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翼增升论文-李荣鑫,朱晓军,章越超

襟翼增升论文-李荣鑫,朱晓军,章越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襟翼增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增升系统,Gurney襟翼,数值模拟,结构网格

襟翼增升论文文献综述

李荣鑫,朱晓军,章越超[1](2018)在《Gurney襟翼增升效应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飞机的增升系统是影响其起降性的重要因素,为了系统地研究Gurney襟翼增升效应,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与结构网格求解不可压缩的Navier-Stokes方程对NACA0012翼型和机翼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Gurney襟翼的高度、弦向位置来研究其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并将结果应用于矩形机翼,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Gurney襟翼越高、越靠近后缘则增升效果越好,在叁维机翼上也具有相似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教练机》期刊2018年01期)

张攀峰,陈迎春,左林玄,王晋军[2](2010)在《超临界翼型Gurney襟翼增升技术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二元翼型风洞中进行测力实验,研究了不同高度Gurney襟翼对超临界翼型气动力和力矩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亚声速条件下,Gurney襟翼同样可以明显增加翼型的升力系数,使整个升力曲线向上平移,并使翼型低头力矩增加。高度为翼型弦长0.5%的Gurney襟翼可以带来超临界翼型的最大升阻比。同Gur-ney襟翼对NACA 0012翼型气动特性改变的对比表明,其在超临界翼型上带来的升力系数增量要大于在NACA0012翼型上的效果,但是带来的低头力矩增量较小。(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0年04期)

余鹏[3](2009)在《为中华科技添光彩——记“全缝襟翼增升技术”发明者朱上翔博士》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外打拼了20多年,朱上翔在事业、生活上都所获颇丰,且在加拿大多伦多华人圈中有很高的威望。可花甲之年的他为何突发奇想地选择回归,又到国内创业去了呢?有人很不理解。(本文来源于《中国发明与专利》期刊2009年05期)

包能胜,蔡佳炜,倪维斗,叶枝全[4](2008)在《小型水平轴风力机襟翼增升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以前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在风洞中采用小型风力机整机在叶片上加襟翼来提高桨叶气动效率、增加功率可行性的实验研究,实验是在汕头大学的双速回流风洞中进行的。作者设计了实验方案,测量了机组在不同来流和襟翼高度工况下的输出功率。并和没有襟翼时的输出功率进行了对比。最后采用风力机气动数值计算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上的说明。(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苏明军,李文华[5](2007)在《风力机二维翼型Gurney襟翼增升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了以湍流模型为基础的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翼型添加Gurney襟翼时的气动特性。选用了在风力机中应用较多的NACA63-215翼型,通过数值计算表明:在风力机翼型上添加Gurney襟翼,能够提高翼型的有效升力系数,襟翼高度越大,升力系数越大,阻力系数也相应越大。(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07年02期)

王晋军,蔡泽明,刘铁中,李亚臣[6](2006)在《Gurney襟翼增升技术在叁翼面布局飞机模型上应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低速风洞进行了Gurney襟翼对叁翼面布局飞机模型增升特性的全机验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Gurney襟翼可显着提高飞机失速前的升力系数,特别是高度为1%c的叁角型Gurney襟翼在迎角为2°和4°(巡航状态)时可分别使升力系数提高81.6%和37.4%,而相应的升阻比提高41%和8.2%。在起飞状态8°时,升力系数可提高15%。此外,实验进一步证实影响Gurney襟翼增升效果的主要参数是有效高度,有效高度相同的Gurney襟翼对布局的增升特性是相当的。(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06年02期)

李亚臣,王晋军[7](2003)在《NACA0012翼型Gurney襟翼增升特性及其机理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风洞和水槽中通过测压、流动显示和PIV等多种实验手段,系统地研究了NACA0012翼型Gurney襟翼增升特性,深入研究了安装角、安装位置、锯齿形状以及Re数等的综合影响,得到决定其增升特性的主要因素为其有效迎风面积,其最佳应用方式为在中高升力系数情况下以接近90°安装角安装在尾缘处;率先全面揭示了Gurney襟翼增升机理,即交替脱落的卡门涡街改善了翼型尾部的流动和边界层特性,导致翼型总环量增加,升力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全国低跨超声速空气动力学文集(第二卷)》期刊2003-11-01)

李亚臣,王晋军,樊建超,张林[8](2003)在《超临界翼型Gurney襟翼增升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FL 2 1风洞中进行了高速情况下Gurney襟翼对超临界翼型增升实验研究 .0 .5 %C、1 .0 %C、1 .5 %C和 2 .0 %C高度的Gurney襟翼分别使翼型最大升力系数提高了 6.0 %、1 2 .4%、2 1 .7%和 2 2 .3%,其中 ,1 .5 %C高度的Gurney襟翼使翼型获得了 33.2 %的最大升阻比增量 .其增升机理则是由于Gurney襟翼前表面压力增强 ,而其下游底部吸力增加 ,此压力梯度直接导致翼型总环量增加(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6期)

李亚臣,王晋军[9](2002)在《叁角翼Gurney襟翼增升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北航D1风洞中进行了Gurney襟翼对40°叁角翼气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基于根弦长的实验雷诺数Re为250,000。实验采用的Gurney襟翼高度为1%-5%根弦长,侧滑角分别为0°、5°、10°和20°。与不加Gurney襟翼的光滑叁角翼相比,Gurney襟翼在中高升力系数条件下可以提高叁角翼的升阻比,其中尤其以1%弦长Gurney襟翼最为显着;改变侧滑角将削弱Gurney襟翼的增升作用。(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张宏武,江学忠,袁新,叶大均[10](2000)在《二维翼型襟翼增升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风力机的效率 ,缩短桨叶开发周期 ,应用新型 L U隐式格式和改良型高阶 MU SCL TVD格式 ,通过求解可压缩 Reynolds平均的 Navier- Stokes方程和 q- ω低Reynolds数双方程湍流模型 ,数值模拟了 NACA6 32 - 2 15翼型加 45°襟翼及 Gurney襟翼时 ,在 0°到 30°攻角范围内的流动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得到的压力因数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计算得到的翼型升力因数与实验值整体一致。对带 Gurney襟翼的翼型 ,在计算中采用了一种近似的边界条件处理方法以简化网格生成。通过对大攻角工况下襟翼附近的分离流场进行分析 ,解释了翼型加襟翼能够增加升阻比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11期)

襟翼增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在二元翼型风洞中进行测力实验,研究了不同高度Gurney襟翼对超临界翼型气动力和力矩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亚声速条件下,Gurney襟翼同样可以明显增加翼型的升力系数,使整个升力曲线向上平移,并使翼型低头力矩增加。高度为翼型弦长0.5%的Gurney襟翼可以带来超临界翼型的最大升阻比。同Gur-ney襟翼对NACA 0012翼型气动特性改变的对比表明,其在超临界翼型上带来的升力系数增量要大于在NACA0012翼型上的效果,但是带来的低头力矩增量较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襟翼增升论文参考文献

[1].李荣鑫,朱晓军,章越超.Gurney襟翼增升效应数值模拟[J].教练机.2018

[2].张攀峰,陈迎春,左林玄,王晋军.超临界翼型Gurney襟翼增升技术实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0

[3].余鹏.为中华科技添光彩——记“全缝襟翼增升技术”发明者朱上翔博士[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9

[4].包能胜,蔡佳炜,倪维斗,叶枝全.小型水平轴风力机襟翼增升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8

[5].苏明军,李文华.风力机二维翼型Gurney襟翼增升的数值模拟[J].可再生能源.2007

[6].王晋军,蔡泽明,刘铁中,李亚臣.Gurney襟翼增升技术在叁翼面布局飞机模型上应用的实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06

[7].李亚臣,王晋军.NACA0012翼型Gurney襟翼增升特性及其机理实验研究[C].全国低跨超声速空气动力学文集(第二卷).2003

[8].李亚臣,王晋军,樊建超,张林.超临界翼型Gurney襟翼增升实验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

[9].李亚臣,王晋军.叁角翼Gurney襟翼增升实验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2

[10].张宏武,江学忠,袁新,叶大均.二维翼型襟翼增升的数值模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标签:;  ;  ;  ;  

襟翼增升论文-李荣鑫,朱晓军,章越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