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电损伤论文_徐先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力电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损伤,陶瓷,切口,模型,力学,孔洞,微孔。

力电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徐先洋[1](2017)在《1-3型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力电响应及损伤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采用智能传感监测系统的在线健康监测和预报,已在重要混凝土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拥有低声阻抗、低机械品质因数以及高机电耦合系数等特点。这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可以较好的解决一般智能材料与混凝土结构材料兼容性不佳的问题;且对湿度不敏感,能长久工作在混凝土环境中。智能材料若失去本要实现的特定功能,则称之为失效。植入于混凝土结构中的智能传感器也将随结构体一起受到静态或动态载荷的作用,发生传感信号异常,甚至失效,因而智能传感材料耦合性能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PZT5H为功能体,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基体,采取切割-浇注法制备了1-3型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并对PZT5H材料和1-3型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分别在准静态和动态载荷下的力电响应特性及其材料损伤失效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与分析。利用MTS伺服试验机和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SHPB)分别对PZT5H和1-3型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进行准静态压缩实验和动态压缩实验。由实验可得:冲击载荷条件下,PZT5H和1-3型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的电位移与应力均具有较好的力电响应关系;且随应变率的增加,在产生相同应变或应力下,所对应的应力或电位移也分别增加;同时,在一定应变率范围内,随应变率的增加,试样在冲击载荷下的失效电位移也增加。在准静态多次加载条件下,由于电畴反转现象,两种试样的电位移幅值均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在多次循环加载下,随循环次数的增加材料的残余应变累积增加,电位移幅值和剩余电位移均逐步减小,压电材料的压电性能也相对减弱,直至力电耦合响应失效。(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7-04-06)

王云刚,贾智伟,刘彦伟[2](2011)在《受载煤岩力电耦合的损伤力学修正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煤岩强度的统计理论和损伤力学理论,引入损伤比例系数δ,建立了受载煤岩强度的统计损伤本构方程,并对参数α和δ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煤岩材料在某一变形阶段产生的电磁辐射脉冲累计数与发生全破坏的电磁辐射脉冲累计数的比值作为损伤参量,且(ε)服从威布尔分布时,推导出受载煤岩力电耦合的损伤力学修正模型.该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电磁辐射与应变之间以及应力-应变之间的关系,为电磁辐射方法预测预报煤岩动力灾害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胡敬朋[3](2009)在《叁维煤岩力电耦合的损伤力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维煤岩力电耦合的损伤力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叁维煤岩力电耦合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电磁辐射脉冲数、幅值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并对煤岩内部结构的围压条件对应力和电磁辐射的影响进行了模拟,最后分析了单轴压缩突然卸载的电磁辐射特征。研究成果应用表明:该模型分析煤岩损伤具有可靠性、先进性。(本文来源于《第九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9-11-27)

胡敬朋[4](2009)在《叁维煤岩力电耦合的损伤力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维煤岩力电耦合的损伤力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叁维煤岩力电耦合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电磁辐射脉冲数、幅值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并对煤岩内部结构的围压条件对应力和电磁辐射的影响进行了模拟,最后分析了单轴压缩突然卸载的电磁辐射特征。研究成果应用表明,该模型分析煤岩损伤具有可靠性、先进性。(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09年11期)

杨新华,曾国伟,陈传尧[5](2008)在《含周期性分布导电夹杂压电陶瓷的力电损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胞元法,分析含周期性分布球形/椭球形导电夹杂的压电陶瓷的力电损伤。首先,选取一个代表性材料胞元,通过叁维有限元分析获得材料有效弹性、压电和介电系数,然后根据压电连续损伤力学模型中力电损伤变量与材料有效系数的关系,确定力电损伤大小,从而获得力电损伤与夹杂弹性模量、体积和形状参数等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夹杂体积对力电损伤的影响都很显着,而夹杂弹性模量和形状分别只对力损伤和电损伤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08年05期)

曾国伟,杨新华,陈传尧[6](2008)在《含周期性分布导电孔洞压电陶瓷的力电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含周期性分布球形/椭球形导电孔洞压电陶瓷的力电损伤,采用胞元法对孔洞体积分数、形状比和导电性质对力电损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力电损伤各分量随着孔洞体积分数的增大单调上升;孔洞体积分数和形状比对力损伤的影响明显大于电损伤;几乎与此相反,孔洞导电性对力损伤影响很小,但对电损伤影响比较明显。(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曾国伟[7](2006)在《含周期性分布缺陷压电材料的力电损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压电材料在工程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其力电行为和失效问题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受工艺水平的限制,压电器件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气孔、夹杂或裂纹等,形成损伤。在单调或交变力电外载作用下,损伤可能逐步演化,并造成器件失效。因此,开展压电损伤分析对器件可靠性设计和寿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压电陶瓷线性本构方程和叁维各向异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受损材料有效系数和损伤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基于元胞模型的含缺陷材料的损伤数值计算方法,针对含周期性分布孔洞和夹杂的材料损伤问题开展了分析和研究,得到了夹杂弹性模量,孔洞和夹杂体积分数,形状及导电特性等微结构参数对压电材料力电损伤的影响规律。本文工作对于完善压电材料连续损伤力学理论,压电器件强度计算、失效分析和剩余寿命预报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6-11-01)

朱守星,朱世根,季诚昌,丁建宁[8](2006)在《DLC膜在磨损、表面改性及力电耦合作用下损伤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超薄类金刚石(DLC)膜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状况,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多模式功能,从磨损、表面改性、力电失效3个方面对DLC膜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法向力作用在不同厚度薄膜的磨损深度不同;对DLC膜的形貌和电学特性进行比较发现,磨损区域导电性比未磨损区域强;在厚度为64.09 nm薄膜施加正向25 V电场作用下,当针尖作用在表面的压力超过一定临界压力(375 nN)之后,薄膜发生击穿,形成凹坑.(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艺》期刊2006年05期)

杨新华,冯伟干,陈传尧[9](2006)在《压电薄板切口尖端前沿力电损伤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Yang等建立的叁维各向异性压电损伤本构模型,给出了广义平面应力压电损伤问题的本构方程和有限元平衡方程,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张开角和深度对切口前沿力电损伤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张开角对力损伤的影响较小,并且几乎不改变力电损伤的区域尺寸,但是深度对力电损伤的大小和区域尺寸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杨新华,陈传尧,胡元太,王乘[10](2005)在《压电切口张开角和深度对其尖端力电损伤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叁维各向异性压电损伤本构理论,导出了广义平面应力问题的损伤本构方程,并据此分析了压电薄板板边V形切口尖端附近的力电损伤,研究了切口张开角和深度对切口尖端力电损伤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和张开角对切口尖端损伤的影响相比,深度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张开角对切口尖端力损伤的影响规律方面,压电材料与一般弹塑性材料存在明显差异,原因在于压电切口尖端力电载荷比会随着深度的改变发生很大变化;不同深度下张开角与切口尖端力、电损伤关系曲线随着张开角的增大由发散逐渐会聚,不同张开角下深度与切口尖端力、电损伤关系曲线随着切口加深由会聚逐渐发散,并且电损伤曲线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固体力学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力电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煤岩强度的统计理论和损伤力学理论,引入损伤比例系数δ,建立了受载煤岩强度的统计损伤本构方程,并对参数α和δ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煤岩材料在某一变形阶段产生的电磁辐射脉冲累计数与发生全破坏的电磁辐射脉冲累计数的比值作为损伤参量,且(ε)服从威布尔分布时,推导出受载煤岩力电耦合的损伤力学修正模型.该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电磁辐射与应变之间以及应力-应变之间的关系,为电磁辐射方法预测预报煤岩动力灾害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力电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徐先洋.1-3型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力电响应及损伤的实验研究[D].宁波大学.2017

[2].王云刚,贾智伟,刘彦伟.受载煤岩力电耦合的损伤力学修正模型[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胡敬朋.叁维煤岩力电耦合的损伤力学模型研究[C].第九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9

[4].胡敬朋.叁维煤岩力电耦合的损伤力学模型研究[J].金属矿山.2009

[5].杨新华,曾国伟,陈传尧.含周期性分布导电夹杂压电陶瓷的力电损伤分析[J].机械强度.2008

[6].曾国伟,杨新华,陈传尧.含周期性分布导电孔洞压电陶瓷的力电损伤[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8

[7].曾国伟.含周期性分布缺陷压电材料的力电损伤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

[8].朱守星,朱世根,季诚昌,丁建宁.DLC膜在磨损、表面改性及力电耦合作用下损伤特性[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6

[9].杨新华,冯伟干,陈传尧.压电薄板切口尖端前沿力电损伤场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06

[10].杨新华,陈传尧,胡元太,王乘.压电切口张开角和深度对其尖端力电损伤场的影响[J].固体力学学报.2005

论文知识图

不同温度下裂纹前端的力电损伤曲...电载荷对裂纹端部附近力电损伤不同试样裂纹尖端力电损伤扩展力力电损伤D随孔洞形状比S的变化力载荷对裂纹端部附近力电损伤电载荷对裂纹端部附近力电损伤

标签:;  ;  ;  ;  ;  ;  ;  

力电损伤论文_徐先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