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不育论文_赵兴华,吴海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雄性不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雄性,细胞质,杂种,辣椒,不育系,叶绿体,粳稻。

雄性不育论文文献综述

赵兴华,吴海红[1](2019)在《百合雄性不育新品种无粉皇后》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粉皇后2015年通过了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1.特征特性。该品种株高95厘米,茎绿色、粗0.6厘米。叶片散生,单株叶片数43片,叶长16.5厘米、宽2厘米。花朵向上开放,花径18.5厘米,花瓣长10.5厘米、宽4.1厘米,复色花,花瓣边缘黄色、基部红色,呈放射状,有少量紫褐色斑点,瓶插寿命13天。花药退化、(本文来源于《农村百事通》期刊2019年24期)

李斌,郑杰,孔祥军,李敏,廖小芳[2](2019)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7-113A’与其保持系线粒体差异基因发掘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发掘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采用RFLP分子标记、Northern blot、同源克隆及RT-qPCR的方法,对离核木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7-113A’及其保持系‘07-113B’进行线粒体差异基因发掘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以12个线粒体基因为探针,结合EcoRⅠ和HindⅢ2种限制性内切酶对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行RFLP分析,发现atpA/EcoRⅠ及ccmB/EcoRⅠ2个基因/酶组合存在RFLP多态性;2)以atpA和ccmB为探针,对‘07-113A’和‘07-113B’进行Northern blot分析,检测到atpA、ccmB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中转录本大小均相同;3)获得atpA的CDS全长及其部分侧翼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不育系和保持系的atpA编码序列相同;与保持系相比,不育系5′端侧翼序列有2个碱基的变异,3′端侧翼序列有4个碱基的变异;4)RT-qPCR分析发现,不育系中atpA在败育后的表达量是保持系的0.44倍,极显着低于保持系。推测‘07-113A’花粉败育可能与atpA的异常表达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谭炎宁,袁定阳,段美娟,李哲理,孙学武[3](2019)在《籼型杂种雄性不育水稻9814HS-1的育性与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杂种雄性不育系是培育多系法杂交稻理想的遗传工具;杂种雄性不育性一般发生在水稻种间或亚种间,而鲜见于亚种内的品种间.本文报道了一份籼籼交杂种雄性不育系9814HS-1.田间观察结果显示, 9814HS-1在长沙10月初起或叁亚3月中旬前抽穗则花粉彻底败育,结实率为0.00%,而同期抽穗的双亲T98B和M114B的育性正常.分子标记分析发现T98B和M114B的籼稻基因型频率分别达到了0.94和1.00;进一步分析注意到,它们与8个籼稻品种杂交的F_1株系结实全部正常,结实率达到了80.35%~91.87%,而与4个粳稻品种的杂交后代均高度不育,表明9814HS-1的双亲都具有籼稻属性.测恢试验发现, 9814HS-1的育性能被所测验的6个籼稻品种全部恢复(结实率达到了85.24%~93.21%),表明9814HS-1具有"叁交种"育种利用潜力.遗传分析显示, T98B和M114B的正反交F_2和BC_1F_1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的理论分离比都为1:3,推断9814HS-1的育性受两个非等位的杂合态核基因互作所控制.籼型杂种雄性不育系9814HS-1的发现为重新认识水稻生殖障碍提供了启示,对于建立杂种优势利用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31期)

张强,张涛,常晓轲,韩娅楠,程志芳[4](2019)在《一个辣椒胞质雄性不育SCAR标记的KASP转化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辣椒叁系杂交育种研究中缩小群体筛选范围,减小工作量,提高不育系和保持系选择效率,根据细胞质育性标记SCAR130的序列多态性位点设计KASP标记引物,使其转化为KASP130分子标记,并以辣椒叁系材料的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F_1杂交种为试验对象,利用荧光定量PCR仪LC480和LGC公司的SNPline这两种检测平台将KASP130标记应用于辣椒细胞质类型检测,并对该标记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 KASP130标记同SCAR130标记一样可以把待试辣椒材料准确地分为可育细胞质(N)和不育细胞质(S),并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成功应用到辣椒细胞质育性的早期鉴定以及辣椒保持系和雄性不育系的回交育种研究。综上,细胞质育性标记SCAR130已经被成功转化为KASP130分子标记,该标记可以明确鉴定辣椒的细胞质类型,这为其在辣椒叁系杂交育种上的应用奠定了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正海,曹亚从,于海龙,朱砚姝,白锐琴[5](2019)在《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CaRf032的精细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恢复系的选育是辣椒CMS叁系育种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中发现了1个新的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候选基因CA00g82510(CM334,Capsicum annuum L.),并开发了相关分子标记。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7013A’(C. annuum L.)及其保持系‘77013’(C. annuum L.)和恢复系‘IVF2014032’(C. annuum L.)为材料,利用‘77013A’和‘IVF2014032’构建F2代分离群体。经遗传分析表明‘IVF2014032’含有单显性恢复基因位点,命名为CaRf032。利用‘77013’和‘IVF2014032’基因组重测序SNP数据,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bulk segregant analysis,BSA),将CaRf032定位于辣椒‘Zunla-1’(C. annuum L.)基因组6号染色体8.56 Mb区间。进一步以上述基因组重测序SNP位点,设计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KASP)引物,利用11对引物和441株F2分离群体单株,将CaRf032定位于249.41kb区间,侧翼标记为S1350和S1367。在侧翼标记之间设计8个新的KASP标记,从2877株F2大群体中筛选重组单株23株,将候选区间缩小至148.05 kb。利用在线FGENESH软件,预测此精细定位区间参考‘Zunla-1’基因组有22个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其中1个ORF含有叁角状五肽重复(pentatricopeptide repeat,PPR)结构,此ORF所在的区域‘Zunla-1’基因组于1.2 kb后有1.0 kb的空缺(gap),但前1.2 kb与辣椒‘CM334’基因组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CA00g82510一致。CA00g82510全长1752bp,无内含子,与番茄(SolanumlycopersicumL.)PPR基因Solyc06g007300.2相似度83%,预测编码1个含有58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恢复系‘IVF2014032’中CA00g82510预测编码氨基酸与‘CM334’的完全一致,但在保持系‘77013’中因1 198 bp处发生单碱基突变(C/T)而产生提前终止密码子,预测的编码蛋白比恢复系减少了184个氨基酸;利用CA00g82510亲本差异SNP位点开发的5个多态性KASP标记与CaRf032共分离;RT-PCR分析发现,CA00g82510在不育系和恢复系花蕾中的表达存在显着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表明CA00g82510为辣椒‘IVF2014032’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位点CaRf032的候选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曾双,戴冬洋,盛云燕[6](2019)在《调控甜瓜雄性不育关键基因AMS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AMS(ABORTED MICROSPORES)为甜瓜雄性不育候选基因,其编码bHLH类转录因子,且该基因缺失后会导致花粉不能正常形成,最终导致甜瓜雄性不育的发生。甜瓜雄蕊发育需要众多基因参与调控,AMS转录因子是如何调控甜瓜雄性不育的过程仍不是很清楚。选取甜瓜细胞核单隐性雄性不育株为研究材料,从甜瓜基因组数据库中查找得到甜瓜AMS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技术获得目的片段。用PlantCARE和PLACE两个在线软件进行预测分析AMS基因启动子序列。通过NEBcutter V2.0在线分析所克隆基因片段可能包含的限制性酶切位点,用限制性内切酶KpnⅠ和XhoⅠ双酶切启动子序列和pAbAi载体,酶切产物纯化后转入Y1H酵母感受态细胞,即为诱饵菌株,以此筛选蛋白与基因之间的互作。以甜瓜总RNA为模板,合成cDNA。将纯化的双链cDNA和线性化的pGADT7-Rec表达载体混合,共转化诱饵酵母。转化后酵母菌液分别取稀释10、100、1 000倍的菌液100μL涂布在SD/-Leu、SD/-Leu/AbA培养基上进行筛选。结果显示,AMS基因启动子有很多光响应元件,如G-box、GT1-motif等;逆境(生物逆境和非生物逆境)相关的作用元件,如G-box、ABRE等;此外该启动子序列还含有ARE(厌氧诱导相关)、CAT-box(与分生组织表达相关)、circadian(昼夜控制相关)、TCA-element(与水杨酸反应性相关)等顺式元件,这些顺式作用元件的存在表明AMS的表达可能受到光、逆境、激素、化合物质等的诱导和调节。通过克隆AMS启动子,构建酵母单杂交系统最终确定与AMS核心元件互作的15个蛋白,包括3个未知蛋白(虽然在数据库中比对为同源性较高的蛋白,但没有关于该蛋白的功能注释,酵母单杂交表明其可能与靶DNA互作,其功能有待进一步验证),2个未鉴定的蛋白,1个光合作用中钙离子结合蛋白,1个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小链,1个转录抑制蛋白,1个线粒体外膜蛋白孔蛋白,1个甘油–3–磷酸转运蛋白,1个细胞色素P450 84A1,1个菱形蛋白质,1个非特异性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个蛋白质TIC 214。对酵母单杂交筛选得到的15个蛋白进行结构域的分析,筛选到基因名为LOC103496635的蛋白含有锌指motif,在所有蛋白中有转录因子活性的概率最高。说明此蛋白可以与AMS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高度结合,从而编码甜瓜雄性不育基因的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梁芳芳,袁俊水,申爱民,蔡伟,梁新安[7](2019)在《干制小辣椒雄性不育杂交制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利用雄性不育叁系法生产干制小辣椒杂交一代种子技术,总结了制种田选择、隔离条件、亲本配置、播种时期、栽培管理、去杂保纯、授粉、收获、亲本繁殖保纯等各环节的条件、质量要求及技术措施,该技术规程适用于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辣椒区。(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19期)

[8](2019)在《科学家找到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新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国际学术期刊《新植物学家》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涂金星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揭示了两个新基因在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叁系育种系统7365ABC中雄性不育的作用机制。新基因通常能够推动基因互作网络的进化,这一过程在生物体中创造出新的遗传和表型多样性。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叁系育种系统7365ABC由于其显着的育种优势,在中国油菜育(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杨东,骆名瑞,谢兰宇,刘蒙,陈俊长[9](2019)在《粳型水稻叁系雄性不育系中种19A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种19A是以MH2003B为母本和MH2005B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保持系,再与MH2003A转育而成的粳型叁系不育系,于201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中种19A不育性彻底,品质优,分蘖力强,配合力好。介绍了中种19A选育过程、主要生物学特性及配制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表现。(本文来源于《福建稻麦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李蓉,林春晶,彭宝,丁孝羊,李永宽[10](2019)在《不同异交率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转录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在杂交制种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异交率差异显着的两个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材料为研究对象,在盛花期对其成熟花苞进行转录组测序。经比较分析,筛选出1925条差异基因,其中1361条差异基因注释到GO分类的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30个分支中,主要涉及生物过程、催化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氧化还原过程和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864条差异基因注释到KEGG分类的114个代谢通路中,主要包括代谢途径通路、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通路以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其中包括13个次生代谢通路,主要为苯丙烷类生物合成以及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过对差异显着、富集基因数目较多的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到影响花色的基因FLS1,推测花色会影响昆虫对花粉的传播,从而影响异交率。本研究期望有助于解析影响大豆异交率的生物合成通路及明确异交率分子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雄性不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发掘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采用RFLP分子标记、Northern blot、同源克隆及RT-qPCR的方法,对离核木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7-113A’及其保持系‘07-113B’进行线粒体差异基因发掘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以12个线粒体基因为探针,结合EcoRⅠ和HindⅢ2种限制性内切酶对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行RFLP分析,发现atpA/EcoRⅠ及ccmB/EcoRⅠ2个基因/酶组合存在RFLP多态性;2)以atpA和ccmB为探针,对‘07-113A’和‘07-113B’进行Northern blot分析,检测到atpA、ccmB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中转录本大小均相同;3)获得atpA的CDS全长及其部分侧翼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不育系和保持系的atpA编码序列相同;与保持系相比,不育系5′端侧翼序列有2个碱基的变异,3′端侧翼序列有4个碱基的变异;4)RT-qPCR分析发现,不育系中atpA在败育后的表达量是保持系的0.44倍,极显着低于保持系。推测‘07-113A’花粉败育可能与atpA的异常表达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雄性不育论文参考文献

[1].赵兴华,吴海红.百合雄性不育新品种无粉皇后[J].农村百事通.2019

[2].李斌,郑杰,孔祥军,李敏,廖小芳.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7-113A’与其保持系线粒体差异基因发掘与表达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3].谭炎宁,袁定阳,段美娟,李哲理,孙学武.籼型杂种雄性不育水稻9814HS-1的育性与遗传分析[J].科学通报.2019

[4].张强,张涛,常晓轲,韩娅楠,程志芳.一个辣椒胞质雄性不育SCAR标记的KASP转化及其应用[J].华北农学报.2019

[5].张正海,曹亚从,于海龙,朱砚姝,白锐琴.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CaRf032的精细定位[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6].曾双,戴冬洋,盛云燕.调控甜瓜雄性不育关键基因AMS的筛选[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7].梁芳芳,袁俊水,申爱民,蔡伟,梁新安.干制小辣椒雄性不育杂交制种技术[J].北方园艺.2019

[8]..科学家找到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新基因[J].中国食品学报.2019

[9].杨东,骆名瑞,谢兰宇,刘蒙,陈俊长.粳型水稻叁系雄性不育系中种19A的选育[J].福建稻麦科技.2019

[10].李蓉,林春晶,彭宝,丁孝羊,李永宽.不同异交率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转录组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年秋季万寿菊和孔雀草杂交组合的...的m0e4一em08引物组合扩增不育池...不同季节万寿菊和孔雀草杂交结实率一1一1.花粉发育过程中AIA含量的变化图...色素万寿菊AB217不育花与可育花花芽分化...万寿菊可育花小孢子发育阶段的细胞学特...

标签:;  ;  ;  ;  ;  ;  ;  

雄性不育论文_赵兴华,吴海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