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肝纤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肝纤维化,肝硬化,干扰素,乙型肝炎,动力学,药疗法,胶原酶。
抗肝纤方论文文献综述
白玲玲[1](2018)在《抗肝纤方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抗肝纤方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肝纤方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结果治疗8周后,试验组门静脉内径小于对照组,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肝纤方对于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善明显,适合在临床上推广。(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8年05期)
李龙华,江一平[2](2015)在《抗肝纤方对早期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抗肝纤方对早期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5月,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抗纤方治疗,对照组使用盐酸普萘洛尔配合大黄蟅虫胶囊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血流量(SVF)、门静脉血流量(PVF)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中HA、PCⅢ、LN、CⅣ值,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降低DPV、DSV、PVF值,且治疗组的SVF值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SV、PVF、SV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肝纤方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肝纤维化病情,且可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5年12期)
陈星宇[3](2007)在《抗肝纤方治疗早中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自拟抗肝纤方治疗早中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观察,寻找治疗早中期乙肝肝纤维化的有效方法。方法:治疗组46例患者服用抗肝纤方汤剂,1剂/d,水煎服。对照组口服一般护肝药。结果:抗肝纤方治疗后血清透明质酸酶(HA)、层粘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PC-Ⅲ)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1)。治疗后肝脾影像学明显好转,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但无显着差异。结论:抗肝纤方对早中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降低门脉压、缩小肿大之脾脏;同时有护肝和改善症状与体征之功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本文来源于《华夏医学》期刊2007年02期)
赖志伟[4](2006)在《抗肝纤方联合γ-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抗肝纤方联合γ-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采用一般护肝治疗;治疗1组40例,采用γ-干扰素治疗;治疗2组40例,采用抗肝纤方加γ-干扰素治疗。主要观察治疗前后影像学指标及肝纤维化标志物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IIIP)、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和肝纤维化程度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1、2组脾脏厚度恢复正常,门静脉内径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 (P<0.05);其中治疗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1、2组肝纤维化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2组HA、PIIIP与治疗1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炎症分级、炎症计分、肝纤维化分期及肝纤维化计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2组与治疗1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中药复方抗肝纤方可能具有更好的抗肝纤维化功效。(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06年05期)
赖志伟[5](2005)在《γ-干扰素联合中药复方抗肝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γ-干扰素联合中药复方抗肝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叁组:对照组、γ-干扰素组和抗肝纤方+γ-干扰素组。观察叁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蛋白(LN)、影像学指标变化,部分病人治疗前后接受肝脏穿刺检查,肝组织纤维化评分用半定量评分系统(SSS)。结果:治疗前后抗肝纤方+γ-干扰素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Ⅳ、LN)与γ-干扰素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组(包括γ-干扰素组和抗肝纤方+γ-干扰素组)的影像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内部的改变元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肝脏组织学改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抗肝纤方+γ-干扰素组的改善较γ-干扰素组更明显(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中药复方抗肝纤方可能具有更好的抗肝纤维化等功效,可以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抗肝纤维化一种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5-09-01)
孔祥廉,林棉,李亮,缪英年[6](2005)在《抗肝纤方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以中药抗肝纤方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8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抗肝纤方组,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所有大鼠皮下注射40%CCl4花生油溶液,每隔3天1次,共12周。空白组予以等量的花生油皮下注射。从造模第4周起,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试验结束后采集血清、肝脏组织标本,检测血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b(白蛋白)、Glo(球蛋白),PCⅢ(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Ⅳ-Co),LN(层连蛋白),HA(透明质酸),观察肝组织学改变。结果:抗肝纤方组、秋水仙碱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病变较模型组轻(P<0.05),血清ALT、AST、Glo、PCⅢ、Ⅳ-Co、LN、HA亦较模型组低(P<0.01),而Alb水平高于模型组,抗肝纤方组疗效显着优于秋水仙碱组(P<0.05)。结论:抗肝纤方对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具有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抑制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减轻肝组织学病变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学刊》期刊2005年07期)
蒋苏贞,江一平[7](2004)在《抗肝纤方对大鼠肝纤维化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通过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研究抗肝纤方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制备肝纤维化模型 ,以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 ,采用光镜观察组织学改变并测定血清谷丙氨酸转移酶 (ALT)、谷草氨酸转移酶 (AST)、白蛋白 (ALB)、球蛋白 (GLB)、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III型前胶原 (PCIII)、和IV型胶原(IV C) ,以反映肝细胞损伤及肝纤维化的程度。结果 :抗肝纤方能显着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HA、LN、PCIII、IV C的水平 ,升高ALB。病理组织学检查亦表明 ,抗肝纤方能明显减轻实验大鼠肝脏纤维化程度。结论 :抗肝纤方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预防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杨彦芳,刘成海,王绵之,王煦[8](2000)在《王氏抗肝纤方治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王氏抗肝纤方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肝纤维化模型,从组织学改变观察王氏抗肝纤方的疗效,以γ干扰素及膈下退瘀汤作为对照组。结果:王氏抗肝纤方对肝歼堆化大鼠能显着降低血清ALT、AST及肝组织Hyp含重,减少肝组织中ColⅠ、ColⅣ的沉积和a-SMA的表达,提高肝组织间质胶原酶活性。其作用同γ干扰素而明显优于膈下逐瘀汤。结论:王氏抗肝纤方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能抑制胶原纤维的形成,并通过提高肝组织间质胶原酶活性而促进胶原的降解。(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期刊2000年03期)
张亚兵,曾浩,王东华,王江[9](2000)在《抗肝纤方治疗肝炎后肝纤维化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抗肝纤方治疗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变的效果。方法 :选择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 78例 ,随机分为中药组、对照组 ,观察治疗前后及两组间临床症状、肝功能、脾厚径、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 (HA)、 型前胶原 (PC )、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β1)的变化。结果 :中药组治疗前后症状、肝功能、 HA、 PC 、 TGF-β1变化有显着性差异 (P<0 .0 5) ;两组间治疗后症状、肝功能、脾厚径、门静脉主干内径、HA、PC 、TGF- β1的变化有显着性差异 (P<0 .0 5~ 0 .0 1 )(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杂志》期刊2000年04期)
抗肝纤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抗肝纤方对早期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5月,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抗纤方治疗,对照组使用盐酸普萘洛尔配合大黄蟅虫胶囊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血流量(SVF)、门静脉血流量(PVF)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中HA、PCⅢ、LN、CⅣ值,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降低DPV、DSV、PVF值,且治疗组的SVF值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SV、PVF、SV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肝纤方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肝纤维化病情,且可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肝纤方论文参考文献
[1].白玲玲.抗肝纤方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
[2].李龙华,江一平.抗肝纤方对早期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
[3].陈星宇.抗肝纤方治疗早中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研究[J].华夏医学.2007
[4].赖志伟.抗肝纤方联合γ-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6
[5].赖志伟.γ-干扰素联合中药复方抗肝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C].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5
[6].孔祥廉,林棉,李亮,缪英年.抗肝纤方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
[7].蒋苏贞,江一平.抗肝纤方对大鼠肝纤维化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
[8].杨彦芳,刘成海,王绵之,王煦.王氏抗肝纤方治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0
[9].张亚兵,曾浩,王东华,王江.抗肝纤方治疗肝炎后肝纤维化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