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安全评价论文-王鹏,黄荣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论文-王鹏,黄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动态评价,衡阳市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王鹏,黄荣[1](2019)在《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以衡阳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衡阳市现处于经济迅速腾飞阶段,随着人口增长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发土地的强度也在不断加大,土地承载能力逐渐减弱。该文以土地利用变化为基础,研究衡阳市2009—201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并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结果表明,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2009—2016年衡阳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等都呈现增加趋势,尤其是以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最为显着。其他几类土地利用类型则呈下降状态,例如林地、园地等,以林地的面积削减最大。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引起了生态安全性能的降低。应用指数加法模型对调查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初步评价,获得了2009年到2016年衡阳市的生态安全与土地利用转变的内在联系情况,并对此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与建议。(本文来源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胡坤侠,张立亭[2](2019)在《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以赣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赣州市18个县市为评价单元,基于PSR模型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集成熵权法和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对研究区2016年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进行评价,并分析所得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目前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基本处于安全水平,生态环境状况较好;赣州综合生态安全形势在北部和南都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南部地区的生态安全水平优于中部和北部地区,生态压力总体情况更好,东北地区整体上比西南部好,章贡区生态压力情况较差;生态状态总体情况较差。南部地区的总体生态安全水平优于中部和北部地区;生态响应指数整体上处于临界安全水平,总体情况较好,会昌县生态响应较差。(本文来源于《广东土地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雯雯[3](2019)在《基于改进CRITIC-云模型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凸出,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科学有效地测度区域生态安全水平,现已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基于PSR概念模型,结合归纳综合法、频数统计法和专家咨询法筛选区域生态安全关键影响因素,确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客观赋权法改进CRITIC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解决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问题;采用云模型测度安徽省生态安全在各等级的隶属度,解决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再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2005-2017年安徽省生态安全等级。基于评价结果,运用Orign9.0绘制安徽省生态安全及压力、状态、响应变动趋势图,分析其时序演变特征;借助ArcGIS10.2绘制安徽省生态安全空间分布图,并利用Geodal.0.6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生成Moran散点图和LISA集聚地图,揭示安徽省生态安全状况的空间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从各指标的作用强度来看,“万元GDP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分布密度”和“全社会用电强度”对区域生态安全压力的影响较大,“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人均GDP”和“每万人拥有公共厕所”对区域生态安全状态的影响较大,“人均造林面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R&D经费占GDP比重”对区域生态安全响应的影响较大。(2)从安徽省生态安全时序演变来看,安徽省生态安全等级呈波动趋好的态势,从风险变成良好水平,整体状况有所改善。(3)从安徽省生态安全空间演变来看,安徽省生态安全状况空间分布不均衡,且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除宿州、六安生态安全状况略有下降,其他地区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皖中、皖南地区生态安全状况明显优于皖北地区,且皖南地区生态安全状况变动较大。最后针对安徽省生态安全现状,从调整产业结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公共投资力度、提高全民生态意识等四个方面提出安徽省生态安全管理建议。图23 表15 参99(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6)

阮景华[4](2019)在《顾及叁维信息的区域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安全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是其他安全的载体和基础。景观生态安全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区域生态安全问题,能直观地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特征,是目前区域生态安全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有关景观生态安全的研究多以二维平面数据为基础,区域复杂地貌分异和叁维空间特征未能在研究中得以体现,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客观性。本文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探讨顾及叁维信息的区域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方法,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借助ENVI、ArcGIS等平台,分析了大冶市1995年、2005年和2015年3个阶段景观动态变化情况,以此为基础,从景观功能、景观结构、景观稳定性和景观胁迫性4个角度构建了区域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将叁维地形对景观格局和生态安全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2类,直接影响指叁维情形下地表面积和周长差异带来的影响,间接影响指叁维地形起伏造成地表光、温、水、土再分配带来的影响,并建立了叁维情形下评价指标的表征方法,采用日照时数反映光温条件来修正地块的物质产品功能,采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反映水土条件来修正地块的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5年景观变化整体比1995-2005年更强烈,变化程度呈现平畈>缓丘>陡丘>低山。(2)大冶市景观生态安全等级处于Ⅱ级的面积比重最大,其次为Ⅲ级、Ⅰ级,Ⅳ级和Ⅴ级比重小。1995-2015年,安全等级变化主要是Ⅰ级和Ⅱ级比重下降,Ⅲ级比重增加明显。平畈和低山的等级下降趋势最为明显,缓丘和陡丘景观生态状态较稳定。(3)大冶市景观生态安全指数变化类型的特征为:上升型区域最少,零星分布于北部的缓丘以及中部的低山区域;下降型区域主要分布在大冶市东部、中部的平畈和大冶市东南部的低山内;波动型区域最为广泛,主要分布在大冶市北部的平畈、西部的缓丘和中部的陡丘内。(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张贝尔,蒋旭东,孙京禄,陆贝贝[5](2018)在《安徽省区域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预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客观评价区域生态安全状况、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并适时准确进行生态安全预警,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PSR模型构建安徽省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综合权重,对2008—2013年安徽省区域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和预警。结果发现,安徽省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大部分区域处于轻警-无警区。生态安全指数空间上呈南高北低趋势,皖南山区生态安全状况最好,江淮地区次之,皖北地区较差。从驱动因子上看,皖北地区生态安全受压力指标影响较大,江淮地区生态安全受状态指标影响较大,皖南地区生态安全受响应指标影响较大。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省域生态安全评价实证案例和相关理论体系,为政府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27期)

任金铜,杨可明,陈群利,莫世江,王志红[6](2018)在《贵州草海湿地区域土地利用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区域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揭示典型喀斯特高原湿地区域景观生态安全状况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1995、2005和2015年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构建基于景观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研究区20年间景观格局及景观生态安全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年间研究区的林地和草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较为明显;水域景观类型面积持续增加,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持续下降;耕地、建设用地景观类型面积总体都有所增加。(2)研究区内景观生态安全高等级生态安全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山区,中低和低等级生态安全区主要集中在草海湖区周边,中高和中等级生态安全区主要分布在以耕地为主的中部地区。(3)研究区内低等级和中低等级生态安全区域面积逐渐增加;高等级生态安全区域面积逐渐缩减,且破碎化程度有所增加;中高等级生态安全区域有所增加。(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何刚,王雯雯,夏业领,朱艳娜[7](2018)在《基于正态云模型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监测和评估区域生态安全状况,针对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中出现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构建了基于正态云模型和熵权法的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首先,结合PSR理论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正态云模型进行评价,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了区域生态安全等级;并利用GIS技术实现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计算结果的可视化表示。最后,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0—2015年的相关指标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除了2013年处于III级水平,2010—2015年安徽省生态安全状况基本处于II级水平,表明安徽省生态安全评价结果为危险等级。(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杨建宇,张欣,李鹏山,欧聪,马瑞明[8](2017)在《基于物元分析的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土地生态安全评估涉及大量的行政区社会经济数据,评价方法常常忽略单个指标对综合值的影响程度,本文构建了基于地质-水文-生物(GHB)的生态安全评价体系,提出基于物元分析的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以大安市为例进行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定量评价。评价得出大安市87.45%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处在安全级,但整体生态安全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单个指标分析表明,大安市土地生态建设重在推进重要水源管理、提高植被覆盖度、减少矿产开采量和减少地下水开采量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物元分析能够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信息,对大安市生态安全的改善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7年S1期)

孟斌,张婷,李倩楠[9](2017)在《基于RS与GIS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陕西宁强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宁强县2005、2010、2015年叁期的TM影像为基础数据,在RS/GIS技术支持下,计算出宁强县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点,从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的视角出发,对区域内的生态安全体系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宁强地区近年来由于经济建设的原因,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林地、草地、其他土地面积有所下降,水域面积先降后升,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格局平缓。由于研究区域内地理位置和地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生态安全状况10a来一直较为良好,从土地资源分布上来看,宁强县林地面积占整个区域面积的约75%,区域整体生态系统结构较好,汉源镇、大安镇和阳平关镇等城镇建成区和工业园区的生态系统结构有待修复和改善。研究结果对研究区在经济发展建设的生态建设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变更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期刊2017年10期)

商华,张雨[10](2017)在《基于PSR模型的大连市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将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统计数据相结合,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人口密度、人类干扰指数、NDⅥ指数、平均斑块面积、生态弹性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破碎度8个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从土地利用类型的角度出发,揭示大连市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生态安全状态区域(Ⅰ)0%,较安全状态(Ⅱ级)区域26.51%,预警状态(Ⅲ级)的区域占22.93%,中警状态(Ⅳ级)的区域占到19.1%,重警状态(Ⅴ级)的区域占31.66%。(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叁卷)》期刊2017-10-20)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赣州市18个县市为评价单元,基于PSR模型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集成熵权法和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对研究区2016年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进行评价,并分析所得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目前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基本处于安全水平,生态环境状况较好;赣州综合生态安全形势在北部和南都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南部地区的生态安全水平优于中部和北部地区,生态压力总体情况更好,东北地区整体上比西南部好,章贡区生态压力情况较差;生态状态总体情况较差。南部地区的总体生态安全水平优于中部和北部地区;生态响应指数整体上处于临界安全水平,总体情况较好,会昌县生态响应较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王鹏,黄荣.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以衡阳市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2].胡坤侠,张立亭.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以赣州市为例[J].广东土地科学.2019

[3].王雯雯.基于改进CRITIC-云模型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4].阮景华.顾及叁维信息的区域景观生态安全评价[D].武汉科技大学.2019

[5].张贝尔,蒋旭东,孙京禄,陆贝贝.安徽省区域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预警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8

[6].任金铜,杨可明,陈群利,莫世江,王志红.贵州草海湿地区域土地利用景观生态安全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

[7].何刚,王雯雯,夏业领,朱艳娜.基于正态云模型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

[8].杨建宇,张欣,李鹏山,欧聪,马瑞明.基于物元分析的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7

[9].孟斌,张婷,李倩楠.基于RS与GIS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陕西宁强县为例[J].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7

[10].商华,张雨.基于PSR模型的大连市区域生态安全评价[C].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叁卷).2017

标签:;  ;  ;  ;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论文-王鹏,黄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