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过程论文_杜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改革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农地,中国,政策,意识形态,改革开放,过程,源流。

中国改革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杜磊[1](2019)在《关于“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方针确立过程的历史考察——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自中共十一届叁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利用科技资源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便成为中共关注并着力探索的问题。从1978年科学大会提出"科技是生产力"的重要命题,中共围绕如何认识"科技与经济"关系问题进行了持久的争论与探索。以1985年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中共最终确定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战略方针。这一战略方针的制定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仅基本上确立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科技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而且很大程度上确立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通讯》期刊2019年07期)

王宏波,李娟[2](2018)在《论中国改革实践过程的基本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指出:"必须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总结改革经验和改革过程的规律性特点,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和经验,至少蕴含了叁条重要的改革规律:一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协同推进;二是以社会为基点实现市场决定作用和政府调控作用的良性互动;叁是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这叁条基本的改革规律,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来源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夏文斌,杜骞[3](2018)在《中国改革开放是一个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中国改革开放而言,所涉及的区域、人数之广之大,前所未有,如何把握好改革的总体走向和每一个细节,都是非常敏感的问题,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不测甚至颠覆性事件。对此,我们党在应对和处理这一重要问题时,所坚持的基本原则方法,就是依靠人民,向人民要智慧;为了人民,将改革开放的成果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受益。(本文来源于《现代国企研究》期刊2018年21期)

马胜强,蔡维明,柴资贻[4](2018)在《当代中国改革启动的议程设置与政策制定过程——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当代中国的历史实践以及多源流理论的分析,当代中国的改革启动是一个由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及源流耦合而形成的议程设置与政策制定过程。问题源流表现为1978年安徽特大旱灾、落后的农业生产状况及地方的"外流人口",小岗村"大包干"的体制性突破;政策源流表现为作为政策方案的包产到户从地方政府主动的政策试验逐步进入中央政府政策议程的演进过程;政治源流表现为执政党领导层的人事调整及意识形态的变迁。随着政治源流的变化开启了政策之窗,政策企业家联盟通过政策共识实现了改革启动的政策制定,标志着当代中国的改革从地方到全国的顺利启动。(本文来源于《科学社会主义》期刊2018年02期)

鹿梅,Ting-Heng,Chu,鹿力夫[5](2017)在《中国改革开放后(1978~2017年)农地流转政策的演进过程及改革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制度是一直"叁农"问题的根本和核心,农地流转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30多年前的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它以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首次将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归农户家庭,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1978年以后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过程表现为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制度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过渡、演化、形成和完善的四个历史时期的演进过程。与此同时,农地流转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农地流转的萌芽阶段、农地流转缓慢发展阶段、农地流转迅速发展阶段、农地流转大规模迅速发展阶段四个演进阶段。农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非粮化"、耕地抛荒严重等突出问题。最后给出了改革建议。(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7年03期)

李凯[6](2015)在《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思想意识形态的主要阻力及其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重读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探寻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思想意识形态的主要阻力及其对策,依托于邓小平同志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进行深入研读,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历史原因,都应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因此笔者分析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思想意识形态遭遇的阻力,并试图找出相对应的措施,对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5年33期)

张振[7](2012)在《意识形态对公共政策变迁作用的探讨——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政策演变过程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政策变迁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过程,这一过程会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是公共政策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甚至可能主导政策变迁的全过程。在此主要是基于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政策演变过程的宏观反思和探讨,着重分析意识形态因素对中国公共政策变迁机制的影响,从而试图为当前我国公共政策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些有益思考。(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7期)

王秋莉[8](2012)在《论中国改革过程中行政伦理的价值与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和过渡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改革转型过程中,探讨行政伦理的价值和如何构建行政伦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企业导报》期刊2012年02期)

赵婉辰[9](2011)在《关于中国改革过程中应对市场体制的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本文来源于《职业技术》期刊2011年08期)

肖卫[10](2010)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收入差距研究——基于中国改革30年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分工演进和交易效率构建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模型,并运用中国改革30年的经验检验理论分析的结论,本文认为:交易效率与专业化水平提高推进了工业化、城市化,城市化和工业化倾向的发展战略导致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优先发展工业、劳动力流动限制等工业化、城市化倾向的政治因素在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本文来源于《产经评论》期刊2010年03期)

中国改革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习近平指出:"必须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总结改革经验和改革过程的规律性特点,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和经验,至少蕴含了叁条重要的改革规律:一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协同推进;二是以社会为基点实现市场决定作用和政府调控作用的良性互动;叁是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这叁条基本的改革规律,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改革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杜磊.关于“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方针确立过程的历史考察——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讨论[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

[2].王宏波,李娟.论中国改革实践过程的基本规律[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8

[3].夏文斌,杜骞.中国改革开放是一个学习和借鉴的过程[J].现代国企研究.2018

[4].马胜强,蔡维明,柴资贻.当代中国改革启动的议程设置与政策制定过程——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8

[5].鹿梅,Ting-Heng,Chu,鹿力夫.中国改革开放后(1978~2017年)农地流转政策的演进过程及改革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

[6].李凯.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思想意识形态的主要阻力及其对策[J].法制博览.2015

[7].张振.意识形态对公共政策变迁作用的探讨——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政策演变过程的反思[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

[8].王秋莉.论中国改革过程中行政伦理的价值与构建[J].企业导报.2012

[9].赵婉辰.关于中国改革过程中应对市场体制的调整[J].职业技术.2011

[10].肖卫.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收入差距研究——基于中国改革30年的实证分析[J].产经评论.2010

论文知识图

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承担省部级以上人文社...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承担省部级以上人文社...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承担省部级以上人文社...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承担省部级以上人文社...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承担省部级以上人文社...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承担省部级以上人文社...

标签:;  ;  ;  ;  ;  ;  ;  

中国改革过程论文_杜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