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协同持续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持续性,房颤,永久性,东亚,波动性,汛期,华南。
协同持续性论文文献综述
苗芮[1](2019)在《中高纬度和热带系统协同对华南前汛期持续性强降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台站逐日降水资料,讨论了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及其相关大尺度环流场的持续性特征和低频特征,重点分析了准双周尺度上,中高纬度遥相关波列以及热带地区海气相互作用对华南前汛期持续性强降水的影响及其物理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定义低频环流指数,定量分析讨论了不同环流型对华南前汛期持续性强降水的相对贡献和协同作用。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由1981–2010年华南前汛期期间降水异常事件的统计情况可知,前汛期总降水异常主要由持续性降水事件(持续3天及以上的降水事件)贡献。对大尺度环流场的分析发现,中高纬度两条波列(横跨亚欧大陆的高纬度波列和沿副热带西风急流分布的中纬度波列)的配合以及低纬度地区充足的水汽供应和南海地区的对流异常活动形成的次级环流均与华南前汛期降水的持续性有关。功率谱分析的结果显示,华南前汛期降水呈显着的准双周振荡特征,周期范围为8–24天。以一个气候态标准差为阈值,定义强降水事件,发现大部分真实持续性强降水事件发生在低频振荡的强位相持续时间较长的时候,可见华南前汛期持续性降水异常与准双周振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通过统计发现,当低频强降水持续时间达到3天及3天以上时,其对应的环流形势稳定,因此定义低频持续性强降水事件为8–24天滤波后的低频降水大于低频降水序列一个气候态标准差且持续3天及3天以上的事件。华南前汛期低频持续性强降水期间,环流的异常场与低频场的空间分布非常相似,中高纬地区同样存在两支低频遥相关波列,且波列形势与异常场基本一致,说明环流的低频振荡对持续性强降水相关的异常环流贡献很大。通过叁维波活动通量来描述低频波列的结构形态及传播特征,发现欧洲西部及地中海北部地区为Rossby波源,有波能量分别沿着上述两条波列自北向南以及自西向东传播至下游,汇集在我国东部地区,波能量在华南下沉,引起华南扰动增强,进一步造成环流形势的异常变化。波列随持续性强降水的时间演变特征表明,中纬度波列超前降水出现异常变化的信号,可能是触发强降水的一个原因;而高纬度波列是随着降水的发生发展而变化的,可能是维持降水的一个原因。两条波列波能量的汇合增强了我国东部地区的低压扰动,且有利于环流的异常发展和维持。通过准地转ω方程对华南低频垂直速度的诊断分析发现,波列能够通过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影响华南的垂直运动。结果表明经向风对涡度平流的经向输送是引起华南地区垂直运动低频变化的主要因素,而波列通过能量频散造成我国东部地区的扰动异常能够引起该地区涡度的变化,加大华南上空涡度的经向梯度,进而引起华南的上升运动;进一步,随着波列的加强,又使得涡度的经向梯度增大,进而使得垂直上升运动加强并维持,最终导致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热带地区大气低频振荡对华南前汛期持续性强降水相关的异常环流贡献同样很大。南海对流的准双周振荡可通过影响华南的水汽及垂直运动的低频变化,最终影响前汛期强降水的持续性。在准双周尺度上,南海地区的对流与海温形成了一个负反馈过程,且与华南前汛期持续性强降水紧密相关。南海地区的低频冷海温异常通过抑制南海地区低频对流的发展,促进局地低频反气旋的生成,并引起局地下沉运动。进一步由于南海洋面太阳辐射的增多以及向上感热通量的减少,加之偏南风造成的暖海温堆积,导致南海地区低频海温逐渐变为暖异常。此时,热力驱动下的直接环流圈中华南为上升运动,且其上空为气旋性环流控制,水汽输送也加强。在南海地区对流抑制的低频变化过程中,热力直接环流圈及水汽也不断加强,使得华南降水的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最终导致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南海地区的低频暖海温将进一步在该地区激发对流,并促进局地气旋的生成,此时低频垂直环流圈变为上述的反位相,环流条件不利于华南降水。上述南海地区低频海气相互作用的反馈过程及其相关的次级环流圈,即热带系统影响华南持续性强降水的物理过程及机理。在关于中高纬度和热带系统对华南前汛期持续性强降水的影响的研究基础上,分别定义了兼顾两条波列活动的综合低频波列指数WT和表征南海对流强度的低频对流指数SCS_OLR,利用环流指数定义低频持续性强环流事件,要求其同时满足环流的持续性和强度。统计结果显示,低频波列和南海对流协同影响下的环流型,对应的低频持续性强降水事件的发生概率最高,且低频降水的平均强度最强。单一信号影响下,低频降水的强度大大降低。其中,南海对流信号是强降水发生的必要条件,而两个信号的迭加可以使得降水的强度更强。因而中高纬度低频波列和南海低频对流信号的协同作用,对降水的强度和持续性有重要影响。最后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提出以下的预报思路:单个环流信号,可以提供持续性降水的背景,或者发生一次强降水的大背景,但是想要同时满足降水的持续性和强度条件,必须是多个信号迭加的协同影响,尤其是降水的强度,更加离不开多个信号的配合。(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期刊2019-06-01)
吴先聪[2](2019)在《西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性实现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现多方资源整合,提高经济实力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整体呈现欠发展状态,而且各个地区产学研创新持续性能力呈现不均衡态势。本文选择我国产学研创新持续性能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结合西部地区的研究现状,并引入产学研协同创新典型案例,具体分析西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以期对西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06期)
高艳[3](2015)在《人民币汇率市场波动持续性及协同持续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HYGARCH模型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持续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存在着双重长记忆效应。其他人民币汇率,如人民币对欧元、英镑等汇率收益率序列的持续性较强,使用IGARCH模型度量每个序列的持续性较为合适。在此基础上对多个汇率序列的波动协同持续特征进行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与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具有较强的协同持续特征,因为中国对日本来说是出口大国,我国的产品也大量销往欧盟国家,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与人民币对欧元汇率波动都受到我国经济政策的影响,并表现出相似的波动特征。日元与英镑、欧元与英镑也具有协同持续特征,只是协同持续程度相对较弱。(本文来源于《数量经济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朱涛,卢建,江孝感[4](2014)在《变结构GARCH模型的协同持续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变化普遍存在于时间跨度较大的金融时间序列之中,因此研究带有变结构现象的金融时间序列的特征对于资产投资组合和金融风险规避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通过对GARCH模型自身特点的分析入手,研究不同阶段间样本方差变化关系,构建了变结构GARCH模型。并给出了存在变结构现象的金融时间序列广泛意义上的持续性及协同持续性定义,给出并证明了广义线性协同持续关系下结构发生变化时金融时间序列间协同持续向量的转变性质。(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4年07期)
廖治杰[5](2014)在《持续性暴雪事件中热带低频振荡和高空急流协同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8年初中国南方持续性暴雪事件为出发点,从数值模拟角度研究了热带地区季节内振荡信号对此次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探讨了海气耦合过程在维持MJO低频信号与暴雪过程降水关系中的作用。从中纬度高空急流变化角度,分析了持续性暴雪期间东亚副热带急流和温带急流协同变化特征及其与暴雪发生发展过程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MJO对副热带急流低频变化的影响。在个例研究基础上,从气候态角度探讨了东亚副热带急流与温带急流协同变化与冬季中国南方地区降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MJO对持续性暴雪事件的影响热带低频振荡在暴雪的前后两个阶段分别为EOF1和EOF2两个模态所主导,暴雪过程降水的空间和强度变化与MJO信号的强度以及传播特征密切相关。与单独大气模式相比,耦合模式能更加合理再现降水的时空和强度演变特征。功率谱分析表明,耦合模式对降水强度模拟的改进主要是由于耦合模式成功捕捉到了30-60天,峰值为50天的低频降水周期,进而增强了模拟的低频降水强度。低频降水强度模拟的改进主要归因于耦合模式能够合理再现各位相中热带低频振荡中心强度及其东传特征,进而改善了对MJO相关联的低频垂直运动场、水汽通量场以及对流层低层逆温层特征的模拟,这些物理量场与暴雪降水过程密切相关。耦合模式能较好再现热带低频振荡与热带外地区降水间的关系,是由于耦合模式能真实反映海表温度与热带对流之间存在的近1/4位相关系,这种关系在单一大气模式中则不能体现。因此大气与海洋之间内在的耦合反馈过程在模拟与暴雪过程相伴随的MJO特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暴雪事件中急流协同变化特征分析根据急流核发生频数特征,将东亚副热带急流分为两个典型部分:(1)将主体位于青藏高原南侧陆地上空的副热带急流定义为东亚高原急流;(2)把主体位于日本岛南部的副热带急流定义为东亚洋面急流。暴雪过程中,高原急流的增强同时伴随着温带急流的减弱,而洋面急流强度的变化则滞后于高原急流和温带急流强度的变化约5天时间。高原急流和温带急流的协同变化真实反映了持续性暴雪期间冷暖空气的活动情况,是联系暴雪事件和大气环流异常信号的一个重要纽带。一方面,青藏高原南北两侧的天气尺度瞬变扰动(STEA)异常在暴雪期间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导致高原急流和温带急流强度上显着的同期反向协同变化特征;另一方面,东亚陆地上空的瞬变异常波列从高原急流和温带急流主体区域沿着青藏高原的南北两侧向下游传播,到达东亚沿岸以及日本岛地区,导致洋面急流强度的变化滞后于高原急流和温带急流强度变化约5天时间。3.MJO对东亚副热带急流低频变化的影响高原南侧副热带急流在暴雪期间存在显着低频变化特征。当MJO对流加热异常中心移动至印度洋中东部至印尼海洋性陆地区域之间时,对流激发的低频反气旋性环流正好位于高原南侧区域,异常环流北侧的低频西风迭加于高原急流主体区域之上,导致急流低频强度增强。该反气旋性环流在高原南侧区域维持约15天时间,与暴雪过程发生时段相对应。基于MJO各位相的高原急流指数合成分析表明,在MJO的第3和第4位相,急流强度显着增强,而在第7和第8位相,急流强度明显减弱。季节内时间尺度上,高原急流强度的低频变化其实是对MJO对流活动激发出的异常Rossby波列的直接响应。4.东亚高空急流协同变化与冬季中国南方地区降水的关系冬季气候平均上东亚高原急流与温带急流同期反向协同变化特征最为显着。当高原急流增强而温带急流减弱时,中国南方地区降水显着增强;反之,中国南方地区降水则明显减弱。事件合成分析结果表明,高原急流由弱转强过程能真实反映南方暖湿空气由南向北的推进过程;而温带急流由弱转强过程则能合理表征北方干冷空气由北往南的侵入过程。温带急流和高原急流的反向协同变化可以真实反映与冬季中国南方地区降水相关联的冷暖空气活动特征。对区域热力和瞬变指数的合成分析表明,热带关键区对流活动的热力强迫效应对高原急流变化具有显着影响,但对温带急流强度变化则无明显作用。温带急流强度变化主要受天气尺度瞬变强迫效应影响,而高原急流强度变化则归因于热力和天气尺度瞬变强迫效应的共同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4-05-01)
冯剑楠[6](2014)在《持续性敏捷演化方法的研究及其在多角色协同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同时软件的规模同样也逐渐扩大。而作为一款优秀并且成熟的软件,它必须通过不断地演化以满足纷至沓来的需求。因而,软件演化方法成为现今软件行业的研究热点。传统的演化方法强调文档、预期目标,然而这些在需求的冲击下将变得不可靠。本文基于一个实际的公司业务管理系统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依赖图的敏捷演化方法。同时,结合流行的WEB技术,在项目中成功地应用该方法。本文首先对软件演化的基本概念以及现有技术进行了研究。在WEB开发方面,进行了概要设计、建模以及详细设计。通过一种含正、逆向依赖关系的依赖图对系统架构进行建模。在开发过程中,应用该依赖图对软件演化进行支持,包括异常修复和需求变动。同时,该依赖图作用于类级与操作级等不同粒度的模块,在不同的情况下都能帮助系统在需求冲击后恢复到平衡状态。最后实现了TBMS系统并且进行了测试与验证。验证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依赖图的持续性敏捷演化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软件演化过程中遇到的变更。(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4-01-01)
石凤杰,江孝感[7](2012)在《基于向量GJR-GARCHSK模型的高阶矩持续与协同持续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单整理论和协整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基于向量GJR-GARCHSK模型的偏度和峰度持续与协同持续的概念,并给出了偏度和峰度持续与协同持续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证明。金融时间序列高阶矩协同持续的研究为更好的进行动态金融风险防范与对冲提供了理论工具,使得建立在高阶矩协同持续性基础上的动态资产配置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2年09期)
朱云娟[8](2009)在《FIGARCH的协同持续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动持续性是广泛存在于金融事件序列的一类普遍现象,波动持续性建模是从动态的角度研究风险变化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分形理论能够准确描述经济行为本身的非线性结构特点,将分形方法引入了协同持续研究中,引出了FIGARCH模型,考察了FIGARCH的协同持续性。(本文来源于《企业导报》期刊2009年08期)
代运国,袁俊强,宋亚辉,孙向东[9](2008)在《稳心颗粒协同地高辛控制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心室率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协同地高辛控制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心室率的疗效。方法共入选住院及专科门诊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40例,全部病例均间断长期(4周以上)服用地高辛0.125mg/d~0.250mg/d,日常轻体力活动时心率仍大于100/min,加服稳心颗粒(每日3次,每次1包,共服4周),期间服用地高辛剂量不变,并且不用其抗心律失常药物。加服稳心颗粒前及疗程结束后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08:00~09:00静息20min测血压及心率,Holter检查计数24h总心率、平均心率、最快心率及最慢心率,并计数其他心律及频度,查血脂、血糖、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结果加服稳心颗粒后有36例患者自觉胸闷、气短、心悸及乏力症状减轻,其有效率达90%,静息时心率及24hHolter总心率、平均心率、最快心率较治疗前明显减慢(P<0.05或P<0.01),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降低不显着,心电图QRS波群形态及时间、Q-T间期无明显改变。6例病人出现消化道症状,2例病人出现头晕,但均可耐受。结论稳心颗粒协同小剂量地高辛控制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心室率效果较好,副反应少。(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08年07期)
代运国,袁俊强,宋亚辉,孙向东[10](2008)在《参松养心胶囊协同地高辛控制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心室率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协同地高辛控制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心室率的疗效。方法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40例均间断长期(4周以上)服用地高辛0.125~0.25 mg/d,日常轻体力活动时心率仍大于100次/min。本次加服参松养心胶囊期间服用地高辛剂量不变,并且不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加服参松养心胶囊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查如下项目:①常规12导联心电图;②测计晨8:00—9:00时静息20 min后血压及心率(连续3 d求平均值);③Holter检查:计数24 h总心率、平均心率、最快心率及最慢心率,并计数其他心律及频度。④查血脂、血糖、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结果加服参松养心胶囊后有36例患者自觉胸闷、气短、心悸及乏力症状减轻,其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达75%及90%,静息时心率及24 h Holter总心率、平均心率、最快心率较前明显减慢(P<0.05或0.01),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前降低不显着(P>0.05),心电图QRS波群形态及时间,Q—T间期无明显改变(P均>0.05)。2例患者出现头晕,但均可耐受。本组加服参松养心胶囊后无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变化。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协同小剂量地高辛控制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心室率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08年15期)
协同持续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现多方资源整合,提高经济实力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整体呈现欠发展状态,而且各个地区产学研创新持续性能力呈现不均衡态势。本文选择我国产学研创新持续性能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结合西部地区的研究现状,并引入产学研协同创新典型案例,具体分析西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以期对西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协同持续性论文参考文献
[1].苗芮.中高纬度和热带系统协同对华南前汛期持续性强降水的影响[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9
[2].吴先聪.西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性实现路径研究[J].科技视界.2019
[3].高艳.人民币汇率市场波动持续性及协同持续性研究[J].数量经济研究.2015
[4].朱涛,卢建,江孝感.变结构GARCH模型的协同持续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
[5].廖治杰.持续性暴雪事件中热带低频振荡和高空急流协同变化特征分析[D].南京大学.2014
[6].冯剑楠.持续性敏捷演化方法的研究及其在多角色协同系统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4
[7].石凤杰,江孝感.基于向量GJR-GARCHSK模型的高阶矩持续与协同持续性研究[J].时代金融.2012
[8].朱云娟.FIGARCH的协同持续性研究[J].企业导报.2009
[9].代运国,袁俊强,宋亚辉,孙向东.稳心颗粒协同地高辛控制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心室率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
[10].代运国,袁俊强,宋亚辉,孙向东.参松养心胶囊协同地高辛控制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心室率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