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擦取力轮,包括轮体、偏心轴套和轴体,所述轮体设有沿轴向方向的中心孔;所述偏心轴套设有偏心轴孔,所述偏心轴孔的中心线偏离所述偏心轴套的外周面的中心线;所述偏心轴套套设在所述中心孔中,所述偏心轴套的外周面的中心线与所述中心孔的中心线同轴,且所述轮体相对于所述偏心轴套可转动;所述轴体套设固定在所述偏心轴孔中,所述偏心轴套相对于所述轴体可转动调节,且所述偏心轴套相对于所述轴体沿轴向方向位置可调节。该摩擦取力轮可以实现摩擦取力轮的径向位置和轴向位置可调,保证了钢丝绳的压力大小和直线度要求。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摩擦取力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体,所述轮体设有沿轴向方向的中心孔;偏心轴套,所述偏心轴套设有偏心轴孔,所述偏心轴孔的中心线偏离所述偏心轴套的外周面的中心线;所述偏心轴套套设在所述中心孔中,所述偏心轴套的外周面的中心线与所述中心孔的中心线同轴,且所述轮体相对于所述偏心轴套可转动;轴体,所述轴体套设固定在所述偏心轴孔中,所述偏心轴套相对于所述轴体可转动调节,且所述偏心轴套相对于所述轴体沿轴向方向位置可调节。
设计方案
1.一种摩擦取力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体,所述轮体设有沿轴向方向的中心孔;
偏心轴套,所述偏心轴套设有偏心轴孔,所述偏心轴孔的中心线偏离所述偏心轴套的外周面的中心线;所述偏心轴套套设在所述中心孔中,所述偏心轴套的外周面的中心线与所述中心孔的中心线同轴,且所述轮体相对于所述偏心轴套可转动;
轴体,所述轴体套设固定在所述偏心轴孔中,所述偏心轴套相对于所述轴体可转动调节,且所述偏心轴套相对于所述轴体沿轴向方向位置可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取力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轴向调节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偏心轴套的前端面上,所述轴向调节件穿过所述盖板,所述轴向调节件的后端顶在所述轴体上,所述轴向调节件与所述盖板可拆卸地固定,所述盖板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轴体可拆卸地固定,以使所述轴向调节件的后端与所述盖板之间的轴向长度可调;所述盖板与所述偏心轴套可拆卸地固定,以使所述偏心轴套相对于与所述轴体可转动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擦取力轮,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盖板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偏心轴套的前端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分度调节孔,至少两个所述分度调节孔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应,所述第一紧固件可拆卸地紧固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分度调节孔中,以将所述盖板与所述偏心轴套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擦取力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为第一螺纹紧固件,所述分度调节孔为轴套螺纹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擦取力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件为第二螺纹紧固件,所述盖板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轴体的前端面设有轴体螺纹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轴体螺纹孔相对应,所述第二紧固件紧固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轴体螺纹孔中,以将所述盖板与所述轴体可拆卸地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擦取力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轴向调节件包括螺栓杆和螺母;所述螺栓杆的后端顶在所述轴体的前端面上,所述螺栓杆的前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且所述螺栓杆的前端通过和所述螺母螺纹配合与所述盖板可拆卸地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擦取力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的前端面上沿轴向方向向前延伸有卡柱,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卡柱相配合的卡孔,所述卡柱穿过所述卡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擦取力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柱有两个,两个所述卡柱均呈半圆形且相对间隔开设置;相应地,所述卡孔有两个,两个所述卡孔均呈半圆形且相对间隔开设置,两个所述卡柱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卡孔。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擦取力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钢丝绳线路接触的环形轮衬,所述轮衬环套在所述轮体的外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擦取力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的外周面上设有凹槽,所述轮衬卡设在所述凹槽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摩擦取力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侧板,所述轮体的外周面上设有凸缘;所述侧板与所述凸缘轴向间隔开地且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轮体的外周面上,以使所述侧板、所述凸缘和所述轮体的外周面共同形成开口朝外的所述凹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摩擦取力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圈,所述轮体的外周面上设有与所述卡圈的内侧面相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侧板的内周面上设有与所述卡圈的外侧面向配合的第二卡槽,所述卡圈卡入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以使所述侧板固定在所述轮体的外周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擦取力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偏心轴套的外周面与所述轮体的内周面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摩擦取力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轴间隔开地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摩擦取力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轴套的前端外周设有端部轴肩,所述偏心轴套的后端固定有轴用弹性挡圈,所述轮体的内周面上相对于所述端部轴肩和所述轴用弹性挡圈分别设有第一中挡肩和第二中挡肩;所述第一轴承的前端面抵靠在所述端部轴肩上且所述第一轴承的后端面抵靠在所述第一中挡肩上;所述第二轴承的前端面抵靠在所述第二中挡肩上且所述第二轴承的后端面抵靠在所述轴用弹性挡圈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擦取力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的后端伸出所述轴孔,且所述轴体的后端设有轴端挡板装置,以使所述轴体的后端一侧装入导轨梁后,所述轴端挡板装置挡住所述导轨梁。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挂式索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擦取力轮。
背景技术
脱挂式抱索器索道吊厢在钢丝绳线路上高速进站后,通过脱开装置,吊厢与钢丝绳脱开,加减速装置减速,实现吊厢在站内低速运行。出站时相反。脱挂式抱索器索道要求加减速装置应保证抱索器在挂结钢丝绳的同时抱索器与钢丝绳同步速度。为保证加减速装置与线路运行速度的挂结同步及速度联动,加减速装置的同步性要求站内及线路采用同一动力源是既可靠又经济的方案。
站内驱动轮高速旋转带动钢丝绳运行,利用钢丝绳与摩擦取力轮之间的摩擦,钢丝绳带动摩擦取力轮转动,摩擦取力轮为整个加减速装置提供动力源,必须保证摩擦取力轮与钢丝绳运行速度一致,不能打滑,这就要求钢丝绳对摩擦取力轮压力要适当。因此,需要对摩擦取力轮的径向位置和轴向位置进行调节,以保证钢丝绳的压力大小和直线度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调节的摩擦取力轮,既可以实现摩擦取力轮的径向位置调节来保证钢丝绳的压力大小,又可以实现摩擦取力轮的轴向位置调节来保证钢丝绳的直线度的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擦取力轮,包括:
轮体,所述轮体设有沿轴向方向的中心孔;
偏心轴套,所述偏心轴套设有偏心轴孔,所述偏心轴孔的中心线偏离所述偏心轴套的外周面的中心线;所述偏心轴套套设在所述中心孔中,所述偏心轴套的外周面的中心线与所述中心孔的中心线同轴,且所述轮体相对于所述偏心轴套可转动;
轴体,所述轴体套设固定在所述偏心轴孔中,所述偏心轴套相对于所述轴体可转动调节,且所述偏心轴套相对于所述轴体沿轴向方向位置可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擦取力轮,由于偏心轴套相对于轴体可转动调节,可以实现摩擦取力轮的径向位置可调,保证了钢丝绳对摩擦取力轮的压力大小。由偏心轴套相对于轴体可沿轴向方向位置可调节,可以保证摩擦取力轮组与钢丝绳的直线度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盖板、轴向调节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偏心轴套的前端面上,所述轴向调节件穿过所述盖板,所述轴向调节件的后端顶在所述轴体上,所述轴向调节件与所述盖板可拆卸地固定,所述盖板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轴体可拆卸地固定,以使所述轴向调节件的后端与所述盖板之间的轴向长度可调;所述盖板与所述偏心轴套可拆卸地固定,以使所述偏心轴套相对于与所述轴体可转动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盖板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偏心轴套的前端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分度调节孔,至少两个所述分度调节孔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应,所述第一紧固件可拆卸地紧固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分度调节孔中,以将所述盖板与所述偏心轴套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紧固件为第一螺纹紧固件,所述分度调节孔为轴套螺纹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紧固件为第二螺纹紧固件,所述盖板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轴体的前端面设有轴体螺纹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轴体螺纹孔相对应,所述第二紧固件紧固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轴体螺纹孔中,以将所述盖板与所述轴体可拆卸地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盖板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轴向调节件包括螺栓杆和螺母;所述螺栓杆的后端顶在所述轴体的前端面上,所述螺栓杆的前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且所述螺栓杆的前端通过和所述螺母螺纹配合与所述盖板可拆卸地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轴体的前端面上沿轴向方向向前延伸有卡柱,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卡柱相配合的卡孔,所述卡柱穿过所述卡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卡柱有两个,两个所述卡柱均呈半圆形且相对间隔开设置;相应地,所述卡孔有两个,两个所述卡孔均呈半圆形且相对间隔开设置,两个所述卡柱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卡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的实施例,还包括与钢丝绳接触的环形轮衬,所述轮衬环套在所述轮体的外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轮体的外周面上设有凹槽,所述轮衬卡设在所述凹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还包括环形侧板,所述轮体的外周面上设有凸缘;所述侧板与所述凸缘轴向间隔开地且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轮体的外周面上,以使所述侧板、所述凸缘和所述轮体的外周面共同形成开口朝外的所述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还包括卡圈,所述轮体的外周面上设有与所述卡圈的内侧面相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侧板的内周面上设有与所述卡圈的外侧面向配合的第二卡槽,所述卡圈卡入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以使所述侧板固定在所述轮体的外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偏心轴套的外周面与所述轮体的内周面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轴间隔开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偏心轴套的前端外周设有端部轴肩,所述偏心轴套的后端固定有轴用弹性挡圈,所述轮体的内周面上相对于所述端部轴肩和所述轴用弹性挡圈分别设有第一中挡肩和第二中挡肩;所述第一轴承的前端面抵靠在所述端部轴肩上且所述第一轴承的后端面抵靠在所述第一中挡肩上;所述第二轴承的前端面抵靠在所述第二中挡肩上且所述第二轴承的后端面抵靠在所述轴用弹性挡圈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轴体的后端伸出所述轴孔,且所述轴体的后端设有轴端挡板装置,以使所述轴体的后端一侧装入导轨梁后,所述轴端挡板装置挡住所述导轨梁。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擦取力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擦取力轮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处剖切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B处剖切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擦取力轮中的轴体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擦取力轮中的盖板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擦取力轮中的偏心轴套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摩擦取力轮1000
轮体1中心孔101凸缘102第一中挡肩103第二中挡肩104中心孔的轴线I
偏心轴套2偏心轴孔201分度调节孔202端部轴肩203偏心轴孔的中心线II
轴体3轴体螺纹孔301卡柱302
盖板4第一安装孔401第二安装孔402卡孔403第三安装孔404
第二紧固件5
第一紧固件6
轴向调节件7螺栓杆71螺母72
轮衬8
侧板9
卡圈10
轴承11第一轴承1101第二轴承1102
轴用弹性挡圈12
轴端挡板装置13
导轨梁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行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至图7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擦取力轮1000.
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擦取力轮1000,包括轮体1、偏心轴套2和轴体3。其中,轮体1设有沿轴向方向的中心孔101;偏心轴套2设有偏心轴孔201,偏心轴孔201的中心线II偏离偏心轴套2的外周面的中心线;偏心轴套2套设在中心孔101中,偏心轴套2的外周面的中心线与中心孔101的中心线I同轴,且轮体1相对于偏心轴套2可转动;轴体3套设固定在偏心轴孔201中,偏心轴套2相对于轴体3可转动调节,且偏心轴套2相对于轴体3沿轴向方向位置可调节。
具体而言,轮体1设有沿轴向方向(如图3和4中前后方向)的中心孔101。
偏心轴套2设有偏心轴孔201,偏心轴孔201的中心线II偏离偏心轴套2的外周面的中心线;偏心轴套2套设在中心孔101中,偏心轴套2的外周面的中心线与中心孔101的中心线I同轴,且轮体1相对于偏心轴套2可转动。由此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擦取力轮1000工作时,偏心轴套2固定不动,轮体1相对于偏心轴套2转动。
轴体3套设固定在偏心轴孔201中,偏心轴套2相对于轴体3可转动调节,且偏心轴套2相对于轴体3沿轴向方向位置可调节。通过轴体3套设固定在偏心轴孔201中,工作时,摩擦取力轮1000的外周面上具有与钢丝绳相接触的接触部位,该摩擦取力轮1000的接触部位至轴体3的中心线的距离为摩擦取力轮1000的径向位置;轴体3与偏心轴套2一样固定不动,轮体1相对于偏心轴套2转动。由于偏心轴套2相对于轴体3可转动调节,可以实现摩擦取力轮1000的径向位置可调,保证了钢丝绳的压力大小。例如,如图2所示,当钢丝绳对摩擦取力轮1000的压力较小时,可以通过顺时针转动偏心轴套2,从而带动轮体1向上移动,从而实现了摩擦取力轮1000的径向位置调节,以使摩擦取力轮1000的接触部位压紧钢丝绳,使得钢丝绳对摩擦取力轮的压力变大;当钢丝绳对摩擦取力轮的压力较大时,可以通过逆时针转动偏心轴套2,带动轮体1下移,从而实现了摩擦取力轮1000的径向位置调节,以使摩擦取力轮1000的接触部位对钢丝绳的压紧减弱,使得钢丝绳对摩擦取力轮的压力变小。由于偏心轴套2相对于轴体3沿轴向方向位置可调节,可以保证摩擦取力轮1000与钢丝绳的直线度要求。例如,当钢丝绳中心线由于摩擦取力轮1000的轴向位置不合适而在轮衬槽轴向中心线向前侧或后侧(这里前侧方向和后侧方向可参照附图3和4所示的前后方向),此时,松开偏心轴套2与轴体3之间的固定连接,保持轴体3不动,将偏心轴套2轴向向前移动或轴向向后移动,直至钢丝绳保持直线状态,再将轴体3与偏心轴套2固定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擦取力轮1000,由于偏心轴套2相对于轴体3可转动调节,可以实现摩擦取力轮1000的径向位置可调,保证了钢丝绳对摩擦取力轮1000的压力大小。由偏心轴套2相对于轴体3可沿轴向方向位置可调节,可以保证摩擦取力轮1000与钢丝绳的直线度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盖板4、轴向调节件7和第二紧固件5;盖板4盖设在偏心轴套2的前端面上,轴向调节件7穿过盖板4,轴向调节件7的后端顶在轴体3上,轴向调节件7与盖板4可拆卸地固定,盖板4通过第二紧固件5与轴体3可拆卸地固定,以使轴向调节件7在自轴体3的前端面与盖板4之间的轴向长度可调;盖板4与偏心轴套2可拆卸地固定,以使偏心轴套2相对于与轴体3可转动调节。由此,当需要调节摩擦取力轮1000轴向位置向前时,松开第二紧固件5,保持轴体3不动,同时调节轴向调节件7的后端至盖板4之间的长度加长,盖板4相对轴体3向前调节,从而带动轮体1向前移,调定位置后再通过第二紧固件5将盖板4与轴体3固定,从而实现摩擦取力轮1000的轴向位置向前调节,确保钢丝绳的直线度要求。当需要调节摩擦取力轮1000轴向位置向后时,保持轴体3不动,调节轴向调节件7的后端至盖板4之间的长度变短,拧紧第二紧固件5,盖板4相对轴体3向后调节,从而带动轮体1向后移,调定位置后,再通过轴向调节件7将盖板4与轴体3固定,从而实现摩擦取力轮1000的轴向位置向后调节,确保钢丝绳的直线度要求。此外,通过盖板4与偏心轴套2可拆卸地固定,有利于将偏心轴套2相对于与轴体3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摩擦取力轮1000的径向位置可调,保证了钢丝绳对摩擦取力轮1000的压力大小。例如,如图2所示,当钢丝绳对摩擦取力轮1000的压力较小时,将盖板4与偏心轴套2拆开,可以通过顺时针转动偏心轴套2,带动轮体1向上移动到合适位置,再将盖板4与偏心轴套2固定,从而实现了摩擦取力轮1000的径向位置调节,以使摩擦取力轮1000的与钢丝绳的接触部位压紧钢丝绳,使得钢丝绳对摩擦取力轮1000的压力变大;当钢丝绳对摩擦取力轮1000的压力较大时,将盖板4与偏心轴套2拆开,可以通过逆时针转动偏心轴套2,带动轮体1下移到合适位置,再将盖板4与偏心轴套2固定,从而实现了摩擦取力轮1000的径向位置调节,以使摩擦取力轮1000的接触部位对钢丝绳的压紧减弱,使得钢丝绳对摩擦取力轮1000的压力变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还包括第一紧固件6;盖板4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402,偏心轴套2的前端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分度调节孔202,至少两个分度调节孔202与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402相对应,第一紧固件6可拆卸地紧固在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402和分度调节孔202中,以将盖板4与偏心轴套2固定。由此,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擦取力轮1000的径向位置调节,操作方便简单。举例说明,如图6和图7所示,盖板4上间隔均匀分布16个第二安装孔402,偏心轴套2的前端面设有两个分度调节孔202,其中16个第二安装孔402有两个第二安装孔402与两个分度调节孔202相对应,并通过两个第一紧固件6分别固定在相对应的两个第二安装孔402和分度调节孔202中,从而将盖板4与偏心轴套2固定。当需要对摩擦取力轮1000进行径向位置调节时,将两个第一紧固件6拆下,转动偏心轴套2,并使两个分度调节孔202与16个第二安装孔402中的两个第二安装孔402相对,再将两个第一紧固件6分别固定在两个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402和分度调节孔202中即可。
优选的,第一紧固件6为第一螺纹紧固件,分度调节孔202为轴套螺纹孔。操作方便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第二紧固件5为第二螺纹紧固件,盖板4设有第三安装孔404,轴体3的前端面设有轴体3螺纹孔301,第三安装孔404与轴体3螺纹孔301相对应,第二紧固件5紧固在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404与轴体3螺纹孔301中,以将盖板4与轴体3可拆卸地固定。由此,盖板4与轴体3拆装简单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盖板4设有第一安装孔401;轴向调节件7包括螺栓杆71和螺母72;螺栓杆71的后端顶在轴体3的前端面上,螺栓杆71的前端通过穿过第一安装孔401,且螺栓杆71的前端通过和螺母72螺纹配合与盖板4可拆卸地固定。由此,通过螺栓杆71、螺母72和盖板4实现轴体3的轴向位置调节,同时,将轴体3与盖板4固定在一起,拆装操作方便。需要说明的是,轴向调节件7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轴体3的前端面上沿轴向方向向前延伸有卡柱302,盖板4上设有与卡柱302相配合的卡孔403,卡柱302穿过卡孔403。由此,通过在轴体3的前端面上轴向设置卡柱302,在盖板4上设置与卡柱302相配合的卡孔403,卡柱302穿过卡孔403,可以确保轴体3与盖板4固定更为牢靠。可选的,卡柱302有两个,两个卡柱302均呈半圆形且相对间隔开设置;相应地,卡孔403有两个,两个卡孔403均呈半圆形且相对间隔开设置,两个卡柱302分别穿过两个卡孔40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与钢丝绳接触的环形轮衬8,轮衬8环套在轮体1的外周面上。通过设置轮衬8,一方面,可以保护钢丝绳,避免钢丝绳被磨损;另一方便可以使得钢丝绳受力更加均匀。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轮体1的外周面上设有凹槽,轮衬8卡设在凹槽中。由此,通过凹槽将轮衬8固定,限制轮衬8在轴向发生位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还包括环形侧板9,轮体1的外周面上设有凸缘102;侧板9与凸缘102轴向间隔开地且可拆卸地固定在轮体1的外周面上,以使侧板9、凸缘102和轮体1的外周面共同形成开口朝外的凹槽。由此,可以先将轮衬8安装轮体1的外周面上,并使轮衬8的一侧壁抵靠在凸缘102的侧壁上,再安装侧板9,以挡住轮衬8的另一侧壁,使得轮衬8安装拆卸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还包括卡圈10,轮体1的外周面上设有与卡圈10的内侧面相配合的第一卡槽,侧板9的内周面上设有与卡圈10的外侧面向配合的第二卡槽,卡圈10卡入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以使侧板9固定在轮体1的外周面上。由此,通过卡圈10将侧板9卡锁在轮体1的外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轴承11,轴承11设置在偏心轴套2的外周面与轮体1的内周面之间。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擦取力轮1000工作时,通过轴承11的转动带动轮体1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轴承11包括第一轴承1101和第二轴承1102,第一轴承1101和第二轴承1102轴间隔开地设置。由此,通过设置第一轴承1101和第二轴承1102,可以保证轮体1运行平稳。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偏心轴套2的前端外周设有端部轴肩203,偏心轴套2的后端固定有轴用弹性挡圈12,轮体1的内周面上相对于端部轴肩203和轴用弹性挡圈12分别设有第一中挡肩103和第二中挡肩104;第一轴承1101的前端面抵靠在端部轴肩203上且第一轴承1101的后端面抵靠在第一中挡肩103上;第二轴承1102的前端面抵靠在第二中挡肩104上且第二轴承1102的后端面抵靠在轴用弹性挡圈12上。由此,第一轴承1101和第二轴承1102安装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轴体3的后端伸出轴孔,且轴体3的后端设有轴端挡板装置13,以使轴体3的后端一侧装入导轨梁14后,轴端挡板装置13挡住导轨梁14。由此,可以限制轴体3的径向和轴向位移。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2194.2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622005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F16H 55/50
专利分类号:F16H55/50;B66C13/00
范畴分类:27D;
申请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38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2号
发明人:康啸飞;张海燕;习进朝;熊文楠;金忠礼
第一发明人:康啸飞
当前权利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宋合成
代理机构:1120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