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的中医研究进展

血脂异常的中医研究进展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通过近年来古今学者对血脂异常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等方面的总结归纳,为进一步研究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血脂异常;中医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Abstract:ThroughancientandmodernscholarsofdyslipidemiadiseaseinrecentyearsEtiologyandpathogenesisof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methodofsummarizing,providetheoreticalbasisforfurtherresearchandtreatmentofthedisease.

Keywords:Dyslipidemia;developmentinthetcmstudy;Literaturereview

血脂异常是指血浆脂蛋白紊乱血症,是脂质代谢障碍的表现,属于代谢性疾病。本病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并成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对中医药的研究寻找出安全、可靠、有效的降脂疗法和药物非常重要。现将近年来中医对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概括讨论如下。

1、病名

血脂异常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在《内经》中已有“油脂”、“脂者”等记载,提出了“膏”、“脂”的概念。《灵枢·卫气失常》曰:“脂者,其血清,气滑少”;《素问·通评虚实论》曰:“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均与本病相关。王氏[1]认为本病病位在脉,脉主血,脉中之血不洁,故把本病归为“污血”。彭氏[2]依据古今学者的大量临床研究发现血脂异常见于肥胖、积聚、脉痹、湿热、痰瘀、消渴、痹证、眩晕、中风等病证中。

2、病因病机

本病以肝脾肾功能失调为本,与心相关。其标为痰浊、瘀血。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位在脉,其诱因为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情志不遂、起居失常、年老体衰等。《素问·通评虚实论》曰:“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膏梁之疾也。”表明嗜食肥甘可诱发本病。情志不调、肝郁乘脾、运化失常而为病。起居失常、年老体衰、而致脏腑虚损、功能失调而致痰、瘀、浊、湿凝滞不化而诱发本病。

2.1脾失健运

《灵枢·五癃津液别》曰:“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指出膏脂的生化依赖脾的转运。朱氏等[3]认为脾胃运化失常、精微物质不得输布周身、血脉不通、痰浊内聚、诱发本病。张志聪曰:“中焦之气,蒸津化液,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脂,余于内则膏脂丰满。”说明了膏脂的生化在于脾的散精。

2.2肾气不足

张氏等[4]从遗传方向研究血脂异常的形成,得出血脂异常与遗传学密切相关,肾为先天之本,说明肾与血脂异常有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人至中年肾气渐衰、水湿停聚化痰,痰浊日久,气血不畅而发病。

2.3肝失疏泄

张氏[5]提出肝失疏泄直接影响脂质的生成和输布,气血运行受阻,久则痰瘀互结。肝传脾,致脾胃运化失常。又因“乙癸同源”,两脏之阴精相互为用,两脏之相火相互影响,故而影响肾脏。

2.4心阳不振

《丹溪心法》指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情郁,诸病生焉。”故王氏等[6]认为本病主要是气血运行受阻,心阳振奋对本病的发病起到重要作用。

2.5痰瘀互结

《诸病源候论·诸痰候》云:“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杨氏[7]等认为痰瘀互结为本病病机。《景岳全书》云:“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云所化,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营卫充,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气血即成痰浊”。可见痰浊是本病的病机。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提出:“血积日久,亦能化为痰水。”表明痰瘀互为因果,共为致病因素。

3、辨证分型

目前大多数文献和研究将血脂异常分为五型,即痰浊阻滞、肝肾阴虚、阴虚阳亢、脾肾阳虚、气滞血瘀[8]。王权[9]将血脂异常辩证分型为脾虚痰浊、气滞血瘀、痰滞瘀阻、气虚血瘀和肝肾阴虚五个证型。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中医本病分为:痰浊湿阻、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阴虚阳亢、气滞血瘀。

4、治疗方法

4.1辨证施治

本病治疗应以肝脾肾为本,以痰浊、瘀血为标,标本同治。通过调和脏腑之间的关系,补益脏腑的虚损,改善血液运行,使气血调和,从而达到降脂的功效。

4.1.1健脾利湿

杨氏等[11]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给与健脾降脂方,对照组给与血脂康。观察TC、TG、HDL-C、LDL-C等指标的变化予以分析。根据疗效判定标准,得出健脾降脂方的疗效明显高于血脂康。毛氏[12]等通过临床观察,采用自拟清脂汤:陈皮、半夏、枳实、竹茹、甘草、党参、茯苓、白术、泽泻、石菖蒲;通过中医症候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自拟清脂汤可以有效的改善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从而论证了健脾利湿法治疗本病的可行性。

4.1.2补肾填精

郑氏[13]根据研究证实补肾调脂汤能通过滋补肾精,增强机体的气化功能,促进津液代谢,扶正祛邪,标本同治,从而达到降脂之功。郭氏等[14]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治疗组给与丹七降脂汤、对照组给与脂必妥,发现丹七降脂汤治疗血脂异常的疗效确切。补肾降脂丸[15]通过补肾填精,加快脂蛋白的代谢,达到降脂的功效。

4.1.3疏理行气

杨氏[16]经过临床观察,发现治疗前后血脂相关指标及中医症候均明显好转,柴胡疏肝散加味通过疏肝行气法降脂疗效显著。赵氏[17]自拟理肝清脂汤(柴胡、泽泻、茵陈、首乌、山楂、决明子、黄精、枸杞子、丹参、赤芍、白芍、郁金、厚朴、甘草)与脂必妥对照进行大量的临床观察与统计分析,发现从肝的角度出发,对降脂有效。

4.1.4化痰泄浊、活血化瘀

赵氏[18]根据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首乌泽泻汤(温胆汤加减、加以枳术汤、泽泻汤,佐丹参、川芎)通过化痰泻浊、活血化瘀法能有效的降低血脂。血脂异常的治疗以痰浊、瘀血为标,因此首乌泽泻汤通过调节脂质的代谢来治疗本病,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4.2単味药物治疗

随着科学发展和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发现何首乌、山楂、泽泻、当归、川芎、刺五加叶、葛根、决明子、桑寄生、姜黄、郁金、丹参、黄芪、红花、蒲黄、三七、绞股蓝、枸杞、银杏叶、大黄、益智仁、荷叶等中药具有降脂功效,多以补肾、健脾、疏肝、化瘀、祛痰等为主[19][20][21][22]。

4.3中成药治疗

陈氏[23]将调脂中成药分为:具有健脾利湿功效的健脾降脂颗粒、脂脉康胶囊;具有补肾健脾功效的金水宝胶囊、桑葛降脂丸;具有降脂化浊功效的血脂灵片、脂可清胶囊;具有行气化瘀功效的降脂通络软胶囊、血府逐瘀口服液;具有补益肝肾功效的首乌丸、益肾降脂片;具有益气活血功效的通心络胶囊、脑心通胶囊。

4.4针灸治疗

俞氏[24]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针刺丰隆、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天枢等穴补脾之不足以达到降脂的疗效。王氏[25]通过临床观察得出灸神阙穴具有降脂的功效,其认为艾灸此穴,具有调脾胃、益气养血、补肾气的作用。

5.结语

本病多由饮食不节、肆食肥甘、以致脾胃运化失常,或情志不舒、肝郁化火伤津、炼液为痰,或心阳不振、气血运行不畅,或肾精亏虚、年老体衰、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痰、瘀互结而发病。应进一步加强临床试验与研究,深入探究本病的病因病机,制定完善的诊疗方案,研发中药新药,使其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并确保其有效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亚红,郭维琴.高脂血症中医临床研究述评[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0):71

[2]彭德明.高脂血症的中医病因、病位、病性、病势表述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16):456-458.

[3]朱涛,郭仲之.从“脾主运化”认识高脂血症与痰浊的关系[J].中华综合医学,2002,3(2):159.

[4]张憨,曾昭龙,李晓敏.等.高脂血症患者之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

[5]张金生.高脂血症从肝论治初探[J].新中医,2006,38(11):6-8.

[6]王普艳,秦爱东,陈国权,等.从中医心、肺为主的脏腑整体观论述高脂血症的病机[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10):92-93.

[7]杨俐,陈学忠,尹方.高脂血症痰浊病机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6):539-540.

[8]唐沙玲.高脂血症中医研究进展[J].内科,2008,3(l):129一132.

[9]王权.高脂血症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应用体会[J].贵州中医,2006,30(7):664-665.

[10]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71-174.

[11]杨秀捷,张晨,赵冰.从脾论治高脂血症6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6,25(1):11—13.

[12]毛大鹏,刘汝金,齐有胜,方晓霞.健脾利湿法治疗高脂血症42例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6(10):599-602.

[13]郑爱军.补肾调脂汤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09):646-648.

[14]郭彤,郭姣,何伟,梁颖瑜.丹七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03):204-206.

[15]高红勤,沈逸辛,钱建明.补肾降脂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3):217-218.

[16]杨应战.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高脂血症70例[J].陕西中医,2005,26(7):655—656.

[17]赵宝安,理肝清脂饮治疗高脂血症61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5,21(3):69-70.

[18]赵坤元.“首乌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6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6(10):32-33.

[19]李明.中药降血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4-5.

[20]古丽葛娜.萨吾尔,何义,王晓峰.単味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5,33(1):44-48.

[21]陶波,帅景贤,吴凤莲.荷叶水煎剂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00,(6):55.

[22]陈蓉,李仁茂,陈德记.益智对小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降脂作用[J].现代康复,2001,12(5):49.

[23]陈静,谷志彬.中成药在高脂血症治疗中的合理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21):70-71.

[24]余文全,许祥贵,吴焕淦.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1(03):155-157.

[25]王凤玲,等.灸神阙穴降脂抗衰老作用的研究[J].中国针灸,1996,(9):29-30.

作者简介:陈会君(1978—),女,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内分泌代谢疾病。

通讯作者:胡妮娜?(1978—),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课题(NO.yjscx2016042)

标签:;  ;  ;  

血脂异常的中医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