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苯丙氨酸的蛋白论文-陈柳

富含苯丙氨酸的蛋白论文-陈柳

导读:本文包含了富含苯丙氨酸的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菠萝蛋白酶,富含苯丙氨酸,碱性蛋白,PP

富含苯丙氨酸的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陈柳[1](2013)在《茎菠萝蛋白酶与富含苯丙氨酸碱性蛋白(PP)相关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硫酸铵分部沉淀法提取菠萝植株茎中的菠萝蛋白酶,经Sephadex G-25、DEAE-cellulose 52离子交换柱层析、Native-PAGE纯化得到含多个等电点的菠萝蛋白酶。高pI的茎酶经裂解,醋酸薄膜电泳后,发现能够向负极移动的蛋白。氨基酸组成测定发现,茎菠萝蛋白酶为富含苯丙氨酸的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发现茎中提取的菠萝蛋白酶与菜心绿叶中发现的富含苯丙氨酸的碱性蛋白(PP)具有同源性。(本文来源于《数字化用户》期刊2013年06期)

王燕舞,孙永华,郑先念,朱作言[2](2009)在《豆蔻酰化的富含丙氨酸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Marcks)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豆蔻酰化的富含丙氨酸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Marcks)是蛋白激酶C最常见的底物,通常被用于检测蛋白激酶C的活性。在哺乳动物中的研究发现,Marcks蛋白在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体外研究表明,Marcks蛋白通过与细胞骨架结合调节细胞的移动和(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期刊2009年04期)

王燕舞,孙永华,郑先念,朱作言[3](2009)在《豆蔻酰化的富含丙氨酸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Marcks)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豆蔻酰化的富含丙氨酸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Marcks)是蛋白激酶C最常见的底物,通常被用于检测蛋白激酶C的活性。在哺乳动物中的研究发现,Marcks蛋白在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体外研究表明,Marcks蛋白通过与细胞骨架结合调节细胞的移动和神经细胞突触的形成。以哺乳动物作为实验对象,研究Marcks蛋白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尚属空白。本(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09-07-26)

郭晋雅[4](2007)在《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Bailey)乙醇酸氧化酶与富含苯丙氨酸的蛋白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醇酸氧化酶(EC 1.1.3.15,GO)是植物光呼吸的关键酶,由一种分子量(Mr)为40kD的亚基构成。针对前人对GO研究发现的GO单一分子结构与多个等电点(pI)之间的矛盾,本实验组在前期工作中已初步证实GO可以与一种富含苯丙氨酸的蛋白结合形成GO复合蛋白。本文在此基础上以免疫杂交为主要手段,对GO复合蛋白的组成、GO与富含苯丙氨酸蛋白的相互关系、富含苯丙氨酸蛋白的性质及其对GO电泳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通过10%醋酸沉淀、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50分子筛柱层析、DEAE-cellulose-52离子交换柱层析,从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Bailey)绿叶中获得具有GO活性、pI>8.3的GO复合蛋白。该GO复合蛋白在SDS-PAGE中呈Mr为40kD的单带。经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析表明,GO复合蛋白中含有在SDS变性下向负极泳动的蛋白成分。氨基酸组成测定的结果表明,向负极泳动的蛋白富含苯丙氨酸,其含量达12.96%。GO复合蛋白经SDS变性后,进行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得到两种蛋白组分:GC-Ⅰ和GC-Ⅱ。凝胶过滤曲线表明GC-Ⅰ的Mr约为67kD;GC-Ⅱ的Mr介于14kD和67kD之间。而GC-Ⅰ经SDS-PAGE后出现Mr分别为40kD和14kD的两条带,或只出现Mr为40kD的一条带;GC-Ⅱ在SDS-PAGE中则出现Mr为14kD的一条带,或者未出现任何条带。该结果表明Mr为14kD的蛋白与GO有密切联系。用GO 40kD亚基抗体和GO复合蛋白抗体对GO复合蛋白作斑点杂交和SDS-PAGE Western-blot分析,发现GO 40kD亚基抗体可以识别非SDS变性的GO复合蛋白,而GO复合蛋白抗体对SDS变性下GO的40kD亚基识别能力很弱。据此推测:富含苯丙氨酸的蛋白主要位于GO复合蛋白的外部,而GO主要位于内部;富含苯丙氨酸的蛋白不完全包被GO,其掩盖了GO的抗原决定簇。用GO复合蛋白抗体对菜心绿叶粗蛋白作SDS-PAGE Western-blot分析,杂交主带为54kD和14kD,表明粗蛋白中54kD和14kD的蛋白与GO复合蛋白有免疫源性。从粗蛋白中回收上述54kD和14kD的蛋白,用GO复合蛋白抗体进行SDS-PAGE Western-blot分析,膜上出现Mr从30kD~97kD的一系列阶梯状杂交条带,条带密集处位于97kD和54kD附近。该结果说明GO复合蛋白与SDS的结合比例是可变的,在SDS-PAGE中呈现出多种迁移率。制备菜心绿叶粗蛋白中14kD蛋白的抗体,用该抗体对GO复合蛋白进行斑点杂交和SDS-PAGE Western-blot分析,发现14kD蛋白抗体可以识别非SDS变性的GO复合蛋白,但不能识别SDS变性下GO的40kD亚基,表明Mr为14kD的蛋白可能是GO复合蛋白中富含苯丙氨酸的蛋白。用GO 40kD亚基抗体、GO复合蛋白抗体、14kD蛋白抗体对GO复合蛋白进行SDS-醋酸纤维素薄膜免疫杂交分析,发现GO复合蛋白经SDS变性处理后,其中GO同时向正极和负极泳动,而富含苯丙氨酸的蛋白主要向负极泳动。(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梁秀文,黄丽霞,黄城贵,葛晶,陈红梅[5](2006)在《植物绿叶粗蛋白在SDS-PAGE中向负极泳动的富含苯丙氨酸的碱性蛋白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取菜心(BrassicacampestrisL.ssp.chinensis(L.)Makinovar.utillisTsenetLee)和生菜(LactucasativaL.)绿叶粗蛋白,经SDS-变性后作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证实这两种蔬菜含有分别向负极泳动和向正极泳动的蛋白。菜心绿叶粗蛋白经SDS-PAGE电泳后,从负极电泳缓冲液中获得向负极泳动的蛋白,其苯丙氨酸含量为57.05%,碱性/酸性氨基酸残基的比例为3.04,表明是富含苯丙氨酸的碱性蛋白。(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曾秋莲,黄美意,徐杰,王再花,叶庆生[6](2006)在《菜心中SDS-PAGE向负极泳动的富含苯丙氨酸的蛋白的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提取乙醇酸氧化酶同工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在SDS变性下向负极泳动的富含苯丙氨酸的碱性蛋白.在3次重复实验中,均可以从SDS-PAGE后的负极缓冲液中获得这种蛋白,其碱性与酸性氨基酸残基的比例分别高达1.46、1.28和0.89;而苯丙氨酸含量分别高达为60.00%、65.62%和62.30%.其余氨基酸残基的含量则和普通蛋白的相近似.由于该富含苯丙氨酸的碱性蛋白是水溶性的,碱性氨基酸残基应主要分布在蛋白的表面;而苯丙氨酸则组成一个强疏水内核.(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富含苯丙氨酸的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豆蔻酰化的富含丙氨酸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Marcks)是蛋白激酶C最常见的底物,通常被用于检测蛋白激酶C的活性。在哺乳动物中的研究发现,Marcks蛋白在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体外研究表明,Marcks蛋白通过与细胞骨架结合调节细胞的移动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富含苯丙氨酸的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陈柳.茎菠萝蛋白酶与富含苯丙氨酸碱性蛋白(PP)相关性的初步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3

[2].王燕舞,孙永华,郑先念,朱作言.豆蔻酰化的富含丙氨酸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Marcks)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9

[3].王燕舞,孙永华,郑先念,朱作言.豆蔻酰化的富含丙氨酸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Marcks)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C].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9

[4].郭晋雅.菜心(BrassicaparachinensisBailey)乙醇酸氧化酶与富含苯丙氨酸的蛋白的关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5].梁秀文,黄丽霞,黄城贵,葛晶,陈红梅.植物绿叶粗蛋白在SDS-PAGE中向负极泳动的富含苯丙氨酸的碱性蛋白的测定[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6

[6].曾秋莲,黄美意,徐杰,王再花,叶庆生.菜心中SDS-PAGE向负极泳动的富含苯丙氨酸的蛋白的发现[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6

标签:;  ;  ;  ;  

富含苯丙氨酸的蛋白论文-陈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