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属于机械配件领域。包括呈圆环状的转动连接端,转动连接端的一端贴合行程盘,转动连接端的另一端贴合锁紧螺栓头部,转动连接端的外壁上具有至少一个润滑块,润滑块内具有润滑介质,润滑块上具有润滑口一和润滑口二,润滑口一朝向行程盘,润滑口二朝向锁紧螺栓,润滑块内的润滑介质能够流出并作用转动连接端与锁紧螺栓接触处以及转动连接端与行程盘接触处。本针杆连杆有利于解决针杆连杆两端的润滑问题,减少部件磨损。
主设计要求
1.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包括呈圆环状的转动连接端,所述转动连接端的一端贴合行程盘,所述转动连接端的另一端贴合锁紧螺栓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端的外壁上具有至少一个润滑块,所述润滑块内具有润滑介质,所述润滑块上具有润滑口一和润滑口二,所述润滑口一朝向所述行程盘,所述润滑口二朝向所述锁紧螺栓,所述润滑块内的润滑介质能够流出并作用转动连接端与锁紧螺栓接触处以及转动连接端与行程盘接触处。
设计方案
1.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包括呈圆环状的转动连接端,所述转动连接端的一端贴合行程盘,所述转动连接端的另一端贴合锁紧螺栓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端的外壁上具有至少一个润滑块,所述润滑块内具有润滑介质,所述润滑块上具有润滑口一和润滑口二,所述润滑口一朝向所述行程盘,所述润滑口二朝向所述锁紧螺栓,所述润滑块内的润滑介质能够流出并作用转动连接端与锁紧螺栓接触处以及转动连接端与行程盘接触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块呈圆筒状,所述润滑块的内孔包括孔道一和孔道二,所述孔道一和孔道二的内端相通,所述孔道一的外端为润滑口一,所述孔道二的外端为润滑口二,所述孔道一和孔道二外端向润滑块内孔中部呈斜向上轨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块内孔呈Λ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块的两端均穿出所述转动连接端的两端,所述润滑块的两端穿出部位分别是贴合部一和贴合部二,所述贴合部一的端面贴合在锁紧螺栓的头部,所述贴合部二的端面贴合在行程盘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一和贴合部二的端面经过抛光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其特征在于,当针杆连杆竖立设置且转动连接端朝上时,具有一个位于所述转动连接端正上方外壁的所述润滑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块的数量为三个,且这三个润滑块呈三角状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条所述的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介质为润滑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介质浸润在一根呈圆柱状的棉线内,所述棉线塞紧于所述润滑块的内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条所述的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块与所述转动连接端为一体式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配件领域,涉及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
背景技术
针杆连杆是挑线杆组件中的组成部件,针杆连杆的一端为套设端,套设端呈圆环状且内置铜套,在套筒内插接有连接柱,连接柱箍紧在针杆外,针杆连杆的另一端为呈圆环状的转动连接端,转动连接端和套设端之间通过直杆相连,且通常情况下转动连接端的内径大于套设端的内径,转动连接端的内壁紧配合有轴承,轴承的外壁紧配合在转动连接端内壁,轴承的内壁紧配合在曲柄上,转动连接端的一端面通过曲柄限位,转动连接端的另一端面通过锁紧螺栓的头部实现限位,由于转动连接端的两端面分别与曲柄和锁紧螺栓头部抵靠,因此润滑问题不得不考虑,在现有技术中,如说明书附图图2所示,说明书附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曲柄的结构示意图,可得出曲柄一般包括柄体、行程盘和连接座,当针杆连杆的转动连接端连接于连接座处时,转动连接端的一端面与行程盘接触,接触部仅仅依靠行程盘上凸出的光滑的接触沿,而接触沿与针杆连杆的转动连接端之间并没有额外的润滑,容易导致针杆连杆的转动连接端转动磨损大。
如本申请人在2009年6月16日申请的一项名称为挑线杆组件的实用新型专利,记载了一种挑线杆组件,是在挑线杆的一端铰接有挑线曲轴,挑线曲轴的另一端与针杆连杆铰接,针杆连杆的另一端的轴孔内设置有轴套,挑线杆的的中部轴孔内铰接有连接角度调节连杆,连接角度调节连杆的外端部铰接有铰接轴,挑线杆的中部向外延设有L形杆,L形杆的外端部设置有过线孔。结合说明书附图图1可知,针杆连杆30的结构与上述内容一致,存在上述内容记载的润滑问题,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实现针杆连杆转动连接端两端润滑功能的结构是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本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有利于解决针杆连杆两端的润滑问题,减少部件磨损,解决了目前针杆连杆上转动连接端两端缺乏润滑、容易磨损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包括呈圆环状的转动连接端,所述转动连接端的一端贴合行程盘,所述转动连接端的另一端贴合锁紧螺栓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端的外壁上具有至少一个润滑块,所述润滑块内具有润滑介质,所述润滑块上具有润滑口一和润滑口二,所述润滑口一朝向所述行程盘,所述润滑口二朝向所述锁紧螺栓,所述润滑块内的润滑介质能够流出并作用转动连接端与锁紧螺栓接触处以及转动连接端与行程盘接触处。本针杆连杆具有转动连接端和套设端,转动连接端准确来说应当称为转动连接部,与现有技术中相同的是转动连接端的两端分别与锁紧螺栓和行程盘接触,润滑介质用于润滑转动连接端与锁紧螺栓接触处以及转动连接端与行程盘接触处。润滑口一朝向行程盘的意思是润滑口一流出的润滑介质能够流入行程盘和转动连接端之间的接触处,润滑口二朝向锁紧螺栓的意思是润滑口二流出的润滑介质能够流入锁紧螺栓和转动连接端之间的接触处。在针杆连杆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转动连接端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且转动连接端始终位于套设端的上方,在转动连接端的运动过程中,润滑介质会从润滑口一和润滑口二流出进行润滑作用,本针杆连杆实现了双向的润滑,能够极大程度减少磨损。
上述的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中,所述润滑块呈圆筒状,所述润滑块的内孔包括孔道一和孔道二,所述孔道一和孔道二的内端相通,所述孔道一的外端为润滑口一,所述孔道二的外端为润滑口二,所述孔道一和孔道二外端向润滑块内孔中部呈斜向上轨迹。该种结构的润滑块内孔能够使润滑介质单受重力情况下也能够从润滑口一和润滑口二流出,总体来说,是为了让润滑介质更好的流出。
上述的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中,所述润滑块内孔呈Λ状。孔道一和孔道二的横截面均呈圆形,孔道一和孔道二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上述的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中,所述润滑块的两端均穿出所述转动连接端的两端,所述润滑块的两端穿出部位分别是贴合部一和贴合部二,所述贴合部一的端面贴合在锁紧螺栓的头部,所述贴合部二的端面贴合在行程盘上。这里的转动连接端指的是转动连接端的本体,并不是包含的润滑块的转动连接端,润滑块的两端分别向两端延长,形成了贴合部一和贴合部二,因此润滑块的长度大于转动连接端本体的长度,一般情况下贴合部一和贴合部二的长度相同。润滑口一即是贴合部一的端面端口,润滑口二即是贴合部二的端面端口,当贴合部一的端面贴合在锁紧螺栓的头部内面时,转动连接端发生转动后,贴合部一的端面与锁紧螺栓头部接触并发生转动,此时润滑介质从贴合部一的端口即润滑口一流出不断的对接触部位进行润滑。当贴合部二的端面贴合在行程盘上时,转动连接端发生转动后,贴合部二的端面与行程盘上的凸出环沿接触并发生转动,此时润滑介质从贴合二的端口即润滑口二流出不断的对接触部位进行润滑。此外,通过贴合部一和贴合部二与锁紧螺母和行程盘的贴合实现了从面面接触转变为点面接触,通过减少接触面积来减少动摩擦力。
上述的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中,所述贴合部一和贴合部二的端面经过抛光处理。贴合部一和贴合部二的端面经过抛光处理后光滑度高,起到减少摩擦力的作用。
上述的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中,当针杆连杆竖立设置且转动连接端朝上时,具有一个位于所述转动连接端正上方外壁的所述润滑块。即针杆连杆处于竖立垂直状态时,转动连接端正上方外壁上具有一个润滑块,至少能够保证该润滑块上的润滑介质有效流出实现润滑。
上述的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中,所述润滑块的数量为三个,且这三个润滑块呈三角状分布。转动连接端运动时会发生整体的圆周运动和自身的旋转圆周运动。因此转动连接端处于不同的位置时这三个润滑块的分布也不同,设置多个润滑块是一是为了增加润滑介质的流出量,二是当转动连接端处于不同的位置时,处于不同位置的润滑块能够具有选择性的增加润滑介质的流出量,简单来说就是由于润滑块内孔的形状导致润滑块处于不同位置时润滑介质流出量不同,因此多个润滑块的设置能够在不同位置提供更多的润滑油流出通道。
上述的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中,三个所述润滑块呈等腰三角形分布。
上述的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中,所述润滑介质为润滑油。这里所指的润滑油一般为白油。
上述的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中,所述润滑介质浸润在一根呈圆柱状的棉线内,所述棉线塞紧于所述润滑块的内孔中。棉线用于浸润润滑介质,棉线塞入润滑块的内孔中,通过棉线使润滑油缓慢流出,避免润滑油流失过快。
上述的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中,所述润滑块与所述转动连接端为一体式结构。转动连接端(包括润滑块)为锻造工艺制成。
现有技术相比,本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通过双端润滑结构设计,利用润滑块内的润滑介质流出作用双端的接触部位,从而能够极大程度上减少转动端的磨损。
2、本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通过Λ状内孔设计,能够使润滑介质更好的从双端流出。
3、本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通过双端凸轴结构设计,实现了从面面接触转变为点面接触,通过减少接触面积来减少动摩擦力。
4、本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通过多个润滑块结构设计,能够在不同位置提供更多的润滑油流出通道,使转动端处于不同位置时在润滑性能上不至于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结构主视图。
图4是图1中部分区域结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部分区域结构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二的结构主视图。
附图标记清单
图中,1、针杆连杆;
1a、转动连接端;
1a1、润滑块;
1a1a、孔道一;
1a1a1、贴合部一;
1a1a1a、润滑口一;
1a1b、孔道二;
1a1b1、贴合部二;
1a1b1a、润滑口二;
1b、套设端;
2、棉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双端轴凸式针杆连杆1包括呈圆环状的转动连接端1a,转动连接端1a的一端贴合行程盘,转动连接端1a的另一端贴合锁紧螺栓头部,转动连接端1a的外壁上具有至少一个润滑块1a1,润滑块1a1内具有润滑介质,润滑块1a1上具有润滑口一1a1a1a和润滑口二1a1b1a,润滑口一1a1a1a朝向行程盘,润滑口二1a1b1a朝向锁紧螺栓,润滑块1a1内的润滑介质能够流出并作用转动连接端1a与锁紧螺栓接触处以及转动连接端1a与行程盘接触处。本针杆连杆1具有转动连接端1a和套设端1b,转动连接端1a准确来说应当称为转动连接部,与现有技术中相同的是转动连接端1a的两端分别与锁紧螺栓和行程盘接触,润滑介质用于润滑转动连接端1a与锁紧螺栓接触处以及转动连接端1a与行程盘接触处。润滑口一1a1a1a朝向行程盘的意思是润滑口一1a1a1a流出的润滑介质能够流入行程盘和转动连接端1a之间的接触处,润滑口二1a1b1a朝向锁紧螺栓的意思是润滑口二1a1b1a流出的润滑介质能够流入锁紧螺栓和转动连接端1a之间的接触处。在针杆连杆1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转动连接端1a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且转动连接端1a始终位于套设端1b的上方,在转动连接端1a的运动过程中,润滑介质会从润滑口一1a1a1a和润滑口二1a1b1a流出进行润滑作用,本针杆连杆1实现了双向的润滑,能够极大程度减少磨损。
具体来说,润滑块1a1呈圆筒状,润滑块1a1的内孔包括孔道一1a1a和孔道二1a1b,孔道一1a1a和孔道二1a1b的内端相通,孔道一1a1a的外端为润滑口一1a1a1a,孔道二1a1b的外端为润滑口二1a1b1a,孔道一1a1a和孔道二1a1b外端向润滑块1a1内孔中部呈斜向上轨迹。该种结构的润滑块1a1内孔能够使润滑介质单受重力情况下也能够从润滑口一1a1a1a和润滑口二1a1b1a流出,总体来说,是为了让润滑介质更好的流出。润滑块1a1内孔呈Λ状。孔道一1a1a和孔道二1a1b的横截面均呈圆形,孔道一1a1a和孔道二1a1b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润滑块1a1的两端均穿出转动连接端1a的两端,润滑块1a1的两端穿出部位分别是贴合部一1a1a1和贴合部二1a1b1,贴合部一1a1a1的端面贴合在锁紧螺栓的头部,贴合部二1a1b1的端面贴合在行程盘上。这里的转动连接端1a指的是转动连接端1a的本体,并不是包含的润滑块1a1的转动连接端1a,润滑块1a1的两端分别向两端延长,形成了贴合部一1a1a1和贴合部二1a1b1,因此润滑块1a1的长度大于转动连接端1a本体的长度,一般情况下贴合部一1a1a1和贴合部二1a1b1的长度相同。润滑口一1a1a1a即是贴合部一1a1a1的端面端口,润滑口二1a1b1a即是贴合部二1a1b1的端面端口,当贴合部一1a1a1的端面贴合在锁紧螺栓的头部内面时,转动连接端1a发生转动后,贴合部一1a1a1的端面与锁紧螺栓头部接触并发生转动,此时润滑介质从贴合部一1a1a1的端口即润滑口一1a1a1a流出不断的对接触部位进行润滑。当贴合部二1a1b1的端面贴合在行程盘上时,转动连接端1a发生转动后,贴合部二1a1b1的端面与行程盘上的凸出环沿接触并发生转动,此时润滑介质从贴合二的端口即润滑口二1a1b1a流出不断的对接触部位进行润滑。此外,通过贴合部一1a1a1和贴合部二1a1b1与锁紧螺母和行程盘的贴合实现了从面面接触转变为点面接触,通过减少接触面积来减少动摩擦力。
具体来说,贴合部一1a1a1和贴合部二1a1b1的端面经过抛光处理。贴合部一1a1a1和贴合部二1a1b1的端面经过抛光处理后光滑度高,起到减少摩擦力的作用。当针杆连杆1竖立设置且转动连接端1a朝上时,具有一个位于转动连接端1a正上方外壁的润滑块1a1。即针杆连杆1处于竖立垂直状态时,转动连接端1a正上方外壁上具有一个润滑块1a1,至少能够保证该润滑块1a1上的润滑介质有效流出实现润滑。润滑块1a1的数量为三个,且这三个润滑块1a1呈三角状分布。转动连接端1a运动时会发生整体的圆周运动和自身的旋转圆周运动。因此转动连接端1a处于不同的位置时这三个润滑块1a1的分布也不同,设置多个润滑块1a1是一是为了增加润滑介质的流出量,二是当转动连接端1a处于不同的位置时,处于不同位置的润滑块1a1能够具有选择性的增加润滑介质的流出量,简单来说就是由于润滑块1a1内孔的形状导致润滑块1a1处于不同位置时润滑介质流出量不同,因此多个润滑块1a1的设置能够在不同位置提供更多的润滑油流出通道。三个润滑块1a1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润滑介质为润滑油。这里所指的润滑油一般为白油。润滑介质浸润在一根呈圆柱状的棉线2内,棉线2塞紧于润滑块1a1的内孔中。棉线2用于浸润润滑介质,棉线2塞入润滑块1a1的内孔中,通过棉线2使润滑油缓慢流出,避免润滑油流失过快。润滑块1a1与转动连接端1a为一体式结构。转动连接端1a(包括润滑块1a1)为锻造工艺制成。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润滑块1a1的数量为一个,当针杆连杆1竖立设置且转动连接端1a朝上时,润滑块1a1位于转动连接端1a正上方外壁上。这种情况能够基本满足日常润滑需求。
本申请文件中未提及的细节结构,具体部件尺寸以及原理均为现有公知的常识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经过简单选择能够得出的,不做赘述。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9674.7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686059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D05B49/00
专利分类号:D05B49/00;D05B71/00
范畴分类:24E;
申请人:浙江恒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恒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7604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大麦屿街道对台贸易加工区
发明人:李瑞顺
第一发明人:李瑞顺
当前权利人:浙江恒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