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路间距转换装置。所述光路间距转换装置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的两端设有第一光耦合端和第二光耦合端,还包括设于第一光耦合端和第二光耦合端之间且与两者对应连接的光波导阵列,所述第一光耦合端相邻两个光波导的端口间距大于第二光耦合端相邻两个光波导的端口间距,且每一所述光波导的宽度为10um,高度为8um。本实用新型的光路间距转换装置能实现光模块中不同光路间距的转换,使大面积光源与小面积光源的耦合端口完成对接,保证光信号的正常传输,且光波导的尺寸设计使光路间距转换装置的整体传输损耗小,在0.2~0.3dB量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光路间距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的两端设有第一光耦合端和第二光耦合端,还包括设于第一光耦合端和第二光耦合端之间且与两者对应连接的光波导阵列,所述第一光耦合端相邻两个光波导的端口间距大于第二光耦合端相邻两个光波导的端口间距,且每一所述光波导的宽度为10um,高度为8um。
设计方案
1.一种光路间距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的两端设有第一光耦合端和第二光耦合端,还包括设于第一光耦合端和第二光耦合端之间且与两者对应连接的光波导阵列,所述第一光耦合端相邻两个光波导的端口间距大于第二光耦合端相邻两个光波导的端口间距,且每一所述光波导的宽度为10um,高度为8u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间距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光波导位于第一光耦合端和第二光耦合端的部分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路间距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光波导位于第一光耦合端和第二光耦合端以外的部分呈曲线,且每一所述光波导位于第一光耦合端和第二光耦合端的直线部分与其位于第一光耦合端和第二光耦合端以外的曲线部分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间距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长度为2.5~3mm,宽度为2~4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光路间距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间距转换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一光耦合端和\/或第二光耦合端的端部的光路转折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路间距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转折机构包括与基体底部端面成锐角α的折光棱镜、发射镜、折射镜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路间距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α为4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间距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波导阵列的每一所述光波导与基体底部端面距离为23u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路间距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光模块是实现光电转换的器件,它的作用在于在发送端将电信号转变成光信号,再通过光纤进行传送,到了接收端再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在100G\/400G高速光模块的应用中,存在光路不匹配的问题,大面积光源与小面积光源的耦合端口无法对接,影响光信号的正常传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光路间距转换装置,克服现有的光模块中光路间距不匹配,大面积光源与小面积光源的耦合端口无法对接,影响光信号的正常传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路间距转换装置,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的两端设有第一光耦合端和第二光耦合端,还包括设于第一光耦合端和第二光耦合端之间且与两者对应连接的光波导阵列,所述第一光耦合端相邻两个光波导的端口间距大于第二光耦合端相邻两个光波导的端口间距,且每一所述光波导的宽度为10um,高度为8um。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相邻两个所述光波导位于第一光耦合端和第二光耦合端的部分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每一所述光波导位于第一光耦合端和第二光耦合端以外的部分呈曲线,且每一所述光波导位于第一光耦合端和第二光耦合端的直线部分与其位于第一光耦合端和第二光耦合端以外的曲线部分相切。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基体的长度为2.5~3mm,宽度为2~4mm。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光路间距转换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一光耦合端和\/或第二光耦合端的端部的光路转折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光路转折机构包括与基体底部端面成锐角α的折光棱镜、发射镜、折射镜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锐角α为41°。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光波导阵列的每一所述光波导与基体底部端面距离为23u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基体的两端设置第一光耦合端和第二光耦合端,设于第一光耦合端和第二光耦合端之间且与该两者对应连接的光波导阵列,且所述第一光耦合端相邻两个光波导的端口间距大于第二光耦合端相邻两个光波导的端口间距,每一所述光波导的宽度为10um,高度为8um,实现光模块中不同光路间距的转换,使大面积光源与小面积光源的耦合端口完成对接,保证光信号的正常传输,且光波导的尺寸设计使光路间距转换装置的整体传输损耗小,在0.2~0.3dB量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光路间距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光路间距转换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路间距转换装置的优选实施例。
所述光路间距转换装置包括基体10,所述基体10的两端设有第一光耦合端20和第二光耦合端30,还包括设于第一光耦合端20和第二光耦合端30之间且与两者对应连接的光波导阵列,所述第一光耦合端20相邻两个光波导40的端口间距大于第二光耦合端30相邻两个光波导40的端口间距,且每一所述光波导40的宽度为10um,高度为8um。
通过在基体10的两端设置第一光耦合端20和第二光耦合端30,在第一光耦合端20和第二光耦合端30之间设置与该两者对应连接的光波导阵列,且所述第一光耦合端20相邻两个光波导40的端口间距大于第二光耦合端30相邻两个光波导40的端口间距,每一所述光波导40的宽度为10um,高度为8um,实现光模块中不同光路间距的转换,使大面积光源与小面积光源的耦合端口完成对接,保证光信号的正常传输,且光波导40的尺寸设计使光路间距转换装置的整体传输损耗小,在0.2~0.3dB量级。
具体地,第一光耦合端20中相邻两个光波导40的端口间距为500um,第二光耦合端30中相邻两个光波导40的端口间距为250u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光耦合端20和第二光耦合端30中相邻两个光波导40的端口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光波导40位于第一光耦合端20和第二光耦合端30的部分相互平行,即相邻光波导40位于第一光耦合端20部分的延伸方向一致,位于第二光耦合端30部分的延伸方向一致,有利于提高第一光耦合端20和第二光耦合端30的光耦合率。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光波导40位于第一光耦合端20和第二光耦合端30以外的部分呈曲线,且每一所述光波导40位于第一光耦合端20和第二光耦合端30的直线部分与其位于第一光耦合端20和第二光耦合端30以外的曲线部分相切。光波导40的直线部分和曲线部分相切,避免在光路间距转换装置中光信号传输过程中光波导40的直线部分和曲线部分对接处出现溢光,从而提高光耦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体10的长度为2.5~3mm,宽度为2~4mm。以及,所述基体10的高度为1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路间距转换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一光耦合端20和\/或第二光耦合端30的端部的光路转折机构。光路转折机构能实现光路的转折。光路间距转换装置集成了光路间距转换和光路转折的功能,使光模块的设计更紧凑,成本更低。
其中,所述光路转折机构包括与基体10底部端面成锐角α的折光棱镜50、发射镜、折射镜中的一种。所述光路转折机构可以是与基体10底部端面成锐角α的折光棱镜50、反射镜或折射镜,用于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光路转折机构包括与基体10底部端面成锐角α的折光棱镜50,当光由第一光耦合端20进入光波导阵列,从第二光耦合端30射出时,通过折光棱镜50的折射作用,实现光路的转折。光路转折机构设于第一光耦合端20和第二光耦合端30的原理是相同的,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在第一光耦合端20和、或第二光耦合端30设置折光棱镜50,可实现光路间距转换和光路转折在光路间距转换装置中同时实现,且结构紧凑。
具体地,所述折光棱镜50与基体10底部端面的夹角锐角α为41°。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波导阵列的每一所述光波导40与基体10底部端面距离为23um。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10923.5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373173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G02B 6/24
专利分类号:G02B6/24;G02B6/34
范畴分类:30A;
申请人:昂纳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昂纳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翠景路35号
发明人:宁宇;罗小兵;王衍勇;梁雪峰
第一发明人:宁宇
当前权利人:昂纳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琳
代理机构:44360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道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