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黄泥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泥,现代性,残雪,荒诞,小说,王台,现实。
黄泥街论文文献综述
胡光宇[1](2018)在《悲叹的呓语》一文中研究指出残雪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人物率先在人类生存探索方面有所突破,她的独特之处在于创造出人间地狱般的生活场景和内心世界。残雪用个人的敏感艺术心灵去解读卡夫卡,潜心解读卡夫卡并且在某种意义上继承和发展了卡夫卡。《黄泥街》开启了残雪的创作之门,尽管不同于残雪中期成熟的创作,但是小说却透过荒诞化的叙事方式,最终达到一种荒诞的美学价值。这正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变形记》作为卡夫卡的经典之作,刻画了世界的荒诞以及人类内心世界的痛苦。本论文正是从荒诞化叙事的角度对以上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阐述残雪在《黄泥街》这部小说中如何实现荒诞小说的美学价值并且与《变形记》相比又有何种创作特色。本文分为叁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简单回顾西方荒诞文学的产生以及发展历程,并且概述20世纪八十年代,西方荒诞文学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以及通过何种方式传入中国以及国内文学界对其所做出的反应。第二部分为本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是从荒诞化叙事特点出发,从叙事结构、意象、人物形象及情节、审美这四个方面与《变形记》进行分析对比,论证《黄泥街》这部作品如何通过荒诞化叙事实现其艺术效果。第叁部分主要围绕残雪对卡夫卡的继承和发展。卡夫卡为残雪打开了一扇西方荒诞文学的大门,在继承卡夫卡荒诞叙事的同时,她又通过实验性的创作方式探索出走向纯文学的创造之路并在某种意义上完成对卡夫卡的发展。这种发展具体表现在其写作的历史性与区域性、女性身份的重构、梦中呓语般的描写对传统文化和价值的重新审视等特色书方面。残雪在学习卡夫卡等西方文学现代批判精神的同时,通过借鉴《变形记》进行创造性写作,将《黄泥街》这部作品打造成一种集东西方审美价值于一体并且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代表性作品。(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7)
柳慕云[2](2016)在《《黄泥街》在日本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残雪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受到国外批评界广泛关注的作家之一,其中残雪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尤为值得关注。上世纪80年代起,残雪的作品在日本的译介和研究就有一定的规模。2008年日本研究者成立了日本唯一一个以中国当代作家命名的"残雪研究会"。1991年《黄泥街》在日本翻译出版,引起相关研究者的高度重视。《黄泥街》的翻译者近藤直子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在日本的残雪研究中很有代表性。其中对于"被否定的黄泥街"、"梦与现实"和"语言的可疑性"等几个方面,更能反映日本对残雪研究的独特视角。(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孙会军,郑庆珠[3](2015)在《残雪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以《黄泥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残雪是我国新时期先锋派代表作家,她的作品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和认可度,但在海外的反响显然更加令人瞩目:在法国被译介,在日本受推崇,在美国也获得很高评价。到目前为止,仅在美国,残雪就有6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文出版,成为被翻译、出版最多的新时期中国作家之一。文章尝试以残雪的处女作《黄泥街》及其英文版The Yellow Mud Street为研究案例,通过考察残雪作品在中国和美国的不同接受,探求造成这种差异的具体原因,由此管中窥豹,探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刘骁帆[4](2015)在《身份重构·灵魂失重·商海沉浮——解读何顿长篇小说《黄泥街》》一文中研究指出何顿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长沙"黄泥街"这条窄小的巷子——全国最大的图书批发市场的现实图景进行了新的赋予、补充和塑形。作者将历史与记忆的碎片重新组合、拼接与搭配,让有声像的现场凝固,并采取多种场景切换和叙事方式润色文本,使商业气息导入、让人物形象复活、对事物直接勾勒,从而用文学镜头录下图书批发市场的色彩与风貌。(本文来源于《创作与评论》期刊2015年16期)
张雁[5](2015)在《残雪《黄泥街》:关于现代性与反现代性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与本雅明笔下的巴黎"拱廊街"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残雪的《黄泥街》似乎呈现了一幅反现代的"破烂中国"的图景。残雪对黄泥街居民生活的描述令人想起启蒙以降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的一个刻板印象:"停滞的社会"。本文试图从"现代性"与"反现代性"的悖论关系出发,以残雪的《黄泥街》为样本揭示现代性在当代中国展开的复杂性。(本文来源于《美育学刊》期刊2015年01期)
孔祥东[6](2013)在《应该有人说说黄泥街》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根据作者自身经历,叙述了黄泥街图书批发市场的起源,分析了其存在、辉煌的原因,并对其行政性的消亡深感惋惜。黄泥街现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侧影,其生生灭灭是和中国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的,因此作者从非政治的角度,提出了"黄泥街图书批发市场"正常的经济生命轨迹。文章对回顾中国当代经济转型时期的经济现象,描述个体生命和历史洪流的密切关系,展望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路径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高校图书馆工作》期刊2013年06期)
连云城[7](2013)在《论残雪《黄泥街》的存在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残雪的文学作品习惯性地给人的生存制造困境,然后冷静地旁观人物在环境困境与精神困境中无力挣扎,直至绝望。残雪在《黄泥街》中着重强调"死亡",她认为人如果能够面对死亡,他们将存在着。通过对死亡的正视和解剖,残雪真正的目的在于对"生存"的向往和渴慕。本文试图以残雪的中篇小说《黄泥街》为例,通过解析小说中描述的环境困境、精神困境与作者的实际意图等叁方面来发掘和寻思残雪所要展现的生存的丰富内涵。(本文来源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戎平[8](2011)在《非文学的艺术价值——何顿《黄泥街》的审美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着名作家何顿的长篇小说《黄泥街》,有一种能吸引人一气读完的艺术与情节的审美魅力。要你欲罢不能,即何顿的特有的文学才情。何顿在长篇小说《黄泥街》中的叙事,采用叁种叙述方式,一是用着名作家何顿"我",讲叙长沙Z出版社普通编辑张逊,从贫穷的硕士、文字编辑到千万富翁的演变;二是在涉及如何(本文来源于《创作与评论》期刊2011年06期)
任大猛[9](2011)在《“黄泥街”这个书贩子的旧事》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叁届“叁湘读书月”活动自11月1日启动,目前正在火热进行中。其实,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湖南人,不但爱读书,而且会出书、会“贩书”,20多年前,全国各地读者手中捧读的书,相当一部分就来自长沙黄泥街书市 当过“报童”的“黄泥街”,曾在五一路旁使(本文来源于《长沙晚报》期刊2011-11-07)
董文静[10](2008)在《从《黄泥街》看残雪小说的微观政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读了残雪的《黄泥街》之后,并没有明确的意识到残雪的小说是在书写政治,只觉得里面的人如呓语般的说话,如老鼠一样的生活。那么小说中哪里有政治的存在呢?福柯所谓的政治,包括阶级关系,家庭关系,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等等。残雪的小说虽然不包括阶级关系,没有经典意义上的宏大的社会政治,但她写出了日常生活的微观政(本文来源于《新学术》期刊2008年06期)
黄泥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残雪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受到国外批评界广泛关注的作家之一,其中残雪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尤为值得关注。上世纪80年代起,残雪的作品在日本的译介和研究就有一定的规模。2008年日本研究者成立了日本唯一一个以中国当代作家命名的"残雪研究会"。1991年《黄泥街》在日本翻译出版,引起相关研究者的高度重视。《黄泥街》的翻译者近藤直子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在日本的残雪研究中很有代表性。其中对于"被否定的黄泥街"、"梦与现实"和"语言的可疑性"等几个方面,更能反映日本对残雪研究的独特视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泥街论文参考文献
[1].胡光宇.悲叹的呓语[D].安庆师范大学.2018
[2].柳慕云.《黄泥街》在日本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3].孙会军,郑庆珠.残雪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以《黄泥街》为例[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4].刘骁帆.身份重构·灵魂失重·商海沉浮——解读何顿长篇小说《黄泥街》[J].创作与评论.2015
[5].张雁.残雪《黄泥街》:关于现代性与反现代性的讨论[J].美育学刊.2015
[6].孔祥东.应该有人说说黄泥街[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
[7].连云城.论残雪《黄泥街》的存在意识[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8].戎平.非文学的艺术价值——何顿《黄泥街》的审美意义[J].创作与评论.2011
[9].任大猛.“黄泥街”这个书贩子的旧事[N].长沙晚报.2011
[10].董文静.从《黄泥街》看残雪小说的微观政治[J].新学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