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半抗原偶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曲霉毒素M1,人工抗原,抗原鉴定,偶联比
半抗原偶联论文文献综述
严婷婷,李培武,张奇,陈永勤,唐晓倩[1](2018)在《黄曲霉毒素抗原分子中半抗原偶联比对免疫分析灵敏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黄曲霉毒素的检测灵敏度,探明黄曲霉毒素抗原分子中半抗原偶联比对免疫分析灵敏度的影响。采用黄曲霉毒素M1与羧甲氧基羟氨半盐酸盐进行肟化反应生成半抗原,再经活泼脂法,将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脱水反应实现偶联,生成自制人工抗原AFM1-BSA。采用竞争ELISA法、荧光与紫外光谱法鉴定,结果均证明自制人工抗原AFM1-BSA合成成功。进一步通过摩尔消光系数测算得AFM1的自制和商业抗原偶联比分别为0.7和6.3,自制抗原偶联比仅是商业抗原的1/9,二者偶联方法相同,但偶联比差异显着,为进一步研究比较提供了可能。将自制人工抗原AFM1-BSA和商业抗原AFM1-BSA分别与实验室自制的系列黄曲霉毒素单抗1C11、2C9、LM13、LM47反应,结果显示四种抗体对商业抗原均有很高的灵敏度,只有2C9对自制人工抗原有较高的灵敏度(1.997ng/m L),明显低于商业抗原作为包被抗原与2C9反应时的灵敏度(0.047ng/m L),说明针对同一种毒素AFM1制备的抗体,高偶联比抗原有助于提高免疫分析灵敏度。研究结果为AFM1高灵敏免疫检测技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丽芳,李伟岭,江兆玲,王米,郑文丽[2](2014)在《荧光光谱法在半抗原-载体蛋白偶联物鉴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苯甲酸-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和苯胺-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进行荧光光谱鉴定。结果显示,对苯甲酸-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和苯胺-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的荧光光谱与其半抗原和载体蛋白相比均发生变化,苯甲酸-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和苯胺-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合成成功。研究表明,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鉴定半抗原-载体蛋白偶联物的可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4年07期)
曾磊,周常义,苏国成[3](2013)在《呋喃唑酮代谢物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半抗原偶联比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成呋喃唑酮代谢物人工抗原,并测定该半抗原偶联比。[方法]通过混合酸酐法将羧基化改造的小分子抗原AOZ与HSA偶联后,运用紫外光谱分析判断合成的结果,并计算小分子抗原与蛋白的偶联比率。[结果]该试验成功合成了呋喃唑酮代谢物AOZ,对其进行羧基化改造后与载体蛋白HSA成功偶联,偶联比经测定为4∶1。[结论]利用紫外光谱分析测定小分子抗原偶联比率的方法简便,可靠性强。(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3期)
雷红涛,庞杰,贺丽苹,杨金易,孙远明[4](2010)在《半抗原-载体蛋白偶联物的叁种电泳鉴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方便的半抗原-载体蛋白偶联物电泳鉴定方法。【方法】选用SDS-PAGE、非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3种方法对载体蛋白、偶联剂变性的载体蛋白、半抗原-载体蛋白进行比较鉴定,同时与光谱法结果比较。【结果】对分子量差异较小的载体蛋白和半抗原-载体蛋白偶联物,SDS-PAGE不能有效分辨;但偶联前后载体电荷有变化时,非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却能有效分辨游离的载体蛋白和半抗原-载体蛋白偶联物,相对SDS-PAGE表现出更高的分辨灵敏度;毛细管区带电泳能高效分辨载体和半抗原-载体蛋白偶联物,结果直观,但需较贵重的专用仪器。琼脂糖电泳和毛细管电泳法与可见-紫外光谱法鉴定结果一致。【结论】3种电泳方法各有优缺点,非变性凝胶电泳简便、廉价、有效,较适合普通实验室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3期)
张奉国,魏复雷,孙迎基,廖建民,沈子龙[5](2005)在《鲨鱼肝再生因子(SHRF)半抗原偶联与多抗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鲨鱼肝细胞再生因子(Shark Hepatic Regenerative Factor,SHRF)完全抗原的偶联方法和兔抗体的制备。分别考察了戊二醛(GA)一步法,戊二醛二步法和1-乙基-3-(3-二甲氨丙基)碳化二亚胺(EDC)法3 种偶联方法对SHRF与BSA的偶联效果,并将制备的完全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实验表明碳化二亚胺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偶联效率高等优点,并得到了高效价的兔抗体,为SHRF的ELISA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药物生物技术》期刊2005年04期)
吕会田,乐加昌,陈存社[6](2005)在《克伦特罗小分子半抗原偶联比率的测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重氮化两步法将盐酸克伦特罗(CL)分别偶联到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上制得了免疫抗原BSA-CL和包被抗原OVA-CL。建立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偶联比率的方法,测得它们的偶联比率分别为39∶1和24∶1。(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05年07期)
吕会田,乐加昌,陈存社[7](2005)在《克伦特罗小分子半抗原偶联率的测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重氮化两步法将半抗原盐酸(CL)分别偶联到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上制得了免疫抗原BSA-CL和包被抗原OVA-CL。建立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偶联比率的方法,测得它们的偶联率分别为39:1和24:1。(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05年03期)
半抗原偶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苯甲酸-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和苯胺-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进行荧光光谱鉴定。结果显示,对苯甲酸-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和苯胺-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的荧光光谱与其半抗原和载体蛋白相比均发生变化,苯甲酸-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和苯胺-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合成成功。研究表明,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鉴定半抗原-载体蛋白偶联物的可行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半抗原偶联论文参考文献
[1].严婷婷,李培武,张奇,陈永勤,唐晓倩.黄曲霉毒素抗原分子中半抗原偶联比对免疫分析灵敏度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8
[2].张丽芳,李伟岭,江兆玲,王米,郑文丽.荧光光谱法在半抗原-载体蛋白偶联物鉴定中的应用[J].中国兽医杂志.2014
[3].曾磊,周常义,苏国成.呋喃唑酮代谢物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半抗原偶联比的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3
[4].雷红涛,庞杰,贺丽苹,杨金易,孙远明.半抗原-载体蛋白偶联物的叁种电泳鉴定方法[J].中国农业科学.2010
[5].张奉国,魏复雷,孙迎基,廖建民,沈子龙.鲨鱼肝再生因子(SHRF)半抗原偶联与多抗制备[J].药物生物技术.2005
[6].吕会田,乐加昌,陈存社.克伦特罗小分子半抗原偶联比率的测定方法研究[J].中国饲料.2005
[7].吕会田,乐加昌,陈存社.克伦特罗小分子半抗原偶联率的测定方法研究[J].饲料工业.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