播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5].李岳.无线网络可靠组播的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7

[6].桂永茂.一种GEO卫星可靠组播协议的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

[7].桂永茂,赵宝康,唐竹,彭伟,夏艳.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新型卫星网络可靠组播机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5

[8].姚玉坤,余志龙,陈曦,徐亚伟.无线多跳网络中基于网络编码的高效可靠组播路由算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9].吕双玥.MANET网络自适应可靠组播路由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

[10].李咏琪.浅析基于主动网络的可靠组播[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标签:;  ;  ;  ;  ;  ;  ;  

可靠组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