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心理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锻炼心理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锻炼心理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效应,心理,心理健康,体育锻炼,老年人,强度,大学生。

锻炼心理效应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王方正,曾洪文,毛兴宝,叶海杰,郑开琪[1](2019)在《大学生心理效应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大学生而言,体育锻炼是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克服心理障碍并养成持续性锻炼的习惯是重中之重。我们小组调查发现,心理效应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不同的心理因子对于大学生的体育锻产生不同的效果,且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同学由于心理状况不同,其对于自身体育锻炼状况以及体育认可程度也不同。(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39期)

严麦雄,孙亚光[2](2018)在《心理效应在体育锻炼中的应用——评《体育锻炼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心理效应研究持续火热,其与体育锻炼的融合发展衍生了一个新的教研视角。朱海艳教授从中获得灵感,撰写出版了《体育锻炼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效应研究》一书。朱教授以心理健康效应的全新视角作为出发点,系统地、深入地阐释了主观能动性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帮助大学生形成心理健康调适能力并掌握相应运动干预方法的具体思路,即打造融"运动处方、心理健康、自我调适"叁要素于一体的体育锻(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王学敏[3](2016)在《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心理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采用整体自尊、主观锻炼体验以及身体自尊等问卷对124名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太极拳组)以及98人从未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普通组)进行测试对比。研究认为:(1)老年人长期有规律地参与太极拳运动能够对其产生长、短期效益,但更应该重视长期参与太极拳锻炼逐步带来的身心健康价值;(2)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一周保持3次锻炼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阔值、每次负荷时间安排在30min~60min之间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安排;(3)尽管群体性体育锻炼有助于个体参与运动的动机、认同感的提升,但是,本研究认为,与朋友一起进行太极拳锻炼是一种更优的策略选择。(本文来源于《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杨渝疆[4](2015)在《体育锻炼中不同强度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锻炼的强度不同,对人产生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异,主要表现在心理效应以及心理健康方面。在体育锻炼实验中,可以通过锻炼感觉量表(ETI)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等测量技术,对不同锻炼强度下,身体的反应做出判断。在本文做的实验分析中,我们得出如下结论,通过选择科学合理的训练强度,有助于取得较好的锻炼心理效应和运动愉快感。(本文来源于《品牌(下半月)》期刊2015年06期)

陈福亮,杨剑,季浏[5](2015)在《锻炼心理效应研究的内容、进展、机制及走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归纳总结锻炼心理效应研究的主要内容,报告了研究内容的最新进展,阐述了锻炼心理效应的可能机制,展望了锻炼心理效应研究的未来走向。研究认为,情绪效应、焦虑效应、抑郁效应、认知效应、自尊和身体自尊效应、身体意象效应、主观幸福感效应、锻炼成瘾效应构成了锻炼心理效应研究的主要内容。锻炼产生心理效应存在心理机制和生理机制。未来锻炼心理效应研究将更加关注青少年儿童的锻炼心理效益的获得,研究内容更加广泛,机制研究更加深入。(本文来源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邱新宇[6](2015)在《大学生体育舞蹈锻炼心理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体育舞蹈锻炼对大学生心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有规律的大众体育舞蹈锻炼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心境状态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锻炼强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持续时间的身体活动对大学生心境的改变有不同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的锻炼活动对心境状态的改善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5年08期)

苗志刚[7](2014)在《不同强度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与中年人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年人正处在风华正茂、年富力强的鼎盛时期,是社会和家庭的主宰,他们的健康与否至关重要.中年人的心理健康是当代人最为关注的问题,调查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有助于调节心理状态,增强心理健康.本文使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SEES),通过问卷和实验对比的方法,旨在研究中年人参与不同强度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结果显示:中小强度的体育锻炼刺激可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相反,大强度的体育锻炼却可能增加身体疲劳、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因此,必须加强对科学健身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能使身体锻炼获得更大的心理效益.(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21期)

史青[8](2014)在《城市职业女性健身动机及锻炼心理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职业女性健身动机调查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测查城市职业女性的健身动机、主观幸福感。结果表明:职业女性参与健身的动机以生理需要、美的需要和心理调适的需要为主;经常参与健身的职业女性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表明其生活质量优于不经常参与锻炼者。(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4年05期)

高亮,薛欣[9](2013)在《老年人参与健身气功锻炼的心理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人参与健身气功锻炼的长期心理效益与短期心理效益。方法选取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健身气功锻炼的133名老年人作为健身气功组,南京市栖霞区、玄武区、鼓楼区18所老年公寓及社区部分老年人108名作为普通组,采用身体自尊问卷、整体自尊问卷和主观锻炼体验问卷,测查健身气功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结果老年人参与健身气功锻炼能有效提高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改善其心境状态。锻炼年限越长、每周锻炼3~4次、每次持续30~60 min的"与朋友一起"等集体形式参与健身气功锻炼健心效果较好。结论老年人长期参与健身气功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安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范子赟,王进[10](2012)在《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应指标的灰色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应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有许多,但始终还是缺乏一个相应的解释模型来说明究竟哪些效应是更显着的、更能反映出锻炼者的心理效益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要对锻炼所产生的心理效益进行准确的评估是不现实的。在如何建立解释模型的方法上,文章在分析了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灰色关联度来构建体育锻炼心理效益的解释模型,为拓展锻炼心理效益评价提供了新的视野。(本文来源于《浙江体育科学》期刊2012年02期)

锻炼心理效应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心理效应研究持续火热,其与体育锻炼的融合发展衍生了一个新的教研视角。朱海艳教授从中获得灵感,撰写出版了《体育锻炼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效应研究》一书。朱教授以心理健康效应的全新视角作为出发点,系统地、深入地阐释了主观能动性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帮助大学生形成心理健康调适能力并掌握相应运动干预方法的具体思路,即打造融"运动处方、心理健康、自我调适"叁要素于一体的体育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锻炼心理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方正,曾洪文,毛兴宝,叶海杰,郑开琪.大学生心理效应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严麦雄,孙亚光.心理效应在体育锻炼中的应用——评《体育锻炼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效应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8

[3].王学敏.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心理效应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

[4].杨渝疆.体育锻炼中不同强度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品牌(下半月).2015

[5].陈福亮,杨剑,季浏.锻炼心理效应研究的内容、进展、机制及走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

[6].邱新宇.大学生体育舞蹈锻炼心理效应的实验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

[7].苗志刚.不同强度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与中年人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8].史青.城市职业女性健身动机及锻炼心理效应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

[9].高亮,薛欣.老年人参与健身气功锻炼的心理效应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

[10].范子赟,王进.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应指标的灰色关联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12

标签:;  ;  ;  ;  ;  ;  ;  

锻炼心理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