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心血管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陈旭红(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二区河南焦作454002)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了心血管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选取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介入诊疗术患者50例,男24例,女26例,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患者护理后的生活情况明显好于护理后,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介入诊疗术术后往往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容易出现出血的并发症,如果治疗及时、术后护理得当的话,一般不会影响以后的正常生活,明显延长患者的寿命。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术并发症护理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以中老年患者的急性发病居多,多因心血管破裂出血或形成血栓引起损伤症状,致残率较高,常表现为:心悸、乏力、高血压、疲劳等多种政治。严重的会导致心脏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采用的心血管介入诊疗术对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效果显著,但是容易出现血管并发症,导致术后出血现象严重,本文重点分析研究了心血管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介入诊疗术患者50例,男24例,女26例,进行了临床研究。患者年龄在52—63岁之间,平均年龄58.38±0.61岁。患者的情况:冠心病患者21例(42.0%),心绞痛患者13例(26.0%),心肌梗塞患者13例(26.0%)。治疗方法主要是在股动脉(或者挠动脉)插入导管至主动脉根部,选择性地将导管送入左、右冠状动脉开口、注射造影剂而在X线透视下显示冠状动脉形态特点,然后进行介入治疗。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虽然病房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已对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患者对手术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手术过程及配合方法仍有疑问,访视者详细给患者提供相关信息,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介入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手术中配合默契,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在进行术前准备的过程中,如进行抽血、血型、出凝血时间、生化检查,手术区的皮肤准备、碘剂以及一些抗生素的过敏试验,都应向患者做详细、耐心的解释工作,详细说明作用及目的,并做到操作熟练、规范,以取得患者的信任。

1.2.2密切关注

密切观察病情,早发现、早治疗。对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高危因素患者,如手术大、手术时间长、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其早期症状及体征,以便早期发现并及时给予治疗,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严密观察有无皮肤出血点、紫癜、瘀斑、牙龈出血、鼻衄、咯血、血尿、黑便、月经量增多等出血倾向。如果出现出血倾向应立即检查PT及INR,根据检验结果减少华法令用量,或应用维生素K治疗。

1.2.3局部护理

局部压迫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对右侧胸部出现的局部肿胀,可使用沙袋进行局部压迫。手臂肿胀面积较大者,可采用绷带加压包扎,外敷冰袋,抬高患肢,制动6~7h;关键是早发现,早压迫。有报道透视下在出血部位人工压迫5~10min,常能使出血停止。情况严重可以采用适当地药物,例如欣维宁与肝素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梗,也适用于冠脉缺血综合征患者进行冠脉血管成形术或冠脉内斑块切除术,以预防与经治冠脉突然闭塞有关的心脏缺血并发症。如果患者肿胀严重要用适当地镇痛药物。

1.2.4抗凝护理

术后出血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使用了抗凝药物的原因,因此要重视抗凝治疗期间的护理,肝素用量的个体差异很大,其用量需根据临床观察和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来调节。静滴肝素时,采用输液泵或微量泵,以保证液体匀速滴入,从而维持血液中相对恒定的低凝状态。由于病人体位或肢体的变动,输入速度变化很大,应密切观察、严防输液速度过快而引起出血的副作用。护理过程中要定期抽取血标本,根据情况随时监测。复查PT及INR来调整抗凝药的使用剂量。

1.3随访

本次研究的全部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1年,平均随访时间为6.23±0.56月。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了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对比资料用具体数值和百分比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术后护理之后,对50例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和健康情况调查分析(SF-36)进行了研究分析。详细情况如下表。

表患者ADL和SF-36情况

从上表之中可以看出,患者护理后的生活情况明显好于护理后,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血管介入诊疗是心血管疾病治疗学上的一次革命,冠心病介入治疗极大地改善了冠心病人的治疗效果,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介入心脏病学领域最基础、应用最广泛的技术,目前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由于溶栓、抗凝药物的副作用是容易引起身体某个部位及脏器的出血,所以,要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时间、剂量、给药途径。用药期间尽量避免一些有创伤性检查,出血、皮下血肿、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静脉血栓等是PCI常见的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因此在术后血管护理的过程中要重视抗凝药物应用情况观察,PT及INR是抗凝治疗的监测指标,采血量的多少和加入抗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检验的结果,一旦造成误差将直接影响到临床药物的调整,造成抗凝过度或用药量不足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因此本次护理过程中极为重视采血情况的护理,要保证采血过程的血管护理,已经血液标本的送检,要缩短时间保证结果的稳定。本次研究通过过不同心血管症状的50例患者进行了血管的相关护理,从表之中就可以看出护理之后患者的情况取得了显著效果,病人的术后血管恢复情况有所提高,自然也就提升了生活质量,减少了病情的恶化。对于心血管介入治疗来讲,其优势作用十分明显,但是更适合病情初期或急性病的患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做出全面的术前控制,依靠术前护理向患者介绍血管护理的相关知识,使得患者能够在术后进行多方面的注意,而且术前护理也避免了术后护理提醒为患者带来的“不耐烦”的心理影响。总之,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术后能够提高心肌和运动肌肉的效率,减少心肌耗氧量,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不适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但是术后往往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容易出现出血的并发症,如果治疗及时、术后护理得当的话,一般不会影响以后的正常生活,明显延长患者的寿命。

参考文献

[1]李文霞.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广东医学,2010,(S1).

[2]李月芹.改良止血方法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17).

[3]邱小芩.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入院72h内舒适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9,(21).

[4]王肖群.经桡动脉行PCI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23).

[5]时昆.157例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01).

标签:;  ;  ;  

心血管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