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根系生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根系,生理,氮肥,形态,苗期,冬小麦,特性。
根系生理论文文献综述
周宣材,刘义国,张玉梅,师长海,朱玉鹏[1](2019)在《吸湿回干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期根系形态及生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干旱发生的越来越频繁,冬小麦播种往往需要造墒。种子吸湿回干能够提高作物的抗旱性,本文以抗旱型小麦青麦6号、水肥型小麦济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干旱"、"吸湿回干"、"吸湿回干+干旱" 4个处理,通过萌发期、两叶一心期胁迫试验,分析冬小麦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株高、根长、根系总根长、根系总根体积、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平均根直径、超氧化物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5%PEG Hoagland胁迫下,吸湿回干处理降低冬小麦发芽率、发芽指数、株高、根长、根系总根长、根系总根体积、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平均根直径,却能提高济麦22的发芽势、SOD、POD、CAT活性,但吸湿回干处理对青麦6号的上述指标影响较小。由此看来,吸湿回干通过增强氧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来提高水肥型冬小麦抗旱性,而对抗旱冬小麦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9)
陈云,李思宇,杨建昌,刘立军[2](2019)在《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稻田甲烷排放关系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稻田排放的甲烷(CH4)约占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7-17%,是造成气候变暖的重要人为因素之一。水稻品种是影响稻田甲烷产生与排放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关于不同水稻品种根系与土壤微生物的互作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尚不明确。【材料与方法】选用生育期相近且抽穗期前地上部农艺性状相似的武运粳3号、镇稻88和淮稻5号叁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上述品种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甲烷排放总量、水稻根系性状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活性的变化,并观察了穗分化期施氮量对其的调控作用。【结果与分析】生育中期(穗分化始期至抽穗期)稻田甲烷排放量约占全生育期排放总量的39.0-49.7%,且水稻品种间差异显着。水稻根干重、根长、根系氧化力和根系泌氧能力等根系形态生理指标与稻田甲烷排放呈负相关关系。与不施氮处理相比,穗分化始期施氮54和108 kg ha-1使镇稻88根系生物量分别提高了10.1%和17.3%,甲烷排放量分别降低了12.7%和22.9%。水稻根系分泌物中的苹果酸、柠檬酸和琥珀酸可促进根际土壤甲烷氧化菌的丰度与活性,从而有利于降低稻田甲烷排放。【结论】筛选根量大和活力强的水稻品种或在穗分化始期适量施用氮肥可为土壤甲烷氧化菌提供适宜生境,降低稻田甲烷排放,并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赵训超,徐晶宇[3](2019)在《低温胁迫下玉米根系生理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玉米是喜温作物,由低温产生的冷害是影响黑龙江地区玉米生长发育的最大气象灾害。本试验将开展玉米根系在低温胁迫下表型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材料方法】以玉米合344为试验材料,玉米长至二叶一心时,进行低温5℃处理,以温度22℃为对照。处理时间分别为12 h, 24 h, 3 d, 7 d,每组试验均设置3次重复;【结果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低温处理7d与对照相比,SOD活性最高,增至对照的44.8%;低温处理7 d与低温处理12 h对比,SOD活性增加了59.5%;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强度的增大,玉米根系能够快速的启动的SOD活性响应的应答,清除体内ROS。在低温胁迫下,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高于对照,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处理7 d时,POD的含量最高,增至对照的30.1%。然而,低温12 h POD活性相对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着;表明在低温7 d时,玉米代谢紊乱,清除ROS能力较强。低温胁迫下,脯氨酸(Pro)的含量随着处理的时间延长而增加,当处理7d时,脯氨酸含量最高达到47.96ug.g-1FW。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玉米根系的相对电导率呈现上升趋势,在处理12 h,与对照相比,根系相对电导率上升39.1%。【结论】低温冷害影响玉米生长发育,低温5℃胁迫下,玉米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脯氨酸(Pro)渗透调节指标的活性及含量来适应温度等。(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何梦迪,钟宣伯,周启政,崔楠,汪桂凤[4](2019)在《氮肥缓解苗期干旱对小麦根系形态建成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氮肥缓解苗期干旱对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以高产高蛋白品种Spitfire(S)和抗旱品种Drysdale(D)为材料,采用沙培方式研究了不同氮素处理(180和22. 5 kg·hm-2)和水分处理(干旱和正常浇水)对苗期小麦根系形态建成和生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干旱下增施氮肥减小了2个品种小麦根系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数和分枝数,显着增加了根系直径和根系活力,S品种根系干重减小7. 0%,而D品种根系干重增加12. 0%。施高氮还降低了干旱下2个品种小麦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并提高了游离氨基酸含量,且耐旱性品种D变化幅度较大,2个品种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均不明显。此外,增施氮肥能促进根系对氮素的吸收,提高根系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含氮量。综上,在苗期干旱下增施氮肥能够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和NR活性,以增强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同化能力,促进氮代谢水平,从而提高小麦的抗旱性,但不同耐旱品种对干旱下增施氮肥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为通过增施氮肥有效缓解干旱进而提高小麦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佟卉,段骅,刘燕清,许庆芬,马骏[5](2019)在《提前断水对‘沈农265’根系形态生理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是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评估提前断水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找到适宜的断水时间,节约农业用水,本试验以常规粳稻‘沈农265’为材料,分别在齐穗后15,20,25,30 d进行断水处理,模拟后期无水可灌造成的干旱胁迫,研究其对‘沈农26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齐穗后15 d断水、齐穗后20 d断水、齐穗后25 d断水的处理均显着降低了根系伤流量、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SOD活性、根系IAA含量,显着增加了根系ABA含量,导致产量大幅降低,品质严重变差。齐穗后30 d断水的处理显着降低了根系伤流量、总根长、总根体积和根系总活跃吸收面积,但总根表面积、根系SOD活性、根系IAA、根系ABA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着,使得其产量和加工品质与对照差异不显着。说明提前断水会影响水稻根系的形态和生理特性,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但在生产中可以考虑在齐穗后30 d断水,这样既节约水资源又不会对产量和品质造成太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朱进,彭玉全,沈若妍,李文静,周国林[6](2019)在《淹水胁迫对小白菜幼苗根系生长、生理及凯氏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淹水胁迫对小白菜幼苗根系生长、生理及凯氏带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5、10和15 d时,虽然4个小白菜品种根系的生长均受到淹水胁迫的抑制,但都未死亡,说明它们皆具有一定的淹水胁迫耐性。在淹水10和15 d时, 4个小白菜品种根系的LDH和PAL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且在根的成熟部位(距根的最先端3 cm处)内皮层均形成了凯氏带,说明它们的根系不仅增强无氧呼吸来抵抗淹水胁迫,还提高PAL活性形成凯氏带来适应淹水胁迫。恢复5 d时, 4个小白菜品种的根系ADH、LDH、PAL活性和根系活力比淹水15 d时均有所恢复,根的幼嫩部位(距根的最先端1 cm处)凯氏带消失。(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樊仙,杨绍林,李如丹,全怡吉,邓军[7](2019)在《不同铲蔸深度对甘蔗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蔗07-2800为材料,在收获期设置4个不同铲蔸深度(5、0、–5、–10cm),研究不同铲蔸深度对甘蔗伸长期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铲蔸深度对伸长期甘蔗生物量有极显着影响(P<0.01)。铲入地下5 cm处理甘蔗伸长期地上部生物量干重极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间根冠比差异较大。在伸长期甘蔗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和根系总体积均呈现增长趋势,且在伸长中期和后期,铲入地下5 cm处理的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和根系总体积均极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同一时期各处理根系丙二醛(MDA)含量高低表现为5 cm>–5 cm>0 cm>–10 cm,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低总体表现为伸长后期>伸长中期>伸长早期。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硝酸还原酶(NR)酶活性高低均表现为5 cm<0 cm<–5 cm<–10 cm的趋势。蔗蔸铲入地下5 cm处理的甘蔗生物量最大,产量最高,说明该处理可有效促进宿根甘蔗根系生长、发育,增加深层根系总量,提高根系抗逆性生理指标含量与活性,提高甘蔗植株对水分、养分的利用效率,增产增效。在甘蔗机械化管理收获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宿根蔗年限不长的背景下,宿根蔗采用入土5 cm铲蔸作业,具有较好增产效果和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前景。(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徐佳佳,广敏,史书林,郜红建[8](2019)在《茶树根系跨膜吸收氟的生理与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是高富集氟的植物,氟在叶片中被大量累积。饮茶是人们摄取氟的重要途径,氟的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健康。茶树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富集氟,但是根系跨膜吸收氟的生理与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综述了茶树根系吸收氟的主动和被动途径,总结根系H~+-ATPase和Ca~(2+)-ATPase介导氟的跨膜主动吸收过程与分子机制;剖析离子通道和Al-F络合在根系被动吸收氟过程中的作用及微观过程;分析影响根系吸收富集氟的主要因素及其调控措施。提出通过研究茶树根系氟跨膜吸收相关转运蛋白及其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功能验证,以揭示跨膜吸收氟的分子机制;进而研究调控根系对氟的选择吸收,以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和饮茶健康。(本文来源于《茶叶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周娟娟,魏巍,桑旦,秦爱琼,黄利春[9](2019)在《藏北高寒区越冬期间野生早熟禾根系生理特征及抗寒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藏北高寒区早熟禾属(Poa)野生种质田间越冬期的生理特征和抗寒强弱,以采集自藏北草原的3个野生种和引进1个栽培品种为试验对象,在海拔4 512 m环境条件下进行田间种植,并测定其根系中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 SS)、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 S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 5项指标越冬期间的变化,分析不同材料的低温生理适应性。结果表明,4种供试材料的越冬率均高于80%,且野生种的越冬率显着高于栽培品种(P <0.05)。入冬前(9月)至翌年返青期(5月),根系中SS、MDA含量和SOD、CAT活性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于最冷月(1月);SP含量呈现持续增加的变化趋势。中亚早熟禾(Poa litwinowiana)和渐尖早熟禾(P. attenuata)的SOD和CAT活性在最冷月显着(P <0.05)高于冷地早熟禾(P. crymophila)和青海冷地早熟禾。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早熟禾属材料的抗寒性能,由强到弱顺序为中亚早熟禾>渐尖早熟禾>冷地早熟禾(野生种)>青海冷地早熟禾(栽培种)。(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闫士朋,冯焕琴,杨宏伟,焦润安,张舒涵[10](2019)在《氮肥不同施用量及基追比对藜麦根系生理及同化物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了滴灌模式下藜麦根系生理及农艺性状对氮肥不同施用量及氮肥不同基追比(基追肥施用比例)的响应,旨在为藜麦生产中氮肥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在60 kg/hm2施氮量条件下高的基追比提高了根系活力,60 kg/hm2施氮量的根系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丙二醛含量都显着低于对照;但高施氮量(90 kg/hm2)高基追比(2∶1)条件时丙二醛含量最高,发挥活性氧清除功能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根系活性氧积累。整体而言,60 kg/hm2施氮量的抗氧化酶活性较低。高氮(60和90 kg/hm2)、高基追比(2∶1)条件促进了藜麦根系的延伸;60 kg/hm2施氮量的藜麦根系总根长和根系表面积整体上高于30 kg/hm2施氮量。60 kg/hm2施氮量的根直径和根体积整体高于其他处理。在60 kg/hm2施氮量条件下的产量和单株重整体上均高于其它处理,并且在2∶1、1∶1和1∶2基追比分别较不施肥增产74.6%、40.3%和86.8%。施氮60 kg/hm2、基追比为1∶2的处理的株高适中,茎秆较粗壮,单株重量最大。综上所述,增施适量氮肥(60 kg/hm2),并根据藜麦生育阶段给予适当比例的追肥,可通过根系生理代谢、根系形态适应性调整,减轻藜麦根系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及细胞膜损伤等伤害,促进生长发育;施氮60 kg/hm2,基追比为1∶2处理的藜麦农艺形状及产量表现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9年04期)
根系生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稻田排放的甲烷(CH4)约占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7-17%,是造成气候变暖的重要人为因素之一。水稻品种是影响稻田甲烷产生与排放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关于不同水稻品种根系与土壤微生物的互作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尚不明确。【材料与方法】选用生育期相近且抽穗期前地上部农艺性状相似的武运粳3号、镇稻88和淮稻5号叁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上述品种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甲烷排放总量、水稻根系性状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活性的变化,并观察了穗分化期施氮量对其的调控作用。【结果与分析】生育中期(穗分化始期至抽穗期)稻田甲烷排放量约占全生育期排放总量的39.0-49.7%,且水稻品种间差异显着。水稻根干重、根长、根系氧化力和根系泌氧能力等根系形态生理指标与稻田甲烷排放呈负相关关系。与不施氮处理相比,穗分化始期施氮54和108 kg ha-1使镇稻88根系生物量分别提高了10.1%和17.3%,甲烷排放量分别降低了12.7%和22.9%。水稻根系分泌物中的苹果酸、柠檬酸和琥珀酸可促进根际土壤甲烷氧化菌的丰度与活性,从而有利于降低稻田甲烷排放。【结论】筛选根量大和活力强的水稻品种或在穗分化始期适量施用氮肥可为土壤甲烷氧化菌提供适宜生境,降低稻田甲烷排放,并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系生理论文参考文献
[1].周宣材,刘义国,张玉梅,师长海,朱玉鹏.吸湿回干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期根系形态及生理的影响[C].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陈云,李思宇,杨建昌,刘立军.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稻田甲烷排放关系的初步研究[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3].赵训超,徐晶宇.低温胁迫下玉米根系生理特征分析[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4].何梦迪,钟宣伯,周启政,崔楠,汪桂凤.氮肥缓解苗期干旱对小麦根系形态建成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9
[5].佟卉,段骅,刘燕清,许庆芬,马骏.提前断水对‘沈农265’根系形态生理和产量品质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9
[6].朱进,彭玉全,沈若妍,李文静,周国林.淹水胁迫对小白菜幼苗根系生长、生理及凯氏带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9
[7].樊仙,杨绍林,李如丹,全怡吉,邓军.不同铲蔸深度对甘蔗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9
[8].徐佳佳,广敏,史书林,郜红建.茶树根系跨膜吸收氟的生理与分子机制[J].茶叶科学.2019
[9].周娟娟,魏巍,桑旦,秦爱琼,黄利春.藏北高寒区越冬期间野生早熟禾根系生理特征及抗寒性比较[J].草业科学.2019
[10].闫士朋,冯焕琴,杨宏伟,焦润安,张舒涵.氮肥不同施用量及基追比对藜麦根系生理及同化物分配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