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稳定线核论文_支启军,张小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远离稳定线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子,质子,中国科学院,稳定,奇特,放射性,规律。

远离稳定线核论文文献综述

支启军,张小平[1](2009)在《远离稳定线附近β~-衰变寿命的新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分析了远离β稳定线原子核β-衰变寿命的实验数据,发现在各同位素链上,远离β稳定线原子核的β-衰变寿命与母核的质子和中子数之间存在着指数规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远离β稳定线原子核β-衰变寿命的一套四参数理论计算公式,理论计算结果与现有实验数据符合较好.此外,利用该公式对一些远离稳定线原子核的β-衰变寿命作了理论预言.(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张小平,任中洲[2](2007)在《远离β稳定线核β~+衰变寿命的新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19世纪30年代 Fermi 提出β~-衰变理论以来[1],在文献中有大量的关于β衰变的理论和实验工作[2,3]。然而,β衰变过程除了由弱相互作用主导以外,还涉及到强相互作用。由于我们对强相互作用了解的不够以及对于量子多体系统缺乏非常有效的处理方法,到现在为止,在大多数情况下精确的计算β衰变几率仍然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精确的β衰变寿命计算在核天体物理以(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08-01)

靳根明,付芬,黄熙[3](2004)在《远离稳定线核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在对远离核的实验研究中,观测到了理论预言的新衰变模式,如45Fe的双质子衰变,β-缓发裂变;对中子滴线外一些核的存在可能性也进行了较多的实验探索和理论分析;开始了对人们一直关注的中子集团存在可能性的实验探索.远离核谱学和衰变性质研究逐渐深入,通过对一些远离核第一激发态能量的系统比较和许多远离核β衰变Q值的测量,以及核质量的精确测量,发现在远离核区,原有的一些幻数消失,代之产生了一些新的幻数,对其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做了简要的综述.(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2004年04期)

靳根明,付芬,黄熙[4](2004)在《远离稳定线核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在对远离核的实验研究中,观测到了理论预言的新衰变模式,如45Fe的双质子衰变,β-缓发裂变;对中子滴线外一些核的存在可能性也进行了较多的实验探索和理论分析;开始了对人们一直关注的中子集团存在可能性的实验探索.远离核谱学和衰变性质研究逐渐深入,通过对一些远离核第一激发态能量的系统比较和许多远离核β衰变Q值的测量,以及核质量的精确测量, 发现在远离核区,原有的一些幻数消失,代之产生了一些新的幻数,对其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做了简要的综述.(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上)》期刊2004-10-01)

罗亦孝[5](1999)在《远离稳定线新核素合成和研究前沿领域的重要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远离稳定线新核素的合成和研究是沿同位旋自由度拓展重离子核物理的重要前沿领域。近年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A>170重丰中子区和稀土质子滴线区等核区获得重要进展,首次合成新核素达17种,进行衰变性质研究的核素达24种。这是上述质量区在国际上引人注目的重要成果。(本文来源于《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期刊1999-10-18)

罗亦孝[6](1998)在《远离稳定线原子核的实验研究(Ⅱ)》一文中研究指出远离稳定线原子核的实验研究(Ⅱ)罗亦孝(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兰州730000)42丰质子轻稀土核素的合成和衰变性质研究421轻稀土区质子滴线Z=0743N+116附近新β缓发质子先驱核的合成和研究[16—1...(本文来源于《物理》期刊1998年07期)

罗亦孝[7](1998)在《远离稳定线原子核的实验研究(Ⅰ)》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在远离稳定线原子核实验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这些实验研究工作主要是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IMP)、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CIAE)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SINR)进行的.文章还简要介绍了IMP和CIAE现有加速器上研制的放射性束流线及进一步的发展计划.(本文来源于《物理》期刊1998年06期)

胡济民,郑春开[8](1997)在《远离β稳定线核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远离β稳定线核性质研究胡济民郑春开(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北京100871)远离β稳定线核性质研究是当前核结构研究热点.理论上的研究通常是采用已有的模型和方法进行外推,当然模型的物理基础及外推的可靠性需要实验检验.我们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模型与方法,对远...(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7年02期)

任中洲,詹文龙,朱志远[9](1997)在《远离β稳定线奇特核的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远离β稳定线奇特核性质的研究,是沿同位旋自由度拓宽了传统的核物理研究领域,也是当前核物理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在国际上深受重视。本文简单介绍了远离β稳定线奇特核性质研究的现状及其意义。(本文来源于《自然杂志》期刊1997年03期)

任中洲,徐躬耦,沈姚崧,朱志远,蔡延璜[10](1997)在《远离β稳定线奇异核性质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了对远离β稳定线奇特核性质的理论研究现状,并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研究了远离β稳定线奇特核的性质.包括轻核的中子晕和质子晕、远离β稳定线核的壳效应和超重核的性质等(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1997年01期)

远离稳定线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从19世纪30年代 Fermi 提出β~-衰变理论以来[1],在文献中有大量的关于β衰变的理论和实验工作[2,3]。然而,β衰变过程除了由弱相互作用主导以外,还涉及到强相互作用。由于我们对强相互作用了解的不够以及对于量子多体系统缺乏非常有效的处理方法,到现在为止,在大多数情况下精确的计算β衰变几率仍然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精确的β衰变寿命计算在核天体物理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远离稳定线核论文参考文献

[1].支启军,张小平.远离稳定线附近β~-衰变寿命的新规律[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2].张小平,任中洲.远离β稳定线核β~+衰变寿命的新规律[C].第十叁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2007

[3].靳根明,付芬,黄熙.远离稳定线核研究进展[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4

[4].靳根明,付芬,黄熙.远离稳定线核研究进展[C].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上).2004

[5].罗亦孝.远离稳定线新核素合成和研究前沿领域的重要进展[C].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1999

[6].罗亦孝.远离稳定线原子核的实验研究(Ⅱ)[J].物理.1998

[7].罗亦孝.远离稳定线原子核的实验研究(Ⅰ)[J].物理.1998

[8].胡济民,郑春开.远离β稳定线核性质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

[9].任中洲,詹文龙,朱志远.远离β稳定线奇特核的性质[J].自然杂志.1997

[10].任中洲,徐躬耦,沈姚崧,朱志远,蔡延璜.远离β稳定线奇异核性质的理论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7

论文知识图

自发裂变的退激过程示意图(a)放射性核素在质子数Z和中子数N平面...–1核素图原子核β-衰变寿命(以10为底的对数)随...原子核质量的高精度测量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

标签:;  ;  ;  ;  ;  ;  ;  

远离稳定线核论文_支启军,张小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