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脂质体凝胶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克林霉素,脂质体,体外抑菌,皮肤刺激
脂质体凝胶剂论文文献综述
王盟,毕倩宇,商林林,吕传峰[1](2019)在《复方克林霉素脂质体凝胶体外抑菌及皮肤刺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复方克林霉素脂质体凝胶的体外抑菌作用和皮肤刺激性。方法采用琼脂平板法测定复方克林霉素脂质体凝胶对医院临床分离的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抑菌率,以确定其体外抑菌效果。豚鼠皮肤给药,观察复方克林霉素脂质体凝胶的皮肤过敏性和刺激性。结果复方克林霉素脂质体凝胶对肺炎链球菌、脆弱类杆菌、革兰氏阳性厌氧球菌和真杆菌的抑菌率达1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和丙酸杆菌的抑菌率大于60%,对表皮葡萄球菌和嗜血杆菌的抑菌率大于30%;豚鼠用药后皮肤没有明显红斑和水肿反应,与凝胶基质组相比,复方克林霉素脂质体凝胶组豚鼠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克林霉素脂质体凝胶具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且对皮肤没有过敏和刺激反应,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皮肤科外用药。(本文来源于《西北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王晓慧,罗湘军,曾燕[2](2019)在《甲巯咪唑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和体外透皮性能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甲巯咪唑(thiamazole)脂质体凝胶,考察不同渗透剂对脂质体凝胶促渗作用的影响,与复方甲巯咪唑软膏进行体外透皮性能比较和评价。方法采用逆向蒸发一超声法制备甲巯咪唑脂质体,分别加入2%桉叶油、2%薄荷、2%月桂醇氮酮为促渗剂,离体大鼠腹皮结合改良Franz扩散装置考察不同促渗剂体外透皮特性。结果甲巯咪唑脂质体凝胶呈乳白色黏稠状,性质较为稳定。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选用2%月桂醇氮酮制得的脂质体凝胶促渗效果最好。复方甲巯咪唑软膏与甲巯咪唑脂质体凝胶分别在8、15 h左右药物释放达到平衡,其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0.99%、80.10%,两者释药均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采用优化后的甲巯咪唑脂质体的处方及工艺所制甲巯咪唑脂质体凝胶质量较好,可有效延缓药物的释放。(本文来源于《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徐宏峰,肖卫红,张耕,余南才,徐蕾[3](2019)在《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制备工艺筛选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乙醇注入法制备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的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分析药脂比、磷脂胆固醇比、水化液pH、水化温度筛选影响包封率及载药量的因素,再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处方;制备得到高乌甲素脂质体后,单因素实验筛选最佳卡波姆用量及pH,得到最适宜脂质体凝胶配方。结果: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高乌甲素脂质体最佳处方工艺组合为卵磷脂:胆固醇为6∶1、药脂比为1∶10、水化温度为55℃,水化液pH值为7.0,该处方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高,粒径分布均匀;当卡波姆-940用量为1%、在pH 6~7时,所制备的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易涂布、黏度适宜。结论:制备的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工艺简单可行,包封率较高,可以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王盟,商林林,吕传峰,李慧,程立[4](2019)在《复方克林霉素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透皮释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复方克林霉素脂质体凝胶并考察其粒径分布、包封率及体外透皮特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复方克林霉素脂质体,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用激光纳米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大小及分布,用HPLC法测定其包封率。将脂质体进一步制成凝胶剂后,考察其体外透皮情况。结果复方克林霉素脂质体的粒径在240nm左右,分布均匀,平均包封率为51.24%;脂质体中的克林霉素能缓慢透过大鼠皮肤,缓释效果明显。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药物包封率较高,定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药物透皮速率缓慢,释药稳定。(本文来源于《西北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徐蕾[5](2019)在《经皮给药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项目针对目前市场上高乌甲素普通剂型的临床应用弊端,根据高乌甲素的性质,将脂质体技术用于高乌甲素制成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把其制备成具有缓释作用的脂质体凝胶制剂,以改善高乌甲素半衰期短、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毒副作用大等缺点。通过制剂工艺考察与质量评价研究将高乌甲素研制成透皮性能优良外用脂质体凝胶剂型,不仅可以避免口服给药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破坏,而且脂质体包封技术将显着增强高乌甲素穿透皮肤的能力,使其快速经皮吸收,并在皮肤内形成药物储库,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更好地发挥药物镇痛效果。本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1.制备工艺研究。运用经典脂质体制备法-薄膜分散法和乙醇注入法制备高乌甲素脂质体,运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处方工艺,以脂质体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参考指标,分别得到了两种方法的最佳制备工艺;比较两种方法制得的脂质体的理化性质,选择最佳方法;单因素筛选出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最佳处方为药脂比:1:10,磷脂胆固醇比:8:1,水化温度:55℃。2.体外释药实验。通过体外透析袋实验、离体透皮实验探索高乌甲素脂质体体外释放过程。结果显示并且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的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相对于高乌甲素凝胶,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具有缓释效果且能显着增加皮肤滞留量。3.质量评价。检测3批高乌甲素脂质体的粒径、Zeta电位、PDI、包封率、载药量、渗漏率,并于不同存放条件下考察高乌甲素脂质体的稳定性;评价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的质量,考察高乌甲素凝胶在高温、离心、光照等条件下的初步稳定性。结果显示,30d时,高乌甲素脂质体的Zeta电位、PDI、粒径变化不大,而包封率、载药量、渗漏率有显着的变化;60d时,高乌甲素凝胶在4℃、避光保存时性质更加稳定。4.药效学实验及皮肤刺激性实验研究。对比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与高乌甲素凝胶,研究两种制剂在小鼠热板法、扭体实验、佐剂大鼠关节炎实验的效果,运用家兔皮肤实验考察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的皮肤刺激性。结果显示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相对于高乌甲素凝胶具有更好的抗炎镇痛效果且无刺激性。(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28)
王盈[6](2019)在《用于治疗痤疮的脂质体凝胶的设计和体内外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并优化了姜黄素、月桂酸和阿奇霉素脂质体,再以卡波姆为基质制成脂质体凝胶剂。优化得到的姜黄素脂质粒径约为100 nm,ζ电位约为14 mV,并用动态光散射(DLS)、高倍透射电镜(HR-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进行表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肖卫红,徐宏峰,张耕,余南才,徐蕾[7](2019)在《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高乌甲素脂质体(LA-LIP)经皮给药制剂,对其质量及透皮吸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LA-LIP,以包封率与载药量为指标,运用正交试验法确定LA-LIP的优选处方;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LA-LIP凝胶,采用体外释放试验评估释放能力。结果:正交试验法确定LA-LIP最佳处方工艺组合为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8∶1、药脂比为1∶8、水化温度为55℃。体外透析袋实验显示,LA-LIP凝胶慢释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LA凝胶释放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体外透皮结果显示,LA凝胶24 h内皮肤滞留量为8.39μg·cm~(-2),LA-LIP凝胶皮肤滞留量为15.17μg·cm~(-2)。结论:本研究发现运用薄膜分散法制备LA-LIP工艺简单可靠,制备成脂质体凝胶剂时,具有缓释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徐蕾,杨爱霞,肖卫红[8](2019)在《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镇痛抗炎作用与皮肤刺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经皮给药的药效及刺激性。方法以高乌甲素凝胶为参照,通过小鼠热板法、小鼠扭体实验考察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镇痛效果;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实验考察抗炎效果,观察指标包括足肿胀度、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踝关节病理切片;家兔背部完整与破损皮肤实验考察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对皮肤的刺激性。结果与高乌甲素凝胶组比较,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组对热敏感度下降,痛阈值增加,4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 min时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组扭体次数减少;大鼠足围减小,TNF-α、IL-2表达下降(P<0.05),炎症反应减弱;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对皮肤无刺激性。结论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镇痛抗炎效果优于高乌甲素凝胶,且对完整和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本文来源于《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03期)
肖卫红,徐蕾,杨爱霞[9](2018)在《乙醇注入法制备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高乌甲素脂质体制备处方及工艺,考察其经皮吸收能力。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高乌甲素脂质体,并用正交试验法确定高乌甲素脂质体的优选工艺;建立高乌甲素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以包封率及粒径评价脂质体质量;进一步制备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并采用透皮吸收试验评估透皮吸收能力。结果:正交试验确定高乌甲素脂质体最佳处方工艺组合为卵磷脂:胆固醇为6∶1、药脂比为1∶30、水化温度为55℃。按最佳处方得到的脂质体结构完整,平均包封率为(61. 32±2. 82)%,平均粒径为(314. 7±0. 45) nm,平均Zeta电位为(-28. 6±0. 21) m V。透析袋释放试验与体外透皮试验显示,与普通高乌甲素凝胶相比,脂质体透皮速率缓慢,具有缓释作用。结论:乙醇注入法制备高乌甲素脂质体工艺简单可行,可得到包封率高、粒径较小的高乌甲素脂质体,并且能使药物在皮肤蓄积,达到缓释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8年12期)
丁劲松[10](2018)在《包载抗结核药物的热敏性及自愈性脂质体凝胶用于局部骨结核治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烟肼(INH)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但其临床疗效受限于长期给药产生的严重副作用。尽管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用于INH递送展现出良好的前景,但由于药物在患病部位不能有效蓄积,导致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局部药物递送能使患病部位含有较高浓度的药物且减少药物系统性的暴露,因此我们利用该策略设计剂型用于骨结核的治疗。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包载疏水性药物DINH(INH的衍生物)的脂质体凝胶系统,DINH较之INH具有更高的活性及生物安全性,并且其疏水性使其从递送系统中缓慢释放。首先将载DINH脂质体混入PLGA-PEG-PLGA凝胶中构建了该凝胶系统,并通过相转变研究及流变学研究证实了其热敏性能。更有趣的是,我们首次发现了PLGA-PEG-PLGA凝胶的自愈特性,而该特性对于关节给药尤为重要。体内微透析研究发现,局部注射凝胶后,其能迅速释放药物至关节液中以达到有效抑菌浓度,继而稳定释放药物。最后,用光学成像考察了该系统的长期体内行为,发现其在数天内可缓慢释放。因此,本研究为骨结核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药物递送系统。(本文来源于《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药物制剂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11-30)
脂质体凝胶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制备甲巯咪唑(thiamazole)脂质体凝胶,考察不同渗透剂对脂质体凝胶促渗作用的影响,与复方甲巯咪唑软膏进行体外透皮性能比较和评价。方法采用逆向蒸发一超声法制备甲巯咪唑脂质体,分别加入2%桉叶油、2%薄荷、2%月桂醇氮酮为促渗剂,离体大鼠腹皮结合改良Franz扩散装置考察不同促渗剂体外透皮特性。结果甲巯咪唑脂质体凝胶呈乳白色黏稠状,性质较为稳定。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选用2%月桂醇氮酮制得的脂质体凝胶促渗效果最好。复方甲巯咪唑软膏与甲巯咪唑脂质体凝胶分别在8、15 h左右药物释放达到平衡,其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0.99%、80.10%,两者释药均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采用优化后的甲巯咪唑脂质体的处方及工艺所制甲巯咪唑脂质体凝胶质量较好,可有效延缓药物的释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脂质体凝胶剂论文参考文献
[1].王盟,毕倩宇,商林林,吕传峰.复方克林霉素脂质体凝胶体外抑菌及皮肤刺激性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9
[2].王晓慧,罗湘军,曾燕.甲巯咪唑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和体外透皮性能考察[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徐宏峰,肖卫红,张耕,余南才,徐蕾.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制备工艺筛选实验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
[4].王盟,商林林,吕传峰,李慧,程立.复方克林霉素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透皮释药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9
[5].徐蕾.经皮给药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的研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
[6].王盈.用于治疗痤疮的脂质体凝胶的设计和体内外评价[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9
[7].肖卫红,徐宏峰,张耕,余南才,徐蕾.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性能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
[8].徐蕾,杨爱霞,肖卫红.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镇痛抗炎作用与皮肤刺激性[J].医药导报.2019
[9].肖卫红,徐蕾,杨爱霞.乙醇注入法制备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的工艺研究[J].中国药师.2018
[10].丁劲松.包载抗结核药物的热敏性及自愈性脂质体凝胶用于局部骨结核治疗研究[C].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药物制剂大会论文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