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层格架论文_郭玉乾,方维萱

导读:本文包含了构造地层格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层,盆地,黄骅,石炭纪,扬子,裂谷,地区。

构造地层格架论文文献综述

郭玉乾,方维萱[1](2015)在《河北承德庞家沟银多金属矿构造岩相学地层格架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构造-岩相学方法(方维萱,2011,2012),将庞家沟银多金属矿构造-岩相学结构划分为四个层次,分述如下:(1)太古界单塔子群(下基底构造层)。发育角闪岩相、绿片岩相、混合岩化相的区域变质岩,且糜棱岩化相发育。(1)角闪岩相:由黑云母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及石榴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岩等组成。(2)绿片岩相:由绿泥石片岩、绿泥石绢云母片岩组成。见于太古界凤凰咀组顶部。(3)混合岩化相:为(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5年S1期)

兰志勤[2](2015)在《南堡3号构造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其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堡3号构造位于南堡凹陷东南部,古近系以叁角洲前缘和滨浅湖沉积为主,层序划分方案混乱,层序沉积充填过程不明确,沙河街组一段油藏分布规律不清。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南堡3号构造古近系为研究对象,东营组二段—沙河街组一段为重点研究层段,综合岩心、钻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开展了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研究,建立了研究区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研究区缓坡带层序地层特点及其控制因素、沉积充填演化特征以及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分布关系,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及认识:(1)在南堡3号构造古近系中识别了4个二级层序界面,9个叁级层序界面,分为8个叁级层序。其中SQ3-SQ7分为11个体系域,SQ5进一步分为4个准层序,SQ4湖退域分为2个准层序,建立了南堡3号构造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2)分析了古近系层序界面特点,阐明了各层序及其体系域发育特征。层序厚度由南西至北东方向总体呈增厚趋势,由北西至南东方向显示地层总体呈厚—薄—厚的发育特征,各体系域的沉积厚度分布受控于盆地边缘类型、构造活动、沉积物源等多种因素。(3)证实了研究区物源来自西南方向沙垒田凸起,古近系发育了四种沉积相:扇叁角洲、辫状河叁角洲、滨浅湖和深水滑塌浊积扇。其中扇叁角洲—滨浅湖沉积主要出现在SQ1和SQ2中,辫状河叁角洲—滨浅湖/浊积沉积主要出现在SQ3-SQ7中。(4)认为研究区控制层序发育主要因素为构造沉降、古气候和沉积物供给。归纳了沉积充填的层序结构样式有TST>RST(或HST)、TST=RST(或HST)、TST<RST(或HST)叁种。建立了2种类型层序充填模式:无坡折带层序充填模式和具坡折带的层序充填模式,其中无坡折带层序充填模式为研究区主要层序充填模式。(5)指出研究区受层序地层格架影响的油气藏有3类:砂岩透镜体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总结了岩性油气藏主要位于低位域的浊积扇体,湖侵域的浊积砂体或湖退域的单一的辫状河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5-06-01)

钟志洪,施和生,朱明,庞雄,何敏[3](2014)在《珠江口盆地构造-地层格架及成因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东部,是新生代形成的被动陆缘伸展盆地。该盆地自下而上划分为中生代基底构造层、古新世—早渐新世裂谷构造层和晚渐新世以来的漂移构造层,各个构造层均代表了该盆地在被动大陆边缘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特定成因阶段。分析认为,该盆地裂谷阶段的构造格架具有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特征。两幕不同区域构造背景下的伸展作用是控制盆地东西分段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古新世—中始新世的伸展作用主要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发生,而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伸展作用是在印支半岛旋转挤出及古南海向南俯冲的背景下发生。盆地南北分带的构造特点受岩石圈伸展机制差异的控制:古新世—中始新世裂陷幕在厚地壳和薄岩石圈背景下以宽裂谷方式伸展,形成盆-岭式结构;晚始新世—早渐新世裂陷幕在正常岩石圈背景下发生窄裂谷方式伸展,裂陷作用集中在现今的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北部裂谷带经历加厚型地壳-正常地壳-减薄型地壳的伸展过程,而南部裂谷带则主要经历减薄型地壳-超减薄型地壳的演化过程,由此导致南、北裂谷带构造-沉积格局的显着差异。盆地漂移阶段的沉降过程与南海海底扩张期间地幔上升流向南迁移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4年05期)

许芳,宗爱华,祝艳敏[4](2014)在《东濮凹陷杜寨构造叁级层序地层格架内地震相-岩相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濮凹陷杜寨构造紧邻前梨园生油洼陷,油气资源量丰富。濮深12井在目的层段钻遇28m厚气层,但是其余各井的储层厚度变化大。因此,根据杜寨构造的储层发育及沉积特征,寻找厚储层是研究区勘探突破的关键。本文利用钻井资料,在叁级层序格架内精细分析储层的纵向演化及横向展布特征,划分储层组合类型,根据正演模拟特征分析不同储层组合类型的地震反射特征,结合研究区的叁维地震资料,以叁级层序格架为约束,建立岩性-地震相的识别模型,为后期地震多属性岩性圈闭预测建立地质-地震之间的联系。(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4年11期)

张克信,潘桂棠,肖庆辉,陆松年,冯益民[5](2013)在《论全国大地构造图编图中的地层格架建立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土资源部在2006~2013年的全国重要矿产潜力评价工作中,为从全国层面揭示成矿地质背景,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全国力量运用新的大地构造观进行了新一轮的全国大地构造图(比例尺1:250万)编图,这里简要论述和介绍本次全国大地构造图编图中关于地层格架建立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新的大地构造观建立全国地层格架的指导思想是:以板块构造理论和大陆动力学思维为指导,运用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以多岛弧盆系观点为切入点,研究中国大陆形成演化过程中地壳块体离散、会聚、碰撞、造山等大地构造环境过程的地层建造序列与格架,并与成矿构造环境时空演化密切关联,从洋陆转换、盆—山耦合、大陆陆内演化过程中的大地构造环境理解(本文来源于《地层学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张克信,王国灿,徐亚东,骆满生,季军良[6](2013)在《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地层格架与沉积演化及其对构造隆升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于新生代初全面完成了特提斯洋陆转换,成为统一的陆块,步入陆内演化阶段。青藏高原新生代演化的最重大事件是陆内强烈造山作用与高原强烈地隆升作用。新生代高原大规模陆内造山和隆升驱动的沉积建造,与前新生代的特提斯多岛弧盆演化体系的地层建造格架大不相同.因此,在盆山耦合与高原隆升—沉积响应的思想指导下,识别出青藏高原新生代地层发育的盆地共98个。据98个盆地的地层发育特点,划分为南疆—西昆仑(I)、柴达木—祁连—西秦岭(II)、羌塘—川西(III)、扬子西缘(IV)和冈底斯—喜马拉雅—恒河(V)共5个地层区,进一步又细分为13个构造—地层分区。(本文来源于《地层学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叶琳[7](2013)在《黄骅坳陷孔南地区新生代构造—地层格架与演化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黄骅坳陷孔南地区是渤海湾盆地最早开始沉积新生代地层的区域之一,发育古近系和新近系完整的地层充填序列,具有丰富多彩的伸展、走滑和反转构造变形样式,记录了渤海湾盆地中部较为完整的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前人曾依据早期的2D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对该区的沉积体系、层序地层、构造及其演化过程做过较为全面的研究,但对孔南地区的构造研究仍存在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强的问题,同时对渤海湾中部兰聊走滑断裂带上走滑与伸展两大构造系统的相互关系也缺乏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以“整体、动态、综合”的盆地动力学、构造解析和构造-地层分析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指导,以丰富的地震资料、尤其是新采集的覆盖孔南地区的高精度3D大连片地震数据体为基础,综合岩心、测井数据等地质资料,结合低温热年代学研究方法,确定了孔南地区关键构造变革界面及其地质意义,确定了孔南地区新生代结构构造特征;定量分析了盆地内主要断裂系统的构造演化历史,恢复了新生代盆地古构造格架和构造演化的幕式过程,最后将研究区置于渤海湾盆地的总体框架内,从区域上总结和分析了构造-地层演化的深部地球动力学和周缘板块构造重组事件背景,讨论了孔南地区以及渤海湾盆地中部构造演化的控制机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主要讨论了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总结了伸展型盆地及具有走滑性质的伸展盆地(斜向伸展盆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前沿和发展趋势。在对前人关于孔南地区构造研究认识阐述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应用沉积盆地动力学分析与模拟、构造解析及低温热年代学等新理论和新方法,通过多学科交叉,对孔南地区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行详细研究,并论证了本研究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根据拟定的研究思路,确定了主要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总体上,以厘清孔南地区新生代整体的构造变形格局为研究前提,结合构造解析、构造恢复和盆地动力学的方法,确定孔南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的过程,同时结合低温热年代学的方法确定和验证孔南地区重要构造演化的时间,以孔南地区为切入点,综合区域研究成果,分析渤海湾盆地中部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规律,总结其构造演化的动力学背景。第二章主要从地理位置、大地构造位置、基底概况、岩石圈深部结构以及元古界-新生界充填等方面介绍了黄骅坳陷孔南地区的基本地质情况。孔南地区位于黄骅坳陷南部,盆地呈NNE向展布,由南至北呈喇叭状逐渐张开。盆地北部以沈清庄潜山-孔店潜山-羊叁木扣村潜山等一系列构造凸起与歧口凹陷相隔;南部以吴桥凹陷与临清坳陷相连:东西部则分别以埕西断层、沧东断层与埕宁隆起和沧县隆起相接。孔南地区主要位于太行基底与鲁西基底的交汇部位,其地壳结构具有分层性,并且有较强烈的地幔物质上涌。自元古代以来盆地经历了四期构造运动,沉积了四套盖层,其中新生代地层在垂向上由下至上,可以划分为孔店组(Ek)、沙河街组(Es)、东营组(Ed)、馆陶组(Ng)、明化镇组(Nm)和平原组(Qp),是本次研究的重点。第叁章首先通过钻井岩性、测井曲线形态变化和地震同相轴反射结构和终止方式,着重识别和追踪了黄骅坳陷新生代地层中主要的构造层序界面,其中包括具有构造变革意义的Ekl上亚段底界面——Ek1m界面。通过对高精度3D地震资料对Ek1m界面进行了闭合,并总结了该界面的识别特征。EklⅢ界面总体呈上超下削的地震反射结构特征,由于界面对下伏地层东西两端的削截作用,Ek1下亚段地层在剖面上呈现出中部厚向两侧逐渐减薄的特征;而在Ek1Ⅲ界面之上,Ek1上亚段地层沿该界面上超,并呈现标准的断陷湖盆楔状沉积地层形态,且靠近边缘断裂,楔状沉积地层内部地震反射杂乱,连续性变差。这些特征表明Ek1Ⅲ界面上下两套地层的发育具有不同的构造背景,因此,该界面具有构造变革界面的属性。在研究过程中同时也追踪闭合了孔南地区Ek3、Es3、Ng等孔南地区新生代重要构造层序界面以及C、O及Mz等前新生代的重要界面。在厘清孔南地区主要层序界面的基础上,利用古近纪底界面的起伏形态以及重要断裂的展布将孔南地区划分为3个负向构造单元分别为沧东凹陷、常庄凹陷、南皮凹陷以及4个正向构造单元,分别为孔店潜山构造带、沧市裙边鼻状构造带、小集-段六拨断裂构造带、灯明寺-乌马营断裂构造带。根据孔南地区正向构造单元结构比较复杂的特点,依据二级构造单元中构造形态及成因机制的差别将孔南地区的二级正向构造单元进行了进一步划分,孔店潜山构造带进一步划分出孔东断裂构造带、孔垒断裂构造带、孔西断裂构造带和自来屯-军马站断裂构造带四个叁级构造单元;灯明寺-乌马营断裂构造带进一步划分为乌马营断裂构造带,乌马营-灯明寺断裂过渡构造带和灯明寺断裂构造带3个叁级构造单元;小集-段六拨断裂构造带进一步划分为小集断裂构造带和段六拨断裂构造带2个叁级构造单元;沧市裙边鼻状构造带进一步划分为舍女寺裙边鼻状构造带,店子裙边鼻状构造带和叶叁拨裙边鼻状构造带3个构造单元。论文还根据盆地横纵剖面描述了不同构造单元的盆地结构样式以及构造-地层格架,并认为沧东与徐西断层的活动差异性是导致孔南地区盆地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第四章首先对孔南地区的构造进行几何学解析,对孔南地区断裂级别、断裂的优势走向、断裂的几何形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孔南地区典型的构造样式进行了分类识别,共识别出伸展构造样式、走滑构造样式、潜山构造以及火成岩构造样式。然后对孔南地区主要断裂活动进行了运动学解析,通过对孔南地区的一级、二级及部分叁级断裂的古落差值统计,确定孔南地区控盆断裂的剧烈构造活动期是从Ekl上亚段时期开始的,并认为该时期剧烈活动的孔东断裂发育主要由于两侧沧东徐西断层控制两侧基底的不均匀沉降所控制。盆地内大部分叁级断裂在Es3时期才开始强烈活动,并且在Esl时期这些断裂的活动性具有由盆地中部向盆地南北两侧不断增强的特点。最后运用沉降史回剥技术,结合各时期的断裂展布、残余地层分布特征,编制了孔南地区古构造格架图,将孔南地区的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分为同裂陷期和裂后期,其中同裂陷期可进一步划分为断拗幕、裂陷幕与走滑伸展幕3个幕式演化阶段。在断拗幕时期,盆地只有单一沉降中心,盆地沉积无明显的定向性,应为整体拗陷沉降的结果:裂陷幕时期盆地内孔店潜山隆起与东西两侧凹陷近平行排列的格局,显示当时盆地发育受NW-SE向伸展应力的控制;走滑伸展幕盆地内主要隆凹构造单元和断裂构造在平面上明显呈左阶斜列式展布,说明该幕时期盆地的构造运动受NNW-SSE向伸展应力控制,盆地表现出斜向伸展盆地的性质。依据典型构造演化剖面伸展率的定量计算确定盆地的伸展率在断拗幕最小,在裂陷幕显着增加,在走滑伸展幕再次减小第五章对孔南地区进行了低温热年代学方面的研究,通过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的测试分析,认为孔南地区裂变径迹反映了盆地沉积多物源的特点,并且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情况表明盆地内的大多数样品都经历了复杂的构造-热事件的迭加。对磷灰石进行年龄分解后发现磷灰石裂变年龄的空间分布规律具有新老地层年龄混杂的特点,表明在Ek2与Ek1下亚段时期盆地表现为与周缘区域落差不大的坳陷湖盆,物源区的剥蚀速率不大,碎屑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搬运。根据磷灰石保存径迹年龄在孔店潜山不同区域表现出来的差异性,认为新生代孔店潜山并未发生明显的隆升过程,潜山顶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现今观察到孔店潜山的隆起形态实际是孔店潜山两翼基底下降使得孔店潜山表现为相对隆起的构造形态,Ek2段地层也随潜山的变形过程发生了类似的构造形态变化。将孔南地区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为6组,并将6组年龄与太平洋板块及欧亚板块汇聚的重大事件进行对比分析讨论,认为孔南地区的构造演化很可能受太平洋板块运动的直接影响。第六章以孔南地区为切入点,结合周缘凹陷的盆地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分析,认为渤海湾以黄骅坳陷、临清坳陷、东濮坳陷为主体的裂陷带以及深部黄骅-德州-东明走滑构造带构成的渤海湾中部构造带在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受深部走滑构造的影响非常明显,其构造演化具有整体性及规律性。在Ek-Es4沉积时期渤海湾中部构造带的沉降作用主要集中于构造带中部而两侧的黄骅坳陷中北区及东濮坳陷的构造活动较弱。在Es3-Es2时期,位于渤海湾中部构造带南北两端的黄骅坳陷中北区及东濮坳陷的构造活动显着增强,强烈的伸展裂陷使得该时期沉降中心的位置由早期构造带中部迁移至构造带南北两端。Esl-Ed时期,渤海湾中部构造带最大的两条主伸展断裂沧东断层与兰聊断裂的活动性急剧减弱,黄骅坳陷中北区的沉降中心向东迁移至歧口沿岸带以东,而东濮坳陷的沉降中心则不受兰聊断裂控制,发生了向西的迁移,主要集中在具有斜向伸展性质的长垣与黄河断裂之间的狭长地带,整个渤海湾中部构造带断裂活动性以及沉降中心的迁移表现出反向对称运动的特点。对周缘区域构造以及区域板块构造重组事件的分析表明,郯庐走滑断裂和兰聊走滑断裂的右旋走滑及其之间的拉分作用是渤海湾中部构造带新生代构造活动的主控因素。尤其是中始新世,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方向的转变促使了郯庐断裂(下辽河区段)右旋活动向南延伸和穿过渤海湾盆地中部的兰聊断裂的活化,渤海湾盆地中部构造带总体表现为斜向伸展型盆地特征,从而导致应力场向走滑断裂两端集中,使得沧东、兰聊断裂强烈活动,造成了沉降中心的迁移。渐新世太平洋对欧亚大陆向西的加速俯冲,导致郯庐断裂与兰聊断裂的右旋活动加剧,在这种区域应力条件下,渤海湾盆地中部构造带正向伸展作用大幅削弱而走滑分量影响急剧增强。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提出孔南地区的EklⅢ界面代表了孔南地区新生代裂陷作用的起始界面,与Es3底界面一起同属于孔南地区古近纪地层序列中发育的构造变革界面。这两条界面将孔南地区古近纪同裂陷期构造演化过程分隔为断拗幕(Ek3-Ekl下亚段)、裂陷幕(Ekl上亚段)与走滑伸展幕(Es3-Ed)叁幕。2、详细描述了盆地同裂陷阶段的走滑伸展幕发育的构造类型、定量计算和分析了重要断裂的活动性,编制了古构造格架图,总结了沉降中心及断裂活动性由盆地中部向南北两端的迁移规律,提出基底大型走滑断裂的右旋拉伸作用是导致该期盆地发育的主要机制。3、据磷灰石低温热年代学研究,显示潜山两翼样品都保存了新生代的构造活动信息,而潜山顶部样品仅保留有物源的信息,表明潜山顶部地层自沉积以来,其绝对空间位置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即潜山顶部在新生代的构造演化中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并未发生明显的隆升过程,现今观察到孔店潜山的隆起实际是孔店潜山两翼基底沉降使得孔店潜山表现为相对隆起的构造形态。(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13-05-01)

叶琳,张俊霞,卢刚臣,张振宇[8](2013)在《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古近纪构造—地层格架和幕式演化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骅坳陷孔南地区新采集的叁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为基础,追踪闭合了盆地内重要的层序地层界面,精细解释了盆地内部的主要构造和地震反射结构特征,新识别出一条重要的构造不整合界面——枣Ⅲ(Ek1Ⅲ)界面,建立了盆地同裂陷阶段的构造-地层格架,划分了盆地新生代幕式构造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通过断层地质属性及其组合样式分析、并运用回剥技术和断层活动性定量计算,深入分析了盆地同裂陷阶段不同构造幕的构造演化过程,提出Ek1Ⅲ界面为孔南地区新生代裂陷作用的起始界面,代表了古近纪初期Ek3-Ek1下亚段时期拗陷作用向Ek1上-Ed时期的裂陷作用转变的构造变革界面.之后从Ek1上亚段至Ed沉积时期盆地的裂陷沉降又经历了由正向伸展断陷向右旋走滑伸展断陷两幕不同构造变形方式的演化阶段.在上述构造演化过程中,盆地的断裂系统及其所控制的沉降中心发生规律性迁移,进而制约了盆地沉积体系配置.(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田树刚,李子舜,王峻涛,詹立培,牛绍武[9](2012)在《内蒙古东部及邻区石炭纪—二迭纪构造地层格架与形成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构造带内的地层建造和区域展布主要受大地构造背景和古地理环境的双重控制。突出构造地层学方法,进行综合地层学研究,重点地层剖面实测与修订前人资料相结合,在恢复大地构造演化和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划分内蒙古东部及邻区石炭纪—二迭纪地层分区,并建立构造地层格架。2条构造线将研究区分隔成3个地层分区。西拉木伦河断裂南侧(华北地层分区)出露大陆边缘坳陷沉积和陆内裂陷槽充填,称为康保-赤峰地层小区。查干敖包-阿荣旗断裂至黑河一线北侧(兴安地层分区)属西伯利亚板块,呈现边缘坳陷沉积和裂陷槽充填的陆块南缘称东乌-龙江地层小区;而陆内坳陷沉积的北部范围称额尔古纳地层小区。2条构造线之间为板块增生带(内蒙草原地层分区),自然分隔成锡林郭勒地层小区、科尔沁地层小区和松-辽地层小区,发育多岛洋-海槽-残余海槽的复杂环境。通过论述各岩组划分、对比和沉积相归属,构造地层格架尽可能反映当时的大地构造格局和沉积环境演变。(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2年10期)

段凯波,熊先孝,霍荣,陈留勤[10](2012)在《中扬子中侏罗统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及构造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扬子中侏罗统主要散布于中扬子前陆盆地各次级盆地中,应用现代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露头岩性、古生物、沉积相分析等手段,发现中侏罗统主要为辫状河、辫状河叁角洲或扇叁角洲以及滨浅湖沉积体系,在不同区域,分别以花家湖组、沙溪庙组和千佛崖组地层命名。不同区域层序特征既有差异,又存在相似性。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将花家湖组、沙溪庙组和千佛崖组分别划分为4个、4个和2个叁级层序,局部地区还可细划四级层序,整个中侏罗统大致相当于1个二级层序。此层序地层格架的形成主要是受构造因素控制,即印支期以来中扬子地区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和运动而形成复杂的盆山耦合体系,层序横向展布和纵向迭加于前陆盆地中。(本文来源于《地质与勘探》期刊2012年02期)

构造地层格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南堡3号构造位于南堡凹陷东南部,古近系以叁角洲前缘和滨浅湖沉积为主,层序划分方案混乱,层序沉积充填过程不明确,沙河街组一段油藏分布规律不清。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南堡3号构造古近系为研究对象,东营组二段—沙河街组一段为重点研究层段,综合岩心、钻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开展了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研究,建立了研究区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研究区缓坡带层序地层特点及其控制因素、沉积充填演化特征以及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分布关系,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及认识:(1)在南堡3号构造古近系中识别了4个二级层序界面,9个叁级层序界面,分为8个叁级层序。其中SQ3-SQ7分为11个体系域,SQ5进一步分为4个准层序,SQ4湖退域分为2个准层序,建立了南堡3号构造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2)分析了古近系层序界面特点,阐明了各层序及其体系域发育特征。层序厚度由南西至北东方向总体呈增厚趋势,由北西至南东方向显示地层总体呈厚—薄—厚的发育特征,各体系域的沉积厚度分布受控于盆地边缘类型、构造活动、沉积物源等多种因素。(3)证实了研究区物源来自西南方向沙垒田凸起,古近系发育了四种沉积相:扇叁角洲、辫状河叁角洲、滨浅湖和深水滑塌浊积扇。其中扇叁角洲—滨浅湖沉积主要出现在SQ1和SQ2中,辫状河叁角洲—滨浅湖/浊积沉积主要出现在SQ3-SQ7中。(4)认为研究区控制层序发育主要因素为构造沉降、古气候和沉积物供给。归纳了沉积充填的层序结构样式有TST>RST(或HST)、TST=RST(或HST)、TST<RST(或HST)叁种。建立了2种类型层序充填模式:无坡折带层序充填模式和具坡折带的层序充填模式,其中无坡折带层序充填模式为研究区主要层序充填模式。(5)指出研究区受层序地层格架影响的油气藏有3类:砂岩透镜体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总结了岩性油气藏主要位于低位域的浊积扇体,湖侵域的浊积砂体或湖退域的单一的辫状河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构造地层格架论文参考文献

[1].郭玉乾,方维萱.河北承德庞家沟银多金属矿构造岩相学地层格架特征[J].矿物学报.2015

[2].兰志勤.南堡3号构造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其演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

[3].钟志洪,施和生,朱明,庞雄,何敏.珠江口盆地构造-地层格架及成因机制探讨[J].中国海上油气.2014

[4].许芳,宗爱华,祝艳敏.东濮凹陷杜寨构造叁级层序地层格架内地震相-岩相识别[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

[5].张克信,潘桂棠,肖庆辉,陆松年,冯益民.论全国大地构造图编图中的地层格架建立的指导思想与原则[J].地层学杂志.2013

[6].张克信,王国灿,徐亚东,骆满生,季军良.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地层格架与沉积演化及其对构造隆升的响应[J].地层学杂志.2013

[7].叶琳.黄骅坳陷孔南地区新生代构造—地层格架与演化过程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3

[8].叶琳,张俊霞,卢刚臣,张振宇.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古近纪构造—地层格架和幕式演化过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

[9].田树刚,李子舜,王峻涛,詹立培,牛绍武.内蒙古东部及邻区石炭纪—二迭纪构造地层格架与形成环境[J].地质通报.2012

[10].段凯波,熊先孝,霍荣,陈留勤.中扬子中侏罗统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及构造控制[J].地质与勘探.2012

论文知识图

云雾山地区ZK1-1-ZK7-1钻孔东西向层...-9单井高分辨率层序定量表征-10是综合利用多井自然伽马、电阻率和...火烧山H1油藏小层叁维构造模型图内蒙古东部及邻区石炭纪—二迭纪构造子洲气田榆30井区叁维构造—地层格架...

标签:;  ;  ;  ;  ;  ;  ;  

构造地层格架论文_郭玉乾,方维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